感受禁毒科技的硬核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核磁共振波谱仪的主要组成 感受禁毒科技的硬核力量

感受禁毒科技的硬核力量

2024-04-13 05: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本报记者 孙榕

通讯员 高建红 张宏建

日前,国家毒品实验室浙江分中心在全国公安禁毒部门毒品分析技能大比武决赛上,获得新精神活性物质检验分析项目和污水样品检验分析项目的“最佳技术奖”。

作为国家毒品实验室全国五个分中心之一,自2019年12月成立以来,浙江分中心以打造国家级重大禁毒技术支撑和科技创新平台为使命,承担新型毒品和常规毒品检验鉴定、易制毒化学品检验、涉毒人员生物样品检验、环境污水毒情监测评估任务,服务案件关联串并、防范预警等工作,立足浙江,为全省及华东区域毒品打防管控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引入技术综合分析手段

让毒品无处遁形

样品前处理室。

今年8月,台州市警方缴获未知疑似毒品物质,当地检测机构无法确定该类物质成分,遂联系浙江分中心请求协助解决。在使用常规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无法完全确定化合物结构的情况下,浙江分中心的技术人员将目光锁定到了核磁共振波谱仪上。

“核磁共振是指物质的原子核在磁场作用下吸收射频辐射的现象,化学物质的核磁共振数据与其自身的结构式高度相关,即使在缺少参照物的情况下,技术人员也可以通过核磁数据和自身化学知识鉴定检测物的结构。”浙江分中心技术人员解释说。最终,技术人员确认台州缴获的可疑物是新型的类似氯胺酮的滥用物质,并未被国家列管。

近年来,以芬太尼类、合成大麻素类物质为代表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在毒品案件中占比加大。新精神活性物质毒品结构变化迅速,种类层出不穷,为禁毒工作带来巨大困难。为加速提升禁毒检测技术,浙江分中心引进了多部新型设备。其中,带超低温探头的600兆赫核磁共振波谱仪在复杂的缴获物中依然能够清晰分辨毒品相关的信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则能够对样本进行自动化的前处理,提高毒品的检测灵敏度。

“传统的毒品检测主要是通过标准品或仪器中已知的数据库检测毒品,无法检测新合成的未知毒品。实际工作中,新精神活性物质标准品获取困难,同时存在缴获物中成分组成复杂和含有未知新型毒品的可能。在新型毒品带来的挑战下,我们浙江分中心采用核磁共振技术、气质联用、液质联用等技术综合分析手段对缴获物中疑似毒品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该技术人员说。

技术人员使用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检测疑似毒品物质。

该技术人员介绍,气质联用和液质联用技术能提供毒品的主要成分和结构方面的信息,核磁共振技术则可以提供化合物中原子连接的精细结构信息并确定毒品成分。这样,通过综合分析,就可以得到被检测物准确的化学结构式,并以此为依据,与列管的结构通式进行比对。当发现其是列管对象,就可以采用定量核磁共振技术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对缴获物中列管物质且在无标准品的情况下进行含量测定。相较于传统方法,这种综合分析手段不需要标准品,检验鉴定需要的样品量仅是毫克级。同时,对缴获物的性状要求不高,无论是液体、固体都不妨碍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

污水验毒+杂质分析

追溯毒品源头

在追查毒品案件的过程中,毒品溯源常成为困扰警方的问题,目前浙江分中心已开展毒品溯源业务,在缺乏犯罪现场提供信息情报且没有受害者提出指控的情况下,也可实现缉毒情报的快速收集。

今年以来,浙江分中心承担了全省第二、四季度城市生活污水检测分析毒品滥用项目样品测试工作和第一、三季度样品检测复核工作及重点地区污水毒情监测工作,共计测试样品近700份,为浙江省域内毒品管控治理提供了情报依据。针对湖州冰毒滥用相对突出问题,浙江分中心派出技术人员,随省公安厅禁毒总队赴湖州市长兴县织里镇,现场调研情况,确定点位,开展污水溯源,在完成了10个批次的溯源样品分析后,向湖州毒情分析会议提交污水毒情报告,为相关业务部门答疑解惑,为毒品溯源提供技术支持。6月28日,浙江分中心技术人员赴景宁畲族自治县现场,针对污水中吗啡含量畸高问题进行了现场快速检测和溯源分析,溯源至当地某安康医院,并进一步盘点了药房库存、出入库、开药记录,基本锁定可能为医用来源。

核磁共振波谱仪。

浙江分中心的毒品溯源工作分为两部分:其一是污水验毒。毒品经过人体代谢后仍会有相当比例的原体及其代谢物被排进生活污水,通过测定污水中毒品原体及其代谢物的浓度,可以层层溯源锁定来源,进一步结合进水流量、覆盖人口数量等,就可估算该地区人群消费滥用药物和毒品等情况,从而评估该区域毒情形势,挖掘隐形吸毒人员,排查可能存在的制毒窝点。其二是缴获物杂质分析。缴获物中的杂质是类似“指纹”一般的存在,毒品在制备过程中会留下反应副产物、掺杂剂、物理刻痕等信息,这类信息客观准确稳定且难以被隐藏,分析这类数据就可以得出毒品的产地、提纯方法、合成路径、合成原料等情报。

今年7月,宁波地区的一家化工厂非法从事生产羟亚胺(氯胺酮前体)的活动。在公安机关收网前,该厂负责人将未转移的毒品和生产设备进行了处理,将生产的羟亚胺全部倒入数十吨的化学试剂废水池中,给物证提取带来很大困难,最终浙江分中心技术人员通过使用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准确鉴定出了含量低至0.8微克/毫升的羟亚胺成分,为案件的审理提供了直接物证。

技术人员检测污水样品。

将实验技术与大数据结合

打造智慧禁毒系统

为了配合全省禁毒部门推动毒品打防管控工作更加精准化,浙江分中心将实验技术与大数据有机结合,全力打造智慧禁毒系统。

实行城市污水监测流程全周期管理。针对禁毒工作的实际需要,浙江分中心建立省、市、县、乡镇(街道)、村居(重点区域)五级污水毒情数字化监测体系。依托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运用科技手段对城市生活污水中毒品及其代谢物含量进行检测,对城市污水检测流程进行全周期管理,健全完善源头把控、过程监管、结果共享、一体应用等工作机制,客观展示地区毒情变化趋势,实现地上、地下数据融合互通,涵盖时间、地理、含量的三维污水监测,开展毒情综合评估、预警、溯源、研判,为浙江省毒情现状、制毒风险研判和毒情预警、溯源打击、警力调配、禁毒管理、提前预防等禁毒各方面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打造智能实验数字管理平台。按照“数用分离,智能驱动”的思路,浙江分中心构建了科学、全面、开放、先进的智能实验数字中心,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手段和数据分析方法,提供毒品网络分析、毒品价格分析、毒品趋势预警、毒情智能监测可视化等服务,帮助禁毒工作人员直观了解毒情现状及趋势,为后续禁毒工作的展开及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智能存储管理系统。

构建毒品档案管理体系。浙江分中心建立涉毒物品数据库,涵盖国内权威涉毒物品分类及内容信息,为禁毒工作开展夯实基础。同时智能化记录毒品的全要素信息,构建毒品档案管理体系,针对毒品的各维度信息建立分析模型,包括毒品危害性评估、毒品溯源分析、毒品成分分析、毒品关联性分析等,为新型涉毒物品检测标准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为案件侦破、毒品研判、预测预警、风险防范等提供模型支撑。8月13日,浙江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昌荣在国家毒品实验室浙江分中心调研时指出,要切实把中心建设成为浙江省乃至华东区域禁毒工作的硬核支撑。自正式启用以来,浙江省分中心紧贴一线需求,高水平服务禁毒实战,目前每月可承担鉴定2000份检材,承担全省130余个监测点的城市污水采样检测工作。依托信息化建设,浙江分中心正积极打造全省“1+5+N”(即国家毒品实验室浙江分中心+杭州、宁波、温州、金华、台州+各县市区)毒品实验技术网络,探索实现毒情数据分析研判、涉毒行为预警方法、毒品滥用评估手段、涉毒风险防范策略、毒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形成全省一张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