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走心、文化润心,崇明打造课后服务“心”生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校本课程课程实施计划 服务走心、文化润心,崇明打造课后服务“心”生态

服务走心、文化润心,崇明打造课后服务“心”生态

2023-07-06 00: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从订制、实施个性化的学习辅导方案,到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再到深挖乡土文化遗产构建本土特色的优质校本课程,近年来“双减”背景下的崇明课后服务正不断迭代升级,用心打造孩子成长的课后服务生态,已经成为崇明一张愈加闪亮的教育名片。

一校一方案,精准实施课后服务

在许多崇明教育人看来,开展高质量的课后服务工作,必然需要“精准”——把握需求要精准,实施服务也要精准。

每天15:30~16:10是崇明区明珠小学的“爱心辅导”时间。为了切实提高课业辅导的针对性、有效性,学科教师基于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一对一、一对N、面向全体的作业辅导、跨学科学习、课外阅读指导等,确保班级绝大部分学生在校完成书面作业,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而在16:20~17:00的“快乐活动”时间,明珠小学开设了28门校本课程。这些课程,都是学校在通过调查问卷详细了解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实施的。除“爱心辅导”“快乐活动”外,每天的“自主拓展”时间段为17:00~17:30,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自主学习、听讲故事、棋类游戏等。同时学校为家庭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延时服务至18:00,参与率为1.88%。

上海市向明初级中学附属崇明区江帆中学从学生学情出发,对课后服务进行了更精细的调整——开学前三周,学校课后服务1.0版主要定位为引导学生重返校园,规范行规,激发兴趣,养成良好习惯。每天课后服务分为三段:第一段40分钟,基于学情开展专题复习。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师精心设计辅导内容,引导学生复习上学期的知识,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搭好进一步学习的台阶。第二段40分钟,学生自习完成当天课后作业,教师进行作业辅导答疑,对个别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补差补缺。第三段20分钟为主题教育时间,主要由德育处或班主任组织开展习惯养成教育。

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元学习需求、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江帆中学建立了基于数据的课后服务过程评价体系。副校长陶冬梅告诉记者,学校成立由校长室牵头,德育条线负责、社团项目组(教学+德育+团队+总务)组成课后服务工作专班,分级管理,确保课后服务质量。课程与教学部负责对学科课后辅导过程的督查,每天行政导护人员巡视并记录辅导实施形式。确保不上新课,通过不定期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了解学生教师在学科辅导过程中的情况。社团项目组负责落实对社团项目开展督查,通过资料查看、社团展演、成果汇报、学生满意度等,对社团指导教师进行考核,评出优秀社团和优秀社团教师。同时,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记录评价+成果性展示评价,最终进行综合性评价,并把评价结果记录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学校还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实绩的考核评价体系中,将管理人员、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纳入教师考核范围。

不只是明珠小学和江帆中学,崇明区各校坚持需求导向,做实、做优课后服务的个性化与特色化。如:探索推出“分层辅导+特色社团”的课后服务模式;构建“自省、自主、自律以及晚托延伸”的“3+1”课后服务课程体系;遵循“精准服务+差异服务”的工作思路,在课程的多样性设计上下功夫。同时,崇明创造性地开设作业答疑、分层辅导、社团活动、项目化学习等个性化项目,为学生提供多元成才路径。

综合实践活动,五育赋能素养发展

依托市级课题“创玩项目课程化实施的区域行动研究”,崇明为学校提供助力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沿科技类、热点运动类、非遗文化类、艺术创作类等八十多项综合实践类活动。目前已覆盖全区21所小学、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为进一步推动“双减”工作落到实处,各学校将“五育并举”理念融入课后服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形成良好教育生态。

明珠小学一方面依托市级项目——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结合“竹文化”特色,组建核心团队,构建“竹娃‘综’动员”课程体系,包括2个年级、3大板块、24个主题。另一方面加强家校社互动,积极引进专业机构的特色课程,例如上海小荧星集团有限公司的“街舞”“戏剧表演”等;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开设特色课程,例如“轮滑”“跆拳道”“机器人”“小主持人”等;主动招募拥有一技之长的家长志愿者开设家长课程,例如“烘焙”“剪纸”“绘本阅读”“国际象棋”等。“这些课程能大大丰富学生学习经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校长陈飞告诉记者,“快乐活动”的学生参与率高达为99.5%。

除了每天的作业辅导时间,江帆中学开展常规化、特色化以及个性化需求的三类课后服务。学校以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满足每一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开设了科技创新类、艺术文创类、体育竞技类、人文综合类等二十多个社团,除校内师资,学校还聘请民间非遗传承人、小荧星艺术教师、中医医师、大学科创教师等担任社团指导教师。学生自主选择,全员参与社团活动。例如:“神农百草”社的学生不仅跟着中医老师学习中医药历史,了解常见的中医诊疗方法,还定期到学校中草药种植园,养护、观察和认识各类中草药,由此激发了对中华传统医学的兴趣,锻炼了动手能力与劳动精神;创客小达人社团的学生,学习软件的编程,硬件的烧录、连接等信息技术,再自主设计、制作作品,培养了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课后服务时段,同样是崇明区堡镇小学开展体育、美育的重要平台之一。作为足球、乒乓球特色学校,堡镇小学在专项师资方面得到了区体育局的大力支持。学校鼓励每个学生踏上绿茵场享受足球运动带来的乐趣,有天赋的学生还会被选拔进校队参与进阶训练。2007年,学校确立乒乓球特色,常以比赛形式与市级乒乓球学校开展学生交流活动。在歌舞器乐等艺术教育方面,堡镇小学同样有着较为丰富的资源,如崇明童谣、梨园小星(戏曲)、葫芦丝、管乐队、旋转的舞鞋等课程彰显了学校的教育特色与品牌。

乡土文化入校,乡音乡情滋养心灵

崇明区各中小学充分挖掘乡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寻找乡土资源与课后服务的结合点,在“申时校园”处处营造浓郁的乡音乡情。有的学校发挥非遗传习基地的作用,成立“瀛洲古调派琵琶”、二胡、笛子、古筝等民乐社团。有的学校特聘崇明扁担戏第三代传人来校传艺。有的学校将学校特色课程“灶花风韵”分年级安排在课后服务中。还有的学校通过“崇明童谣我来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切感受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让家国情怀在学生心中“拔节抽穗”。

2022年11月18日上午,以“谣”唱童年为主题的教学月活动展示暨“下乡巡教促进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研究”研讨活动在上海市崇明区堡镇小学举行。学校围绕极富乡土特色的崇明童谣建设校本课程,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堡镇小学的‘谣唱童年’课程的开发及崇明童谣传唱活动激发和培育了学生的欢乐情感、审美情趣、乡土情怀,也是乡土文化课程开发的成功范例,彰显了乡土文化学材的重要价值。”崇明区教育局二级调研员黄乃华从传承崇明乡土文化到“双减”政策背景下的育德树人目标及丰富学校活动内涵等方面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

“‘谣唱童年’已经成为堡小未来一代最美好、最动人的童年记忆。”校长茅晓明介绍,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崇明区堡镇小学从2020年开始致力于崇明童谣的挖掘、传承和编唱,成立了崇明童谣音乐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从崇明民间优秀的童谣中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富有代表性的20首童谣,在音乐课堂教学、快乐活动日、课后服务等多个途径中实施,旨在通过童谣来熏陶儿童美好的心灵,通过音乐来表达童真童趣,并由此探索农村城镇学校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培育新时代好少年的育人路径。

“请进来”与“走出去”拓宽学习渠道

/ 上海市崇明区堡镇小学/

一方面,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拓宽学习渠道。学校充分利用“科普进校园”“文化进校园”“非遗进校园”“戏曲进校园”等项目,以及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教育单位提供的“送教上门”服务项目,优化校内课后服务内容。沪剧表演、书法艺术、创意涂鸦等课程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参与艺术学习的兴趣。

同时,学校积极探索让学生“走出去”,在堡镇消防队、堡镇花园村小班长工作室与劳动基地等社区场所开展体验与实践活动。同学们在小班长工作室一边聆听着讲解,一边观看展品、图片、文字记载等史料,重温红色记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消防队观看演练、体验军营生活,从小立志,肩负“强国有我”的使命与担当。

另一方面,采用线上与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拓展学习内容。组织开展线上或线下的校园读书节、童谣节、科技节、体育节等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灵活运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上海市中小学“空中课堂”、上海市学生体育艺术科技教育活动平台、上海市中小学专题教育网络平台等优质资源,拓展课后服务的在线教育内容。

“名校+新校”探索课后服务新模式

/上海市向明初级中学附属崇明区江帆中学/

学校以“名校+新校”的办学模式,借鉴和吸收向明初级中学的文化和优质资源,有效落实“教给学生一个创新的头脑,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

江帆中学将崇明生态教育与向明创造教育有机结合,以“绿色创想家”计划为引领,通过打造 “绿海连廊”“AI创新实验室”“屋顶智能平台花园”“闪光能量场”等科创、文创校园学习空间,同步配套开发绿色创新课程。目前,学校每个年级在课后服务开设绿色植研课和AI课各1节,包括“植物故事”“AI机器人工场”“智慧农业”“融媒体”数字影像课程等。这些课程突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综合性与实践性,以生动活泼的任务驱动、创意表达以及与自然生态的亲密体验,深受学生的欢迎与喜爱。

依托“竹文化”,助力孩子拔节生长

/上海市崇明区明珠小学/

学校根据自身“竹文化教育”的办学特色,提出了“拔节生长”的思路。怎样使小学生也像竹子一样打好扎实的基础,呈现拔节生长的态势,使其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得到充分呵护呢?“双减”政策的落地为小学生的拔节生长提供了更大的时空。

学校扎实推进“双减333”工程,即“3段:爱心辅导、快乐活动、 自主拓展三段式课后服务,给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3减:让课堂更优、让作业更精、让辅导更细,让学生作业负担减下来”“3加:让课程更多、让阅读更香、让服务更好,为学生自由生长加时空”,并为此迈出了实践探索的第一步。学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并结合核心素养的培育,进一步优化、完善校本化的“竹文化”特色课程群、体艺科系列课程群。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