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跨学科教学案例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校本研究课题案例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跨学科教学案例研究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跨学科教学案例研究

2023-06-02 14: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跨学科教学案例研究 ——以《我的家园—滴水湖》为例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跨学科教学案例研究

——以《我的家园—滴水湖》为例

上海市临港实验中学 刘蓉 田亚丽

摘要 项目化学习是基于真实问题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对实践跨学科教学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立足地理-生命科学跨学科视角,通过项目化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以驱动性问题为载体、支持性问题为支撑、特定作品为成果,建构学科要素之间、知识与真实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初中生多角度、多学科看待真实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关键词 项目化学习跨学科教学

引言

2019年10-11月,笔者有幸参加浦东新区第六期赴美交流研修项目,在美国加州进行为期28天的浸润式学习。身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笔者在CNUSD学区RHIS学校进行了为期2周的跟岗学习。同时,作为学科项目化学习团队课题组成员,笔者带着对项目化学习的问题与思考,本着探索求取真经的态度与期许,抓住每一处项目化学习的“身影”。在赴美研修中,慢慢解开脑海中对项目化学习的“团团迷雾”,逐步加深对项目化学习的理解。

一、问题的提出

项目化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是基于真实问题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它通常由一个驱动性问题、若干支持性问题、一个作品成果组成,强调跨学科、参与合作、源于真实生活等融入其中。这与21世纪5C核心素养,即:创新力、思辨力、合作、交流、全球公民意识,具有根本一致性。在常规教学中,分科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而现实问题往往是复杂的,仅凭借某一学科习得的知识很难解决问题,需要跨学科视角与素养。2020年,上海市教委出台的《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指出:跨学科项目是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教与学的变革、提升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载体。显然,通过项目化学习,将知识与真实问题建构内在关系的连接,是实践跨学科教学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提升学生面对真实问题解决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本案例以“我的家园——滴水湖”为项目主题,通过我校地理-生命科学教师共同研讨、开发、执教,将项目化学习运用在初中地理-生命科学跨学科教学中。从真实问题出发,通过驱动性问题“我的家园——滴水湖”,建构地理与生命科学之间的学科联系、重组本学科零散知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跨学科的视角认识事物、建构联系、解决问题。

二、项目案例设计

按照《上海市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上海市初中生命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围绕驱动性问题来整合教材内容,通过支持性问题的分层解决,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达成目标。

我的家园——滴水湖 支持性问题1 支持性问题2 支持性问题3 认识滴水湖 探索滴水湖 展望滴水湖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设计一份“认识滴水湖”海报并汇报交流 绘制一幅“滴水湖近景图”并提出问题组 策划一份“我与滴水湖共成长”的建设倡议书 教学支架与学生活动 教学支架与学生活动 教学支架与学生活动 1. 查阅资料,了解滴水湖缘起。 1. 结合电子地图,绘制滴水湖近景示意图。 1. 对问题组进行讨论,删选出有效问题组,设计访谈问题。 2. 结合数据,绘制上海气温曲线- 降水柱状图,总结上海的气候特征;结合滴水湖位置,了解滴水湖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 2. 分析河- 湖- 海的关系,猜测滴水湖的水源来源与去向;分析滴水湖- 临港主城区的关系,猜测滴水湖在城市中的作用。 2. 聘请政府专业人员做滴水湖讲座。 3. 查阅资料,从滴水湖- 洋山深水港- 临港- 上海之间关系,了解滴水湖。 3. 梳理在探究滴水湖中未解决的问题,提出问题组。 3. 采访政府专业人员,对未知问题进行深入了解。 4. 绘制以“认识滴水湖”为主题的海报、汇报交流。 4. 走访海绵城市展示中心,探究滴水湖生态系统平衡的维持。 4. 提出“我与滴水湖共成长”的建设倡议书,共谋滴水湖发展。 展开全文

三、几点思考

本案例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笔者“以跨学科的视角探索真实问题解决”为根本目标,从“我的家园——滴水湖”项目探索出发,整合地理-生命科学教材内容,在跨学科教学中的教学探索。通过实践,关于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有以下几点思考:

(1)把握学科核心素养,整合学科教学资源

在理解项目化学习关键指标的基础上,如何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是项目化学习的关键,也是难点。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上看,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价值观念是人地协调观;生物核心素养的基础是生命观念。通过本案例的教学尝试,发现:跨学科项目化教学设计中,需以本学科标准为总体目标,整合学科可以适宜的教学资源、改变教材原有结构,并以驱动性问题为载体、特定的作品为成果,将驱动性问题作为本项目的核心问题,涉及若干支持性问题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引导学生完成驱动性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对真是问题的深度思考。

(2)坚持问题驱动,助力项目化学习

在设置驱动性问题的前提下,为达成教学目标,教师通过设置不同层级的分级问题,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当学生对关键词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当教师提供材料学生分析的过程就是问题被解决的过程。在整个环节中,教师做到了良好的“支持者”,学生用得到的资源去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团队协作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提升。学会为课堂“留白”,不仅是教师的技术,更是教师的艺术。这一点,在本案例在设计中也进行了尝试,允许学生有若干未解决的问题存在。看似为教学制造了“麻烦”,但是,正是课堂的留白,让学生有了对问题继续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3)运用形成性评价,助力跨学科教学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可以有效的指导下一步教学计划的调整。本案例中,设计了三个支持性问题,即:认识滴水湖、探索滴水湖、展望滴水湖,并分别对支持性问题开展了过程性活动。笔者认为,这是项目化学习中为达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重要实践部分。各部分的形成性评价均以阶段性成果为展示形式,指向支持性问题的核心。通过运用地理-生命科学学科知识的综合探究,解决并建立支持性问题之间的关联,最终达成驱动性问题解决的目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