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知女神”到全网群嘲,选择移居国外的柴静,如今现状如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柴静节目宗旨 从“公知女神”到全网群嘲,选择移居国外的柴静,如今现状如何?

从“公知女神”到全网群嘲,选择移居国外的柴静,如今现状如何?

2023-12-22 12: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容易冰消。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桃花扇》

人生的路,起起伏伏。谁也说不准,今天风头正盛,明天是否依然高高在上;今天吴下阿蒙,明天是否依然明珠蒙尘。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一度是全网公认的公知女神,如今却落得流落异国,无人问津。这其中百般滋味,也许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细细体味。

一、名声鹊起,一时间风头无二

1995年,一档《夜色温柔》的电台节目将柴静带入了人们的视野。此时,这个19岁的女孩还没有后来的温润沉着、步步为营,但她天生就有一种让人不设防的亲近感,任何与她接触的人都愿意卸下心房,对她吐露心声。

这个女孩在节目中用自己温润的声线,重复着一 句句“我懂你”,为喧嚣之下人们无处安放的灵魂找到了渡口。那时的柴静受到了所有听众的一致好评。

可是初尝成名的她,没有因此止步不前,反而在1998年毅然决然的放下眼前的一切,孑然一身前往中国传媒大学进修电视编辑。在进修期间,柴静也没有完全放弃自己的事业,她一边读书,一边在《三联生活周刊》做兼职记者,默默为自己积攒着成功的资本。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这一年,努力上进的她因缘际会进入湖南广播电视总台,凭借《新青年》节目正式踏足电视节目主持人界。

经过两年时间的磨砺,在电视节目制作环境中逐渐得心应手的柴静进一步提升,获得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的机会。

2003年,“非典”肆虐,面对疫情的突然袭来,毫无准备的民众措手不及,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在路人唯恐避之不及,纷纷闭户不出的时候,柴静参与了《北京“非典”狙击战》节目的拍摄,以记者的身份冲到抗疫第一线。

整整七次,她与确诊患者面对面零距离接触,用最真挚的语言温暖着他们,用最虔诚的心无限接近事情的真相,冒死将第一手的真实资讯切切实实带到大众面前。

随后,对矿难新闻的追踪,对华南虎事件的求证,对两会热点多年的连续报道,或是作为各种新闻节目的主播,都一次又一次将她推到了新闻界的风口浪尖。

柴静凭借自身清新隽永、温暖包容的气质,对社会事件真实性上下求索的执着追求,以及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献身精神,一时风头无两,俨然成为新闻工作者的社会代表。

2013年,柴静推出作品《看见》,其内容讲述了她自踏入央视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从这部自传性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柴静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只想为都市夜归人提供心灵慰藉的19岁少女。她变得更加深刻却能引而不发,她更加了解世事人情,却仍旧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她将自己打磨的像一柄古朴的重剑,不露锋芒,却不容忽视。

《看见》一书自上市那天,就引起了社会性的讨论,高居各大畅销书排行榜不下。此时的柴静,仿佛被推上神坛,尤其稍具人文情怀的年轻人,更是言必称柴静。

2014年,柴静默默从央视辞职,却在一年后,带着那部《穹顶之下》,自美国重新杀回人们的视野。然而可能柴静自己都没有想到,在历经短暂的狂热之后,曾经那群亲手将她推上神坛的人们,这一次却又亲手将她拉了下来。

二、跌落神坛

《穹顶之下》,再无新鲜的空气。这部纪录片对环保的重视和呼吁,引发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然而由于影片未能尽善尽美,在最初引起哗然与追捧之后,作者更多的,是招致了无数的骂名与诅咒,甚至波及其家人。

另外,柴静在某节目中采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院士时,两人对世界各国关于排碳量的分配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讨论。然而,柴静此次的表现却失去了以往的从容沉静,她傲慢、讥讽、不屑的表情,配上夸夸其谈却站不稳脚跟的言论,在丁院士一连串的反驳之下,显得可笑无比。这一次,柴静招来了全网群嘲。

彼时,突然有人爆出,柴静早于2013年在美国产子。根据美国的法律,这个孩子拥有美国“户口”,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美国公民。那个口口声声爱国的女记者,却想尽办法让自己的后代远离故土、成为异国人。

如此双标且口是心非之下,舆论的风向突转,柴静被无限曲解甚至恶意揣测。“卖国求荣”“无德无良”“美分公知”,在网友几乎一边倒的谩骂之下,柴静消失于众人眼前。

三、洗手做羹汤

对于柴静的消失,外界传言种种,什么被封杀、政治避难等等。虽然缘由千奇百怪,但都透露出一个讯息,树大招风的柴静,似乎是触及了某些人的利益,才被如此抓住小辫子不放,各种黑料有组织有目的的被接连放出。

然而事实上,柴静虽然的确选择移居美国,但笔者更愿意相信,这是她历经风浪、铅华洗净之后的决定。据说,因为环境污染,柴静的孩子生来患有怪病,当时中国的医疗条件并不能将其完全治愈。

于是在不得已之下,她只好选择让孩子留在医疗条件相对更优越一些的美国。另外,在柴静看来,美国的教育环境也较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更加适合自己的孩子。一切为了孩子,这应该才是柴静选择在巅峰时期放弃事业,决定回归家庭的原因。

作为一个曾经站在风口浪尖的社会精英,我们充分的理由相信,柴静做出这样的决定是理智而明确的。作为一个女性,还有什么比成为母亲更重要的角色?作为一个母亲,还有什么比照顾好自己的孩子更重要的事业?

所以,我相信,在柴静的前半生,她完成了她想要完成的,表达了她想要表达的,至于什么是非功过,在言论自由的今天,她只不过是提供一个让人们思考的角度而已。而她接下来的人生,就要在自己选择的地方,相夫教子、米面茶汤,那会是另一个故事的开端。

想象一下,带着孩子在草地上或读书、或玩闹的柴静,夕阳在她的身周勾勒出一道金色的边,她周身不再充斥着行色匆匆的气息,她的眼里不在是家国天下,她的笑容散去了曾经隐藏着的锋利,她的身上、眼里和脸上,只留下无限的温柔和惬意。

此时的她就是一名普通的母亲,她也许会微笑着抚摸孩子的头顶,捋顺她因玩闹而凌乱的头发;她也许会轻轻的刮一下孩子的鼻子,作为她调皮捣蛋的惩罚;她一定会伸手牵过孩子,温柔的说,走,我们回家。

结语

其实,我们不过是局外的看客,谁也不能真正了解当事人真实的内心。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早期兢兢业业、诚挚热情的柴静,还是后来有些偏激、心怀不忿的柴静,或是最终选择回归家庭、不问世事的柴静,她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都是出于本心。

所想即所言,将自己表达的畅快淋漓,至于什么名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只不过过眼云烟。能做到这一点,足以看出,柴静是一个热爱生活,有着蓬勃生命力的人。这样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位置,都会活得精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