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河源龙川"中华姓氏第一村" 探究其背后的宗祠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柳氏宗祠图片大全 走进河源龙川"中华姓氏第一村" 探究其背后的宗祠文化

走进河源龙川"中华姓氏第一村" 探究其背后的宗祠文化

2024-07-14 12: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卜万卫于严,詹冼宋饶尚;

安关尹屈苗,郝贺隋凌姜;

董覃雷颜鲁,鞠樊乐宁汤;

贾夏邵乔武,左尧钱麻匡;

曹辜霍阮程,阎佟江何长;

佗城百家姓,子孙更辉煌。

宗祠再现

镇中心广场上有一栋始建于民国时期的白色影剧院,如今它的一侧改建成“龙川县客家姓氏人口文化馆”。馆内一面巨大的“姓氏墙”上,佗城人口的179个姓氏像宇宙苍穹中若隐若现的星辰,向我们诉说着先民筚路蓝缕、开拓南粤的远古秘密。

刘氏宗祠

步入佗城的窄巷深闾,刘氏宗祠在民居建筑间显得气势宏伟。宗祠里修建了错落别致的亭台院落,一面十余米长的石壁展示着刘姓的文化历史,镌刻着刘氏古代图腾以及历朝历代一百余位名人和书法家写下的“刘”字。在“古邑金榜”的长廊里,展示着龙川考棚里考出去的历代刘姓进士、举人、贡生名单,彰显着这个家族昔日的荣耀。

刘氏宗祠在民居建筑间显得气势宏伟。(图片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

“敦孝悌、睦宗族,和乡邻、明礼让,务本业、端士品,隆师道、修坟墓,戒犯讳、戒争讼,戒赌博、戒淫恶,戒犯上,戒轻谱”,刘氏宗祠里陈列的十四条家训,堪称佗城家训文化的代表。

骆氏宗祠

骆氏宗祠。(图片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

位于横街的骆氏宗祠是佗城首个修缮完好并开放的祠堂,是河源地区龙川、和平两地的骆姓总祠。新骆氏宗祠“修旧如新”,雪白的石灰粉墙盖住了青砖墙,鹅卵石天井成了水泥地面,一口古井贴上了光洁夺目的褐红瓷片,那些历史文化信息,被遮盖得严严实实。

据载,这是一座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大型古建筑,曾有过美丽的雕梁画栋,柔和的色彩让人心静。但现在走进这里,让人感到的是一阵喧闹与浮夸。

罗氏宗祠

与刘氏宗祠的气派堂皇不同,罗氏宗祠古朴素雅。祠堂保留着前厅、后堂、厢房、天井的原始格局,高椽大梁下是斑驳的白色墙壁和破旧的桌椅。“名扬四海重焕文光联北斗,声蜚三秦长留史迹耀循州”的对联,透露出罗氏家族重视文教的传统。让佗城罗氏后人引以为傲的是,家族历代出了20余位进士,宋代龙川县城出过两位罗氏探花:北宋宣和探花、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罗孟郊和北宋嘉祐探花罗恺。这些让家族荣光的历史,装裱在镜框里,与祠堂里的神龛一起,默默感召着后人。

黄氏宗祠。(图片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

修己克己,安分守己,顺乎天理存满腔,多福多寿;忍人让人,不便害人,行必善,公道事,放开本心,怡子怡孙。——黄氏家训

龙川佗城数十间风格迥异的姓氏宗祠散落在古村各条街巷中,为“古龙川”催生了一股“寻根问祖”热潮。来到佗城找自己的姓氏宗祠,从祠堂内的堂匾、对联以及历代宗亲的世系表和家乘族谱,追寻自己族人的迁徙之路,是许多游人的乐趣。

郑氏祠堂。(图片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

朱氏祠堂。(图片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

邹氏祠堂。(图片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

舒氏祠堂。(图片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

蔡氏祠堂。(图片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

背后的文化

张氏祠堂。(图片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

佗城的祠堂大多修建于清代,最多时有80余间宗祠,现存41间,刘氏、黄氏、张氏、曾氏、骆氏、蔡氏、何氏、罗氏……斗拱飞檐、青砖红柱,厅堂廊柱间,氏族先贤和家规家训,让佗城的家族历史可见可触。不同姓氏的祠堂毗邻而建,风格不同、大小不一,有的华丽、有的古朴,却各不攀比相争,彼此共处了数百年。

镇上的老人告诉笔者,在古镇横街8号屋,有8家不同姓氏的人杂居在一起,却从来没有发生过矛盾争斗。这是古镇和谐的姓氏文化缩影:混杂多元,和于一地,融洽共生。

“佗城古镇姓氏文化蕴含着"和"文化,与赵佗当年"和辑百越"的统治策略有关。赵佗当年最大的贡献不是武力征服,是用"和辑百越"的文化策略统一了岭南。”据了解,小小的佗城镇居民姓氏繁多,但不同家族间和平相处,很少发生争斗,佗城姓氏中“和”的文化精神,或许正是岭南文化兼容并蓄、开放包容气度的源头。

曾氏祠堂。(图片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

“遗儿千秋富贵,莫若良言一句。”在佗城的每一间宗祠里,家规家训传递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传统观念,成为他们的生活信条。从这些家族里走出去的杰出人才光耀门庭,他们的事迹被陈列展示在佗城各家宗祠里,成为一道文化景观。“睦家族,和相邻,明礼让”,家训家规早已内化在佗城人的生活中。

佗城的家训中,不仅有“孝悌忠信礼义”的传统内容,也有不少内容饱含现代意味。例如王氏家训告诫后人“夫能以屈为伸,以让为德,以弱为强,鲜不遂意”的处事哲学,曾氏家训有“幸登仕籍,须慎官箴;清洁为民,三省思深”的廉政语录,而黄氏《认祖诗》中更饱含励志精神:“信马登程往异乡,任寻胜地振纲常;足离此境非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

黎氏祠堂。(图片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

沙氏祠堂。(图片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

所有的历史都指向未来。杰出祖辈的流风遗韵,一直到今天仍激励着后人的生活。每天都有外地游客到佗城寻根,不光有同姓氏的人,更多的是来寻文化的根、心灵的根。慎终追远、念兹在兹,对祖先的纪念已不再是祈求神灵保护,而是感受那份来自内心深处的召唤,感受那份指引人生向上的力量。

葛氏祠堂。(图片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

邬氏祠堂。(图片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

专家访谈:佗城姓氏文化体现“和”的特质,采访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肖文评

佗城祠堂文化有怎样的特点?

答:第一,追宗溯源。每年组织隆重的祭祖仪式,对族人进行族史和爱家、爱族、爱乡、爱国教育。重视团结,讲究联宗睦族。第二,重视文教,讲究光宗耀祖。第三,重视名份,讲究伦理道德。每个家族的族规家训,都对宗族成员的为人处理和行为方式都有明确的规定。

如今佗城乃至河源其他地方都在提倡家训文化,您认为家训文化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答:今天的社会文明、和谐建设,和传统的家训文化,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相辅相成。传统的家训文化除了男尊女卑、对族人惩处等个别不合时宜、不符合法律要求之外,基本上都适用于当代社会。复兴传统家族家训文化,让社会成员在家族内部接受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社会效果会更好。通过家训文化建设,可以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此外,还可以丰富地方文化建设,有利于建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通过家训文化建设,挖掘姓氏家族迁徙和定居、发展的历史,明确祖先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建立人们与当地社会文化发展的联系,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有利于促进当地社会文化发展。(河源广播电视台 笑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