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得到的柳公权的字,究竟好在哪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柳公权的书法作品有什么内容 人人都想得到的柳公权的字,究竟好在哪里?

人人都想得到的柳公权的字,究竟好在哪里?

2024-07-17 04: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传说少年柳公权因字写得好,在家乡小有名气,开始有些沾沾自喜。

后来,柳公权有次到华原城看到一个人称“字汤画”的残疾老头,身形黑瘦,没有双臂,赤着双脚,左脚按纸,右脚握笔,笔下的字如群马奔腾,龙飞凤舞,不知比自己用手写的字好过多少倍,他惭愧至极。

▲《金刚经刻石》唐拓孤本碑首

于是,等人群散去,他跪到“字汤画”面前,请求收他为徒,传授写字的秘诀。“字汤画”用脚扶他起身,说自己是个孤苦的畸形人,天生没有双手,风雨五十年靠卖字为生,当不了老师。

柳公权一再苦苦相求,“字汤画”被他的真诚打动,于是用脚在纸上写道:“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柳公权铭记在心,谢过“字汤画”,回到柳家原老老实实地按照“字汤画”所写的“秘诀”勤学苦练。

所谓熟能生巧,勤能补拙,正是因为有扎实的基本功,加上坚韧的毅力,才成就了后来的一代书圣柳公权。

▲《金刚经刻石》唐拓孤本 局部

当然“勤奋一生”固然重要,也得看一生有多久。

论书法家中的长寿者,柳公权当属也。他不仅活到了八十八岁,还工作到八十余岁。

要知道,从汉代开始,官员的退休年龄基本固定在七十岁。当然,这只是一个基数,上下会有浮动,疾病缠身的可以提前告老还乡,身体硬朗的也可以申请多干几年。唐代时,依然遵循七十岁退休的旧制,但是老人为官的现象比较突出。

翻阅唐史,年过七旬仍在效力的官员大有人在,如虞世南干到八十一岁,令狐德棻干到八十岁,苏良嗣干到八十五岁,张柬之干到八十二岁,杨崇礼干到九十多岁,郭子仪干到八十五岁,等等。前仆后继,柳公权也干到了八十多岁。

在历史上,柳公权主要是以书法家的身份闻名于世的。

柳公权自幼聪慧,十二岁便赋诗为文,唐宪宗元和年间中得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历事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七帝。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里,柳公权一帆风顺,官至太子少师,显赫一时。

柳公权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三点:其一,他写得一手好字,是当时的书法大家;其二,他品操高尚,是难得的耿直之臣;其三,其兄柳公绰的大力推荐。

▲《玄秘塔碑》局部

自太宗倡导书法取士以来,唐代一大批书法家应运而生,柳公权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柳公权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再学颜真卿,后融会贯通,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尤其是楷书造诣极深,与颜真卿比肩,有“颜筋柳骨”之称。

书法是块敲门砖,在几代皇帝的厚爱下,柳公权在官场上如沐春风,位高禄厚,很多人慕名邀请他撰写碑文,额外收入也非常可观。到了宣宗时,柳公权虽年过七旬,仍宝刀未老,进取心不减,后被封为河东郡公,晋升太子少师。

太子少师,在唐代为从二品官阶,是东宫大员,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按照唐制,三品以上官员退休后待遇不变,仍可上朝听政,参与国事。

▲蒙诏帖 纸本 行书 26.8x57.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如果此时柳公权急流勇退,必能保住名望富贵,可柳公权倔强得很,非要继续发挥余热。

大中十三年(859年)正月初一,新年伊始,普天同庆,柳公权率领群臣朝贺,并准备借机为宣宗上尊号。

然而,在如此重大节日,柳公权却惹出一个天大的乱子——“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占奏忽谬(新旧《唐书》)。”

▲《送梨帖跋》

究竟是什么乱子?《东观奏记》记述了当时的一些细节:

“含元受贺,太子少师柳公权……复为百官首,含元殿廷后远,自乐悬南步至殿下,力已绵惫,称贺之后,上尊号‘圣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公权误曰:光武和孝。”

这一年,柳公权八十二岁,身体虽然较同龄人还算硬朗,但也是老眼昏花,力不从心了。走了一段长路后,年老气衰的柳公权两腿发软,气喘吁吁,加之又非常兴奋,以至于把宣宗的尊号给说颠倒了三个字,在大喜之日闯了祸。

▲《圣慈帖》

这个祸,说小不小,足可以上纲上线。若换作别人,估计砍头都有可能。

然而,柳公权一贯忠正,口碑很好,言行谨慎,只是年龄太大了才出现这样的过失,即便这样,御史们仍不依不饶,“劾之,夺一季俸(《旧唐书》)。”

一个工龄长达五十余年的资深高官,因为一时口误,不仅遭到弹劾,还被罚了三个月俸禄,估计柳公权那张老脸也挂不住了。对柳公权来说,他仅靠给别人撰写碑文获得的润笔费就多的是,三个月俸禄不是问题,关键是脸面。

▲《年衰贴》

柳公权这次闹出的乱子,成为群臣茶余饭后的笑料。之所以会这样,就因为他赖在朝堂不让位,以至于引起众人怨恨。

《旧唐书》有载“议者恨其不归事”。《东观奏记》也称,“七十致仕,旧典也,公权不能克遵典礼,老而受辱。”

遭此打击,柳公权仍占据高位,丝毫没有退休的意思,新即位的懿宗觉得他太实在老了,确实不能再工作了,拖延了几年后,便将其升为太子太保,好言劝慰让其告老。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享年八十八岁,赠太子太师。

柳公权倡导的“心正则笔正”,流传至后世,成为书法的伦理标准之一。

他一生创作的书法作品有明确记载的达九十四件,其中碑铭六十二件,墓志六件,题跋二件,提额三件,贴札十五件。留存至今的有二十余件,其中碑刻十件。

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九嶷山赋》局部

若要藏道君推荐一件详聊,当属古今小字第一家的《九嶷山赋》。

《九嶷山赋》由柳公权书写于公元844年。《九嶷山赋》字瘦而硬,干净秀丽,一幅作品一气呵成,连贯流畅。每一个笔画转换适宜,十分准确,完美地体现出小楷方正的特点。同时,结构严谨,字体之间充满整体性和力度美。

▲《九嶷山赋》局部

后人认为《九嶷山赋》和《神策军碑》相比,无论从字形还是结构来看,更为严谨秀美。《九嶷山赋》一共有601个字,每个字都体现了柳公权书法美妙之处。

在《九嶷山赋》中,可以看出柳公权的字体和颜体有几分相似,但是,柳公权加以改革和创新,融入了魏晋和唐朝初年的楷书书写技巧,在碑文上,字体苍劲而有力。仔细观察字体,会发现每一个字体都有不同的变法,极富动感之态。

▲《九嶷山赋》局部

除此之外,楷书作品《兰亭序》也是柳公权代表作品之一。

《兰亭序》是柳公权的中字体楷书作品,在山西发现了宋拓本。拓本长二十四厘米,宽一厘米,厚一厘米,共有十八页。上面的字体清晰可见,写于公元842年。《兰亭序》体现了柳公权的楷书特点,此时柳公权的“柳体”基本已经形成。

▲《兰亭序》(点击查看高清大图)

早年间,柳公权临摹和研习了王羲之、钟繇等书法大家的作品,在这基础之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在楷书书法作品方向上,认真学习了颜真卿的书法技巧和字体,随之进行了融合创新,开创了“柳体”,柳公权的柳体作品也成为“唐书尚法”的代表之一。

和颜真卿的颜体相比,柳公权的柳体均匀瘦硬,后人称俩人的作品特点为“颜筋柳骨”。

在《兰亭序》中,在颜真卿颜体基础之上,柳公权加以改革和创新,融入了魏晋和唐朝初年的楷书书写技巧,字体苍劲而有力。仔细观察字体,会发现每一个字体都有不同的写法,极富动感之态,尽展骨劲之美。

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在当时就名满天下,达官贵人以未得到他写的墓志铭而怨恨子孙不孝,外国使臣不远万里带厚礼觐见大唐皇帝,多是以得到他写的字为荣。

▲《尝瓜帖》

在巨大的光环与荣誉面前,柳公权淡泊处世,与世无争。

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中晚唐时期,他的字始终保持着“真书风骨”,仿佛乌云压顶时透过云层射出的那一道绚丽的阳光,耀眼而温暖。

亘古恒今。

-END-

如果你对藏道君的文章感兴趣,不妨也关注一下我们的“柏融网拍”,富有历史价值的收藏、新鲜有趣的文玩都在这里!微信号:byrongauction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