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章的发展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染色体13p- 中国印章的发展史

中国印章的发展史

2024-01-23 09: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秦汉时期

古朴典雅

秦代是我国印章艺术大发展的时期。秦统一中国后,为书写方便,下令废除与秦国不同的六国异体文字,而命丞相李斯制定了一套统一的文字在全国通用。这种文字通称为小篆。相比之下,大篆较繁复,结构奇特。小篆则整齐划一,容易掌握,所以至今刻章都采用这种书体。秦代官篆一律采用铜质,皇帝印称“玺”,大臣以下称“印”。印的名称是秦代才出现的。

战国时期为了体现出王权的尊贵只有皇帝所用的印章称“玺”,以玉制作;臣民使用的印章称“印’用金、银、铜等制作,印章风格趋于古朴平整。为了体现统治者的权威及公私间交住的便利,专门创造了一种用于印章的文字“缪篆”是一钟介于小篆与汉隶之间的一字体。缪篆简便、易识笔画横平竖直方中带圆其特点在印章的章法中极易体现出伸缩挪让、顾盼呼应的艺术效果迎合了儒家谦和恭让、端庄典雅的中庸哲理。

到了汉代,随着封建的等级森严,在玺印的形制上也等级分明。汉代印文也称缪篆,是由秦篆发展来的一种平直方整的篆体,外朴内巧,屈曲多变,也称汉篆。字画较粗,庄重雄厚,有一种多变而又统一的含蓄美,历来受到篆刻家们的重视,认为是学印章的基础。秦汉玺章布局虚实安排极为巧妙,字体结构疏密对比,往往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魏晋南北朝

舒放自然

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佛像镀金需要用水银,它是原矿朱砂炼成的,随着朱砂的出现也产生了红色印泥。魏晋时的官印大致和汉官印相同,但铸造上不及汉印精美,文字也不同于汉印那种典重浓厚的风格,而是比较瘦劲,随意布局,舒放自然。印首冠以“魏”“、晋”字样,很容易识别。

隋代官印文比秦小篆更加圆转弯曲流动。官吏的印绶制度被废止,官印用的是官职名和官署名。官印继承六朝遗风,以朱文居多,私印则常用白文。封泥印已经不用,采用朱砂水溶印泥,印面红色鲜明

唐宋元时期

印章衰退

唐宋是书法、绘画的鼎盛时期。但印章的发展却远不如古朴典雅的两汉时期。尤其是到了宋代。叠篆、九叠篆被官印广泛使用且印面硕大,印章风格也由汉代的白文印变为边宽厚重的细朱文印。从另一方面讲犷九叠文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标记。叠而用九肩指为数,旨在形容折叠之多的形象放而取九为数之终的含义,以形容皇权至高无上之意。唐宋的民间印章,虽存汉印遗风,但毕竟受社会大文化的影响汽韵已不及前人。

宋以后,随着金石学的发展,刻印艺术为士大夫所高度重视,书画和印章密切结合起来,出现了集自写自刻于一身的文人篆家。对此赵孟倡导最力。他对古印进行了谱录,编成《印史》一书,收录了汉魏印三百四十方。自赵孟开始,自书自刻便成了篆刻的新风气,使篆刻获得了迅速发展与提高。在文人篆刻艺术登上历史舞台之后,民间手工业者中的印章也以自己的传统向前发展。

元代官印,在汉文之外,采用一种元国篆文入印,这种书体又称八思巴文。文职官员如国王、国公、国师以及武官中的百户、千户、都指挥史等,多采用这种文体。

明清时期

辉煌

明清时期的印章,形成实用与艺术功能的分流的趋势。注重实用价值,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明百姓,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这一时期的资源丰富,价格低廉,而且便于制作的石质的材料的开发,也为这种普遍性提供了可能性。以镌刻印章为业的手工业的行业应运而生也就理所当然了。

明清时期的官印制作规格严谨,明代的印章制度相对很完善,对各级官印的质地,书体都有明确规定,如皇室的官印,用金、玉印等,其字体也变化繁多,一般以一印中并且用汉满两种字体的官印较多。一般官印为长柄直扭,藩王以上用印均雕刻精美的潘龙印,印文实际以及制作工艺都交宋元时期有很大提升。

中国的印章发展,象征着中国文化的变迁和发展,反观设计,现在的思想层面应该寻求文化,人文,真正从人的方面解决问题。把设计文化和中国传统伦理观念之间的脉络关系进行深入揭示,把印章的发展的研究方法和设计上升到伦理道德文化问题,进而涉及到现代设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文章整理于网络,更多相关传统文化的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祥祯福珠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