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利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林黛玉的判词及寓意 包利民

包利民

2023-09-20 18: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一个出场的是贾母,贾母是 哭着出场。

黛玉正要下拜,早被贾母一把搂入怀里,放声大哭,黛玉也哭,众人都哭。哭完,才开始行正式礼节,然后贾母给黛玉介绍邢王二位夫人和李纨。这三个人此处是一带而过,并没有具体描写。而对贾母的描写只有一个词: 鬓发如银。

第二个出场的是迎、探、惜,她们是 以容貌出场。

对三春的描写很是简洁,却切中要点,虽是外貌描写,却能让读者看出人物的内在,比如性格等。迎春,“肌肤微丰,身材合中,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探春,“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惜春,“身量未足,形容尚小”。说明惜春还太小。三姐妹穿得都一样。

从简单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迎春是温柔沉默,所以后面和她相关的一些情节,虽然笔墨并不多,却也依然使得她形象鲜明,老实懦弱,为人处世也只知退让,连下人都敢欺负她,拿她的首饰去赌博,她知道后,却只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性格很多时候是会决定着命运的,所以迎春的命运才会是那样的悲惨。探春,从对她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不但长得美,而且厉害,对于探春在后文中会有着多处的描写。惜春此时太小,还没有展开她的描写。

然后是众人对黛玉的印象,“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貌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态度”。进而黛玉说出自己的病症,重要的是提到了癞头和尚的话:“既舍不得他,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亲,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生。”

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癞头和尚似乎一直在暗示或者明示着这一干风流冤家,告诉他们怎么做才能平安一生,比如当初他对甄士隐所说的关于甄英莲的那些,也是如此。可是,他即使道破了天机,世人又有谁能去信去做呢?

第三个出场的是王熙凤,她是 笑着出场。

凤姐果然是与众不同,人未到,笑先至,可谓先声夺人。笑声来了,伴随着一句:“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王熙凤第一次正面登场,就是如此放纵张扬,显示她的与众不同。本来在老太太面前,人人都敛声屏气,这一声笑语,就打破了这个氛围。凤姐隆重登场,对她的衣着外貌神情体态,描写得极为详尽,书上的话是,“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黛玉本来是有着疑惑,“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可是贾母一番话,却让她明白,这是一个极受贾母宠爱的人。贾母的话,虽然是在戏谑,实则是夸奖,看似是讽刺,实则是疼爱。众姐妹告诉黛玉,黛玉才知是琏二嫂子。

下面就是凤姐的专场表演了,她先是拉着黛玉的手,然后上下仔细打量,又送回贾母身边坐下,当着贾母的面笑着夸奖黛玉标致。夸的过程中,还不忘把老太太也夸进去:“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当着贾母的面夸黛玉,贾母肯定是开心的,而且还间接地夸了贾母,另外,还给黛玉传达了一个信息,就是老太太天天惦记着她,贾母听了能不高兴吗?

这还没说完,凤姐接下来话头儿一转:“只可怜我这妹妹这么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还流出眼泪。凤姐短短几句话,夸了黛玉,夸了贾母,为贾母传达了对黛玉的惦念之情,然后,觉得这本来是一个挺伤感的气氛,不能一直笑语下去,便转而说起黛玉命苦,伤心姑妈去世,然后流泪。在这么短的几句话里,能把这许多东西一丝不乱地融进去,足见凤姐真是巧舌如簧,不但能随机应变,更能借此巧意逢迎,而且声情并茂。足见曹公的笔力通神。

老太太说我刚刚难过,你别再惹我伤心,凤姐马上转悲为喜破啼为笑,而且解释得非常得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了,该打,该打!”然后又拉起黛玉的手,连续问了好几个问题,其实也并不需要回答,只是为了引出“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也只管告诉我”这句话,来对黛玉表明,她在这里是可以当家作主的。之后,凤姐又马上吩咐下人做相关准备。

凤姐作为一个重要人物,她的出场,从外在到内在,从笑到哭,从言到行,面面俱到,而且形象鲜明,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就如站在我们面前一般。而且全书中关于凤姐的描写有着很多处,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更多的是通过事件。有很多人很系统地研究凤姐的言行和为人处世,总结出不少关于职场生存、演讲口才、甚至情商智商和应变能力等多方面的东西。所以说,王熙凤的口才方面和为人处世方面,几乎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

为什么凤姐的出场,写得这么隆重,因为凤姐作为一个在书中笔墨极多的人物,很多情节都要有她作为过场,而且还有着她太多的主情节,只有在第一次描写时,把她的性格特征为人等多角度全方位展现出来,并反映出老祖宗对她的宠爱以及她的地位,才能在后文中更好地展现她的情节。甲戌本脂批说:“ 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跃纸上。 ”的确如此。

注意下面这一段,就是王夫人忽然问凤姐:“月钱放完了没有?”这几句对话不可忽略。此处脂批说:“ 不见后文,不见此笔之妙。 ”历来,红学家和爱好者们对这看似不起眼的一段,解读非常多。我们也并不一定需要解读出太多的东西来,只要明白一些用意就可以了。这一段的存在,王夫人问凤姐月钱发放的事,虽然短短一句话,却可以看出,月钱是经常迟发的。而且看到后文的很多情节我们就知道了这句问话的妙用,后文凤姐把全府月钱拿去放高利贷,所以经常迟发,所以王夫人才会有此一问。

另外,王夫人当着林黛玉的面,问凤姐这个问题,也有可能是在表达,如果月钱没发放,就给林黛玉也备上一份。这种可能性是有的,因为当着贾母,要有这种表示,才能使贾母高兴。再有一个方面,王夫人这么问凤姐,是在向林黛玉表明谁是贾府的真正当家人,不是旁边的长房邢夫人,也不是凤姐,而是她自己。

然后就是黛玉要去各房拜见亲人了,两个舅舅都没有见到,贾赦推说身上不好,贾政斋戒去了。关于两个舅舅为什么不见黛玉,特别是贾赦还在家里,为什么不见,一直以来有着太多的解读和猜想,甚至有些解读带出了很多不一样的情节来,我觉得这个也没有必要去深究。就像有人说贾赦贾政看不起黛玉,这就似乎有些过了;还有人说可能古代礼仪方面的原因,等等。

其实,我们从作者的写法上来看,黛玉进荣国府,见到众人,都有着描写,如果两个舅舅见了,必然又是要一番描写,那样就太过于罗列,且失去了主次。就像不能把一个人一次写全一样,同样,也不能一次把所有人都写到。

黛玉去两个舅舅家串门的途中,也描写了一些所见到的建筑,其中重点写的是荣禧堂。关于荣禧堂的这部分描写,也是解读的人非常多,我们了解就可以。荣禧堂是荣国府的正堂,从名称到陈设,从题字到寓意,都表现出贾府的荣华,以及这富贵的来源。“荣禧堂”三个字,荣,是荣耀,禧,是吉祥,再加是先皇御笔亲题,这份荣耀就足够大了。还有那副对联: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珠玑即珍珠、美玉,黼黻(f ǔf ú)泛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对联极尽地写了贾府的那种繁荣富贵高朋友满座的场景,可谓盛极一时。有人曾解读说,根据“珠玑”一词,猜想贾宝玉的正名是叫贾玑,因为老大叫贾珠,这就有些抠字眼钻牛角尖了。

林黛玉在贾政房中和王夫人聊天的过程,让我们对贾宝玉先有了一个认识。王夫人的话说就是“孽根祸胎,家里的混世魔王”,而且“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没日,疯疯傻傻”;黛玉曾听母亲所说的是“顽劣异常,不喜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溺爱,无人敢管”。而且通过黛玉的话,我们知道,黛玉比宝玉小一岁,这是很确定的了。通过上一回,我们已经知道林黛玉此时约是七岁左右,那么,宝玉此时就是 八岁左右。

贾宝玉还没有正式出场,就先自有了这许多的印象,所以就会引起读者的期待,想看看,这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然而又不立即写宝玉登场,反而一直压着,这就让读者更有期待了。接下来就是吃饭的场景,黛玉知道这里有许多规矩和家里不一样,她就小心地看着别人怎么做,来适应这里的规矩。通过阅读吃饭的场景,我估计这种吃法,对于新来的黛玉来说,肯定是吃不好也吃不饱。

终于,盼到宝玉出场了,贾宝玉的出场,可谓 石破天惊。

贾宝玉一出现,依然是从林黛玉的视角来描写,很详细的穿着样貌举止神情,林黛玉看了大吃一惊:“好生奇怪,倒象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林黛玉的这一惊,实际上就是在心里颠覆了之前来自母亲来自王夫人的那种对宝玉的印象。

宝玉匆匆一现,就被赶回去换衣服并去给母亲请安,然后才又回来。回来后,又是另一种详细的描写,之前是正式服装,因为他是去庙里还愿了,现在是家居服,所以又是另一番气象。对贾宝玉,连续两次外在描写,这是很少见的,可见主人公登场,的确是与众不同。而且还有两首《西江月》来评宝玉其人: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笑此儿形状!

这两首词,表面上看句句是讽刺否定,实际上句句是赞美和肯定。写出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叛逆者形象,其实是对那些道貌岸然之人的批判,也是对封建礼教的抨击。

下面就是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林黛玉出场这么久,一直没有详细的正面描写,读者也是一直在心里猜想着,林黛玉到底长什么样子。这也类似于一种悬念,林黛玉的外貌描写,当然不能随随便便就出现,也不能是随随便便某个人眼中的样子,只能是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所以要通过贾宝玉的视角来写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一段描写是一直以来的经典,把黛玉写得入木三分,各个版本关于这段描写,有着一些出入,不过大概意思是不差什么的。这是一个很纯正的神仙妹妹的形象,仿佛不食人间烟火。宝玉看着眼前从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石破天惊的一句话,和黛玉前面初见宝玉所想的“倒象在哪里见过一般”相对应,几乎道破了前缘。

然后的情节,就是一个很能代表宝玉一时欢喜一时愤怒状态的事件。本来开始还和姐妹们说得好好的,还给黛玉起了个表字“颦颦”。这个字起得很不错,其实不管好不好,黛玉肯定喜欢,而且也默认了,并叫开了。否则后面宝钗探春等也不会有时叫她“颦儿”,可见黛玉是多么在乎。

真正石破天惊的是宝玉摔玉,这个突然爆发的情节,是读者没有想到的。林黛玉当然更想不到,贾府的人肯定是已经对宝玉这样的行为性格习以为常了。所以别人倒不以为意,林黛玉却受不了,就哭了,觉得是自己惹出来的事。袭人劝黛玉说:“将来只怕比这更奇怪的笑话儿还有呢!若为他这种行状,你多心伤感,只怕你还伤感不了呢!”就表明,宝玉这种“有时似傻如狂”的行为,肯定是常有的。

这里注意一下的是,贾母见黛玉的丫环太小,嬷嬷又太老,就把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小丫头名唤鹦哥的与了黛玉,还给了四个嬷嬷和六个干活的丫环。这里的鹦哥,应该就是后来的紫娟,因为没有情节显示改名,所以有时会觉得混乱。

这一回,贾府重要人物依次登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初相见,拉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爱情的序幕,而且每个读《红楼梦》的人,对于宝黛的初相见,都会在心底勾勒出一个很美的画面,而那一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也成了最美的爱情宣言之一。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