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桃花盛开,东莞援藏“桃花村”嘎拉村再新闻联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林芝桃花文化旅游节黄发滨 春来桃花盛开,东莞援藏“桃花村”嘎拉村再新闻联播

春来桃花盛开,东莞援藏“桃花村”嘎拉村再新闻联播

2023-07-16 07: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春天来了。海拔2900米的嘎拉村里,桃花正卯足了劲儿,舒展开每一根枝桠。微风拂过,花瓣飘落,天上地下都是粉的。

在西藏找春天,嘎拉村里的桃花源是必选项。每年三月,林芝桃花文化旅游节便在此地拉开帷幕。

鲜为人知的是,嘎拉村背后有一支坚实的东莞援藏力量。2014年以来,一批批广东援藏工作队东莞工作组干部作为谋划者、引领者与建设者,与当地干部、藏民们共同打造了这一小康示范村,推动社会和谐、产业兴旺、民生和美的乡村振兴之路在雪域高原不断延伸。

粤林交融,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绽放

这两天,达瓦坚参忙着准备开春的桃花节:修剪桃花源里的枝条、养护油菜花田的嫩苗、捡拾琐屑、清扫步道……只为向游客呈现最美的嘎拉风光。

达瓦坚参还和队友们相约习箭,为桃花节开幕式上的这项常规竞技活动做着最后准备,“今年游客会更多,热闹得很!”

通过开展旅游体验项目,嘎拉村“桃花经济”有了明显成效。2021年累计接待游客就达14万人次,仅桃花源景区门票及二次消费收入就达460万余元。

九年前,当时的嘎拉虽然已经举办了十几届林芝桃花文化旅游节,但当时村里每年的旅游收入还不足5万元。由于缺乏规划、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景区的知名度低、游客数量少。

在嘎拉村党支部书记边巴看来,2014年开始的“桃花村”蝶变,离不开广东援藏团队的谋划与付出。

图说:孙世宏(右一)在嘎拉村考察。

来自东莞的孙世宏是广东省第七批援藏干部之一,曾担任林芝县委副书记、政府常务副县长。2014年,孙世宏经过深入调研,和与时任林芝县县长米次、时任林芝县政协主席莎莉开现场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提出了“整村推进、村景合一、致富奔康、共同富裕”的16字方针。

一方面,孙世宏牵线东莞上市企业岭南园林,研究制定改造升级桃花园方案和建设嘎拉小康示范村方案。

另一方面,孙世宏全力多方筹集到资金860万元,其中,广东援藏资金近600万元,其中东莞支持了320万元,省援藏资金安排了260万元。另外,林芝市旅游以奖代补资金100万元、区级财政资金160万元。共同助力村里建起游客服务中心、桃花观景台、升级配套服务设施。

“在小康示范村建设和桃花园改造升级过程中,孙书记与我们同吃同住,我们俩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有10个小时在一起,做群众思想工作。”边巴回忆。

2015年3月,嘎拉小康示范村顺利建成。“施工过程很感人,当时赶工期正好是冬天,以西藏传统工艺修的房子经常漏风漏水,天气很冷,老百姓纷纷拿出自家热腾腾的大饼和酥油茶给施工队员们取暖,亲如一家人。2015年3月15日景区落成时,我们举行了由村民们自编自演的藏汉一家亲晚会。”孙世宏说,“嘎拉村的成功也是‘藏汉一家亲’的体现。”

2016年,援藏工作组还助力开通了嘎拉桃花村至八一镇的季节性旅游公交线路,共设立11个公交车站,为基层农牧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促进了巴宜区旅游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同年,新华社发表了巴宜区小康建设的长篇报道,将孙世宏称为“藏家小康参谋”。

援藏“造血”,生态转化不负绿水青山

外人可能难以想到,如今风景秀丽的“桃花源”,是从当年的伐木村转变而来。直到上世纪80年代,嘎拉村村民还在色季拉山山沟里靠伐木维生。

与此同时,村里的环境十分脏乱:桃花山庄还是打麦场,村容脏乱差、猪牛满村跑,250多亩山野桃林被围在乱石砌成的墙内,被当地人称为“桃花沟”,村里甚至连厕所和大门都没有。

“以前一到雨季,路上全是牛粪、猪粪,气味难闻。老人还舍不得穿鞋子,把鞋子放在裤兜里,光着脚走。”村党支部宣传委员、村委会副主任尼玛多吉说。

随着国家林业改革,伐木被禁止,村民们从伐木向护林转变。

“依托山野桃花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让老百姓知道保护好自家环境、种好桃花也能发家致富。是援藏干部让农牧民的思想转变了,干劲更足了,做法更科学了!”边巴表示。

依靠桃花产业富起来后,在东莞援藏工作组的谋划和引领下,嘎拉村又率先进行村居环境治理,实施人畜分离、搬迁打麦场。

依托援藏力量,嘎拉村着力打造小康示范村、美丽乡村、农业和旅游综合体等项目,集中开展道路硬化、管网入地、绿化亮化、人蓄分离等工程,党员带头拆除违建,做好废旧经幡清理工作……“如今的村落,林木成荫,瓜果飘香,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边巴说。

村民的环保意识也大大增强,垃圾杂物大家主动收拾打扫,附近的山林村民自觉轮流巡护。

这些年,嘎拉村还创新工作举措,结合本村特点推出“绿色银行”,通过村民分类回收、定点兑换商品、村集体资金补贴差价的方式,引导村民养成垃圾分类回收的良好习惯,共同美化村容村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探索生态价值转换路径,以及农业综合体、嘎拉桃花源等项目建设,嘎拉村集体经济在不断壮大,村民的日子也是过得越来越红火。

跨越山海,谱写共同富裕奋进旋律

前不久,318国道上,装满现金的小车,缓缓驶入嘎拉村。一年一度的分红大会上,钞声、群众的欢笑声此起彼伏。虎年除夕前,村集体又一批分红送到了每户村民的手中。“全村30多户人家,每户分红达到9.34万元,这样的幸福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村民们纷纷感叹。

  图说:嘎拉村村民们领到分红,面露喜色。

作为土生土长的嘎拉村人,边巴坚参熟悉这个村庄的一花一木,也见证了村民们共同富裕的凯歌。

2002年,林芝第一届桃花节在嘎拉村举办。但到了2013年,村里每年的旅游收入仍不足5万元。2015年小康示范村建成后,当年的旅游收入达到70万元,2016年则突破了120万元,比2013年全年翻了20倍还要多。

如今,桃花文化旅游节已举办19届。2021年,嘎拉村接待游客达14万余人次,村级收入更是涨到了892万余元。以前放牧种田的村民,现在经营起了家庭旅馆、农家乐,卖起了土特产,“桃花经济”让家家户户吃上了“旅游饭”。

“以嘎拉桃花源为中心轴,辐射带动周边配套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边巴表示,这个集休憩、游玩、红色研学教育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发展核心区正给嘎拉群众带来富民兴村的甜头。

如今,这个农牧小村走上旅游新路,粤林两地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去年,广东游客量跃升,成为林芝第一大客源地。“家乡名气更大了,来参观的游客一波接一波,我家院里的桃子、李子、苹果,游客抢着买。”达瓦坚参说。

2021年,达瓦坚参家也实现了年收入35万元的梦想。翘首以待四方来客之时,达瓦坚参对未来有了新的规划。他期许着自己在桃花源景区旁建成一座旅游民宿,“德吉措瓦,杰桑聂杰桑(藏语音译:幸福生活越来越好)!”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