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平面设计中的空间构成(建议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构成设计对比图片 深度解析:平面设计中的空间构成(建议收藏)

深度解析:平面设计中的空间构成(建议收藏)

2023-10-02 05: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如何在平面设计中塑造 “ 空间感 ” ?

这个话题一直经久不衰众说纷纭,但全面剖析空间理论的文章其实并不多,本次我尝试根据案例来解析,文章比较长,建议收藏后,慢慢消化。

我们先提出2个问题,带着问题来看:

① 空间比平面多了什么? 

② 空间感对设计有什么好处?

要回答上述疑问,就需要回到“空间”词语本身,在设计中,“空间”一词本就包含了多重含义,弄明白含义,就清楚了一半。

平时做海报设计,本质上是在一张二维的画布进行创作,比如现在你用手去敲屏幕,无论上面的图像如何变化,它都只是薄薄的一层,大多数的平面设计也是如此。

所以一直谈的空间也是由两大类组成: 平面性    有幻觉深度的

👉来看第一个定义,如果一副作品的形象都在画面之上,并与画面平行。画面中无论是字体还是插图,均是一个没有厚度的“形状”,图形跟画布一样是平的。我们称之为,平面性空间。

图形外轮廓可以简单或复杂,但没有厚度的,举个栗子:

佐藤卓的《鲸鱼在喷水》封面设计

佐藤卓的《鲸鱼在喷水》的封面设计,注意关注画面中的字体、最醒目的线条,它们都是一个形状,字体外形复杂,图形外形简单,但都没有厚度。整幅作品属于平面性空间作品。

关于这副作品的解读,我们有机会再展开,此处先按下不表。

👉顺便引申了一个新的空间概念,我们一般说:“你瞧,现在的画面太空了!”

这里的“太空了”指的是画面上除了形象之外的空白区域太多了,这个空白区域也叫负空间=元素与元素之间的空间=留白。

第一张图中,绿色部分为负空间,其他以此类推

负空间存在的意义在于,它给眼睛提供一个休息的地方,并且使得主体突出,和谐画面。

对于负空间运用而言,关注负空间的形状,是应用的第一步。设计师能够“注意”到它时,它才会显现力量参与设计其中。

👉接下来,我们谈谈问题比较多的空间类型,也是本文的重点——当形象不与画布平行时,画面中的形象开始有正有侧,有远有近,有立体有平面,此时画面相比于长宽,多了幻觉性的深度。

这里的深度空间就是Z轴,画布由此变成了一个“画框”,一个舞台。

目前流行的C4D作品都属于这种类型

我们说过,画布并没有因此增加真实的物理厚度,所以说这种空间图形,一种假象,因为所有的平面设计都无法带来真正物理厚度,纸还是平的,是一种“假三维”。

但是,这种“立体”感受、体验又是一种真真切切的视觉。

尤其是C4D的视觉作品,当画布上出现了真实的世界中才拥有的距离纵深后,观看的人会在心理上产生非常“真实”的感受,这时的设计就有了“空间活力”,更引人注目了。类似3D涂鸦,到第一次见到,确有“身临其境”的震撼。

总之,这种幻觉体验是一种视觉上的错觉。

至此“空间”的定义,被我们分成了3种:有幻觉Z深度的,平面型空间、负空间。

接下来我们根据案例详细解析一下幻觉性空间:

案例1

案例1

弯曲变化     色彩冷暖变化

这张海报先看主视觉,它通过什么样的手法去表达空间呢?

毫无疑问是通过立体线条的弯曲变化,当画面中出现弯曲折叠,就会出现“深度”的感受。所以这是幻觉性的空间。

重申一次,我用幻觉这个词语,是因为这个深度空间,它并不是真实存在,这是一种对视觉的欺骗,无论图像如何,画布还是平的,营造的立体弯曲的错觉,能有与画面脱离错觉。

这个AI技法怎么做的呢?大家可以看”同捉“哔哩哔哩的动态,或者留意我的朋友圈,均有详细图文步骤指引。

除了弯曲,主视觉的配色方面,也遵循自身转折结构。比如画面最居中的位置,它是比较暖的,而其他地方相对冷一些,产生了冷暖色彩渐变。

好了,总结一下关键词:弯曲变化   色彩冷暖变化

案例2

虚实变化   透明度   大小变化

这张海报呢,主要用什么空间表现手法呢?

答案是“虚实”与“透明感”。两张技法类似,放到一起来说,主要解析中间这副。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空气密度的原因,会导致我们看近处的物体轮廓清晰,远处的模糊,如果你是近视,摘下眼镜,这种感觉是不是更明显了?这就类似于摄影中的景深,近实远虚。

中间海报背景处深处,有一只“深蓝色的手”,我调了“不透明度”,通过的对比继续强化空间感。某种意义上来说,空间的强烈程度=画面中虚实的对比程度。

“虚”就是空间远处的物体,“实”就是靠前的形象,我们以虚来衬实。

此时我们假定隐藏中间海报的主体物,会发现了什么?

画面中只剩下这些星星了,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是不是会感觉比较近呢,小的,远一些。这种形状大小变化,跟虚实道理一样,也可以体现空间深度。

较大的物体通常有前进感,较小的物体有后退感,这与现实的物理世界是吻合的。

关键词:虚实变化   透明度   大小变化

案例3

正侧变化     肌理变化    色彩明度变化

再说说这张海报的空间表现手法,这是标准的“三维的体块”表现空间。

这种体块核心就在“正侧变化”上,此外,还使用了“肌理”效果。带有肌理的面相接时,面与面的肌理方向不同,也会给人“立体”的感受。

如果再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体块上都是蓝色,似乎是一个色,但是在转折的边缘上,明显蓝色更深了,这就是说,同一种颜色在转折处有深浅变化。

关键词:正侧变化    肌理变化   色彩明度变化

案例4

矛盾空间

这个作品主要使用的是“矛盾空间”,也叫做互悖图形,悖 就是相反的意思。

这种效果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独立存在,它只存在于利用二维画布制造的三维错觉。

也正是这种“错觉效果”,反而比常规的立体,更加有吸引力,有点类似于变魔术,明明知道是假的,还是忍不住看,纪念碑谷也采用的如此设计。

提到错视,就不得不说大师埃舍尔,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索他的作品。

关键词:矛盾空间

案例5

层叠

这幅海报的主视觉,主要是透叠和层叠的效果体现空间的。层叠,就是说一个图形遮挡住另一个,图形之间有了前后之分。《鲸鱼在喷水》右下角的企鹅算这种类型。

对于这种表现,有人把它归类为幻觉空间中的“浅空间”。差别不大层次叫浅,差别明显的是深空间(下面会举例)。

关键词: 层叠    

案例6

三维透视   实色作面   阴影反光

这张海报的空间效果,我除了使用矛盾空间外,还用到了正方体的三维透视,这点上面那张海报也讲过了,不再赘述。

特殊的地方在于,你可以看到当A\B两个面用不同的颜色,体积效果显著。这个技法叫实色作面。

还有阴影与反光的表现方式,我们都知道只有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物体才有阴影。影子跟形象之间呢,可以是连接也可以是不连接。

关键词:三维透视   实色作面   阴影反光 

案例7

线框结构    线性放射

这张海报在表现上,凸显了那种无尽的纵深感受,而这种纵深感受是通过文字表现圆柱结构的重复产生的,同时它们也组成一种隐形的线性放射效果。

相对比上面谈到的那些都是“浅空间”,这种是深空间,因为我们感觉无法度量它到底尽头在哪里?深不见底。

关键词:线框结构   线性放射

一口气聊了这么多,现在总结一下:

我们挂在嘴边的“空间”指的是3种,负空间、平面性的,有幻觉深度的。

画布上图形字体均为一个形状的,无深浅厚度的作品,叫平面性空间。

相对元素和画布而言的概念叫负空间,也叫留白。

幻觉深度空间是一种视觉欺骗,又分为“浅空间”与“深空间”,深浅的判断标准是,空间的深度能被度量。

表现手法的关键词也梳理一次(16种):

0、留白    

1、弯曲变化   色彩冷暖变化   

2、虚实变化   透明度   大小变化        

3、正侧变化  肌理变化   色彩明度变化     

4、矛盾空间     

5、层叠    

6、三维透视   实色作面   阴影反光  

7、线框结构   线性放射

需要明白的是,真实的海报设计中,这些概念不是一个接一个地使用, 而是永远组合在一起使用(上图的案例可以感受到)

无需刻意去记忆,截一张图,或者收藏一下文章,之后遇到空间问题后,可以来这里找找灵感。

今天所讲的内容也仅仅是对空间稍微入了一个门,空间的内容远不止这么简单,另外,完成一张海报还需要很多的跟空间无关,但也非常重要的构成逻辑,我们之后慢慢展开。

结束前,我留下一个问题供一起探讨,就像上面说的,每一个作品的塑造,都是多种元素一起协调综合构成的。

留下你的答案,下期结合案例我们谈谈这个问题。好了,关注同捉,带你重拾平面构成。

设计师最好的名片是“作品”。

如果你对平面构成有兴趣,希望系统掌握“平面构成”,并将它的威力显现在自己今后的作品中,欢迎了解同捉耗时1年打造的“重拾平面构成”系统训练营,可以私信我,或由以下进入:

👉 https://udq.h5.xeknow.com/s/1g7lcl

放弃速成,回归“长期主义”,厚积薄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