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三城一区 创新蓄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极端条件实验有哪些 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三城一区 创新蓄能

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三城一区 创新蓄能

2023-12-18 22: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月24日,北京日报推出《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2.26重要讲话九周年特别报道》。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科技创新中心成为中央赋予北京的新定位。同年,“三城一区”被写进北京城市新总规。9年来,作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三城一区”发展如何?一起来看系列报道文章《三城一区  创新蓄能》。

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三城一区 创新蓄能

在北京有这样一片热土,以不足6%的土地面积贡献全市1/3的地区生产总值;在这片热土之上,创新的火花既能聚成“一团火”,也能散似“满天星”,成为北京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生动注解。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科技创新中心成为中央赋予北京的新定位。同年,“三城一区”被写进北京城市新总规。

9年来,作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三城一区”发展如火如荼,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和涵盖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顺义区等地的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协同联动,迸发出共推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巨大能量。

聚成火:原始创新协同发力

能够在中关村已有实验室之外,再找一个更广阔、适合探索原始创新成果的实验场所,曾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不少研究人员的夙愿。如今,这个梦想实验室不仅在怀柔落成,还促成了一系列原始创新成果的落地。

氦3制冷机的成功研制正是怀柔科学城新鲜“出炉”的创新成果之一。已建成的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一大特色就是为用户营造超低温实验环境,但在采购科学仪器时,却因疫情、成本等诸多因素受阻。

“买不到,我们就自己做!”2020年底,物理所刘广同研究员所在的课题组临危受命,为保证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的顺利验收,自主研发氦3制冷机。尽管多年来一直从事低温物理实验研究,自己造科学仪器还是头一遭。“好在我们做低温实验几十年,一直在跟制冷机打交道,不光会用,还了解现有产品还存在哪些缺陷,以及如何改进等。”刘广同说。

一场与时间的竞速就此展开。中关村、怀柔两大科学城“隔空联动”,让研发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难点,自主研发制造、零部件全部国产化的氦3制冷机核心单元仅用时一年多就大功告成。经实验验证,仪器最低温度可达到256mK(零下272.89℃),相关参数已达到国际同类先进商业产品水平。

肩负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大使命,北京三大科学城错位发展、功能互补。中关村科学城聚焦重大原创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发挥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作用;怀柔科学城推进大科学装置和交叉研究平台建成运行,形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未来科学城发力未来产业,推进“两谷一园”建设,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

马约拉纳任意子、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天机芯”、量子直接通信样机、长寿命超导量子比特芯片、“悟道”、“长安链”……近年来,北京不断涌现出世界级重大创新成果。随着更多“国之重器”建成启用,三大科学城将汇聚出更耀眼的“一团火”,照亮前沿创新、原始创新的探索之路。

散似星:创新生态更趋繁盛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交织演进,各国都将科技创新作为加速发展转型的根本动力。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下,北京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助推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重任在肩。

9年来,北京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的汇聚,为无数创新种子寻觅到最适合的土壤。与此同时,三城一区“从0到1”的创新之火不断散播,原始创新、关键性技术突破的强大引领作用,吸引着层出不穷的“后浪”企业加入产业链和创新链,形成“一团火”点亮“满天星”的开放创新生态。

维泰凯信是一家利用热红外无损技术,对火箭等飞行器关键零部件的缺陷部位进行无接触“诊断”的企业。近期,维泰凯信又从首都师范大学引入了一项新的专利技术,这项技术将帮助公司从“判断型”向“定量型”检测升级,并最终实现智能化精准检测,实现技术和业务升级。

在以往,项目前期的调研、谈判等流程可能需要耗费数月甚至更长时间,而此次,这项高校成果的引入允许企业“先使用后付费”,小微企业无需在技术应用落地之前投入不菲的资金。顾虑打消后,双方启动协商到完成协议签订,前后只花了半个月时间。

科研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道阻且长。为了破堵点,拆藩篱,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政策落地: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的科技成果可“先使用后付费”;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可分期缴纳;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

不仅在中关村科学城,在未来科学城、怀柔科学城、经开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的一道道“隐形门”被打破,创新生态更趋繁盛。

在未来科学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由知名科学家创办的企业已累计超过60家。为了给这些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成果创造最适合成长的土壤,生命园聚焦产业共性需求,系统搭建了30余个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依托海关资源搭建了中关村“绿通北”平台,可为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生物材料等特殊物品进出口通关服务;被纳入“两区”范围后,生命园已落地60余项制度创新产业政策。

主阵地:为高质量发展蓄能

以6%的土地创造全市1/3的地区生产总值,“三城一区”无疑是支撑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在这里,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照进现实,为北京创新引擎铸造出坚实齿轮。

经开区某快递公司南海网点,每天,新石器无人车将满满“一肚子”快件安全送达接驳点,节省了快递员每天往返站点装载快件的时间。在创业初期,为了能找到一个实践无人车的场景,企业颇为苦恼。

2020年9月,以北京经开区为核心,北京市启动建设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新石器由此走上了发展的“高速路”。“我们的无人车目前已经在全球布局了1000多辆,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再增3000辆。”新石器副总裁刘明敏信心满满。

研发自三大科学城,产业化落地在经开区,已经成了不少创新企业在京成长壮大的路径。今年春节以来,中国原创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热映,贯穿影片全局的550系列量子计算机成为全片最引人关注的硬科技。电影中的未来科技,正在加速走进现实。一年前,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副研究员姚麟从顶尖学府教研岗位离职,转身成为华翊量子总经理。他从中关村来到经开区信创园,全身心投入量子计算机整机研发生产的创业中。

“三城一区”作为创新引擎,不断为北京高质量发展蓄能。2022年1至11月,北京市大中型重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同比增长10%,保持近三年来的两位数增势,其中“三城一区”企业研发费用占比接近7成。

“承接三大科学城创新效应外溢,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在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以经开区为代表的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定位越发清晰。数据显示,自2017年至今,已有700余项“三城”成果转化落地北京经开区。

亲历者说

做好科创成果“追光人”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局局长蔡继征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视察时提出,要抓好“三城一区”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打造北京经济发展新高地。总书记明确“点题”,让我们在联动三大科学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更有底气,也更有信心做好成果“追光人”。当然,我们同时也感受到肩头上更重的责任。

北京拥有丰富的高校院所、人才资源,如何更好地在高校院所中找到优质成果,促进成果转化落地,一直是我们工作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已经与多家高校院所的成果转化平台建立了联系,促进成果批量转化。

为了强化“三城一区”联动,经开区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在空间、资金、人才、科技创新等方面助力科学家创办企业。2017年至今,经开区已经承接700多个“三城”成果,实现落地转化。

在经开区有一家企业,叫唯得科技,该企业推出的新型移频室分系统是依托北京邮电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而来。它的技术主要针对室内“蘑菇头”状的通信信号覆盖设备进行移频升级,来实现5G乃至6G通讯的高速传输与联网管理,在该技术细分领域,企业产品已占据全国90%的市场份额,2022年产值达到2亿元。2014年成立之初,企业就近落户在中关村科学城,但到了2018年,企业规模扩大需要生产制造空间,以智能制造为主导产业之一的经开区成为更适合企业成长的土壤。

到经开区一年后,疫情突至让企业面临困境。由于企业持续与北邮等高校开展技术研发,每年要投入大量资金,但疫情却一定程度影响了市场销售,让企业面临资金难题。困难时刻,经开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向唯得科技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多年“追逐”科创成果,我们发现,如何能够精准地找到对市场有价值的科创成果是一个特别难的点。而经开区有着大量的企业,它们是最贴近市场的,也对哪种成果有市场价值最具发言权。于是,我们推出了“企业出题、高校答题”这个举措,仅去年就在经开区的企业中征集了近100个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然后把难题交给高校院所去有针对性地“答题”。

经开区还每年设立10亿元产业高质量发展统筹资金,通过股权投资方式,推动产业高质量有序发展,重点支持“三城一区”产业科技创新、持续发展等项目。

专家观点

构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

赵弘

“三城一区”各自肩负着不同的创新使命,协同发力共同构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平台。

中关村科学城重点要“聚焦”。中关村科学城是我国基础科学最雄厚、原始创新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富的区域,诞生了“两弹一星”等一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引领了我国从PC时代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再到人工智能崛起的一波又一波技术进步与产业变革浪潮。中关村科学城围绕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的功能定位,未来要聚焦三个重点:一是聚焦原始创新,着力建设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力争在更多科技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二是聚焦体制机制,开展先行先试改革,三位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配合和系统集成;三是聚焦空间优化,统筹南北区均衡发展,放大科学城整体创新效能。

怀柔科学城重点要“突破”。规划建设怀柔科学城,体系化集中布局一批大科学装置、交叉研究平台等“国之重器”,打造与国家战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是北京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代表国家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关键举措。目前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进入建设与运行并重阶段,未来要加快实质性突破。一是在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化基础研究方面形成突破,吸引汇聚全球顶尖科学家和创新团队,深度参与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二是在构建一流科研生态方面形成突破,探索新的科研范式和科技组织模式;三是在高标准推动“百年科学城”建设方面形成突破,完善配套服务,为科学家潜心研究、安心生活创造良好条件。

未来科学城重点要“搞活”。如何发挥央企优势,在服务国家行业创新的同时,更好带动上下游关联资源集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成为未来科学城优化创新生态、释放协同创新潜力的破题之举。未来科学城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关键是要“搞活”:一是搞活协同创新机制,促进央企、民企、高校、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融通创新,实现生命科学、先进能源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二是搞活经济转化能力,全面深化央地合作,加快央企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推动行业经济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三是搞活对企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全力服务央企发展。

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重点要“提升”。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顺义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是北京科技成果高端转化最集中的区域,实现了从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到规模化生产的全链条全过程创新贯通,有利于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更好地反哺支撑技术创新,支撑北京高精尖产业集群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来要紧扣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和成果转化示范区的功能定位,强化三个方面的提升:一是提升区域协同力,构建与“三城”紧密对接与高效联动机制,加快“三城”创新成果集群转化落地;二是提升集群竞争力,综合性系统化破解“卡脖子”难题,推动补链延链升链建链,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三是提升产业承载力,加强亦庄和顺义空间整合利用,带动通州、大兴、房山共同打造南部先进智造产业带。

(作者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数字经济加速落地

怀柔科学城聚力建设百年科学城

京冀协同创新发展

……

科技创新

助力北京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起来了解

特别报道中的相关内容吧

创新添动力 构筑未来竞争新优势

数字经济的浪潮席卷全球,这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占据优势的北京而言,是一次绝佳机遇。2021年7月,北京率先提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为构筑未来竞争新优势下出了战略“先手棋”。

新年伊始,北京首批无人驾驶接驳车正式上路。“与后装车型、有方向盘设计的自动驾驶小巴不同,这款无人接驳车采用前装量产方式,无方向盘、无刹车、无驾驶舱。”测试车辆研制企业文远知行相关负责人说。在全球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的强大引力下,这家在外地起步的企业去年北上来京布局。

几天前,一场惊心动魄的骨科手术由相隔几千公里的京粤两地医生共同“完成”。患者远在广东,术中实时影像却可以采集传输至北京积水潭医院机器人远程手术中心。积水潭医院院长蒋协远远程操控骨科机器人进行手术定位,并通过实时网络画面指导当地医生完成了多枚空心钉植入。手术整体用时仅30分钟,螺钉位置准确无误。

在小米公司位于亦庄的“黑灯”工厂,每隔40秒,一块贴满了1500多个元器件的手机主板就从贴片机里送出,再由挥舞的机械臂完成测试,送入组装车间。这个工厂24小时满负荷生产,高端智能机的200多道工序绝大部分都依靠智能设备自动化完成,生产效率比传统工厂提升60%。

数字经济的应用新场景,正在京城加速落地。

近三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新设企业年均增加1万家,2021年收入千亿级的企业有5家,百亿级企业58家,十亿级企业386家,整体竞争力领跑全国。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直播带货、自动驾驶、智能制造、城市“大脑”……北京数字经济的繁荣,不仅催生朝气蓬勃的新业态,牵引带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更为北京前沿创新探索提供数据、算力和算法等重要支撑。

紧扣“五子”联动,京津冀协同在高精尖产业布局、共建创新共同体方面也不断向前突破。2014年以来,北京输出到津冀两地的技术成交额已达1760.4亿元,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达9000多家,三地高校已组建16个京津冀高校创新发展联盟。

大科学装置成“梦想中的实验室”

2月1日14点06分,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储存环隧道设备安装工作正式启动,大科学装置建设迎来重要进展。这一消息,不仅让怀柔科学城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项目团队无比振奋,更牵动着全国乃至全球的关注。

目前怀柔科学城已经陆续布局建设了近40个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设施平台项目,成为全国设施平台集聚程度最高、创新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这座“京郊田园”,正在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发展服务。

从空中俯瞰,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外形如同一个放大镜,寓意“探测微观世界的利器”。“2025年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建成后,将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前沿基础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平台。”在安装现场,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工程总指挥潘卫民心潮澎湃。

与加速器打交道近40年,对事业的坚守与奉献近40年。潘卫民2020年从行政职务上退下来,又担起了工程总指挥的担子。几乎每个工作日都在参加项目的各个例会、研讨会,继续服务着大科学装置的建设。

在怀柔科学城大大小小的实验室中,像潘卫民这样的科研工作者已经达到了1.8万人。星星之火将照亮科学“无人区”,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如今,一批科技基础设施抢先“跑”起来,科研成果正在加速涌现,科研人员也在这里找到了“梦想中的实验室”。

如何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十四五”时期,怀柔科学城将加快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营造开放共享、融合共生的创新生态系统,努力打造成为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聚力建设百年科学城。

谋定发展 首都华章

“它,延伸着城市的边界与梦想。”这是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展厅序言上的一句话。

每到年底,北京居民都会收到一份特别的迎新礼——地铁新线开通。11号线西段、19号线一期、17号线南段、14号线剩余段、8号线三期剩余段……2021年是个“丰收年”,9条(段)建成投用,通车线路数量为历年最多。随着2022年底至2023年初16号线南段、昌平线南延一期的开通,线网进一步织密,北京地铁运营里程也突破800公里。

交通巨变,为九年来北京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写下浓重一笔。

“进入新时代,首都发展本质上是首都功能的发展,其全部要义就是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主任张维说,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拉开了城市发展的框架,也使新城迅速具备承载能力,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依托轨道交通线网实现快速通达,丽泽金融商务区、“三城一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重点功能区被串联起来,拓展了首都功能的空间格局。

以“城”的更高水平发展服务保障“都”的功能。

2023年2月,中关村软件园喜报连连:国内首台模块化离子阱量子计算工程机诞生、创新企业拿下亿元大单,科技工作者拿出“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干开新局。

也是2月,中关村软件园所在的海淀区公布,2022年的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全国第二个经济总量破万亿元的市辖区、全国第一个破万亿的地市级区县。这里的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了23.68亿元GDP。

“海淀的万亿,是绿色减量、科技创新、协同开放发展中实现的万亿。”海淀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扎实的数据见证北京奋进的脚步。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北京“四个中心”蕴含的巨大能量不断释放,成为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动力源。

目前,总体规划第二阶段实施工作正有序开展。北京将不断交出“规划引领”的阶段性答卷,也将马不停蹄踏上新的赶考征程。

辐射 孕育协同发展新增长极

从北京城市副中心向东,跨过潮白河,20分钟就能抵达大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座投资8亿元的纯电动商用车整车制造工厂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这是北京福泰新能汽车公司的第一家生产基地。“从北京的总部开车过来只需要40分钟,未来交通会更方便!”该公司总经理吴峰看中北三县已有的汽车制造产业基础,未来投产后,这座工厂可实现年产能5000辆,产值15亿元。

北京与廊坊北三县相隔一水,却也曾相差万里。北三县常常与“睡城”划等号,每天早高峰,几十万上班族从这里出发跨省上班。潮白河两岸的发展差距可见一斑。

“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北京重要‘一翼’,关键一招是辐射带动廊坊北三县发展。”过去4年,北京每年都送项目到北三县,京冀两省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合作共建”,举办项目推介洽谈会,已累计签约项目161个,意向投资额累计1080亿元。

尤其是2019年至2021年签约项目中,已有近百项落地实施,落地率近80%。

另“一翼”上,也因协同发展孕育新的增长极。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是雄安新区设立后首个成规模大型建筑群,被称为“雄安城建第一标”。这里的楼宇出入口、重要资料办公室、政务取号系统甚至是食堂、理发店,都有来自中关村企业眼神科技的人脸、虹膜等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在应用。

2017年底,第一批中关村企业签约落地雄安新区,眼神科技公司是其中唯一的一家人工智能企业。几年来,从标准建设、产学研究、项目落地,该公司实现了几十余项智能化创新落地。

创新和产业,辐射带动创新链、产业链在雄安汇聚。目前,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发展规划加快编制;数千家北京来源企业在雄安注册,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纷纷设立分支机构;17家市管国企在雄安新区投资项目100余个,涉及基础设施、城市运营、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

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不断深入,让“未来之城”生机勃勃、前景可期。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