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闷、呼吸不畅、全身无力?长跑中的“极点”不必恐慌,教你4点来应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极点和第二次呼吸产生的机制 胸闷、呼吸不畅、全身无力?长跑中的“极点”不必恐慌,教你4点来应对!

胸闷、呼吸不畅、全身无力?长跑中的“极点”不必恐慌,教你4点来应对!

2024-03-20 05: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者: 吴军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一、患者表现

长跑开始一段时间后,感觉身体极度疲惫。

感到胸闷、呼吸不畅、全身肌肉无力,产生退出比赛的念头。

经过这段时间后,又会感觉到体力显著恢复。

长跑中“极点”是否出现、何时出现、持续多长时间与平时训练情况、跑步速度、跑步距离、心理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通常训练有素的人,“极点”出现得晚,持续时间短,不适反应也较轻。

关于“极点”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争议较多。

目前认为,人体在剧烈运动时,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能力落后于运动器官的需要,往往产生一种非常难受的感觉,此时感到呼吸困难,肌肉酸痛,动作迟缓,情绪低落,简直不愿意再继续运动下去,这种状态叫做“极点”。

极点的产生是由于内脏器官的活动赶不上肌肉活动的需要,造成氧供应不足,大量乳酸之类物质的堆积,这些化学物质引起呼吸、心率急剧增加,血压升高,导致呼吸循环系统失调。

这些失调的刺激传入大脑皮质,使运动中枢受到抑制,人体的动作变得慢而无力,协调性下降。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极点出现后,凭着个人意志和毅力再继续坚持运动,随着机能的调节及内脏器官机能的改善,氧供应增加,乳酸的清除加快,植物性神经中枢的惰性得到克服,极点出现的现象及症状就会逐渐消失,生理过程将出现新的平衡。这种现象在运动生理学上称为“第二次呼吸”。

此时呼吸变得均匀而加深,动作感到轻快,不舒适感逐渐消失。

“极点”与“第二次呼吸”是长跑运动中常见的生理现象,极点出现的早晚,与各人的体质、训练水平等有直接的关系。

为了在跑步过程中从容面对它们,跑步爱好者平时应加强锻炼,不断提高机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这可延缓极点出现的时间和减轻症状。

当极点出现后,应适当减小运动负荷,加深呼吸,上述异常反应可逐渐缓解或消失。

随后,运动又重新变得轻松、协调,运动能力又有提高。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二、处理方法

保持镇定,不必恐慌。

认识到长跑中出现“极点”是非常普遍和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恐慌。

考虑自己的身体情况,判断是否属于心绞痛发作。

心绞痛一般是左侧心前区或附近区域“绞榨样”不适,出冷汗,而“极点”反应大多数情况是浑身肌肉乏力或双腿乏力

如果怀疑心绞痛发作,应立刻停止跑步,找到对应医疗站点进行救助。

长跑出现“极点”反应时,可先降低步速,等“极点”不适反应消失后,再提高步速。

这样可以让机体有一个缓冲和适应时间,以使机体尽快度过“极点”反应。

在降低步速的同时,应调整呼吸节律,改变上肢的运动模式。

“极点”反应出现时,上肢可以从“前后向”摆动模式改变到“双上肢伸展水平扩展和合拢”模式,来放松上肢肌肉。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三、常见误区

出现“极点”反应后,十分恐慌。

这样会使人最终放弃原先设定的运动健身计划,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极点”反应时,仍不减速,甚至提高步速。

这样可能会对进一步加重“极点”不适反应,甚至诱发其他严重意外。

四、风险预防

平时可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逐渐增加步速和距离,这样可以提高机体代谢适应能力,减少“极点”反应的出现和持续时间。

运动时控制好步速也十分重要,一般提倡先慢后快或匀速,这样可以使内脏器官有个适应的时间。

在开始长跑前,应进行系统的运动前评估,明确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并给出长跑运动处方,其中包括适宜的跑步速度和距离。

感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刘少儒医生 参与本文撰写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