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极地地区 说课课件 (共24张PPT) 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极地地区教学目标 第十章 极地地区 说课课件 (共24张PPT) 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

第十章 极地地区 说课课件 (共24张PPT) 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

2024-07-03 11: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第一节 南极 北极地区第十章 极地地区单 位:XXXXXXX说课老师:张老师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目录CONTENTSPART 1教材分析PART 2学情分析PART 3教学目标PART 4教学重难点PART 5教法学法51PPT模板网 www.51 pp tmoban.comPART 6教学过程PART 7教学反思01PART 1教材分析课程标准理论依据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析指导思想:通过极地地区的学习,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进一步强化全球意识、人地和谐等地理观点。提高学生认识地理环境,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发下基础。指导思想:为现实上述指导思想,本部分内容力求在科学思维方法的获得上有所突破,引导学生习得类比的认知策略和思维方法。运用这一策略将极地地区与其他区域进行比较,得出极地地区共同的环境特征;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进行对比,得出两地区内部差异,从而归纳得出南极、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课程标准根据南极、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理论依据:充分利用核心素养相关理论,从提高学科基本能力入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类比法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学习方法,对于这一方法,学生从最初感知,到不断深入学习,再到比较熟悉。本节课是在原有基础上从分类比较的视角加以丰富,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思维水平,获得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南极、北极地区是认识区域部分主题四认识世界中认识地区的主要学习内容,极地地区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应是与其他地区相比较而得出的,这就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梳理和整合。通过极地科学考察及环境保护内容的学习,除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外,还有助于学生建立人类地球家园的感情,认识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02PART 2学情分析年龄特点思维特点前概念学生经验学习前的知识储备学习中遇到的挑战学情分析对于两个空间不相邻的区域,放在一起学习,这需要更强的比较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需要新的学习方法支撑,这是对学生学习的挑战,也是学习的增长点。极地地区由于远离学生身边,学生对南极、北极地区的了解也不是很多,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视频,图片等直观材料来提高感性认知。通过以往所学,学生在地理图像的阅读、地理分析思维与方法等技能方面具有一定储备,区域认识不断提升,这些都为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03PART 3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实践探索科学思维责任态度教学目标运用地球仪、地图、图表和景观图片等工具和资料,通过与其他地区相比较,从地理位置、海陆分布、气候特点等方面归纳说出南极、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01运用图文资料及实例说明极地地区与全球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初步形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认知。02通过对极地与我们问题的讨论,进一步认识南极、北极地区的独特地理环境,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0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地位,课标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04PART 4教学重难点概念性课拓展性课研究性课跨学科课重点难点运用图文资料及实例说明极地地区与全球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初步形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认知。教学重点:通过对极地与我们问题的讨论,进一步认识南极、北极地区的独特地理环境,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教学重难点05以语言为主以操作为主以直观为主以情境为主PART 5教法学法目标导入法020304050601其特点是开门见山,点明课题,明确本节的教学目标,然后自然进入“达标”教程。情境启发给学生创设学习某种知识的特定情境,使之身临其境,增加感性认识,进而引发思考。迁移型练习在讲过例题之后,仿照例题的形式,稍作更换,另拟题目,让学生练习,以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图示式就是在板书中,辅之能代表一定意义的线条、箭头、符号等组成某种方案图形的板书方法。归纳式结尾引导学生以准确简练的语言归纳概括本节所讲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诱发法通过一个实验,一次演示,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等,阐发一个道理或结论,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教法学法教法学法06以语言为主以操作为主以直观为主以情境为主PART 6教学过程01《 新 课 导 入 》导 课确定探究思路与方法02《 新 课 讲 授 》新 课观察能力/收集信息能力/实践意愿合作能力03《 自 主 探 究 》新 课探究实践,寻相似性04《 合 作 学 习 》新 课观察能力/收集信息能力/实践意愿合作能力05《 协 作 交 流 》新 课析联系,谈考察,论保护06《 学 以 致 用 》应 用总结提升,迁移运用教学流程1问题线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学习南极、北极地区?2师生活动:教师 :出示一组图片并提出问题:图片上这些是什么?有何区别?学生:观察图片,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教师:小结分类方法的学习方法。3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归纳获取的学习南极、北极的方法——类比法。教学过程评价要点:观察能力/收集信息能力/实践意愿合作能力1问题线索:南极、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哪些差异性?2师生活动:教师 :利用地球仪完成下列探究学习活动1.在地球仪上找到并描出南纬60和北极圈两条纬线,说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共同特点。2.说一说南极、北极地区与前面所学地区在海陆分布上有何不同。3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利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得出南极、北极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共有的特性,同时进一步认识南极、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地球仪与地图的综合运用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数据和资料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形成说理的习惯。教学过程评价要点:观察能力/收集信息能力/实践意愿合作能力1问题线索:为什么南极地理比北极地区更寒冷?2师生活动:教师 :出示南极洲地形刨面图和景观图,并提出问题。南极洲平均海拔约235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是什么构成了南极洲如此高的海拔?冰面对阳光具有什么作用?学生:运用南极洲地形刨面和景观图分析回答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寒冷的原因。3设计意图:深入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认识地形与气候之间相互影响,从而解释了南极地区气温更低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教学过程评价要点:观察能力/收集信息能力/实践意愿合作能力1问题线索:用了涉密什么方法?学习哪些知识2师生活动:教师 :回顾本节课所学,总结一下我们利用哪些工具,主要引用了什么方法,从哪些方面分析了南极、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提炼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并完善板书。3设计意图:总结类比法在区域地理学习中的运用。教学过程评价要点:观察能力/收集信息能力/实践意愿合作能力1问题线索:南极、北极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变化与我们有什么关系。2师生活动:教师 :有人说南极、北极地区距离我们遥远,也少有人居住,所以那里的环境特征及变化与我们什么关系。这种观点对不对?能否举例说明。学生:发变自己的观点,并运用地球仪演示说明全球变暖会加剧南极冰川的融化,冰川的融化会太高海平面,减少全球陆地面积,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3设计意图:通过探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强化人地协调的观念,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等观念。教学过程评价要点:观察能力/收集信息能力/实践意愿合作能力1问题线索:对于本节课学习区域的方法,你会应用了吗?2师生活动:教师 :完善板书,利用板书引导学生进一步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出示世界地图,引用本节课学习的方法,说出环太平洋东西岸的区域特征。学生:结合前面所学,课下完成对环太平洋地区的区域学习。3设计意图:总结反思本节课所学,是学习内容系统化。方法的迁移运用,内化知识,形成学科技能,提升创新能力,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教学过程评价要点:观察能力/收集信息能力/实践意愿合作能力07以语言为主以操作为主以直观为主以情境为主PART 7教学反思评价一学习效果评价:对本节课所学南极、北极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科学考察及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进行测试。评价二学习过程评价:根据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行为表现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采取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四活动评价:能否围绕问题正确选择地图和相关材料,设计思路和绘制是否有地理特色和创新性。评价三课后延展活动及评价自拟主题,搜集整理南极、北极地区的相关照片、资料等,制作一期手抄报。教学反思南极青山众,西江白谷分。第十章 极地地区单 位:XXXXXXX说课老师:张老师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