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亚运”,到底是种什么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杭州亚运会场馆建设情况 “绿色亚运”,到底是种什么绿?

“绿色亚运”,到底是种什么绿?

2024-02-09 19: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绿色”,是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之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杭州亚运会是否能真正做到绿色办赛,大家尤为关注。9月26日上午,“绿色亚运”主题新闻发布会在杭州亚运会主媒体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

杭州亚组委宣传部部长、杭州亚运会主新闻发言人许德清,杭州亚组委场馆建设部部长邱佩璜,杭州亚运会湖州市赛事分指挥部执行指挥长阮叶萍,杭州亚组委环境保障部副部长孟祥胜,亚运城市环境提升专班副主任邵伟华,亚运场馆设计师代表裘云丹出席发布会并介绍了杭州亚运会“绿色”的办赛特色及亮点等内容。

许德清主持发布会,邱佩璜、阮叶萍、孟祥胜、裘云丹回答了记者提问。

绿色场馆

绿色,是亚运场馆建设的底色。绿色、低碳、可持续理念融入亚运场馆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和赛后利用的全过程中。

发布会上,邱佩璜介绍,在规划上,杭州亚运会54个竞赛场馆中仅有12个为新建场馆,其余均为改建场馆或临建场馆;31个训练场馆全部利用现有或已规划的场馆作适当改造,场馆选择基本都为高校现有场馆或“十三五”规划中已有的体育设施,避免了赛后场馆空置或无人运营的情况。

设计之初,杭州亚组委创新制定绿色规范,研究发布了《亚运会绿色健康建筑设计导则》、首创国内大型赛事场馆《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导则》以“无废理念”为要求,各亚运场馆建设中广泛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在绿色设计的引领下,亚运场馆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资源,最大限度节能减碳,绿色践行取得了明显成效。

邱佩璜举例,富阳水上运动中心屋顶的雨水收集系统,用作场馆中庭、水系及喷泉、灌溉,每月可节省35%的水,平均每天节水约1000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游泳馆、临安文体会展中心应用导光管无电照明系统作为日常照明,每年照明节能可达30%。

富阳水上运动中心

“场馆的选址也非常注重于绿色生态的有机结合,大家可以沿着钱塘江到富阳银湖体育中心、富阳水上运动中心、淳安界首体育中心等场馆实地看看,这些场馆与富春山水、千岛湖景都实现了完美融合。”邱佩璜介绍,“还有绍兴柯桥羊山攀岩中心,原来是一座废弃的矿山,这次华丽转型为一个岩壁芭蕾的舞台,充分融合建设与环境优势,也带动了城市环境的整治和开发建设。”

绍兴柯桥羊山攀岩中心

此外,在施工中,亚运场馆也优先使用绿色建材,建筑垃圾进行绿色处理,尽可能减少建筑材料和能源的使用。

绿色融合

绿色,是推动办赛与城市绿色发展融合提升。湖州市主要承办了排球赛和三人篮球赛两个赛事。自赛事筹办以来,湖州聚焦绿色场馆、绿色能源、绿色出行、绿色生活等场景打造,推动绿色办赛与城市绿色发展的融合提升,向大家呈现“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美丽图景。

发布会上,阮叶萍介绍,聚焦绿色、低碳、可持续,做好场馆建改用文章。在场馆改造建设上,坚持能改不建、非必要不设置的原则,优化场馆建设改造方案。同时,选用绿色建材、可再生循环利用材料及利废建材,节省建设资金约8000万元。在场馆节能降耗上,通过优化升级智慧管理系统、照明系统等,实现节能减排。比如,在三人制篮球场建设了智能阳光房,可以满足场馆空调、照明等电能需求;在排球场加装了隔热和防眩帘幕,有效降低了场馆能耗。在场馆综合利用上,各场馆在满足赛事需求的同时,赛后通过简单的改造,即可作为青少年篮球训练馆、城市体育公园等便民体育设施投入使用。

湖州德清地理信息小镇篮球场

聚焦亲绿、近景、可触及,做好城市绿色品质提升的文章。一方面,增改结合,增加绿色休闲健身空间。充分挖掘城市边角地、微空间等闲置资源,全面整合绿地布局、增设体育设施等,促进绿地空间与体育文化设施的有机融合,新建改造公园18个,建成“邻里口袋公园”30个,形成了十分钟健身圈,通过打造全龄段、全时段共享的休闲活动空间,让居民出门见绿、出门入园。另一方面,见缝插绿,提升城市绿色观感品质。通过苗木移植、景观打造等方式,建成集旅游休憩、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客厅”示范区30个、城乡绿道1142.62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28%,5分钟亲水见绿圈覆盖率高达91.43%,形成了“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绿色图景。

做好绿色助赛文章,全域强化绿色亚运氛围营造,打造光盘行动、公共交通出行等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宣传场景,引入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光伏及风力发出的“绿色电能”,同步优化场馆电路系统及智慧监管系统,实现绿色能源高效利用。强化绿色出行保障,开展亚运城市绿色与智慧交通建设行动。

绿色办赛

绿色,是亚运筹办的鲜明特色。除场馆外,绿色能源和无废亚运建设,也是“绿色亚运”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发布会上,孟祥胜表示,在绿色能源方面,杭州亚运会实现了两个“亚运历史上的首次”——首次实现全部场馆为绿电供应,主火炬首次使用甲醇燃料。

“绿电”,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碳排放量为零或趋于零、对环境影响较低的电力,一般为太阳能和风能所发的电。杭州亚运会使用的绿电,有的来自于青海柴达木盆地、甘肃嘉峪关、黄土高原等地的光伏发电,有的来自于新疆哈密、巴楚等地的风力发电。这些电源点,多分布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通过特高压网架的输送,实现了“丝绸之路的‘光’,点亮杭州亚运的‘灯’”。同时,浙江省内分布式光伏电和海上风电也参与了绿电交易,绿电总成交电量6.21亿千瓦时,可以保证全部场馆使用绿色电力。

此外,用于点燃主火炬的甲醇燃料也非常“绿色”。甲醇是全球公认的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杭州亚运会主火炬使用的甲醇,利用焦炉气中的氢气与从工业尾气中普及的二氧化碳合成,实现了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生动诠释了绿色亚运的理念。

除了呈现精彩的赛事,杭州亚运会也在致力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和“首个大型‘无废’赛事”。通过编制出台系列政策、导则、规范,促进规划、建筑、能源、交通、环境等领域的管理创新和技术革新,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同时,针对运动员、公众、企业、机关等层面,推出了不同类型的绿色行动模式,号召公众积极参与绿色亚运行动。“目前从进展来看,各项工作都比较顺利,预计能如期完成各项任务,并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孟祥胜说。

绿色城市

绿色,也是生态文明之都的建设底色。“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办赛同时,城市中的“绿色”也在不断提升。发布会上,邵伟华用了三个关键词来形容城市环境品质提升的工作:绿色生活、绿色文化、绿色坦途。

涵养绿色生活,绣出“美丽家园”风景线。聚焦民生实事,开展老旧小区改造、美丽庭院、美丽乡村创建,营造人与自然、人与建筑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活环境。

比如,建于1985年的上城区湖滨街道的尚农里小区,整治前,房屋立面老旧、公共设施薄弱。整治后,小区面貌焕然一新,社区居民群众幸福感大大提升。屋顶做了“平改坡”隔热降温,降低顶楼用户能耗。拓宽了公共绿地和步行绿道,增加了健身设施,在小区内构建了10分钟步行圈;还配置雨水回收设施,循环利用雨水浇灌绿化、清洗小区路面。

构建绿色文化,绣出“杭韵街巷”风景线。聚焦杭州历史文化,实施了31条老旧街巷“微改造精提升”。在街巷改造中,秉持绿色节能理念,从街区的灯具选型、设施减量、亮度控制等方面强化节能设计。比如,位于京杭大运河畔的拱墅区小河直街,在改造过程中,保持原生态,“修旧如旧”,保持人文生态。

绿色坦途:聚焦道路平整度、出行通畅度,推出薄层罩面新技术进行新工艺改造。开展复兴大桥、留石高架等路面“平路整治”,控尘降噪,以生态营建手法提升了萧山机场大道、空港大道、杭州南等39个入城口。

绿色持续

最大的绿色是场馆高效使用,避免赛后闲置,这是可持续的绿色。

发布会上,裘云丹表示,在“绿色建筑”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资源,比如,由他负责设计的黄龙体育中心改造项目,在改造过程中面对已经老化严重的设备管道,没有采用一拆了事的简单处理手法,而是采用了内壁修复技术,在原有管道的内壁基础上形成新的保护膜,让老管道重新焕发新生。另外,还积极采用一些成熟的绿色技术,包括引入了海绵水资源收集使用系统和光导管采光技术等。

他表示,对于场馆来说,最大的绿色和可持续是让场馆在亚运会结束后,可以持续、高效地为全民健身使用,避免赛后闲置情况。比如,在黄龙体育中心的改造项目中,整合开放了篮球、网球、游泳等13个全民健身项目,每天可容纳6000余人次。另外还设计了一条1000米长的空中跑道,如彩虹环绕体育场一周,供市民健身使用。

据统计,截至8月底,仅空中跑道就吸引了近40万人次的市民前来煅炼健身。

原标题:《“绿色亚运”,到底是种什么绿?》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