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为突破口!临安如何再“出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杭州临安发展前景怎样 以产业为突破口!临安如何再“出圈”?

以产业为突破口!临安如何再“出圈”?

2024-02-09 04: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临安发展观察②

岁末年初之际,正是定下发展目标之时。2022年12月30日,中共临安区委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

从临安市到临安区,自2017年以来,临安撤市设区已有五年之久。

以五年为度量衡,临安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当城市间竞争与合作的格局愈加鲜明,临安如何更加明确定位,找准方向,点燃新的增长极?

与此同时,浙江省委十五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杭州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相继召开。2023年,高质量发展将作为全省、全市的重要任务。在这个特殊时刻,临安如何提前谋发展?

记者发现,除了标题上醒目的“坚定产业强区”,全会报告中也反复提及产业强区,紧紧围绕“产业”二字展开。

“吴越名城·幸福临安”,这八个字的背后,临安将如何以产业再度“出圈”?

01

一路进阶的“西大门”

临安变了。

熟悉临安的人知道,经过高速口的钱王像,就算进入了临安城。由于地处浙皖交界处,临安也被称为浙江的“西大门”。

如今,临安给人的印象不断刷新,“西大门”的边界也逐渐模糊。连杭接皖,让临安的城市界线不断延伸。临安的城市能级,也在不断提升。

沉淀千年的文化优势、连杭接皖的区位优势,是临安的第一重优势,也是产业发展的必备基础。

古往今来,临安都是商贾云集的交通要道。自宋代开始,一条东西向的徽杭古道,将徽州与杭州联系在一起。几百年过去,这条古道经历了无数次重修,但其选址走向始终未变。在南北两山夹峙下,这条古道成了徽、杭二州交通往还的主干道。

千百年来,交通要道带来了商机,也带来了人才。

2020年,杭州地铁16号线贯通,通过公共交通,把临安城区与杭州主城区连在了一起。而随着16号线的开通、科技大道的建成,以及一系列配套设施的完善,临安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扎实的产业发展基础、生机无限的广阔发展腹地,是临安的第二重优势。

随着撤市设区,城市重心不断东移。青山湖科技城、滨湖新城、锦南新城等,成为近年来临安发展的主战场所在。

临安,这座千年古城,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变换了气质:不再以传统农业产业和低端制造业为主,而是转型发展高科技集聚的现代园区。临安已不再是附郭主城区的传统制造基地,而以全面融入主城区的新制造起航地的新面貌展现人前。

跨江、东拓后的杭州,正在西行,寻求新的发展腹地。如果说过去聚焦“城”,如今的杭州则把西部山区全部拉了进来,聚焦全市域城乡。杭州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也重新定义了西部山区的战略定位:西部山区是杭州大都市的战略纵深,也是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

所以说,临安的地位不同往日而语。

02

“大走廊”上的临安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与此同时,临安还面临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亚运会举办等历史机遇。

多重机遇之下,临安,有着更多可能性。

毗邻未来科技城,临安如何抓住机遇,错位发展,让产业更上一层楼?

首先,临安接壤余杭,需要激发“近水楼台”的地理优势。临安也有能力成为大走廊的创新溢出首选地。

放眼整个大走廊范围,临安纳入的空间占30%;在233平方公里的城西科创大走廊重点发展核心区,含临安区域面积超过三分之一;整个青山湖科技城,更是全部包入城西科创大走廊主廊道。

这两年,临安不断完善创新链产业链布局,完善创新配套体系,强化自身承接大走廊产业的基础与优势。

目前,以青山湖科技城为“一核”,临安高新技术产业园、玲珑工业功能区、於潜工业功能区为“三园”的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已经形成。

全会报告中提到“打好项目引落攻坚战”,可以看出,接下来一年,临安将瞄准以高端装备、生命健康、集成电路等产业为重点的“5+3”产业集群,加大项目招引力度。

其次,有着雄厚的制造业根基,临安要发挥好创新优势。

翻阅数据可知,临安是有底气的。临安融合发展指数、创新指数位居全省第一方阵,预计2022年全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52亿元、增长5.5%,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12亿元、增长9%。青山湖科技城主引擎动力更加强劲,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城西科创大走廊的42.4%。

根据报告,接下来,临安将做强青山湖科技城,主动承接“科创西拓”,出台科研院所激励政策,大力推动“用进闲退”。

同时,切实发挥研发开放平台作用,投用CT科技全国重点实验室,深入推进微电子设备及核心零部件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加大众创空间盘活利用力度,切实提升孵化器建设和专业运营能力,确保市级孵化器突破9万平方米。

03

全面开花的产业格局

不同于滨江、余杭等地,临安除了生物医药、制造业等先进产业外,还有广袤的乡村。在农村人口占4/5的临安,想要高质量发展,必然需要补齐乡村短板,让乡村成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山海协作工程和“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为新起点,持续提高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全面实施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保供稳价工程,加快建设美丽浙江。

这些年,“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临安,农业发展逐渐驶上快车道。数据显示:临安农业经济规模在杭州全市排名第3位。2022年,临安农业增加值预计增长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万元。可以说,在共同富裕这一方面,临安已走到了全省前列。

依赖山的馈赠,临安培育了以山核桃、竹笋、茶叶等“老三宝”为特色的“摇钱树”,建构了“东竹西果”的产业格局,探索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天目山宝”,试图 “杀”出一条新路。

临安还依托美丽乡村建设优势,通过在全国率先探索创新乡村运营的方式,努力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当然,乡村产业的发展难以一蹴而就,就像一场马拉松,需要久久为功。全会报告指出,围绕乡村共富,临安一直沿着既定的路子走下去。比如持续放大“一廊三圈十八景”全域景区效应、深化“两进两回”,畅通人才、科技、资金等“上山下乡”通道等,让群众在绿水青山间享有更加富足的生活。

一边做好稳进提质,一边拓展“两山”转换通道,在城市、乡村两轮驱动之下,临安将站在现代化更高起点,让这座千年历史名城再续辉煌。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图/临安发布资料图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