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殿》英译考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杨宪益子女的情况 《长生殿》英译考辨

《长生殿》英译考辨

2024-07-17 03: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滨州学院 张其海 苏州大学 王 宏



《长生殿》英译考辨

滨州学院 张其海 苏州大学 王 宏

本文考察《长生殿》在海外的传播,特别是其英译概况,并对杨宪益和戴乃迭、许渊冲和许明及贺淯滨的英文译本进行比读,分析不同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探究翻译以《长生殿》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戏剧的最佳模式和路径。笔者认为,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中国文化要与世界文化平等对话,各个译本应取长补短,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综合运用各种技巧的翻译策略应是《长生殿》重译的最佳模式;先“借脑共译”,由中外译者发挥各自优势合作翻译,再“借船出海”,由国内外出版社联合出版,是其重译的新路径,这对于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生殿》英译;杨译本;许译本;贺译本

一、引言

《长生殿》是我国清代一部传奇历史名剧,是中国戏剧史上集大成之作,作者为清代初期剧作家、诗人洪昇(1645-1704),与《桃花扇》并称为清代曲坛双璧、中国古代历史剧的双子星座(伏涤修 2005: 107)。《长生殿》创作历程极其艰苦,是洪昇集一生的才华和心血写成的精品,创作历时十余载,曾三易其稿,初名《沉香亭》,继改称《舞霓裳》,三稿始定今名。一经问世,便产生巨大反响,成为清初剧坛竞相抄送和演出的剧目,凡王府大臣宴集,必演《长生殿》,赢得“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的美誉。《长生殿》共五十出,取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唐代诗人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在原来的体裁基础之上,继续发挥演绎,讲述了历史人物唐明皇李隆基(712-756年在位)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借以抒发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历史变迁中的深深感慨。《长生殿》以历史素材反映历史,内容充裕丰富,描绘了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片段;同时对历史内容加以适当的选择、改造、虚构,使剧情发展脉络清晰、人物刻画生动形象。朝堂政事和李杨爱情交错展现在读者和观众面前,跌宕起伏、刚柔相间的情节令人如醉如痴。

本文将考察《长生殿》在海外的传播,特别是其英译情况,并对杨宪益和戴乃迭、许渊冲和许明及贺淯滨的英文译本进行比读,分析不同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探究以《长生殿》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戏剧的最佳翻译模式。

二、《长生殿》在海外的传播及其英译概况

(一)《长生殿》在海外的传播

《长生殿》是中国戏剧史上集大成之作,其精深的曲学成就不仅在国内令人津津乐道,在国外更是广为传颂,已被译成日、法、俄、英等多种语言,其中英译本的传播和影响远远超过日译本、法译本和俄译本。中国古典戏剧最早传入日本,但直到19世纪末才引起日本汉学界的重视。盐谷温翻译了《长生殿传奇》,收入1920-1929年由东京国民文库刊行会出版的《国译汉文大成》文学部第十七卷。今关天彭译著的《长生殿传奇》,载《东洋》四十三年一、二号(王丽娜 1988: 534)。20世纪初期,法国学术界非常重视“被西方人视为非写实主义典范的中国传统戏剧”(马祖毅、任荣珍 2007: 170),1933 年巴黎德拉格拉夫书局出版了徐仲年的法文译著《中国诗文选》,该书收录了《长生殿》第二十九出《闻铃》的摘译。苏联对中国戏曲的译介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76年马林诺夫斯卡娅选译《长生殿》片段译文,收入《世界文学大系》中的《东方古典戏剧》分册(王丽娜 1988: 534)。20世纪初叶是中国戏剧走向世界、震撼英语世界的时期,梅兰芳1930年访美和1935年访苏,“在世界戏剧史上矗立起西方戏剧交流和第一次确认戏曲审美价值的两座丰碑”(曹广涛 2011: 22)。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初期,中国戏曲对外交流频繁,有一定规模的国家戏剧团体进行了广泛的对外演出。当时“文学对外译介是以现当代文学为主,得到译介的戏剧寥寥无几,仅有《关汉卿杂剧选》、《长生殿》、《十五贯》等为数不多的几部”(赵征军 2013: 141)。《长生殿》的首译本由杨宪益(1915-2009)和戴乃迭(Gladys B. Tayler)(1919-1999)夫妇翻译而成。1949年至今,中国戏剧更频繁和更大规模地走向世界,被举世公认为真正的、伟大的艺术。《长生殿》的对外传播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在国际舞台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长生殿》英译概况

《长生殿》的英译起步较晚,首译本始于1955年,进入21世纪后,英译本迅速发展起来。迄今为止,共出现了7个英译本,其中全译本1本,选译本4本,演出剧本1本,故事编译本1本。本文将对其中的译本做简要点评。

《长生殿》第一个英文版本由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合译,英文书名为ThePalaceofEternalYouth(以下简称杨译本),1955年由外文出版社(Foreign Languages Press)在北京出版,1980年刊发第二版。译者在目录后对剧中出现的主要人物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原文中的五十出进行重新编排,第一出《传概》作为序曲,从第二出《定情》至最后一出《重圆》为整个戏剧的真正部分,在译文中分别对应Scene I The Pledge至Scene XLIX The Lovers’ Reunion;每一出的下场诗(集句诗)未译。书中指出,“戏剧的每一出以集唐诗结束,旨在概括主要内容,是典型的传奇剧,因只表明剧作家的博学,与剧情的发展毫无关系,故英文翻译将之删除”(杨宪益、戴乃迭 1980: 281)。由徐朔方校订、杨氏夫妇翻译的汉英对照本于2004年由外文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得到《大中华文库》出版经费资助,2010年由外文出版社刊发第二版。译者在原中文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还原原文中的结构,在译文中再现原文五十出的布局,并且每出下场诗亦未译。杨宪益、戴乃迭“旨在把自己体验到的原作的风格和特点传达给读者,在实际翻译实践中常常是把自己对原文的理解转换成目的语”(潘智丹 2009: 333)。

《长生殿》的第二个英译本是全译本,为贺淯滨在苏格兰做访问学者期间所译,英文名称为ThePalaceofEternalYouth(以下简称贺译本),与杨译本书名相同,该书的出版获得河南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基金和河南大学文学院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于1999年和2004年先后由英国Caledonian Publishing Company 和中国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该书的意义首先在于,它是迄今为止首个英文全译本,也是首个外文全译本。“本书创见性的注解具有独立的学术价值;翻译了曲牌并较好地传达了这些曲牌自身的艺术美感;在不少方面有别于西方汉学家的翻译规范和程式;除表意准确和行文流畅外,力求传达原作的美感和韵味,展示中国古典诗歌深厚的语言底蕴”(贺淯滨 2004: 封底)。

《长生殿》的第三个英译本是选译本,由汪榕培、周秦和王宏主编译,只选取了第二十四出《惊变》,收录在《昆曲精华》中,由苏州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此书获国家文化部“昆曲艺术保护抢救扶持工程专项资金”、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财政局“市级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资助,并献给第三届中国昆剧艺术节。这部昆曲选剧英译共收录十六本昆剧,每剧一出,共十六出,包括《窦娥冤·斩娥》、《单刀会·刀会》、《荆钗记·见娘》、《琵琶记·吃糖》、《四声猿·骂曹》、《宝剑记·夜奔》、《浣纱记·寄予》、《玉簪记·琴挑》、《牡丹亭·惊梦》、《邯郸记·死窜》、《吟风阁杂剧·罢宴》、《千忠戮·惨睹》、《十五贯·廉访》、《长生殿·惊变》、《雷峰塔·断桥》、《孽海记·思凡》。此乃昆曲界和翻译界通力合作的一大杰作,“译者要尽力翻译出昆曲剧目的思想内涵,力求译文的简练及口语化;译者要承担文化传播者的职责,在处理文化因素时,应该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努力最大限度地在目的语中再现中国昆曲文化的魅力”(周福娟 2006: 95)。

《长生殿》的第四个英译本是中英文演出剧本,由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翻译,唐斯复剧本整理,吴沙英文整理,英文名称为AClassicofTraditionalChineseOperas:ThePalaceofEternalYouth,于2008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根据剧情和演出的需要重新整理剧本,原剧被压缩成四本,每本九出,共三十六出,第一本《钗盒情定》包括《传概》、《定情》、《贿权》、《春睡》、《禊游》、《傍讶》、《幸恩》、《献发》、《复召》;第二本《霓裳羽衣》包括《传概》、《闻乐·制谱》、《疑谶》、《进果》、《舞盘》、《权哄》、《夜怨》、《絮阁》、《合围》;第三本《马嵬惊变》包括《传概》、《侦报》、《窥浴》、《密誓》、《陷关》、《惊变》、《埋玉》、《冥追·情悔·神诉》、《闻铃》;第四本《月宫·重圆》包括《传概》、《神诉·尸解》、《骂贼·刺逆》、《剿寇·收京》、《哭像》、《弹词·私祭》、《仙忆·见月》、《觅魂·寄情·补恨》、《得信·重圆》。每一本开始,说书人就前一本用最直白的语言回顾剧情,每一本结束则用简练的语言总结剧情。“有幸的是杨宪益先生和戴乃迭女士提供了非常得体的英译本作为今天中英文对照的依据,帮助观众理解剧情”(杨宪益、戴乃迭 2008: 15)。演出剧本的翻译要符合演出场景的要求,译文节奏需与《长生殿》音乐节奏相一致,语言口语化,朗朗上口。

《长生殿》的第五个英译本是选译本,由纽约华美协进社人文学会主席汪班先生完成,他选取了其中的五个折子《絮阁》、《惊变》、《闻铃》、《哭像》和《弹词》,收录在他的《悲欢集》中,由外文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汪班先生这部昆曲选剧英译本收录九本昆剧,共二十六出,包括《玉簪记》、《烂柯山》、《狮吼记》、《昭君出塞》、《孽海记》、《虎襄弹》、《牡丹亭》、《钟馗嫁妹》和《长生殿》。汪先生不仅精通中英文两种语言,而且对中国的诗词造诣很深,善于中诗英译。白先勇先生评价说,“这部昆曲选剧,一大特点是译自场上演出本,好读好看。演出本的译文,首要条件是清楚明白;其次译者对昆剧演出必须熟悉;同时译者本人对中国诗词的修养也决定译文的高下”(汪班 2009: 封底)。“这部昆曲选剧英译……以英汉对照形式出版,既可以让很多读者借着一个美好的故事完成两种语文的双向欣赏,又可以为一些中国古典戏剧的出国演出做一种翻译方法上的参考”(汪班 2009: 封面)。

《长生殿》的第六个英译本是由许渊冲、许明父子翻译的,英文名称为LoveinLong-lifeHall(以下简称许译本)。该译本是汉英对照舞台本,2009年由中国出版集团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联合出版,2011年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和中华书局联合再版,被收录入“许译中国经典诗文集”系列,原封面的“舞台本”三个字亦被删除。许渊冲、许明选择了《长生殿》五十出戏的二十五出,进行了重组,一剧五本,称之为舞台本,其中第一本 (ACT I) 五出:《传概》、《定情》、《贿权》、《春睡》、《禊游》;第二本 (ACT II) 五出:《傍讶》、《幸恩》、《献发》、《复召》、《疑谶》;第三本(ACT III) 六出:《闻乐》、《制谱》、《权讧》、《偷曲》、《进果》、《舞盘》;第四本 (ACT IV) 六出:《合围》、《夜怨》、《絮阁》、《侦报》、《窥浴》、《密誓》;第五本(ACT V) 三出:《陷关》、《惊变》、《埋玉》。许译本是“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的一个强有力佐证,译文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优化”,再现了原文的意美、音美、形美。

ThePalaceofEternalYouth(中文名称为《长生殿故事》)是《长生殿》的第七个英译本。该版本由滕建民改编,顾伟光、李尚杰和马洛浦(S. Marloff)翻译,故事内容被改编成十五章,于2011年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此书旨在用简单清晰的语言帮助国外读者理解故事,欣赏中国的古典戏剧”(The book, with plain words, intends to help foreign readers understand the story and appreciate classic Chinese opera)(顾伟光等 2012: 封底)。

三、《长生殿》英译比读

《长生殿》目前共有七个英译本。其中贺译本为全译本;杨译本接近全译本,每出的下场诗省略未译;许译本为选译本,只翻译了剧情发展紧凑的前二十五出,结构相对松散的后二十五出省略未译;汪班译本只选译了五出;汪榕培、周秦、王宏译本只选译了一出;另外两个译本是演出剧本和故事剧本。古典戏剧英译要“注意区分译本的用途,即,是作为阅读,还是作为表演?前者要强调文学性,后者要强调舞台性”(王宏 2013: 80)。杨译本(2010)、许译本(2011)及贺译本(2004)都强调文学性,因而就有了可比性。

(一)《长生殿》曲的英译

戏剧语言主要是由曲和宾白构成。曲是戏剧的核心组成部分,戏剧就是以曲为本位的多种表现形式的集合。曲包括曲牌名和曲词。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是诗性的语言和音乐的融合,句式工整,排列错落有致,音律优美动听。曲的艺术形式主要通过“唱、念、做、打”中的“唱”表现出来。《长生殿》中“曲”采用了哪些策略呢?且看杨译文、许译文和贺译文对第十九出《絮阁》中曲词的翻译。

(1)【北黄钟】【醉花阴】 一夜无眠乱愁搅, 未拔白潜踪来到。 往常见红日影弄花梢, 软咍咍春睡难消, 犹自压绣衾倒。 今日呵,可甚的凤枕急忙抛, 单则为那筹儿撇不掉。

(徐朔方 2005: 89) 杨译: LADY: Sleepless all night with grief, I tiptoe here before the dawn. In the past, when the rising sun caressed the flowers, I would cling drowsily to my soft bed; But today I impatiently tossed away my pillow, Made restlessly by a strange uneasiness.

(杨宪益、戴乃迭 2010: 201-203) 许译: Lady Yang sings to the tune ofTipsyintheshadeofFlowers: Sleepless with grief all night, I come here on tiptoe before daylight. I used to sleep in my vernal bower Till the rising sun reddened the flower, And I would not toss my pillow away. But why should I leave my bed early today? Because I can’t forget that matter anyway.

(许渊冲、许明 2011: 130-131) 贺译:LADYYANG. (SingstoZui-huayin [Drunk-in-floral-shade])I was perturbed by amorphous sorrows during a sleepless night, I have come over secretly even before it gets light. In the old days I often saw— The red sun stroking the shadows of flowers and twigs; Languid and limp, I could hardly dismiss the vernal drowsiness, But fell back into my embroidered quilt. Today, why have I left the phoenix pillow so hastily, however? Simply because I cannot let the matter drop, never!

(贺淯滨 2004: 133)

首先,不同的译者对曲牌【北黄钟】【醉花阴】处理不尽相同。曲牌名是中国戏剧特有的文化元素,是曲调的标记功能,不同的曲牌在句数、用韵、定格、句法、平仄等方面各具特色,与曲词内容毫无语义关联,只表示曲调和填词的样式。杨译采用了省译法,目标读者不能将之与韵白进行区分。许译则省略第一个曲牌名,直译第二个为Tipsy in the shade of Flowers,用斜体加粗标出,前加上反映其功能的字眼sings to the tune of,并置于括号之中,读者对曲牌名所体现的功能及语义信息一目了然。贺译采用省略、音译和直译法。第一个曲牌名省略;第二个曲牌名音译和直译相结合,同时增添了表示功能的字眼sings to,译文Sings toZui-huayin[Drunk-in-floral-shade]不仅再现了曲牌的功能,而且原文中的语音、语义信息也呈现给了读者。该曲词是典型的词赋的形式,长短不齐,以七言为主,共七行,采用aaaaaaa的韵脚形式,[au]韵一韵到底。杨译六行,将第四行和第五行两句进行结构和信息重组,采用创译法合成一句I would cling drowsily to my soft bed, 即,用drowsily(昏昏欲睡地)一词来表现前一句之意,简练明了。杨译虽然充分发挥译语英语的优势,以自然流畅的英语再现原文的语言魅力,使译文同原文一样富有文采,但以散文体译诗,原文中的音律美在译文中消失殆尽,甚为遗憾。许译七行,与原文行数相同,以诗译诗,采用aabbccc的韵脚形式向前推进,押[ait]、[au]、[ei]韵,再现了原文中的结构美、音律美,是对原文的“深化”,比原文更胜一筹。贺译九行,将“往常见”和“软咍咍”单独译成两行,显得有些冗长;采用了aabcdceff韵脚形式,较之原文略逊一筹。就结构和韵律而言,许译最佳。曲词内容叙述贵妃杨玉环为唐明皇暗召梅妃而夜不能寐、怒火中烧的场景。“绣衾”在杨译和许译中皆被省略,“软咍咍”在许译中也并无相应词汇与之对应,“凤枕”在两译文中皆泛化处理为my pillow, 是对原文的“淡化”处理。贺译较详细地再现了原文中的信息,stroking the shadows of flowers and twigs、vernal drowsiness、embroidered quilt、languid and limp等词汇的运用使剧中人物及场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目标读者面前,习语let the matter drop 的运用更是拉近了读者和原文作者的距离,迎合了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期待视野。但“红日”译为red sun也经不起推敲,因为太阳并非红色,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杂合而构成的白色,日升日落时被地面上空一层很厚的空气吸收而呈现出红色,显然不及杨译the rising sun 和许译 the rising sun reddened。就语义信息的传达而言,贺译最佳。曲牌名是中国戏剧特有的元素,曲词具有典型的音乐性、文学性,杨译采用以译文和译文读者为取向的基于归化的策略,使译文读者易于接受;许译结合英文诗歌固有韵式,再现原文的结构美、音律美;贺译以原文和原文作者为取向,忠实传达原文中的各种语义信息。

(二)《长生殿》宾白的英译

较之于唱,宾白地位次之,即,剧中只说不唱的部分,声律上介于唱、诵之间,语调铿锵有力,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按其韵律,可分为韵白和散白。前者常用于人物的上场和下场(如定场诗、下场诗及人物对口诗白等)。后者形式多样,包括定场白、对白、带白、独白和背白(林芳 2009: 8-18)。戏剧语言“必须刻画人物,必须个性化”(汪榕培、王宏 2009: 143)。洪昇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通过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个性化的语言在唱词和宾白中体现出戏剧人物的地位和性格,如唐明皇李隆基的权贵、风流、狼狈、凄凉,贵妃杨玉环的美艳、多才、尖刻、苦闷。不同的戏剧角色行当具有迥然不同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及讲话方式。怎样生动形象地传译宾白,做到语随其体、文随其人呢?且看不同译本在第二出《定情》中对唐明皇一段上场白的翻译。

(2)朕乃大唐天宝皇帝是也。起自潜邸,入缵皇图。任人不二,委姚、宋于朝堂。

(徐朔方 2005: 4)

杨译:I am the Tang emperor. Since coming to the throne I have appointed able ministers to govern my empire.

(杨宪益、戴乃迭 2010: 7)

许译:I am the Bright Emperor of the Tang Dynasty. Third son to His Late Majesty, I succeeded to the throne thirty years ago. Since then I have appointed such able ministers as Yao and Song at my court.

(许渊冲、许明 2011: 10-11)

贺译:I am no other than the Emperor of the Great Tang Dynasty in the Age of Heavenly Treasure. From an obscure estate, I ascended to the throne. I appointed only personnel like Yao or Song as ministers to serve the state.

(贺淯滨 2004: 21)

此出是戏剧真正的开始,场景中唐明皇李隆基自报家门,上场白中所用“起自”、“入缵”、“任人”、“委”等一系列精辟的动词把唐明皇讲话及处理朝中事务时的高贵、威严生动地刻画出来,语言华美而不堆砌,属于上流社会用语,具有个性化,符合讲话者的身份和地位。不同译者皆能设身处地考虑讲话者的人物角色,灵活采用介词短语、动词短语等结构及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等时态,再现了原文中个性化的语言。杨译和许译较简练、相似,分别使用since coming to the throne、have appointed和 succeeded to the throne、since then传译上述重要动词,而贺译用词较高雅、古典,对等词汇为from、ascended to the throne。

杨译字数最少,共19词,惜墨如金,再现了唐明皇讲话字字如金、铿锵有力的形象;许译用38个词,贺译用41个词,两个译文较详尽地传译了原文中固有的信息。3个译文处理方式不尽相同,且看对称谓的处理。对于“大唐天宝皇帝”的翻译,“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杨译直译为the Tang emperor(唐朝皇帝),省略年号未译。许译虽亦未译年号,但采用增译Third son to His Late Majesty,起到进一步解释补充的作用,但许译似乎也有商榷之处,“明”是唐玄宗的谥号,而谥号是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李隆基不可能自称谥号,故用Bright来译“明”不妥。贺译no other than the Emperor of the Great Tang Dynasty in the Age of Heavenly Treasure包含的信息最为饱满,其中the Great Tang Dynasty(伟大的唐王朝)可谓妙译,the Age of Heavenly Treasure 采用直译法,将年号的语义信息传达出来,但no other than(乃、正是)的强调似乎多余,有自我身份炫耀之嫌。“姚、宋”指唐开元时著名的贤将姚崇、宋璟,杨译泛化处理为able ministers,而许译和贺译分别译为such able ministers as Yao and Song和only personnel like Yao or Song as ministers,不仅再现了人物的姓氏,还传达了其官职。再者,杨译和许译采用省译法省略“潜邸”。宾白语言极具个性化,3个译文把唐明皇的形象和特有的讲话方式再度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和读者面前。杨译最简洁,采用基于归化的策略,省略原文中一些特有的文化因素,译文流畅通顺;贺译采用基于异化的逐词翻译、直译法,高度忠实地再现了原文中的信息;许译介于二者之间。

四、结语

由此看来,不同的译文各有所长,也都有进一步改善的必要。杨译“旨在把自己体验到的原作的风格和特点传达给读者,在实际翻译实践中常常是把自己对原文的理解转换成目的语”(潘智丹 2009: 333),许译“不仅保留了原剧的文学美感,而且很适合舞台演出的需求,带给人读、视、听的多重享受”(徐晶晶 2011: II),而贺译“高度忠于原作”(贺淯滨 2004: 封底)。不同的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既是译者主体性的彰显,又是译者与原作者洪昇竞赛进行创译的结果,这其中不乏有意美的流失、文化信息的变形等。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笔者认为,中国文化平等参与世界文化交流正逢其时,中国文化在与世界文化平等对话时要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杨译本、许译本、贺译本和其他译本应取长补短,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综合运用各种技巧的翻译策略应是《长生殿》未来重译的新选择。先“借脑共译”,由中外译者发挥各自优势合作翻译,再“借船出海”,由国内外出版社联合出版,是其重译的新路径,这对于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样,译文才可以既传递原文特有的品味,又能使读者产生共鸣,易于接受,译文生命方可延续。

曹广涛. 2011. 英语世界的中国传统戏剧研究与翻译 [M].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伏涤修. 2005. 论《长生殿》、《桃花扇》在古代历史剧创作中的典范意义 [J]. 同济大学学报 (3): 107-113.

顾伟光等(译). 2012. 长生殿故事[M]. 北京: 五洲传播出版社.

贺淯滨(译). 2004. 长生殿 [M].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霍恩比. 2014.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Z]. 北京: 商务印书馆.

林 芳. 2009. 论戏曲艺术中的宾白 [D]. 硕士学位论文. 扬州大学.

马祖毅,任荣珍. 2007. 汉籍外译史 [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潘智丹. 2009. 浓妆淡抹总相宜:明清传奇的英译 [D]. 博士学位论文. 苏州大学.

戚海燕(译注). 2011. 长生殿选译 [M]. 南京: 凤凰出版社.

汪 班. 2009. 悲欢集 [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王 宏. 2013. 中国典籍英译:回顾与展望——王宏教授访谈录 [J]. 外文研究 (1): 77-83.

王丽娜. 1988. 中国古典小说戏曲名著在国外 [M]. 上海: 学林出版社.

汪榕培,王 宏. 2009. 中国典籍英译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汪榕培等(主编译). 2006. 昆曲精华 [M]. 苏州: 苏州大学出版社.

徐晶晶. 2011.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戏剧翻译——许渊冲英译《长生殿》为例 [D]. 硕士学位论文. 华中师范大学.

徐朔方(校注). 2005. 长生殿(插图版) [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许渊冲,许 明(译). 2009. 长生殿(舞台本)(汉英对照) [M]. 北京:中国出版集团,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许渊冲,许 明(译). 2011. 长生殿(汉英对照) [M]. 北京: 五洲传播出版社, 中华书局.

杨宪益. 2010. 杨宪益自传 [M]. 北京: 人民日报出版社.

杨宪益,戴乃迭(译). 1980. 长生殿 [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杨宪益,戴乃迭(译). 2008. 长生殿(中英文演出本) [M].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杨宪益,戴乃迭(译). 2010. 大中华文库——长生殿(汉英对照) [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赵征军. 2013. 中国戏剧典籍译介研究——以《牡丹亭》的英译与传播为中心 [D]. 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外国语大学.

周福娟. 2006. 《昆曲精华》英译的理性思考 [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 93-95.

(责任编辑 侯 健)

通讯地址:256600 山东省滨州市 滨州学院外语系(张)

215006 江苏省苏州市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王)

本文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大中华文库》的中国典籍英译翻译策略研究”(13BYY034)、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项目(人文社科计划)“中国古典戏剧《长生殿》的翻译和对外传播研究”(J15WD47)和2014年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H059

A

2095-5723(2016)02-0079-07

2016-03-21

猜你喜欢 杨译戴乃迭长生殿 浅析杨译《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校园英语·上旬(2020年5期)2020-08-02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Analysis on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Gulliver’s Trave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校园英语·上旬(2019年1期)2019-02-26长恨歌飞魔幻A(2019年11期)2019-02-06文化语境视阈下的《红楼梦》诗词曲赋翻译策略的选择校园英语·上旬(2017年16期)2018-01-27意识形态与翻译副文本的变迁:杨译鲁迅小说副文本研究江汉论坛(2017年6期)2017-06-30发愤抒情,以情译诗——杨宪益、戴乃迭《楚辞选》英译析评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1期)2015-02-28锦袜易生尘 何处觅长生——《长生殿》中“看袜”情节的文化解读名作欣赏(2014年29期)2014-02-28高云连环画 《长生殿》选页连环画报(2013年8期)2013-11-13酒读者(2011年9期)2011-05-14

外文研究2016年2期

外文研究的其它文章“吹牛皮”词族的认知研究对话与互文性:巴赫金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影响ELF背景下的语用能力评估新探对接文化“走出去”战略,加强英语教材建设2016年河南省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学会年会会议通知全国高校外语学刊研究会2016 年年会会议通知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