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研究之“条形条形图”(20201228)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一课研究之“条形条形图”(20201228)

一课研究之“条形条形图”(20201228)

2023-06-30 18: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条形统计图”(人教版)是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之一,是统计图教学的起始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包括“分类与整理(采用不同标准给对象分类,进行类别整理)、收集数据(经历“问题的提出、调查方式、数据的整理方法”等过程)、数据的呈现(单、复式统计表,象形图等)、数据分析(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可以说,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有关统计的知识基础,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在第二学段中,从条形统计图开始,学习数据呈现的另外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相比较统计表而言,显得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更易于信息的获取,更易于数据的分析(从中寻找规律、判断、预测或决策),更易于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因而,统计图既是一种描述数据的方式,又是一种分析手段,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这点来看,统计图的起始教学就显得比较重要。

教材分析

人教版的“条形统计图”编排在第七册第七单元(统计),利用3个例题、3道做一做与练习十九中的7道练习,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如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条形统计图的优点、一个单位所代表的数量(从以一代一到以一代二,再到以一代5或几),以及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主要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面的相关话题,调查、统计、分析及应用,当然也涉及到一些科普知识与国情教育)。例1的话题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利用天气记录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把天气情况表达出来。学生基于基础,分别用统计表、象形图来表示。在此基础上引入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再通过统计图,让学生获取信息,解决问题。最后比较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让学生初步体验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对于条形统计图,学生或多或少见到过(四年级的科学课就有此内容),但没有深入了解过。那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何设计呢?“开门见山”直接引入好还是“按部就班”按教材编排逐步引入好呢?另外,如前段所述,这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是“平均用力面面俱到”还是“略有选择略有侧重”?是重在“结构特征”的认知掌握还是重在“数据分析”的能力培养?我翻阅了许多的文章,参阅了一些教学设计,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体验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2.能够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的能力与思考问题的习惯,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优势及学习必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

体验条形统计图的优势,条形统计图的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

一、体验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

1.提出问题

师: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包括哪几个月? 【说明:统一一下对季节及其包含的月份】

师:如果老师想知道我们班同学出生在哪个季节?每个季节分别有多少人?怎么办呢?

(引出:统计及统计方法)

师:今天我们采用另外一种方法,每个同学都有一张绿色的小卡片,等一下大家轮流张贴在黑板上。不过,在张贴前,你们认为老师需要事先准备好什么?

生:在黑板上画上线,写上季节的名称,然后大家把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教师根据学生的意思,在黑板上画上一条线,写上“春、夏、秋和冬”等季节)

【 思考:对例题素材进行了修改,采用出生季节(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个素材。教师的几个问题指向让学生在现场中经历统计的过程,以及为条形统计图的形成埋下伏笔。】

3.象形图的呈现

师:看到大家张贴的图,你们有什么感觉?

(如上图,引出:零乱,需要整理)

师生共同把卡片整理出来,形成四条直条。(如右图)

【思考:让学生张贴,学生无意识的张贴自然会造成“零乱”的象形图,自然地引出“整理”的需求。通过整理,形成了“直条”。这个整理的过程是图表语言转化成新图表语言的过程,为下面条形统计图的形成建立基础。】

4.条形统计图的形成

(1)认识直条的作用

师:看到这幅图,你们觉得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

生:哪个季节出生的人数最多或最少。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直条的高矮。

教师板书:

【思考:教师的两个问题比较关键,指向条形统计图的优势,以直条表示数量,以直条的高矮表示数量的多少,比较直观、形象。】

(2)引出数量标尺

师:如果我想知道每个季节到底有多少人?有什么办法?

生1:数一数每条直条有多少卡片。

师:除了“数”这个方法外,还有没有办法,使大家一下子就能知道每个季节有多少人?

生:可以在左边这个位置上标上一些数字。

师:好的,我就按照这个同学的意思,在左边画上竖线,分别标上0、1、2……等数字。现在我们是否知道每个季节出生的人数呢?(知道了)

师:春季有几人?你是怎么看的?

生:直条的顶部对着哪个数字,就是几人?

师:夏季有几人?(学生回答)除了这种方法,还可以怎么看?

生:对着春季的人数,少了几块,就是少了几人。

【思考:要知道每个季节有几人,学生自然的反映是数一数卡片有几块。因而利用提问引出数量标尺,自然地形成了条形统计图的纵轴。信息的获取,即基本数据的读取,是需要指导的,既可以根据顶部对准的数字来读取,也可以根据直条之间的差距来读取。】

(3)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

师:大家看,这个图,我们就把它称为条形统计图。

(分别介绍横轴、纵轴、每格的数量、标题等)

师出示完整的条形统计图,指导学生画条形的方法。

【思考:黑板上的图需要进一步规范,包括画条形的方法(需要指导),让学生形成清晰的结构特征。】

二、初步感悟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1.比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师:我们以前学过统计表,根据每个季节出生的人数画出统计表。

师: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吗?

生:都有季节与人数、标题、数量;不同的是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人数,统计表用数字来表示人数。

2.初步感悟条形统计图的优势

师:那么我们学会了统计表,为什么还要学习条形统计图呢?它有什么优势吗?

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人数,条形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思考:在这里让学生经历从图到表,这也是数据分析的一种途径。当然,在这里更着重与两者之间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调查得到的数据可以有不同的呈现方式,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各有各的优势所在。】

三、巩固练习

第一层次:基础练习(动手巩固新知)

1.下面这张表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记录表。

(1)根据上表,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2)完成条形统计图。

(3)回答问题

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 )与( )同样多,是( )天;( )天气最少;阴天比多云少( )天;( )是( )的3倍;这个月不下雨的天数是( )天,天气比较好。

【思考:此题为书上的例题,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从数据统计到数据整理,再到数据的呈现,最后到数据的分析。第三步的问题,是引导学生从各个层次来进行数据分析,起示范作用。】

2.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这班有( )个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 ),有( )人。

(2)喜欢篮球的比喜欢跳绳的多( )人,喜欢 )的是( )的一半。

(3)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决。

【思考:条形统计图的不同形式(横、竖式)也需要让学生了解一下。当然在这一环节需要教师指导如何去看图,如先看横轴与纵轴分别表示什么,每格代表多少。】

第二层次:综合练习(各种数据分析)

3.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光明小学四(1)班有( )个同学。

(2)睡眠时间在9小时及以上的有( )个同学,没有达到8小时的有( )个同学。

(3)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下的有个同学,你觉得这些同学有什么原因呢?有什么建议对他们说呢?

4.根据统计图来回答问题。

(1)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2)规定:90分及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为一般,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

(3)该班的小明同学经过努力,取得了满意的成绩;小强同学不是很认真,比较令人失望。你能估计他们的成绩吗?

(4)如果你是数学老师,看到这张统计图,有什么想法呢?

【思考:统计教学的核心是数据分析。数据分析要从数据本身、之间的读取到超越数据的读取,即要培养学生去分析、推测数据背后的原因,还要适宜地进行判断与预测。顺带一种思想教育,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当然,要超越数据本身的读取,需要教师进行问题的设计、情境的创设、信息的补充。让数据分析走向深入。】

第三层次:课外练习(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5. 聚餐畅想:

如果你有一次聚餐的机会,地点分别是“摩天大楼的旋转餐厅、海上游轮的餐厅、热气球上、原始森林大树顶上、瀑布边上”等,你最喜欢去哪个地方呢?请你调查班级同学或其他小伙伴,再把结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思考:让学生带着感兴趣的话题从课堂走向课外,走向社会,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给学生一个运用知识的机会,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亲切地感受到数据来源于调查,调查来的数据可以提供证据、说明现象、陈述观点和解决问题等,这也是统计教学的一个目标所在。】

四、课堂总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后思考

以上的教学设计参阅了同行的一些做法,经实践之后还是可行的。在这个设计里,依据学生的实际对于条形统计图的优势定位于初步感悟,如果说条形统计图来得直观、形象或简单,对学生来说有点牵强,因为学生的普遍认为统计表来得简单,相对于统计表,绘制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就显得麻烦(受条件限制,如果学生能熟练应用相关信息技术,则反之)。如果需要深入地去体会,还需要教师提供一些素材或情境。毕竟是起始课,不必在于一时。

众所周知,统计教学的核心是数据分析。因而,此教学设计在学生初步对于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优势了解之后,马上进入了多个条形统计图的数据分析。数据分析还是需要给学生提供示范,包括数据本身的读取、数据之间的读取、超越数据本身的读取。学生经历多了,也就基本上掌握了数据分析的一种路径。

以上观点,敬请同行批评指正。

审核人:王健 缪雪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