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硕 陈文新】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二版(中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杜甫古体诗有哪些 【袁世硕 陈文新】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二版(中册)

【袁世硕 陈文新】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二版(中册)

2023-07-08 06: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料有偿,仅展现部分知识点,需要见主页个性签名+V或私信)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隋及初唐文学

1.上官体

唐高宗朝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诗风。注重诗歌语言的用心雕琢以及格律形式的全面探索,注重诗歌内容上的歌功颂德。具有“好以绮错婉媚为本”的特点。理论上,上官仪总结出了“诗有六对”“诗有八对”之说。这表明,上官体有意识地开始了诗歌格律形式方面的探讨。

2.初唐四杰

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是高宗、武后时期与宫廷诗人相对立的下层文士创作群体。他们以各自或长或短但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推动初唐诗歌题材从宫廷走向了市井和塞漠,给初唐诗歌带来了高情壮风的少年意气,扩大了诗歌的表现领域。“四杰”的创作,提高了乐府歌行的审美品格,骆宾王的《帝京篇》、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可为代表。在诗歌格律方面,“四杰”也有积极探讨。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杨炯《从军行》、骆宾王《在狱咏蝉》等。

3.简述陈子昂《感遇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点和文学史意义

1.数量:三十八首。

2.体裁:五言古体。

3.主要内容:人生感慨和政治批判。

4.艺术特点:骨气颇高,兴寄亦深,而情感真挚,语言锻炼却朴实有味。

5.文学史意义:作为组诗,《感遇诗》继承了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的传统,对后来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有直接影响。

4.简述陈子昂诗歌革新的理论主张

(1)坚决反对齐梁诗风,指出齐梁诗歌“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

(2)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即主张诗歌创作要继承建安文学的传统,要有“风骨”,有“兴寄”。

“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充实的内容,具有刚健有力的风格。

“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批判现实,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3)提出了对于建立新诗风的要求,这就是要“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5.张若虚的“兴象”

对“兴象”一词的理解:“象”就是物象,指文学作品中写到的事物形象,或是通常所说的人生图画。“兴”指诗歌表现上特具的那种言近意远、吞吐不尽的美学属性和艺术情趣。“兴”和“象”,都属于诗歌艺术构成的要素。“象”较为质实,偏于艺术形象的显在方面;“兴”更为空灵,构成艺术形象的潜隐部分。“兴象”合成一体,是要求诗歌形象除了外形的鲜明生动外,还需具备内在的兴味神韵,要能透过外表事象的描绘,导引和展示出内部蕴含丰富、包孕宏深的艺术境界来。

6.《春江花月夜》主题与意境分析(略)

主题:反映了古代社会中文人学士漂泊离乡而失意苦闷的心境。

意境:浓郁的诗情、清丽的画意、深邃的哲理。

清代学者王闿运称“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作品是《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

闻一多先生赞“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作品是《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

“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吴中四士”指的是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文章四友”指的是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有“斗酒学士”之称的初唐诗人是王绩,他的代表作是《野望》。

初唐上官体的代表诗人是上官仪。

卢照邻乐府歌行的代表作是《长安古意》,骆宾王乐府歌行的代表作是《帝京篇》。

近体格律诗在宋之问、沈佺期手中得以定型。

陈子昂诗歌的代表作是《登幽州台歌》和《感遇诗》三十八首。

第二章 盛唐诗坛

1.盛唐气象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是唐王朝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诗歌或是渗透着一种蓬勃向上、乐观自信、自由浪漫的精神,或是展现了诗人关心现实、追求理想、以天下为己任的志趣,体现出盛世昂扬的精神风貌。盛唐诗歌既多兴象,又具风骨,情性与物象相融,意兴灵动,韵味深长,达到了寓艺术技巧于自然浑成的境界。而那种雄浑豪壮、高亢奔放、明朗刚健的风格,所体现的正是盛唐气象。

2.唐代山水园林诗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一)盛唐山水诗写景抒情浑然一体,散发出时代特有的博大气度。

(二)盛唐诗人对于田园的关注,更多的是对于自然境界的一种追求。

(三)描绘园林景观、园林生活,抒写园林情趣,将传统意义上的山水田园诗拓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四)在创作技法上,盛唐诗人更注重对于山水意蕴的捕捉,以清旷空灵的笔墨刻画山水之态。

(五)盛唐山水园林诗的共同特征:自然天成而神韵悠长。自然山水的天然物态与诗人意态浑然融合,诗人寄情于山水园林,不仅仅是追求隐逸之趣,也表现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心态及积极高昂的生活情趣。

3.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将诗情、画意、音乐美、禅趣四者高度结合,将诗人的自我形象与山水景物形象契合交融,意境高远。

(1)诗情

田园诗:从内容上看,主要是描写农村的幽美风光和隐居生活的乐趣,曲折地表现了对混浊官场的厌恶,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丑恶现实的不满。

山水诗:王维的山水诗描绘了缤纷多彩的大自然,具有丰富多样的意境和风格。他的一部分作品从大处落笔,写出了对自然山水的总体印象和感受,气魄宏大,笔力劲健,意境壮阔。更多的作品,则或以轻灵的笔触和匀称的色泽渲染溪山一角的幽景,或从纷繁的景物中摄取某个最鲜明、最引人入胜的镜头加以刻划,或细致地表现景物在瞬间的生息动态的微妙变化。

(2)画意

苏轼《东坡志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构图美、色彩美、层次美、线条美。

(3)音乐美

1.善于捕捉一般人难以察觉的大自然的音响、声音。

2.声响与画面结合,形成有声有色的胜境。

3.以有声衬无声

(4)禅趣

1.表现恬淡的心境和超然出尘的情志。

2.描写幽静的环境,追求寂静的境界。

4.王孟山水田园诗之比较

1.在美学角度上,王维是南宗画派的宗师,其山水田园诗追求音律美和气韵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向人们展示的自然与人文之美,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2.观照自然角度上,孟诗多为动态纪游,王诗多为静观写生;

3.在抒情方式上,孟诗重主观抒情,王诗重客观描绘;

4.在创作技艺上,孟诗重在诗法,平畅疏朗,王诗融汇诗画,精密雅致;

5.在体裁上,孟诗重五言,王诗众体兼工;

6.在风格上,孟诗更显疏淡、朴素,王诗则于冲淡之外别有精工秀丽;

7.在与宗教的关系上,王诗蕴涵着意味深长的佛理禅趣,孟诗中则禅趣全无。

5.如何理解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对高适诗歌的评价:“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 (高适诗歌的艺术特色)

(1)多胸臆语

1.他的诗是真情的流露,意胜于辞。

2.诗人披露胸襟、抒写怀抱,皆率直无隐,不加雕饰,且往往采用写实手法,不多做夸张、想象。

3.高诗不常使用寓情于景的表现方法,而多以饱含感情的语言,夹叙夹议。

4.“直抒胸臆”并不等于随口说话,高适的许多诗句,是经过精心的提炼和加工的,有很强的感染力。

(2)兼有气骨

高适的诗歌,语言质朴有力,思想感情表现得鲜明爽朗。

6.如何理解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对岑参诗歌的评价:“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岑参诗歌的主要特色)

1.岑参的边塞诗善于以雄奇瑰丽的笔触描绘西北边疆的奇异景色、民风民俗以及将士勇敢报国、不畏艰苦的精神,饱含热情,气概豪迈。他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多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作品中充满昂扬的情绪和乐观的精神,丰富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

2.岑参喜用奇特的想象造成鲜明的语句,给人以惊险新奇的感觉。

7.高岑边塞诗之比较

(1)同

1.他们的边塞诗在风格上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豪迈雄壮。

2.都擅长七言歌行

(2)异

1.高诗的主要风格是“悲壮”,岑诗的主要风格是“雄壮”。

2.高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岑诗则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

3.高诗浑朴质实,多采用写实手法;岑诗瑰奇峭拔,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4.在接受文学遗产的影响方面,高诗直追汉魏的特点比较显明,岑诗则较多地汲取和融会了六朝以来诗歌的成就。

总的来说,高岑各具特色。就诗歌的思想价值而言,大抵高胜于岑;而从艺术上看,则岑的创造性要比高突出,这主要表现在想象丰富,充满奇情异彩,更富艺术个性方面。

有“诗佛”之称的诗人是王维

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的诗人是王昌龄

盛唐在山水田园诗领域成就最高的诗人是王维和孟浩然,二人并称为“王孟”

盛唐在边塞诗领域成就最高的诗人是高适和岑参,二人并称为“高岑”

第三章 李白

1.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评价李白的乐府诗曰:“太白于乐府最深。古题无一弗拟,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合而若离,离而实合,曲尽拟古之妙。”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简述李白古题乐府的创新与个性张扬)

1.沿用古意的诗作往往对于古辞古意有所发挥。

《蜀道难》:“《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乐府解题》)——“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将进酒》: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行路难》:内容多感叹世路艰险和人生无常——“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善于创新,借古题另立新意

远别离,乐府“别离”十九曲之一,多写悲伤离别之事。

李白的《远别离》新意:寄托讽谏,表现出诗人对唐王朝前途的忧虑。

2.简述李白绝句的主要特色。

绝句的兴到神会

“太白五七言绝,字字神境,篇篇神物。”

1.明快的语言表达无尽的情思。

2.具有清新俊逸的爽朗风神。

3.受乐府民歌的影响较深 。

3. 论述李白诗歌的特征。

(一)独特的批判视角

他从“布衣”的角度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对当时的政治弊端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1.用鲜明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政治的黑暗,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痛苦。

2.批判世人的庸俗和见风使舵。

(二)“诗成笑傲凌沧洲”的气概

1.他诗中的自然山水往往气势磅礴、瑰玮而壮美。

2.他笔下的万物也都显示出强大的气势。

3.作品中的情感表现多呈现出喷射式的状态。他善于将蓄积在心中的情感一泻而出,滔滔汩汩。

(三)“飘然思不群”的诗歌魅力

李白在借鉴前代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将自身的性格特征、人格追求融注于作品中,文质兼取,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诗歌风貌。

1.他常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相融,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在一起。

2.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其想象。

有“诗仙”之称的诗人是李白。

明代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卷九中说:“古今诗人出处,未有如太白之难定者。”此句中的太白是诗人李白的字。

李白五言古诗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古风五十九首》

成语“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出自李白的乐府诗《长干行》。

唐代诗歌史上,在七绝这一体裁成就最高的诗人是李白和王昌龄。

第四章 杜甫

1.杜甫的诗歌为什么被称为“诗史”?

(一)作为一代诗史,杜甫在诗中揭露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悬殊的贫富差距。

(二)忧心时局,关心黎庶是杜诗“诗史”性质的另一表现。

(三)杜甫的诗歌创作,尤其是其叙事性较强的五七言古诗,多以安史之乱前后的民生百态为对象,在典型环境中通过对典型人物进行叙写,使诗歌情感在具体事件的铺陈过程中自然流露,也体现出浓郁的史诗特点。

(四)杜甫在抒发闲情逸趣的题材中,也常融入身世飘零、忧国忧民之情,从而体现出鲜明的时代风貌和个性特征。

(五)地位与影响:杜甫诗歌的诗史性质,标志着杜诗的写实手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继《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作品之后,叙事性史诗在唐代的新成就,对日后白居易、韦庄等人的长篇叙事诗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2.论述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一、众体兼长

(一)兼备各种风格

(二)兼擅各种体裁

二、律诗的开拓与卓越造诣

(一)题材:表现现实重大题材,且较多抒情和议论,大大拓展了律诗的表现空间。

(二)表现手法:以律诗写组诗。用于表现一些较难表现、较宽泛的内容。

(三)诗境创造与艺术技巧

1.杜甫律诗曲尽其变,合律而又不受声律束缚,从而营造出了浑然一体的诗境。

2.对诗律采取从严谨中求变化的态度。集中体现在拗体律诗的创作上。

3.炼字炼句上的成功。

三、古体诗的开拓与创新

(一)杜甫的五七言古诗能牢笼前人而又别开生面。

(二)通过典型事例来反映社会生活和历史事件,对现实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

(三)善于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还善于对细节进行精确描绘。

(四)十分重视诗歌的形象性,并把自己的主观爱憎融注其中。

四、沉郁顿挫的风格

这个概念最初来自杜甫《进〈雕赋〉表》,自宋代严羽之后常用它来概括杜诗的艺术风格。

(一)它表现了杜诗思想内容的博大深厚,生活体验的丰富真切,感情的饱满有力;

(二)它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酝酿、消化、触发的过程;

(三)它以浑厚完整的意境、锤炼精确的语言、铿锵浏亮的音调、顿挫变化的节奏表现出来。

3.结合作品谈谈杜甫律诗创作的主要特点?

(一)题材:表现现实重大题材,且较多抒情和议论,大大拓展了律诗的表现空间。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咏怀古迹五首》《蜀相》等。

(二)表现手法:以律诗写组诗。用于表现一些较难表现、较宽泛的内容。

其五律的代表作是《秦州杂诗二十首》,七律的代表作是《咏怀古迹五首》和《秋兴八首》。特别是《秋兴八首》,可以说是杜甫律诗中的登峰造极之作。

(三)诗境创造与艺术技巧

1.杜甫律诗曲尽其变,合律而又不受声律束缚,从而营造出了浑然一体的诗境。如《月夜》

2.对诗律采取从严谨中求变化的态度。集中体现在拗体律诗的创作上。如《白帝城最高楼》

3.炼字炼句上的成功。

(1)炼字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2)炼句

错位句: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秋兴八首》其八)

省略句: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月夜》)

紧缩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4.杜甫的古体诗有哪些开拓与创新?

主要体现在两类诗歌上:一类是用五言古体写成的自叙性叙事长篇,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等;另一类是以《兵车行》《丽人行》“三吏”“三别”为代表的五七言叙事诗(新乐府诗)。

(一)杜甫的五七言古诗能牢笼前人而又别开生面。

乐府诗自立新题而无复依傍,五七言古诗尽有汉魏古诗之长而变其面目,写法灵活多变,表现方法俱不相同。

(二)通过典型事例来反映社会生活和历史事件,对现实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如《羌村三首》

(三)善于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还善于对细节进行精确描绘。如《北征》

(四)十分重视诗歌的形象性,并把自己的主观爱憎融注其中。如《石壕吏》

5.沉郁顿挫

这个概念最初来自杜甫《进〈雕赋〉表》,自宋代严羽之后常用它来概括杜诗的艺术风格。

(一)它表现了杜诗思想内容的博大深厚,生活体验的丰富真切,感情的饱满有力;

(二)它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酝酿、消化、触发的过程;

(三)它以浑厚完整的意境、锤炼精确的语言、铿锵浏亮的音调、顿挫变化的节奏表现出来。

有“诗圣”之称的诗人是杜甫。

杜甫的纪实性作品被后人称为“诗史”,这一称号最早是由孟棨在《本事诗》中提出来的。

杜甫“诗史”性质的代表作有“三吏”和“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杜甫擅长以律诗写组诗,其五律组诗的代表作是《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七律组诗的代表作是《咏怀古迹五首》和《秋兴八首》,其中《秋兴八首》堪称杜甫律诗的巅峰之作。

被明代胡应麟称为“古今七律第一”的诗歌是杜甫的《登高》。

对杜诗“集大成”的评价最早源于中唐诗人元稹。

第五章 中唐诗坛

1.大历十才子

大历时期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等十位诗人。其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他们熟悉诗律,作品多为投赠、应酬、送别和写景之作,表现出回避现实矛盾、偏重形式美的创作倾向。他们对于诗律和诗境的精美化有所贡献,但在情思格调上表现出冷落萧瑟的气象,表现出大历诗坛特有的韵味。

2.中唐元和诗风有哪些变化?(如何理解“诗到元和体变新”这句话?)

1.诗歌审美观念发生变化,走向了求奇和求俗两个方向;

2.诗歌主张上,分别主张“为时、为事”和极力描写主观情感;

3.在诗歌技法上,力求有所突破,或是通过改造乐府而加以创制,或是打破诗歌固有运思和结构方式,通过借鉴散文等章法结构和内容对诗歌加以改造。

3.简述刘长卿和韦应物的诗歌特点

刘长卿诗歌特色:善写五言诗,“常自以为五言长城”。五言近体尤为人称道。其诗歌语言清秀淡雅而又流畅谐婉,抒情写景都能达到优美境界。

韦应物诗歌特色:在意境上追求恬淡澄明、自然秀丽,意脉上追求连贯流畅,遣词造句上注意锤炼推敲,结合了陶渊明和二谢之长而自成一格。

4.如何理解韩孟诗派“以奇为美”的审美和创作倾向?

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1.韩愈的诗歌长于古体,借鉴了李白的奇情幻想和壮浪恣纵,杜甫的博大精深和“语不惊人死不休”,形成了其雄奇怪异的诗风。

2.孟郊诗歌奇境的创造,一方面是由于其造境别开生面,思新意奇;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句句语奇,“只字片语,必新必奇”。

5.陈寅恪在谈到韩愈诗歌创作时,说“既具诗之优美,复具文之流畅,韵散同体,诗文合一”,你对此如何理解?

以文为诗: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诗,融叙述、议论于一体。

(1)以议论为诗。

(2)用汉赋的铺陈夸张手法写诗。

(3)运用散文的叙述方法、篇章结构、句式虚词以及硬语险韵写诗。

6.韩孟诗派

中唐以韩愈、孟郊为中心所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另外还有李贺、贾岛、姚合等人。诗歌主张“不平则鸣”和“笔补造化”。诗歌特点是崇尚雄奇怪异之美和以文为诗。无论是文学思想还是创作主题,以及艺术技巧上,都是“唐诗之一大变”,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庸圆熟,对中唐诗坛的功利主义创作思想也是一种反驳。

7.长吉体

即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中提到的“李长吉体”。指的是唐元和年间诗人李贺的诗作所独有的风格意境。李贺字长吉,故名长吉体、李长吉体。“长吉体”诗在构思、意象、遣辞、设色等方面表现出新奇独创的特色。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独创性,他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怪诞、华美的语汇,创造出异想天开、从未有过的意象。在遣辞与设色方面,多用“泣”“腥”“冷”“血”“死”之类的字眼,使诗歌带有伤感冷艳的风格。

8.郊寒岛瘦

又作“岛瘦郊寒”,中唐诗人孟郊和贾岛的诗风。寒指清寒枯槁,瘦指孤峭瘦硬,两者含义相似。郊、岛之诗风格清奇悲凄,幽峭枯寂,格局狭隘窄小,破碎迫促,且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故称。

9. 简述刘禹锡和柳宗元的诗歌风格

一、刘禹锡的诗歌风格:雄直刚健

刘禹锡的诗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将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二、柳宗元的诗歌风格:简淡幽深

1.通过诗人心境的表、内层反差表现出来,表面看似淡泊的意绪,常常隐含不平常的意蕴。如《渔翁》

2.透过平淡的自然山水画面,以凸显作者起伏不平的胸臆,也能形成简淡幽深的风格。如《江雪》

“大历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

大历时期因善写五言诗,“常自以为五言长城”的诗人是刘长卿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云:“七言绝,开元之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

“不平则鸣”是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的文学主张。

“以文为诗”是中唐韩孟诗派的诗歌特点。

“既具诗之优美,复具文之流畅,韵散同体,诗文合一”,这是陈寅恪先生对中唐韩孟诗派诗歌特点的评价。

被清代叶燮称为“唐诗之一大变”的是中唐韩孟诗派的诗歌。

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的诗人是李贺。

有“诗鬼”之称的诗人是李贺。

有“诗豪”之称的诗人是刘禹锡。

第六章 白居易、元稹与元白诗派

1.简述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一)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功能。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即诗歌应当“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二)阐发诗歌的特性。“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情”“义”指内容,“言”“声”指形式,认为“情”“义”对“言”“声”有决定作用。

(三)主张诗歌形式为内容服务。“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注重诗歌的通俗平易、晓畅明白。

2.元白诗派

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另外还有李绅、张籍、王建等。他们继承杜甫以及中唐前期元结、顾况等人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尚通俗、求平易、重写实,积极发挥诗歌关注现实、经世致用的功能,形成务实尚俗的美学特征。

3.新乐府运动

中唐时期是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来。新乐府的特点有三:一是用新题。二是写时事。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新乐府在内容上则是直接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明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一整套理论,加之元、白诗才盖世,写作了大量新乐府诗歌,给当时以极大影响,使这一伟大的文学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

4.简述白居易《新乐府》的主要特点

1.利用“序”的形式说明创作原则和目的,“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在每一首诗的标题后,都有一个小序揭示该诗的创作主旨。

2.遵循“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的写作格式,凸显创作意图和诗篇主旨。

3.不少诗篇形式灵活,语言生动,描写细致,感情浓厚,具有强烈的打动人心的力量。

5.《长恨歌》主题分析。

1.讽谕说。

(1)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提纲挈领,统领全篇主旨,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

(2)李杨的爱情悲剧是由政治悲剧引发的,爱情悲剧的起因是讽谕的。

(3)旁证:陈鸿《长恨歌传》的写作意图是:“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

2.爱情说。

(1)诗人自己的归类

(2)诗歌结尾的议论慨叹

(3)打破讽谕诗所坚持的“其事核而实”

(4)诗歌内容所占比例

3.爱情兼讽谕说。

6.简述《长恨歌》的艺术成就

1.作者的语言极为俭省精练。

2.诗人充分注意情与景的结合,通过景物描写传达人物的内心情怀。

有“诗魔”、“诗王”之称的诗人是白居易。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白居易在他的《与元九书》的诗歌主张。

白居易讽谕诗的代表作是《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

元稹悼亡诗的代表作是《遣悲怀三首》。

元白诗派、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是白居易、元稹。

中唐诗人李忱在《吊白居易》一诗中写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其中的“长恨曲”指的是白居易的叙事长篇《长恨歌》,“琵琶篇”指的是白居易的叙事长篇《琵琶行》。

第七章 古文思潮与唐文的成就

1.古文运动

中唐时期由韩愈、柳宗元领导的文体文风改革。“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及其追随者针对“骈体文”而提出的,特指散句单行、自由书写、没有固定形式的文体。古文精练畅达,较之骈文更利于表现丰富的生活和多彩的人生。古文运动在中唐的兴起与文化上儒学的复兴以及政治上的元和中兴密切相关。由韩愈、柳宗元领导的古文运动也是韩、柳古文理论的具体实践。

2.韩柳的古文理论

1.明确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

2.主张学习古人的创新精神。主张“词必己出”。

3.标举重道而不轻文的观念。

4.重视作家个人修养和文章内容的内在联系。

3.韩愈论说文和杂文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

(一)论说文。

1.论道之文:重在宣扬道统和儒家思想。如《原道》《原性》《师说》等。

2.论政之文:多指摘朝廷阙失。如《讳辩》《论佛骨表》等。

3.论学之文:阐述其文学思想和创作理念。如《送孟东野序》《答李翊书》《送高闲上人序》等。

4.牢骚之文:多针砭时弊、宣泄愤懑之作。如《进学解》《送穷文》《送李愿归盘谷序》等。

(二)杂文

多借龙、马、麒麟等动物为喻,表达作者对个人人生际遇的喟叹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如《杂说一·说龙》《杂说四·说马》《获麟解》等。

4.柳宗元山水游记和寓言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

(一)山水游记:在描写景物时,融入个人的遭遇和对现实的不满。山水在他的笔下有了精神、有了人格,山水帮助他获得暂时的心理平衡和精神的超越。他在游记中再现的山水成为他的精神家园。代表作《永州八记》。

(二)寓言:结构短小而哲理十足。代表作《三戒》

5.晚唐小品文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

皮日休:《原谤》

陆龟蒙:《野庙碑》

罗隐:《英雄之言》

6.如何理解唐代的杂文学观念

“杂文学”是与非功利、重抒情的纯文学相对的概念,它指称一种弥合美文与非美文为一体的文学概念。在中唐古文家独孤及、梁肃等人的笔下,“文章”一词取代了六朝文人习用的“文笔”。基于杂文学观念,原本被齐梁文人“文”以外的经、史、子,以至碑、铭、杂说等应用文体重新被归入“文”的范畴。韩、柳领导的古文运动与这种杂文学观念密切相关。

7. 唐文的高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以古文而言,不仅有中唐时期的鼎盛局面,而且有晚唐小品文的繁荣。

(二)以骈文而言,不仅拥有初唐四杰、张说、苏颋、王维、李白、柳宗元等骈文名家,而且贡献了陆贽、李商隐等骈文大家。

(三)古文直接开启北宋诗文革新的先河,而宋四六又直承晚唐骈体。

(四)韩、柳古文,极大的丰富了古文的表现力。他们所擅长的文体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韩愈、柳宗元。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是《永州八记》,由八篇作品组成。

柳宗元寓言文的代表作是《三戒》,由三篇作品组成,分别是《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

中唐诗人李贺因父名晋肃而不得举进士,韩愈写了《讳辩》一文为他辩解。

韩愈因向唐宪宗上《论佛骨表》而被贬潮州刺史,途中经过蓝关时写下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第八章 传奇与敦煌文学

1.唐传奇

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写作方式以史家笔法。写作内容为传奇闻轶事。名称由来是似起于晚唐裴硎小说集《传奇》,定名于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是对以前的叙事作品的综合性的跃进,标志着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成熟和定型。

2.唐传奇的发展阶段及其代表性作品

(一)发轫期:初、盛唐

是由六朝志怪到成熟的唐传奇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作品数量少,艺术表现上也不够成熟。

主要作品:王度的《古镜记》、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张鷟的《游仙窟》

(二)兴盛期:中唐

1.爱情题材。

(1)带有志怪特色

陈玄祐《离魂记》、沈既济《任氏传》、李朝威《柳毅传》

(2)社会人情小说

元稹《莺莺传》、白行简《李娃传》、蒋防《霍小玉传》

2.借寓言梦幻以讽刺社会。

沈既济《枕中记》、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3.历史故事题材。

  陈鸿《长恨歌传》

(三)衰落期:晚唐

出现了许多传奇专集。

牛僧孺《玄怪录》、李复言《续玄怪录》、袁郊《甘泽谣》、皇甫枚《山水小牍》、裴硎《传奇》

3.简述唐传奇的叙事特征

(一)构思之奇:虚实相生的多样结构

(二)观照的焦点:人性的价值

1.梦幻、神仙物怪的人情化;

2.寻常人的人物传和行事记;

3.反映弱势人群的不幸。

(三)藻绘可观,意蕴深沉

4.变文

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结合的产物。“变”,首先与佛教有关,它最初源自于佛教的神变,是在佛经翻译过程中翻译过来的词汇;也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变”不无关系,周代《大武》“六变”表演程式中的“变”,指以舞蹈来表演先王之事迹,这是中古佛经翻译家运用变字的中土渊源。变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讲经文、佛教变文和非佛教变文三个阶段。变文表演大体可分三种体制:韵文歌唱、散文讲说兼用,以散文讲说为主,以韵文歌唱为主。变文对后代说唱文学、佛教文学和民间文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传奇中字数最多的作品是张鷟的《游仙窟》。

唐传奇走向成熟的标志作品是陈玄祐《离魂记》,它是唐代最早将异闻与爱情结合起来描写的传奇作品。

唐传奇中最早的借狐仙写人,写现实生活的作品是沈既济《任氏传》。

在唐传奇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的作品是元稹《莺莺传》。

堪称唐传奇的压卷之作的作品是蒋防《霍小玉传》。

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同题材的唐传奇作品是陈鸿《长恨歌传》。

成语“黄粱一梦”来源于沈既济《枕中记》。

成语“南柯一梦”来源于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第九章 晚唐五代诗坛

1.杜牧和李商隐怀古咏史诗之比较

一、杜牧的怀古咏史诗

1.借助典型画面和细节传达历史感怀

2.直接抒发历史见解。

二、李商隐的怀古咏史诗

善于抓住典型细节,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形象画面来表达对于历史的喟叹。

2. 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1.情调幽美

选材(材料):多是一些精美之物,借此以表现自己多层次的情感。

表达方式:采取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

2.朦胧与亲切可感

为了表现矛盾甚至怅惘莫名的情绪,他善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像,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李商隐诗的朦胧,与亲切可感的情思意象常常统一在一起。

3.诗歌内涵往往具有多义性

(1)与其意象的独特有一定关系。意象多富非现实色彩。

(2)大量用典。

(3)与诗中独特的意象组合也很有关系。

(4)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把心灵世界作为表现对象。

有“小李杜”之称的诗人是李商隐和杜牧。

最能体现李商隐高超的诗歌艺术、代表他诗歌风格的是无题诗。

晚唐并称为“温李”的诗人是温庭筠和李商隐。

杜牧对赤壁之战结局进行了历史反思的诗歌作品是《赤壁》。

杜牧对秦末楚汉之争结局进行了历史反思的诗歌作品是《题乌江亭》。

第十章 词的兴起与晚唐五代词

1.燕乐

亦称宴乐、讌乐,它起初是宴享之乐,和宫廷宴饮、酒席宴前密切相关,其源可上溯到南北朝时期,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到隋唐时期成熟,是当时的新乐。与词相关的燕乐是隋唐时期的外来音乐和地方民间小调的融合,即所谓“胡夷里巷之曲”。

2.《花间集》

后蜀赵崇祚,于广政三年(940)编成《花间集》十卷,选录18位“诗客曲子词”,凡500首。代表作家温庭筠和韦庄,其中温庭筠有“花间鼻祖”之称。多写香闺女性的幽思愁怨,着力刻画他们的容貌服饰之美,富丽精工,像一幅幅精美画面的组合,将人物深邃幽密的心绪含蕴其中。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以其作为词的集合体与文本范例的性质,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

3. 李煜词前后期思想内容的变化

1.前期

(1)风流帝王生活的叙写

(2)以传统的伤春悲秋题材表现他多愁善感的敏锐才思。

2.后期:多以抒情之笔调写自己沉重悲伤的情感。

4.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具有本色与真情性。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1.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他那种亡国破家的不幸,非常感人;

2.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词篇虽美,却是丽质天成,不靠容饰和词藻;

3.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

敦煌词曲最主要的抄卷是《云谣集杂曲子》,这是我国词有总集之始。

我国最早的文人词总集是《花间集》

《花间集》的代表作家是温庭筠和韦庄。

有“花间鼻祖”之称的词人是温庭筠。

有“千古词帝”之称的词人是李煜。

唐五代存词数量最多的词人是冯延巳。

 

宋代文学

第一章 北宋初期文学

1.白体

2.晚唐体

3.西昆体

第二章 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1.简述欧阳修诗歌的独特表现形式。

2.列举欧阳修散文创作的主要类型及代表作。

3.简述苏舜钦诗歌的文学史意义。

4. 如何理解梅尧臣“意新语工”的诗歌主张?

5. 王荆公体

第三章 北宋前期词坛

1.柳永词在北宋词坛上有什么样的开拓之功?(柳氏新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简述柳永词在体式上的新变。

3.简述柳永词在创作方向上的变化。

4.简述柳永词在表现方法上的新变。

5.如何理解晏殊词中的“富贵气象”?(简述晏殊的词艺)

6.简述欧阳修的词艺。

7.结合具体作品谈谈张先精于取景巧于炼字的词作特点。

8.范仲淹的词作特色

第四章 苏轼及其文学家族

1.列举苏轼文章的主要类型及代表作

2.简述苏轼文章的主要特色

3.简述苏轼诗歌的艺术追求

4.论述苏轼词的艺术成就

5.简述苏词的艺术风格

6.简述苏词的写作技巧

第五章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1.黄庭坚体诗(山谷体)

2.黄庭坚体词

3.陈师道的诗歌成就

4. 江西诗派

第六章 北宋后期诗词

1.晏几道词(小山词)的主要特色。

2.秦观词的“本色”特征。

3.贺铸词的双重风格。

4.清真词的历史地位。

5. 清真词的艺术成就。

第七章 南宋前期文学

1.论述李清照词的创作成就(易安体)。

2.简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3.朱敦儒词的主要特点

4. 简斋体

第八章 陆游与中兴诗坛

1.试论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2.诚斋体

3.试论范成大诗歌的诗歌史贡献(范成大诗歌的主要特色)

4.《四时田园杂兴》

第九章 辛弃疾

1.论述辛词的艺术成就(稼轩体)

2.辛词的主体精神是如何表现的?

3. 如何理解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第十章 南宋后期的文学

1.四灵诗派

2. 江湖诗派

3. 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4. 吴文英词的艺术特色。

5. “宋末四大家”包括哪些作家,有哪些代表作品?

第十一章:宋代“说话”与宋元话本

1. 如何理解话本与“说话”的关系?

2. 小说话本的叙事艺术有何特点? 

辽西夏金元文学

绪论

1.简述散曲与传统诗词的特异之处(散曲的“曲味”)。

2.如何理解杂剧与南戏共通的叙事美学?

第一章 辽西夏诗文与金代诗词

1. 如何评价元好问的论诗绝句和纪乱诗?

2.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赏析。

第二章 元代诗词散文

1.铁崖诗

第三章 说唱艺术与诸宫调

1.如何区别鼓子词与诸宫调的文体特点?

2.试分析《董西厢》的独特贡献。

第四章 元代前期杂剧

1. 元代前期杂剧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2.简述白朴《梧桐雨》的悲剧意蕴

3.简述马致远 《汉宫秋》中昭君故事的新变化

4.简述马致远《黄粱梦》的思想意义

5.简述《赵氏孤儿》对《史记·赵世家》的改编

6.《赵氏孤儿》的思想意义

7.《柳毅传》与《柳毅传书》中的柳毅形象比较

8.简述《秋胡戏妻》对《鲁秋洁妇》的改编

第五章 关汉卿的杂剧创作

1.关汉卿杂剧的代表作有哪些?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2.简述关汉卿写作《窦娥冤》的情感因素。

3.如何认识《窦娥冤》的结局?

4.关汉卿悲剧作品和喜剧作品的共同主题分别是什么?

5.简述关汉卿杂剧在中国戏剧史上的意义。

第六章 王实甫与《西厢记》

1. 简述《王西厢》对《董西厢》的超越。

2. 简述《西厢记》在体制上的创新。

3.《西厢记》的喜剧性冲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西厢记》的语言魅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七章 元代后期杂剧

1.列举元代后期杂剧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2.《倩女离魂》中离魂与躯体的不同表现及意义

3.简述《王粲登楼》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4.简述《东堂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第八章 元代散曲

1.简述散曲的体式

2.元散曲代表作家及作品

3.试分析马致远散曲的独特风格。

第九章 南戏的兴起、文体与《琵琶记》

1. 南戏

2. 南戏在文体上有什么特点?

3.南戏有哪些重要剧目?

4.简述《琵琶记》的戏剧冲突。

5.简述《琵琶记》在中国戏剧史上的意义。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