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杜威教育中的道德原理是什么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2024-07-14 22: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 喜欢 0

阅读量:

297

作者:

李志强

展开

摘要:

约翰·杜威(1859—1952)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他还是一位新型的伦理学家和道德教育家。所以称他为新型的,在于他顺应了自己所处时代的发展要求,提出新型的道德和道德教育观念,并将其作为他整个"哲学的改造"重要组成部分。"哲学的改造"这一主张贯穿于杜威整个思想体系,他反对传统哲学那种以固定不变的原则为基础的哲学方法,而采用经验的、科学的、理智的方法作为哲学的新方法,并称这种改造为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事实上,不论我们把杜威的理论看成是一种哲学理论,还是一种教育理论,它也首先表现为一种道德理论,因为在哲学领域他最关心的是伦理学,在教育领域,他最关心的是道德教育。可以说,在杜威的思想框架中,不仅容纳了历史上几乎所有有关道德和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学说,而且还孕育着未来道德教育思想的胚芽,并深远地影响着后来的道德教育理论。 总的来说,当前国内学术界对杜威思想的研究,在哲学和教育学等领域都对他的道德教育思想有所涉及,但由于专业分工的局限,至今尚未有学者从哲学和教育学交叉结合的角度来解释、剖析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科学性和现实性。可以说,深入而系统地对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尚未展开,尤其是从伦理学的专业视角来分析他的道德教育思想的内涵、形成与发展规律的专题研究更是无人问津。本文试图在时代转型的宏观背景下从当前道德教育亟待改善的几个层面(尊重个体需要、强调知行统一、彰显理性作用、关注现实生活)为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开辟一个新视角,这对于我们当前的道德教育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认识和把握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有助于促进我们对道德教育本质、规律的深入思考。 本文的总体思路在于,通过厘清杜威实用道德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并将这两个方面与他一贯所倡导的实用道德观念的改造联系起来,一起作为分析他的道德教育思想框架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从个体与社会、知识与行为、经验与理智等杜威思想中几对核心的范畴出发,将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分为人性的、全面的、理智的、现实的等几个纬度,系统地梳理他的道德教育思想。 为了实现上面的研究目的,本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章,"观念改造——实用的道德理论"。本章是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作为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杜威的道德理论表现出明显的实用特征。考察实用道德的特征首先要厘清实用道德理论的基础、内容和方法是什么,这些都是实用道德理论的基本问题。实用的道德理论认为,道德以人性为基础,脱离人性的道德也就脱离现实的生活;道德是以经验为内容,它的成长过程与经验的成长过程是一致的;道德还是以反省思维为方法,缺乏反省的道德是不科学的。杜威之所以提出这些主张是与他倡导的哲学观念的改造,进一步说是与他倡导的道德观念的改造密切相关的。他认为寻找某种不可改变的终极的东西似乎成为道德学家的一种本能,这样的倾向必然使人类的道德陷入僵死、呆板的境地,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所以他抛弃了寻求确定的、普遍的道德法则之传统,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世界之中寻找道德学说的生长点。 第二章,"尊重个体——人性的道德教育"。实用的道德理论是建立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之上的。尊重人性作为实用道德理论的基础,其首要的表现就是对个体的尊重。尊重个体的观点认为,每个个体不仅是单纯的生命个体,而且也是与他人、他事、他物相联系的社会生活中的个体。这样,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就既要看到一个人作为生命个体的先天本能,又要看到他作为社会个体的群性与交往。前者构成道德教育的个体方面,后者构成道德教育的社会方面。杜威认为道德教育只有落实到这两个方面,才能从走进现实的道德生活。他试图从如何使个体与社会达到统一的角度来改造道德教育,在这个问题上最核心的主张就是新个人主义。新个人主义是如何将个人与社会统一起来的?又是如何反驳其它观点而建立道德上的自我的?如何处理个性、自为、自由与自我的关系的?这些问题都是将道德教育建立在尊重人性之基础上的关键。 第三章,"知行统一——全面的道德教育"。知识和行为的关系的问题在哲学和教育学领域都是一个基本问题。杜威在这个问题上的论述角度与以往的学者不同,他认为人类是在寻求理论的确定性和安全感的过程中,造成"知"与"行"分离的传统。这样的传统也形成一种旁观者的认知模式,它认为只要通过静观和默想的方式就可以获得知识,因而贬低了行为实践在认知中的作用。知行关系表现在伦理学领域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道德知识的意义在于理智的行动,在这里,"行"是优先于"知"的。而日常的道德生活中,人们却总因为寻求至高无上的道德知识而忽视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针对这一状况,杜威认为要区分"道德观念"和"关于道德的观念"。相应地,要用间接的道德教育模式来替代直接的道德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与传统的直接道德教育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并不是一味地进行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的灌输,而是强调培养个体理智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使道德观念见效于个体的行为之中。 第四章,"彰显理智——科学的道德教育"。理智、情感与欲望三者之间的关系向来是伦理学讨论的基本问题之一。杜威从这个问题出发,强调理智在道德生活中的地位。以往的观点认为杜威是经验主义的,这一点并没有错,但是持这种观点的人同时认为杜威的思想完全是一些零散经验的堆积,毫无理智的因素而言,这样的观点难免过于偏激。在杜威的思想中理智是占有突出的位置的,他所提倡的"科学的人文主义"就是一个佐证。科学的人文主义其宗旨就是要用科学的、理智的方法来改造传统的伦理学,以达到科学和道德的统一。杜威认为,这样的改造能够弥补传统的伦理学和道德教育在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上的迷失,进而使伦理学不再盲目、随意,使道德教育不再独断、呆板。 第五章,"关注生活——现实的道德教育"。本章是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归属和落脚点。他的实用道德理论落脚于现实道德生活中个体的道德成长,他的实用道德教育理论落脚于现实道德生活中的道德教育。所以,现实的道德教育应当促进个体在现实的道德生活中实际道德经验的不断生长,这也是实用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在道德教育上,杜威不仅仅是一个儿童中心论者,他认为社会组织、机构、制度的最终目的都在于促进每个个体的全面发展,因而,要使得所有的公民都成为道德教育的对象。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个体道德成长的过程本身,而不在其他。这个目的是道德教育内在的自生的,不是外在的强加的。 本文作为一个探索性的研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在一些具体问题的考察上也有某些创新之处。第一,从概念、基础、内容和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实用道德理论的整体面貌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以此作为把握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前提。第二,以杜威思想中的个体、行为、经验、理智、生活、生长等几个核心词汇为基础,概括杜威道德教育理论的基本特征,并全面地梳理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脉络。第三,指出杜威道德教育理论的"实用性"体现在关注现实的生活,并进一步阐发杜威如何使道德教育关注现实的生活。

展开

关键词:

道德教育 经验 理智 生活 Moral education Experience Intelligence Life

DOI:

CNKI:CDMD:1.2007.137394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