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艺》投稿要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材料科学与工艺审稿周期 《材料科学与工艺》投稿要求

《材料科学与工艺》投稿要求

2024-07-04 16: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材料科学与工艺》征稿简则

《材料科学与工艺》投稿要求

刊载内容

主要刊登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具有创新性、探索性的高水平学术论文、科研报告及阶段性研究成果,各种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的关系、制备加工原理及工艺研究的最新成果。刊载内容涉及以下材料及其加工工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生物/仿生材料、智能/功能材料、材料成型及先进材料加工工艺。

投稿要求

1.稿件必须是原创性论文,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图表规范、层次分明、文字精炼、可读性强。

2.稿件应具有合法性,不存在抄袭、剽窃等不良行为。来稿应未在任何其他正式出版物上以任何语种发表过,严禁一稿多投。

3.请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不泄漏国家机密。学生投稿需要经导师或课题组负责人同意。

4.综述文章引用已发表图片,需按图片所属期刊要求,申请、获得版权,本刊不要求提交及在文中图题中注明,请作者自行保管好授权文件备查即可。本刊与后续相关版权使用纠纷无关。 

投稿方法

请通过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术期刊中心主页(http://www.journalhit.com/)进入《材料科学与工艺》网页(http://hit.alljournals.cn),或直接点击《材料科学与工艺》网页(http://hit.alljournals.cn/mst_cn/ch/index.aspx),于在线投稿系统的“作者登陆”一栏进行投稿;查询稿件处理状况,也请通过“作者登录”进行查询。

作者须知

1.请在“投稿系统”中提供联系人的详细联系方式(包括:通信地址、邮编、E-mail地址和联系电话等)。如联系方式有变动,请及时在投稿系统中修改。

2.稿件一般在3个月内给出审稿结果及评审意见,届时会通知作者如何缴纳审稿费或发表费。若审稿时间超过6个月,作者在通知编辑部并得到确认回复之后可自行处理投稿。

3.对于已录用稿件,编辑部将按照投稿的先后顺序安排发表。

4.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文字修改权,对所发稿件有相应版权,在向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检索机构报送时,不再征求作者意见。

5.稿件类型为综述的作者请注意:文章中所使用的图片如是已发表图片,需取得所属期刊或作者的授权,请作者自行保管好授权文件备查即可无需提交。本刊与后续相关版权使用纠纷无关。 

具体要求

1文稿的篇幅、结构及层次标题

1)文稿的篇幅(包含文摘、图、表及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5000字,综述不少于10000字。

2)文稿的内容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国图书分类号、首页注释、正文及参考文献。

3)文稿首页地脚注释

收稿日期:yyyy-mm-dd.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名称(项目编号).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学位,职称;其他作者中如有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国家杰出青年、院士等,也请补充简介,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职称.

通信作者:姓名,E-mail:…….第一作者为研究生、博士后时,应当以作者中的导师为通信联系人;其他情况时,在作者简介后直接加E-mail,不写通讯联系人.

4)层次标题序号

a)层次标题左顶格。

b)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码。例如,

一级标题使用1, 2, 3 …;

二级标题使用1.1,1.2, 1.3, ….

c)层次标题以下,还可使用1), 2), 3), …。再以下,使用a), b), c), …。

d)引言部分不写编号和标题。

5)其他序号

图片、表格、引文、公式等的序号,均要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全文统一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并且文中未引用的公式不编码.

6)插图和表格在文中的位置: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字后见图、表。

2文题、作者姓名、作者机构、中文摘要、关键词和中图分类号

1)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5字。

2)作者姓名:按署名顺序排列。作者之间以“,”分隔。

3)作者机构

作者机构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简称,后加省份、城市名、邮政编码。在作者隶属多个机构的情况下,机构名称之前加编号,同时作者姓名右上角加相应编号。机构之间以“;”分隔。

  4)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以300~400字为宜,摘要中的缩略语应说明后再使用。摘要应包括4个层次:研究目的、主要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中文摘要应包含4要素:研究目的——研究、研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语言简单明了,交代清楚即可。研究方法——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程序等。结果——实验或研究的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观察结果,得到的效果、性能等。结论——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得出的规律,提出的问题等;

摘要不分段,独立成篇,意义完整;应能准确、具体、完整地概括原文的创新之处,不必重复题目,不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应重点写明论文的创新点;不使用图、表、参考文献、复杂的公式和复杂的化学式。

5)关键词:应有5~8个,且第一个关键词与分类号对应,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6)中图分类号:应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查找,http://www.ztflh.com/

3英文摘要

1)文题

a)内容与中文标题相应。

b)长度一般不超过100个字母。

c)除第一字母及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

d)第一个词不用冠词。

2)拉丁字母拼写的作者姓名

a)拉丁字母拼写的作者姓名内容和顺序均与中文相同。

b)中国作者姓名应按汉语拼音写法,且姓前名后。

3)作者机构的英文应与中文一一对应。

4)摘要正文

字数为100~150单词,其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的内容相应,其中的缩略语应加以说明。

英文摘要的文字要求:第一句话不应与文题重复;尽量使用简单句;尽量使词靠近主语;不用第一人称作主语;以重要的事实开头,而不以辅助从句开头;在有动作主体的情况下,使用主动语态,不使用被动语态。

  5)关键词

a)关键词的内容、数量和顺序均与中文关键词相应。

b)除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

c)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d)缩略语应先写全称再写简称。

4量名称、量符号与量单位

  1)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正确使用量的名称、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

  2)文中所用量符号,应在首次出现时加以定义。同一个量的符号,应全文统一。

  3)量符号在排版时应注意正斜体及黑白体,一般变量应为斜体;矢量、张量及矩阵应为黑斜体;常量e、π、三角函数、虚数单位i、j、转置T等等应为正体;上、下脚标符号如为标识性的,应为正体,如为量的符号,则为斜体。

5插图

图(含照片)一般不超过10幅。曲线图应规范,图线要求主、辅线分明,实验点要简明、准确。图中文字、符号、坐标的标值及标值线必须清晰,标目采用国家规范的物理量和单位符号.微观组织结构照片应清晰,并请务必在图中给出放大标尺。图片布局选项采用嵌入型。

6表格

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表头应放在第一行,而且表头中应使用量符号与该量单位符号之比,如“p/ MPa”。

7参考文献

1)参考文献的要求

参考文献只列出正式发表的近2~3年文献资料,研究型论文文献数量一般不少于15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篇),综述性论文不少于50篇,采用顺序编码制。近3年文献数量不少于50%,并注意文献的前沿性。未经正式期刊公开发表的文章不能引用。

文献著录内容应符合国家标准,作者姓前名后,中国作者姓全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外国作者姓全部大写,名用缩写,不加缩写点,3人后用“etal ”,出版地为城市名。

2)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及示例见表1、2。表2中的空格、点号,全部使用西文标点。

1 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

类别代码

文献类别

著 录 格 式

M

专著或译著

原作者. 译著名 [M].版本.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C

文集析出

作者. 文题 [C]// 编者. 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J

期刊析出

作者. 文题 [J]. 刊名, 年, 卷(期):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doi:

D

学位论文

作者. 文题 [D]. 所在城市:保存单位, 发布年份.

P

专利文献

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 专利题名:专利号 [P]. 发布日期.

S

技术标准

主要责任者.技术标准名称:技术标准代号[S]. 出版地: 出版者, 发布年份.

R

科技报告

作者. 文题:报告代码及编号 [R]. 地名: 责任单位, 发布年份.

N

报纸析出

作者. 文题 [N]. 报纸名, 出版日期 (版次).

Z

其他

作者. 文题 [Z].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日期.

OL

网络版

作者. 文题 [文献类别/OL]. (上传日期) 或者[引证日期]. http://网址.

2 部分参考文献示例

[1]O'BRIENJ A.Introductio to information systems[M].7th ed.BurrRidge,Ⅲ:Irwin,1994:33-39.

[2]迈克尔·哈里森,帕特里克·沃尔德伦.经济数学与金融数学[M].谢远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35-236.

[3]PETROWSKI A. A clearingprocedure as a niching method for genetic algorithms [C]//Proc 3rd IEEE Conf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Piscataway, NJ:IEEE Press,1996:798-803.

[4]张兰,李红旗,宋鹏.直接蒸发冷却空调的技术现状及应用前景[C]//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四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制冷学科部,2006:416-419.

[5]蔡旭升,吕振,朱德贵,等.SiC含量对SiCw/Cu复合材料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5,23(5):115-122.doi:10.11951/j.issn.1005-0299.20150521.CAIXusheng, LÜ Zhen, ZHU Degui,etal.Influence of SiC content on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mechnicalproperties of SiCw/Cu composites[J].Materials Science andTechnology,2015,23(5):115-122.

[6]李晓东,刘武,姜楚,等.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5(1):101-106.

[7]曹正罡.网壳结构弹塑性稳定性能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8]邓一刚.全智能节电器:200610171314.3[P].2006-12-13.

[9]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25860—2010蒸发式冷气机[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10]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Factors regul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report of WHO Scientific Group[R].Geneva:WHO,1970.

[11]丁文详.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

[12]萧钰.出版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1-12-19)[2002-04-15].http://www.creader.com/news/20011219/200112190019.html.

《材料科学与工艺》编辑部

20214

4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