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四川历史上遭受过哪两次大屠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李自成屠杀南阳城是哪一年 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四川历史上遭受过哪两次大屠杀?

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四川历史上遭受过哪两次大屠杀?

2024-07-10 12: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二天,十多万蒙古主力大军杀到成都,四川安抚制置副使兼程度知府丁黼组织仅有的400刀斧手和300衙役据守内城间抵抗蒙军,两天后在石笋桥被射杀。

至此,成都失陷。中世纪最大规模的一次城市屠杀开始了。

起初,蒙军进城时,已经有很多居民全家上吊或是自焚而死。

蒙军统帅阔端进入成都府衙后,命令随军巫师占卜,巫师用四只乌龟放在四个盘子里,按照四个方向放置,结果四个乌龟动个不停。巫师说,民心不归附,成都四处都是四绝的死敌,假如住下去,不会超过二世,不如血洗而去。

阔端随后写下“火杀”二字,于是蒙军四处杀人放火,全城居民无一幸免。

蒙军撤退之后,南宋的权成都知府贺靖收敛尸首,统计下来发现有140万具之多!而这,还不包括城外的数字!

唐朝灭亡之后,中原沦为血腥的战场,四川却独享安宁。当时,为了逃避中原战乱,大批衣冠士人来到四川,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以韦庄为首的花间派词人。

前蜀亡国时,库存的纹、锦、绫、罗多达50万匹。北宋平蜀后,将府库财帛运至京师,百里不绝。北宋期间,四川更是富甲天下,时称“人文之盛,莫盛于蜀”。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更是传为历史佳话。

即便北宋遭遇金兵入侵,四川也安然无恙。

所谓“地狭而腴,民勤耕作,无寸土之旷”,“虽硗确之地,亦耕溽殆尽”,人口多到连耕地都已经非常紧张。

北宋崇宁时,眉州有户约7.3万,按每户为5人的最低比例计算,约合36万人,这个人口数值在蒙宋战争以前应该不会明显减少,因为在这期间,眉州地区并未有大的变乱发生,然而到了南宋咸淳元年时,“眉州(苏东坡的故乡)荒废已久”。

此后,天府之国四川彻底沦为宋蒙双方的主要战场,蒙军“屠成都,焚眉山,蹂践邛、蜀、彭、汉、简、池、永康,而西川之人十丧七八矣。”

残酷的屠杀和战乱,使得“蜀土数罹兵革,民无完居,一闻马嘶,辄奔窜藏匿”,而成都更是被彻底荒废,沦为鬼城数十年。

根据《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记载,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四川的户数为264万,假如按照每户5人计算的话,则南宋初年四川人口总数大约为1320万人。如果按照一户7口人,则总人口大约2000万左右。

然而根据《元史世祖本纪》记载,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即1282年,四川全省仅有十二万户。

也就是说,战前的四川1200万人口最后被杀到只剩下80万!

1511年,即明代正德六年,成都人杨慎考中状元。他感慨地写道:

“宋宣和中,成都杨景盛(即杨慎的先人)一家,同科登进士第十俩人,经元师之惨,平易近縻余存,以百八十年间犹未能复宋世之半也!”

“宋宣和中,成都杨景盛(即杨慎的先人)一家,同科登进士第十俩人,经元师之惨,平易近縻余存,以百八十年间犹未能复宋世之半也!”

杨慎在写下这段话的时候,可能没想到的是,他居然是整个明朝三百年期间,四川所出的唯一一个状元!

谁能想到在两宋期间,四川曾经拥有全国最大数量的官办郡县学校,即李心传所说的:“郡国之学,最盛于成都。”

从唐武德五年,622年起,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止,近1300年中,全国共出了596个状元。其中四川共占25人,唐代5人,五代2人,宋代13人,元明清代各1人。

也就是说,元朝以后的829年时间里,四川仅仅产生了两个状元,和有宋一代315年里产生了13个状元相比,简直是判若云泥。

明人赵防在读历史时,感伤道:“元人入成都,其惨云云!”。他没想到的是,四川的第二次灾难就快来了。

第二次:明末清初。

崇祯十六年六月,张献忠在武昌称王。此后不久,张献忠得知左良玉将要率兵进攻武昌的消息后,“献忠终忌良玉在,乃决计入蜀”。

张献忠入川之后一路披靡,崇祯十七年六月,陷涪州、泸州、重庆,到八月,攻克成都。

因为张献忠的这个决定,四川的噩梦再次开始。

张献忠在四川前后不到三年,几乎把四川杀了一个遍,上到明代宗王,中到官员士大夫,下到平民百姓,无一幸免于难。

攻克成都后,“蜀王阖宫被难,巡抚龙文光暨道府各官,皆死之。檄诸绅于成都,皆见杀”。《蜀记》中说,“贼攻陷成都,不分老幼良贱,皆杀之。”

攻克成都后,“蜀王阖宫被难,巡抚龙文光暨道府各官,皆死之。檄诸绅于成都,皆见杀”。《蜀记》中说,“贼攻陷成都,不分老幼良贱,皆杀之。”

攻克重庆后,“城破,瑞王阖宫被难。旧抚臣陈士奇死之。”计六奇在《明季南略》中记载道,“城中数百万生灵,无一逃者。”

在张献忠的疯狂屠杀下,老百姓纷纷起来反对他,1645年3月,南明以“王应熊为督师”,经营川、湖、云、贵地区,王应熊“尽散家资,制甲胄鞍马弓矢戈矛”,几乎全部四川都起来响应,“凡在险阻,皆举义旗”,“合计诸要隘兵马,为数不下二十余万”,“凡献忠所选府州县官,有到任两三日即被杀者,甚至一县三四个月内连杀十余个县官者。虽重兵威之,亦不能止也。”

张献忠在四面楚歌的环境下,认为“蜀人负朕,恨入骨髓”,不久,又得知成都诸生颜天汉偷偷写信给李自成。大怒之下的张献忠彻底变成了一个魔鬼,决定在四川放手屠杀。

首先屠杀军队中的四川人,认为这些人都是“剽悍亡命,叵测不轨之徒”,加起来共计杀了“男妇大小不下二十万有奇”,几乎占了全部军队的半数。

其次,又屠杀俘虏的李自成降卒,在保宁之役被他俘虏的五千人,被他一次屠杀完毕。

最后,张献忠又担心读书人背叛他,假装开科取士,以屠杀威胁士子前来应试,最后派兵突然袭击考场。据曾经在张献忠政权任职过的欧阳直记载,

“献忠调远近乡绅赴成都尽杀之。调各生员听考,到即禁之大慈寺,齐集之日,自寺门两旁各站甲士三层。至南城,献忠坐街头验发。前一人执高竿悬白纸旗一付,上书某府州县生员。教官在前,士子各领仆从行李在后,鱼贯而行,至城门口,打落行李,剥去衣服。出一人,甲士即拿一人,牵至南门桥上斫入水中。师生主仆悉付清流,河水尽赤,尸流积阻,十余日方飘荡去尽。”

“献忠调远近乡绅赴成都尽杀之。调各生员听考,到即禁之大慈寺,齐集之日,自寺门两旁各站甲士三层。至南城,献忠坐街头验发。前一人执高竿悬白纸旗一付,上书某府州县生员。教官在前,士子各领仆从行李在后,鱼贯而行,至城门口,打落行李,剥去衣服。出一人,甲士即拿一人,牵至南门桥上斫入水中。师生主仆悉付清流,河水尽赤,尸流积阻,十余日方飘荡去尽。”

张献忠先通过威胁把读书人骗来,集中到一起,再逐一屠杀,尸体一度阻塞护城河。还有的笔记中记载读书人被屠杀后,遗弃的笔墨砚台几乎堆成一座小山!

单单潼州生员九百人,只有七人因为没有来应试而幸免于难。

按照明代另一部文人笔记《鹿樵纪闻》中记载,在青羊宫被杀的读书人共有一万七千人之多。

张献忠在四川期间,“搜各州县山野,不论男女老幼,逢人便杀”。1659年,四川温江县清查户口,全县只有32户,男丁31名,女丁23名,“楱榛莽莽,如天地初辟”。一直到顺治十六年,1659年,省府才迁回成都。那时全川人口大约八万,十里不见人烟。

鲁迅在《准风月谈·晨凉漫记》中谈到过张献忠的杀人问题:

“他开初并不很杀人,他何尝不想做皇帝。后来知道李自成进了北京,接着是清兵入关,自己只剩下没落这一条路,于是就开手杀......他分明感到天下已没有自已的东西,现在是在毁坏别人的东西了,做皇帝是要有百姓的,他要杀之他的百姓,使他无皇帝可做。”

“他开初并不很杀人,他何尝不想做皇帝。后来知道李自成进了北京,接着是清兵入关,自己只剩下没落这一条路,于是就开手杀......他分明感到天下已没有自已的东西,现在是在毁坏别人的东西了,做皇帝是要有百姓的,他要杀之他的百姓,使他无皇帝可做。”

张献忠失败后,四川继续沦为南明和满清,吴三桂和满清的主要战场,战争先后持续了二十多年才告平息。

清军进攻四川时,只要是俘获的丁壮一律斩杀,俘获的妇女则就地分赃,假如放弃城池,则把老百姓全部掳走,有时又在半路上“复尽杀之”。

康熙九年,1676年,王澐在《蜀游纪略》中写道,“成都官民庐舍,劫火一空。登青羊宫四望,人烟久绝,山麋野豕,交迹其中。询其居民,大都秦人矣。”

王澐此时看到的成都已经是一片废墟,城中遍布草屋,而老百姓却已经是陕西人了!

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三桂和满清争夺四川,进行了七年血战。原先明末的残余人口和新迁来的少数人民,又大部分成为了双方的刀下之鬼。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整个四川千里荒凉,人烟灭绝。方向瑛在《使蜀日记》中写道,“川北自保宁以下,旧称陆海,明末张献忠屠戮最惨。城廓村镇尽毁,沃野千里,尽荒芜,田中树木如拱。人民死徙,处处皆然。”

成都全城居民才数十户,到处丛莽,兔走雉飞。有人站在南门城墙上,一天之内看见锦江对岸先后有13只虎走过。

明代初年,官方曾经召集四方人口填充四川,到了明代末期,四川好不容易才恢复一点元气。

万历六年,即1578年,四川省“户二十六万二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这个人口数字仅仅是官方“赋役黄册”登记的纳粮户,大量的荫户、漏户并没有统计在内。

可是到了康熙二十四年,即1685年,四川“通省之户口,总计不过一万八千九十余丁”。也就是说,前后一百年不到的时间内,原先有着数百万乃至上千万人口的四川,成为“合全蜀数千里内之人民,不及他省一县之众”。

正因为几十年的战乱,从清初开始,才有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大移民,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湖广填四川”。调查研究后发现,近代四川人很少有土生土长的,几乎都是从外省迁来的。如成都周边的所谓上五县--新津、大邑、崇庆、郫县、都江堰的老四川人,就基本上由“湖广填四川”而来。

历史上的两次大屠杀彻底摧毁了天府之国四川,也是古蜀以来三千年文明史所跌入的最黑暗年代。

还是用元代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来做结尾吧: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