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蜀道魅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李白在《蜀道难》中多次发出感叹的诗句 古诗词中的蜀道魅力

古诗词中的蜀道魅力

2024-07-09 10: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蜀道

shu dao

古代由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蜀道穿越秦岭和大巴山,山高谷深,道路崎岖,难以通行,诗仙李白曾作《蜀道难》一诗,具言蜀道之艰难。通常学术研究中提到的“蜀道”,是指由关中通往汉中的褒斜道、子午道、故道、傥骆道(堂光道)以及由汉中通往蜀地的金牛道、米仓道等。

昔日蜀道难

广义上蜀道

包括全国各地通往古代蜀地的道路以及蜀地范围内的道路。以成都为原点看:自成都向北,由陕入蜀的,有翻越秦岭到汉中的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古时汉中属蜀国),有从汉中翻越大巴山入蜀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又称洋巴道),有由甘肃入蜀的阴平道;自成都向西,有连接西藏通西域的茶马古道;成都以南,有由云南入蜀的五尺道和在此基础上拓展可通向南亚的西南丝绸之路;成都以东,有自三峡溯长江而上的水道。

狭义上蜀道

仅包括四川境内的路段,南起成都,北止于广元棋盘关,全长约450公里。指翻秦岭过巴山、连接陕西西安和四川成都的道路。由关中通往汉中的褒斜道、子午道、陈仓道、傥骆道以及由汉中通往四川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等组成。"栈阁北来连陇蜀"的诗句,就真实的记录了古代蜀地陆路交通的景象。

——摘自《百度百科》

有关蜀道的诗词

1

南北朝时期

蜀道诗词大约起源于南北朝时代,宋代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中即收有南朝萧纲、刘孝威、阴铿等人以《蜀国弦》、《蜀道难》为题的诗词。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蜀道难二首》中的诗句:

诗人用笛声的或高或低,猿声的或断或续,描绘了在弯曲湍急的三峡行船的情景。

南朝梁陈间诗人阴铿的《蜀道难》:

王尊奉汉朝,

灵关不惮遥。

高岷常有雪,

阴栈屡经烧。

轮摧九折路,

骑阻七星桥。

蜀道难如此,

功名讵可要?

描述了汉朝的忠臣益州刺史王尊,不怕蜀道山高路远奉命到蜀地任职路上的过程:不惧怕灵官峡的险峻,岷山终年积雪不化,阴森的栈道屡被烧毁;车轮在九转曲折的山路上被摧坏,车骑在七星桥上受阻。蜀道是如此的艰难险阻,难道还去要什么功名吗?

2

唐宋时期

唐、宋时代蜀道交通兴盛发达,随之而来,咏叹蜀道的诗词创作也丰富繁荣。李白、杜甫、白居易、骆宾王、李商隐、王勃、郑谷、李廌、赵抃、陆游、范成大、辛弃疾等著名文人骚客均有咏叹蜀道诗词传世。其中像李白《蜀道难》、杜甫《黄草》、李商隐《筹笔驿》、郑谷《兴州江馆》、李廌的《赵玿赴成都府广都县尉以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为》、赵抃《过青泥岭》和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等都堪称传世千古之作。

《蜀道难》

噫吁嚱,危呼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

胡为呼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长咨嗟。

诗仙李白

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以自己切身的生活体验,形象地咏叹了蜀道上的重重艰难险阻和蜀道开凿的历史传说。诗中首先追述了传说中在蜀地建国的“蚕丛及鱼凫”,未与秦塞通人烟。然后惊叹在长安前去西蜀地的道路上,有“西当太白有鸟道”,“天梯石栈相钩连”,“青泥何盘盘”,“剑阁峥嵘而崔嵬”等等。太白,即秦岭峰名,正当褒斜道北口斜谷东侧。天梯、石栈,指高入云宵的山路和栈道。青泥,指今陕西略阳西北的青泥岭,为唐代由秦入蜀要道。剑阁则指四川东北部的剑门关,连山险峻,飞阁通衢。正因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畏途巉岩不可攀”,于是大诗人李白才“侧身西望长咨嗟”,发出“问君西游何时还”的感叹。

诗人不仅是这一首《蜀道难》出名,李白还写了像《送友人入蜀》、《赠江油尉》、《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等许多歌咏蜀道的诗歌。

《黄草》

黄草峡西船不归,赤甲山下行人稀。

秦中驿使无消息,蜀道兵戈有是非。

万里秋风吹锦水,谁家别泪湿罗衣。

莫愁剑阁终堪据,闻道松州已被围。

诗圣杜甫

这是诗人在唐大历元年(公元766)以后旅居蜀地夔州(重庆奉节)时,因战乱消息难通,但诗人关注国家命运之意,惦念亲友之情心切,而遥慨蜀乱之作。“黄草峡”在今四川涪陵,“赤甲山”蜀地山名。“船不归”正表达了诗人的一种心境,多盼望成都方向有什么人来,有什么可慰的信息。“赤甲山下行人稀”是指诗人所住的地方很少有朋友来往了。“秦中驿使无消息,蜀道兵戈有是非。”秦中,当指朝廷。诗人多么盼望朝廷能传来他所关注的信息。这信息既有国家大事,更有关于蜀中动乱的平定。在杜甫离开成都的过去几年,一直到他作诗之时,蜀中的藩镇割据,军阀混战从未停息,蜀之边境不得安宁,让杜甫这位忧国忧民之诗人无时无刻不在关注蜀中的信息。“万里秋风吹锦水,谁家别泪湿罗衣。”万里桥,在成都,也可理解为遥远的秋风,表达了诗人的一种情感。“锦水”代指成都。“谁家”当指诗人自己。意思是说想起现在成都的秋天呀,人去屋空,战乱不宁,泪水打湿了自己的衣裳。“莫愁剑阁终堪据,闻道松州已被围。”意思是说,不要说蜀道上剑阁天险可以把守,而现在终于失去,甚至军事重镇松藩都已经被围困了。

诗圣杜甫也和李白一样还写了像《五盘岭》、《石柜阁》、《奉汉中王手札》、《剑门》、《送梓州李使君之任》、《龙门阁》等大量的咏叹蜀道的诗篇。

《筹笔驿》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终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李商隐

“筹笔驿”,又名朝天驿,在今四川广元市北,蜀道名城。相传诸葛亮出师伐魏,曾驻此筹划军事,而得名。诗人李商隐蜀道途中经筹笔驿,为有才有志的诸葛亮事业最终不竟而遗恨无穷,有感而作。

《赵玿赴成都府广都县尉以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为》

蜀山如鸟道,剑阁郁嵯峨。

嗟君正朱颜,奈此艰险何。

秋雨峨眉道,春风濯锦波。

青山一羸马,古今应更多。

北宋诗人李廌

作者受李白《蜀道难》的影响,以澜翻笔墨,飞沙走石之势,咏叹蜀道的难行,剑门关的险峨。

《过青泥岭》

老杜休夸蜀道难,我闻天险不同山。

青泥岭上看云客,二十年来七往还。

北宋诗人赵抃

(有说余靖所作)

赵抃人称“铁面御史”,为人刚正不阿,多次过往蜀道,他跋山涉水攀登蜀道的行旅诗,有一股举重若轻,迎难而上的洒脱。诗中对杜甫描写泥功山难行不以为然,表现出对蜀道之旅与众不同的乐此不疲。

除了包括《过青泥岭》在内的不无调侃意蕴的诗之外,像作者另一首反映出蜀行程的诗:

《乙巳岁渡关》

谁云蜀道上天难,险栈排云彻万山。

我愧于时无所补,十年三出剑门关。

同样地很有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自负与得意。而与诗圣杜甫过飞仙岭的《和六弟过飞仙岭》诗一样,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和六弟过飞仙岭》

云岭观游讵肯劳,飞仙岭过稳翔翱。

道风仙骨朝真去,未必不缘功行高。

《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南宋诗人陆游

短短的四句诗,意味深长。诗人写于宋孝宗乾道八年(公元1172),作者由陕西南郑前线被贬四川成都,途径蜀道剑门关时而作。诗人旅途衣服上已沾满了灰尘和杂乱的酒的痕迹。出门在外去很远的地方宦游,所到之地都是让人心神暗淡和感伤。诗人不禁自问:这一辈子算得上诗人了吧?骑上瘦驴在细雨中到剑门关去。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借以自嘲,来抒发杀敌抗金、收复失地的理想难以实现的苦闷惆怅之情。

还有像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南湖晚秋》、《送武士曹归蜀》,骆宾王的《送费六还蜀》,王勃的《晋安建阴题壁》以及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初发桂林,有出岭之喜,但病余便觉登顿,至》,词人辛弃疾的《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等等好多,都是歌咏蜀道的名篇。

3

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时期,咏叹蜀道诗词散曲仍佳作不断,著名文人雅士杨果、马致远、杨慎、方孝孺、何景明、杨一清、王士祯、宋琬等都有不少颇具文学审美价值的诗词作品。

元代词人马致远的《四块玉·马嵬坡》散曲:

睡海棠,春交晚,

恨不得明皇掌中看。

霓裳便是中原乱。

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

怎知蜀道难!

这首曲子借唐玄宗与宠妃杨玉环终日寻欢作乐,作者怒发兴亡之叹:倘不是安史之乱,唐玄宗怎知道蜀道仓皇出逃之艰难?当然作品对杨玉环的责备重于玄宗,表明作者仍有“女人祸水”的思想,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这首咏史词的份量。但全曲造词清新、畅达明晓,后世流传甚广。

蜀道难

shu dao nan

明代文学家杨慎的《青桥》诗:

阁道盘云栈,邮亭枕水涯。

猿猱临客路,鸡犬隔仙家。

风起青丘树,春迷玉洞花。

旅怀今日豁,停幰问褒斜。

和前代诗人体会不同的是,杨慎的诗中出现了蜀道上的邮亭、鸡犬、居住人家等人文景观痕迹。

方孝孺一介书生、明代忠臣,手无束鸡之力,却面对燕王朱棣专制君主的屠刀,视死如归,刚正不屈被杀,受到后人的无限敬仰和赞颂。他的《蜀道易》(并序)是说:唐代李白作《蜀道难》,可当朝明代,自领蜀国以来施行惠政,蜀道便利,行旅畅通,商贾云集,作者因而反其名而作《蜀道易》。

明代文人何景明的《镇远》诗:

地僻先摇落,空亭长绿莎。

山川连蜀道,市井杂夷歌。

旅箧衣裳少,秋程风雨多。

无人相问讯,尽日抚寒柯。

蜀道秋色图

何景明是明代著名“前七子”之一,他写了三首有名的五言绝句《镇远》。镇远是今贵州古镇,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大西南的贵州镇远,有“南国丝绸之路”的驿道,已经“山川连蜀道”,也就是说和联接秦蜀的蜀道相通了。

明朝名臣、诗人杨一清,是三起三落,历尽了宦海风波,被贬为陕西马政,他在陕8年.多次实地考察山川形势。他的一首咏叹蜀道诗更显思绪广阔,精气豁达,豪情壮志。

云中板阁烧难绝,

谷口春色翠欲遮。

蜀道秦关俱莫论,

如今四海正为家。

清朝初年诗坛领袖,被誉为一代诗宗的王士祯创作了大量的有关蜀道的诗文,如《蜀道驿程记》、《秦蜀驿程后记》、《陇蜀余闻》等,以及近五百首诗作,数量甚多,令人敬佩。值得注意的是,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王士祯奉命典四川乡试,从元月离京到十一月返回,在不足一年的时间里,沿途作诗竟达350多首,结集为《蜀道集》。沿途崇山峻岭,长江大川,景色雄壮浑阔,颇不同于长江下游轻柔纤巧的水乡景色。这在王士祯的全部山水诗作里是颇为引人注目。《蜀道集》中如《登白帝城》、《虎跳驿》、《涂山绝顶眺望》等皆为其代表作。

《登白帝城》

赤甲白盐相向生,

丹青绝壁斗峥嵘。

千江一线虎须口,

万里孤帆鱼复城。

跃马雄图余垒迹,

卧龙遗庙枕潮声。

飞楼直上闻哀角,

落日涛头气不平。

“白帝城”即鱼复城,四川白帝山上,面临长江。诗人站在白帝城上,眺望赤甲、白盐两山对峙,又见虎须滩口江水激湍,而一叶孤舟正飞驰过城,地势显要,历历如绘。壮阔的山水勾起诗人怀古幽情:一方面思及公孙述在此“跃马而称帝”,而今只剩一些遗迹;一方面则思及诸葛亮高枕卧龙山上,俯听潮声,评断历史人物的高下不言而明。诗人接着直上飞楼,正好遇见落日狂涛,想象夕阳红霞渲染江上波涛的景象,在豪宕之气外亦有无限神韵。

王士祯的《蜀道集》中有不少已成为佳句传诵:

险绝古陈仓,停车落日黄。

(《宝鸡县》)

远天吴岳影,斜日渭川流。

(《宝鸡道中》)

浮云收渭北,初日照终南。

(《遇仙桥即事》)

十月云阳县,千崖石气青。

(《云阳县》)

扁舟天上落,回首望滩高。

(《抵彝陵州》)

千峰围邸阁,一线望中原。

(《凤县》)

蛮江吹积雨,急峡束盘涡。

(《苍溪县》)

秋风吹剑外,客鬓老巴西。

(《阆中感兴》)

凤云今寂寞,江汉自波澜。

(《汉台》)

大荒飞鸟外,眼底尽姚州。

(《天柱山绝顶望见岷山作》)

还有清代文豪宋琬的《栈道平歌》和梁清宽的《贾大司马修栈道歌》也很有名。宋琬《栈道平歌》,由大书法家沈荃书写,在褒谷临河石崖上镌刻了八方摩崖。诗篇文采斐然,书法气势豪放,被誉为“双绝”摩崖。《栈道平歌》颂其当朝功德对蜀道栈道的大力修葺,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朝的蜀道栈道有很大的变化,道路比较平了,路上也不太挤了:

……

醇醯浇山万夫发,

巉岩削尽为平埃。

噫嘻乎,益烈山泽四千岁,

火攻莫救苍生灾。

昔也商旅鱼贯行,

今也不忧狼与豺。

昔也单车不得上,

今也康庄之途足以走连车。

这样,明清文人在前代基础上,更加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古蜀道的景物内容,描摹了蜀道发展变化,并且影响着后代对蜀道景物的理解和认识。

千百年来,在浩瀚的古诗词里,栈道、江河、桥梁、驿亭、古柏、摩崖和关隘天险等景物,成为了今天人们想往和寻觅蜀道的主要奇观。同样,面对这千年蜀道,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竟至都旷达豪放,思絮纷飞,诗兴喷发,恣情咏叹,不能不说这也是历史的奇观,给我们后人留下永久的启迪和思考。

转载请注明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