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李白《蜀道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把 古诗词赏析:李白《蜀道难》

古诗词赏析:李白《蜀道难》

2024-07-09 10: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接下去就要着力刻画蜀道通行的艰难了,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为又一个段落,这一段先是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峰峦接天,挡住了太阳神驾车前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回旋曲折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接写高山,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则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连那能够翱翔千里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连那身手敏捷的猿猴也为攀援而发愁。不言而喻,人行走其上,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以上是用虚写的手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特写青泥岭的难行:“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山峰曲折回环,走一百步就得转九个弯。青泥岭,据《元和郡县志》记载,悬崖万仞,山多云雨,为唐代入蜀的要道。诗人着重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诗人捕捉了人在岭上,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急促、抚胸长叹等几个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就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使困危之状如在眼前。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已写到了极处。

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途之愁:“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几句话,萦回着忧切低回的旋律,以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丰厚的自然景物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你听,那子规鸟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既渲染了旅途的悲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又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接下去:“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的高,那“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诗人先衬托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似一连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成了“枯松倒挂倚绝壁”的特写,而后接踵而至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飞过,惊险万状,令人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似的强烈的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然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象环生就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凶险之处,自“剑阁峥嵘而崔嵬”到全篇结束,由剑阁地理形势之险要联想到当时社会形势之险恶,规劝友人不可长留蜀地,及早回归长安,在蜀道的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绵延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建,连山耸立,悬崖峭壁中断如门,形成了天然要塞,这就是著名的剑阁。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这五句化用西晋张载的《剑阁铭》:“一夫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突出了剑阁关隘险要。“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四句更以毒蛇猛兽、杀人如麻来暗喻当地军阀,如凭险叛乱则将危害百姓,规劝友人早日离开此地。“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繁荣富庶的成都,虽是一块风水宝地,但不可久留。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了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总之,李白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特别是诗中三次出现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绝叹,更是绾连各部分的线索,它使全诗首尾呼应,回旋往复,连绵一体,难解难分。李白之所以把蜀道描绘得如此动人心魄,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的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