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何对萧皇后的弟弟情有独钟?六次罢了他的相位又五次起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李渊和李世民有什么关系 李世民为何对萧皇后的弟弟情有独钟?六次罢了他的相位又五次起复

李世民为何对萧皇后的弟弟情有独钟?六次罢了他的相位又五次起复

#李世民为何对萧皇后的弟弟情有独钟?六次罢了他的相位又五次起复|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贞观二十一年,萧瑀从商州回到长安,并被恢复了宋国公爵位。只是李世民没让他“发挥余热”,仅仅给了他一个金紫光禄大夫的荣誉头衔。

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宰相们进进出出,那里曾经是萧瑀最熟悉的地方,28年里,与他一起在这里工作过的宰相,累计超过40位。

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宰相,大唐帝国第一届宰相班子五人组,裴寂已经去世15年,刘文静蒙难28年,窦威仙逝29年。五人中仅剩他和另一个人——李世民,正是李世民在一年前第六次罢了他的相位,并一脚将他踢到商州。

回不去了!萧瑀费劲地挺挺腰杆,72岁了,那里该属于“年轻人”了。

贞观二十二年,李世民幸玉华宫,诏萧瑀陪同。此时的萧瑀健康状况很不乐观,李世民同样如此。或许李世民觉得玉华宫的环境,和宫中的御医更有助于萧瑀的健康,也或许他决定二人在临近人生终点前,该有个独处的机会吧。

只是李世民没料到萧瑀的健康如此之差,他没能活着走出玉华宫。仅仅过了一年,李世民在翠微宫驾崩,君臣二人在另一个世界重逢了。

萧瑀与李世民的关系很特别。

萧瑀出身高贵,他是南梁开国皇帝萧衍的玄孙,后梁宣帝萧詧的孙子,梁明帝萧岿的儿子,他的姐姐就是隋炀帝的萧皇后。

民间盛传,萧皇后从突厥回到长安后被李世民收入宫中,这是胡说八道。萧皇后比萧瑀大8岁,比李世民大31岁。江都兵变时萧皇后51岁,回到长安那年63岁,李世民可能娶风烛残年的表婶吗?

萧瑀还是李世民的表姑父,他的妻子是李渊的母亲元贞皇后的侄女。武德元年,李世民奉命征讨薛举,途中特地去了一趟河池郡,拜访时为隋朝河池太守的萧瑀。

萧瑀设宴招待,席间李世民以晚辈身份拜谒,并呈上李渊写给萧瑀的一封信。彼时隋炀帝已死,萧瑀与李渊原本就关系交好,于是萧瑀欣然接受邀请,献河池郡归唐。

回到长安后,萧瑀被李渊任命为内史令,封宋国公,这就是萧瑀的第一次拜相。

萧瑀与李世民还有第三层关系,他的儿子萧锐娶李世民的长女襄城公主,也就是说,二人还是亲家。

这位襄城公主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德公主,她坚持不另立公主府,而是与公公萧瑀住在一起,以便尽孝道。李世民对女儿的做法非常欣慰,下令所有的公主们以襄阳公主为师。

作为一个亡国之君的儿子,萧瑀却因为与大唐皇室的良好关系,走上了帝国的权力顶层,实在是幸运。

不过,萧瑀的宰相之路并不平坦,28年里他像一架升降机,六次拜相,又六次被罢职,最后一次甚至被剥成白丁。

武德元年6月,萧瑀以内史令身份拜相,内史令即后来的中书令。武德九年10月,朝堂上发生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萧瑀与另一位宰相陈叔达发生争执,二人不顾劝阻,当着李世民的面几乎互殴。

陈叔达是什么人呢?他是陈宣帝的儿子,陈后主陈叔宝的弟弟,跟萧瑀一样都是前朝皇子。

当年南陈灭了南梁,南梁残存的后梁为了复仇,追着南陈打了十几年,结果被隋朝一锅端。搞不清楚是不是因为陈、萧两族的宿怨,陈叔达与萧瑀一直不对付,史书也没记载二人为了啥爆发了激烈的冲突,李世民劝阻都不好使。

这个场面真够辣眼,两位宰相吐沫星子乱喷,把皇帝当空气。李世民气得拂袖而去,让人传出一道圣旨:二人双双罢相!

第一次宰相履历,萧瑀足足过了八年零四个月的“瘾”,此后四次的宰相之路,则一律是“炒短线”。

李渊禅位后,给李世民留下六位老政客——裴寂、萧瑀、宇文士及、封德彝、高士廉和陈叔达。这六位宰相中,除了高士廉和萧瑀外,其余人选是一定要撤换的。遗憾的是,高士廉和萧瑀“不争气”,抢先“触电”被罢职,该留的没留住,该走的一个都没走。

于是萧瑀被晾了八个月后,于贞观元年6月二度拜相。

这一次萧瑀玩了个快闪,才5个月他就被人弹劾,丢掉了宰相桂冠。原来萧瑀得知唐俭要出使突厥,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姐姐,于是他托唐俭给萧皇后带了一封信。本来这种事是人之常情,可搞不清是谁,却弹劾萧瑀里通外国,因此萧瑀二度罢相。

不过事情很快调查清楚了,萧瑀的信就是一封普通家书,不存在卖国行为,于是一个月后萧瑀三度拜相。

可就在当年年底,萧瑀又三度罢相,原因不明。这两次加在一起,萧瑀在宰相位置上呆了不足半年。

贞观三年,李渊留下的“玄冥四老”全部出局,杜如晦、长孙无忌又因为特殊原因被罢相,宰相班子仅剩下李靖、王珪、房玄龄和魏征四人,打麻将来换班的人都不够了。于是贞观四年2月,萧瑀以御史大夫身份第四次拜相。

五个月后,萧瑀再次玩快闪。

这一年,李靖率军冒着风雪奔袭数百里,活捉颉利可汗,灭了东突厥,彻底铲除了危害大唐十几年的心头大患。为此,太上皇李渊激动得在庆功宴上亲自弹奏琵琶,李世民跑到舞池翩翩起舞。

但萧瑀却搞出了不和谐的声音,他弹劾李靖军纪涣散,在攻破突厥大营后纵兵劫掠,导致大量珍贵的文物被毁损。

这件事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反过来指责萧瑀是可以报复。原来,李靖在消灭东突后,还抓获并杀掉了隋朝和亲的义成公主。这位义成公主与萧皇后名义上是母女关系,萧皇后能到突厥避难,全都依仗义成公主,因此萧皇后对义成公主之死很伤感。

萧瑀弹劾李靖,存在替义成公主复仇的嫌疑。

这种事很麻烦,如果一旦上纲上线就成了卖国罪。于是李世民轻拿轻放,不处罚李靖,而是罢了萧瑀的相位,改任太子少傅。

贞观九年11月,萧瑀以特进身份第五次拜相,这一次他“居然”坚持了一年零一个月,贞观十年12月,他第五次罢相,至于原因嘛,一会儿再说。

贞观十七年是萧瑀最开心的一年,这一年李世民令阎立本,作二十四功臣画像于凌烟阁,萧瑀位列第九位。同时这年4月,萧瑀拜太子太保,第六次出任宰相。

贞观二十年4月,萧瑀突然给李世民上了一道奏疏,自请出家当和尚。李世民说,我知道你一向喜欢佛道,那好吧,成全你的心愿吧。李世民答应了,萧瑀却后悔了:臣想来想去,还是不能出家。

李世民呕心坏了,他发现萧瑀已经多次跟同僚们干“秃噜反帐”的事了。真不凑巧,李世民有事诏萧瑀进宫,萧瑀却以脚疾为由拒绝入宫。这下李世民火大了:萧瑀难道还不够忘乎所以,心怀怨恨到这种程度?他刷刷刷写下一道圣旨:夺爵罢相,发配商州为刺史!

像萧瑀这样,在宰相位置上六进六出的人,不光在唐朝绝无仅有,恐怕在整个历史上都极为罕见。那么,萧瑀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李世民又为何对他欲罢不能呢?

萧瑀此人是个个性鲜明的儒生,他好儒学、佛学,年纪轻轻就有较深的造诣。同时萧瑀的政务能力很强,也很有见识,是不可多得的理政好手。

隋炀帝被始毕可汗围困在雁门的时候,就靠萧瑀的计谋才化险为夷。他给隋炀帝提了两条意见:第一,学习白登之围的经验,巧用义成公主这枚棋子,让她帮忙瓦解突厥;第二,宣布罢征辽东,鼓舞军中士气。

事实证明,这两条计策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只是事后隋炀帝反悔,反而说萧瑀故意夸大形势,恐吓君上,并以此为由把萧瑀贬到了河池任太守。萧瑀也因为这次受贬,没有给隋炀帝陪葬,反而拿河池助力李渊,真是塞翁失马。

李世民对李渊留下来的宰相班子非常不感冒,为何对萧瑀情有独钟呢?三个原因吧。

当初李世民与李建成水火不容之际,李渊一度动了除掉李世民的心思,正是萧瑀一直力挺李世民,帮李世民度过了那段危急时刻,因此他是李世民的恩人。

可是萧瑀又不像温大雅那样,背着李渊暗中支持李世民,更不像封德彝,首鼠两端,吃了原告吃被告,他站在李渊的立场上,公开支持李世民,很光明磊落。因此萧瑀是一个心里很干净的人,在政坛上这种人太难得。

第三个原因就是萧瑀的能力够强。平定王世充时,萧瑀就跟李世民有过合作,他处理政务、军机的能力李世民早就见识。武德年间的庶政,也大多由萧瑀料理。

曾经有一次,李渊责怪萧瑀对圣旨的执行不及时,萧瑀却说:我在隋朝就是内史令,遇到的最大麻烦就是圣旨一道接一道,往往前后矛盾,搞得执行单位不知所措,结果导致上下相疑。如今大唐初立,这种情况很要命,所以您每一道圣旨我都要仔细审核,前后对比,必须确认前后一致才会执行,否则必须给您打回去。

政务处理很琐碎,一个好的理政能手往往不显山不露水,可一个不合格的人放在那个位置上,立刻就会呈现乱象。因此李世民在剔除裴寂、宇文士及这些老臣时,始终离不开萧瑀。

萧瑀的品性也是无可挑剔的。他为人耿介,为官清廉,执法严明,不避权贵,不怕犯上。当初隋炀帝不喜欢萧瑀,就是因为他总是喜欢犯颜直谏,惹得隋炀帝很不舒服。

萧瑀曾经将祖上的房产家产全都分给族里的人,只留下家庙以供祭祀。他去世的时候留下遗嘱:身上只穿一身单衣,棺材里只有一张单席,不允许有任何陪葬品。

如此看来,萧瑀岂不是完美的人?当然不是,萧瑀有个致命的缺陷——他为人心胸狭隘,好争是非,待人苛严,因此他的人际关系非常差。

过于刚直的人往往看别人都是一身毛病,萧瑀也是这样,朝中大臣,包括房玄龄、魏征、温彦博这些宰相,都被他弹劾过。他批评起皇帝来也毫不留情,就连魏征这种铮臣都甘拜下风。魏征曾经说:萧瑀命好,碰上了两个好皇帝,否则不可能有立足之地。

因此,他与陈叔达能在朝堂上开撕,一点都不意外。他弹劾李靖,别人认为他是替义成公主复仇,其实我倒认为这就是他的性格使然。

说到这儿,还用我解释那两次不知道原因的罢职吗?一定是被人弹劾了嘛,而且一定是鸡毛蒜皮的事。

有一次萧瑀给李世民上疏说:房玄龄这些人都忙于结党,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在忠君上,陛下您如果你仔细识别,恐怕早亡要出事。

这种话李世民听得头都大了:“为君的人对臣下量才而用,最重要的是推心置腹,你这话是不是太过了?做人不能太求全责备,要看到人的长处,你不要太执迷不悟。”

看得出来,李世民真是苦口婆心,他欣赏萧瑀的忠贞和能力,但对他的偏执真是无可奈何,只好反复启用,又反复废弃。

萧瑀去世后,大臣们决定给萧瑀赠谥号“肃”,李世民反对:“易名之典,必考其行。萧瑀性多猜贰,有失其真。更据实典,曰贞褊公。”

“贞褊”二字,恰如其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