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丨 合肥东乡祠堂初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李氏祠堂在哪 游记 丨 合肥东乡祠堂初访

游记 丨 合肥东乡祠堂初访

2024-01-25 16: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守护祠堂的老人

上周末的时候,一直以来对肥东祠堂文化有深厚研究的合肥民俗学者、本地史专家 萧寒邀请我一起去肥东看看祠堂,我欣然应邀。在前往肥东的路上,我一路听着萧寒的介绍,开始对肥东祠堂有了初步的了解,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我们行走在合宁高速,没一会就到达了 石塘出口。石塘镇是小编的老家,也是本次去的主要目的地。但下高速的地方其实更接近包公镇。所以我们先去了包公镇。萧寒介绍,这里有三个比较出名的祠堂:包氏、黄氏和孟氏。

包氏宗祠

包氏是北宋名臣包拯后人的宗祠。自然名声最为响亮。它位于高速路文集服务区的东边一点。它修建的还是比较简朴的,并没有想象中“应该”的那么醒目。

黄氏宗祠

板桥村的黄氏宗祠,是那天看的几个宗祠里很有特色的。步入祠堂后就是一个很有看点的亭子,修的很漂亮。而祠堂的边上还有一个戏台 - 万年台。但因为年久失修,这个戏台无法进入。

孟氏宗祠

大孟村的孟氏祠堂,因为没有遇到祠堂的看护人,而只能在外面看一看。肥东虽然祠堂多。但很多都是翻新了一遍。所以不少祠堂看上去不少那么旧。而且大多数是孟氏祠堂这样的建筑风格。不像皖南的祠堂都是高庭阔院。

从大孟往北走,就是 张集镇。这里也有三座不错的祠堂:薛氏、王氏、刘氏。另外还有一个新建的 张氏宗祠。

张氏宗祠

张氏是张集的大姓,人丁兴旺。老的祠堂早年改为学校后,没法保存原样。所以后人在学校旁边重建了这座白墙皂瓦的张氏宗祠。整体建筑群是肥东祠堂里较大的,但也是比较新的。

薛氏宗祠

张集的北边是薛集。肥东中部的很多错落都是姓氏+集这样的命名。这里的薛氏祠堂是老祠堂,而且在某场浩劫里幸存了下来。而且合肥的祠堂,一般三雕很少,或者不精美。在薛氏宗祠就不一样了,精美的木雕目前都描金而更加醒目。

王氏宗祠

合意村的王氏祠堂也是翻新的状态。由于参观的时候走神了,小编也没记得这个祠堂的特点。看来下一次去要补补课了。

刘氏宗祠

刘氏祠堂比较显赫。因为有李鸿章书写的匾额,以及赠送的洛阳牡丹。所以这个祠堂在合肥的知名度就高多了,经常会有电视台来拍摄那珍贵的百年牡丹。

之前的史料说,刘氏先人是李鸿章的启蒙老师,所以才得到这样的恩宠。但萧寒等学者考证并非如此,是刘氏的一个淮军将领向李鸿章恳请赐匾,乃重修祠堂以光耀门楣。

李鸿章的墨宝

小编估计这块匾额是后世的仿造。在肥东,清代的匾额能保留至今且完好无损的少之又少。接下来走访的 石塘镇马士龙村的马氏祠堂就是例证。

马氏宗祠里的匾额

这两块,已经朽坏的无可辨认的匾额其实大有来头。前一块是段祺瑞手书,后一块是曹锟写的。一个是民国总理,一个是民国大总统,可以说非常的光宗耀祖了。

而看守祠堂老人告诉我们,其实早年共有13块匾额,除了那两位大人物,还有张宗昌、吴佩孚等人赠与的匾额,如果能保留下来,那就太厉害了。

牌位也是清代的

可惜这个乾隆年间的祠堂和这些匾额一样,已经破烂不堪而亟待维修了。马氏宗祠是那一天看过的数个祠堂里最古老的一座。但已经难逃翻新的命运。不修,一场风雪就能摧毁它。修了,势必变成其它几个宗祠一样,古不古,今不今。令人扼腕痛惜。

马氏宗祠的外观

破败的内里

离开马氏宗祠,我们也顺路看了一下沿路的大李集的李氏宗祠,东份梁的梁氏宗祠。这两座都是后修建的祠堂,完全没有古的痕迹了。

李氏宗祠

梁氏宗祠

特别是梁氏宗祠,据介绍应该是支祠。因为合肥梁氏的主祠在 梁园镇。但这座新建的祠堂,显然是肥东众多祠堂里最气派的,也足见合肥梁氏的财力是不小的。

昂氏宗祠

之前,还偶遇过一个昂氏宗祠。它位于店埠镇的昂集村。据说是父子双进士而闻名。而且昂姓确实也很小众,应该说是肥东的一个土著姓氏。

由于小编是用手机拍摄的,并不能显示处这些祠堂的魅力和气度。后续摄影师1900会把拍摄的作品陆续呈现,也让合肥的小伙伴们看看肥东祠堂的风采。

至于以后,因为还有几十座祠堂没有拜访。所以小编自然是要多跟萧寒出去下乡走访,去倾听一个个家族的变迁故事,再分享给大家。

---- 分割线 ----

更多活动信息及旅游攻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