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故居:鉴世哲思于此氤氲升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李氏故居 李贽故居:鉴世哲思于此氤氲升腾

李贽故居:鉴世哲思于此氤氲升腾

2024-03-09 16: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李贽被列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发展史上的25位思想大家之一,辞世后,其作品和思想仍影响国内外,曹雪芹就是受到李贽影响而创作《红楼梦》一书

泉州中心市区南门万寿路李贽故居内有李贽半身铜像

  核心提示

  如果要用中国书法来形容李贽,我想那便是清纵奇绝的一片狂草吧,既有静默的蓄势观照,也有飞跃耀绽的生命之力,撼人心魄以至极。作为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李贽是一位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历史人物,特别是对东亚、东南亚诸国,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意思的是,提及李贽族源,我们常说有“二元”,即林李同祀一宗;提起他的故乡,也有公认的两处,即泉州鲤城与南安榕桥,或许正是身处这样非比寻常的“二元世界”,造就了那个睥睨环宇的他。

  □记者 吴拏云 文/图

南安白云寺右轩房仍保留有“李贽读书室”供人们瞻仰

南安白云寺右轩房仍保留“李贽读书室”,供人们瞻仰

  家族曾受异域文化冲击

  李贽,又名载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龙湖叟等,是明代进步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也是中华民族杰出的历史人物。

  据《族谱源流·李氏族谱序》记载,泉州李氏一世祖李辅(字弘弼),唐末从寿州(今安徽寿县)随王潮兄弟入闽,后定居于泉州。历经数代,至李闾(或称林闾,号睦斋)起,后裔肇分林李,同祀一宗。今族裔尊林闾为泉州林李宗一世祖。

  为什么林李分宗?南安李贽学术研究会会长王国钧表示,据李贽族兄林奇材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在《族谱源流》中的“睦斋公圹志”一文所述,其先祖之所以由李改姓林,因“元季兵饷费多,粮银推迫,一人焉能特持?又兼幼孤常在于外妈之家,是以变名而入外妈之林姓”。在林闾之后,族裔陆续从泉州迁南安榕桥,构筑了一个“林李同枝”的姓氏繁衍、发展通道。王国钧称,李贽所属的这支族裔确实存在着“隔世复姓”的情形,但基本上可以说是有原则的,即凡住南安榕桥者皆姓李,住泉州者皆随姓林。李贽祖籍南安榕桥,是因为李贽的近祖,即从李贽上溯五世,就开始从泉州徙居南安榕桥胭脂巷。而到了李贽父亲李钟秀,才从榕桥携眷返泉定居。

  据《清源林李宗谱》载,林李宗始祖林闾“常扬帆海外诸国”,是个乐善好施之人。而《陇西李氏族谱》载,林闾长子林驽,“壮年航吴泛越,为泉巨商”。林驽曾远航至阿拉伯异域,后来入乡随俗,信仰伊斯兰教,受戒于清净寺,并娶当地穆斯林姑娘(蒲氏)为妻。因为林驽,林李宗族原本传统的家庭受到了异域文化的冲击。这样的冲击,其影响甚为深远。可以说,李贽后来能具备广博的胸怀、开阔的视野、超前的意识,一方面与他身处的热情、开放、包容的泉州大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他家族内部不同地域文化的深度融合,息息相关。

南安榕桥中学也设有“南安李贽纪念馆”

南安榕桥中学也设有“南安李贽纪念馆”

  青少年时代的居所

  明嘉靖六年(1527年)十月二十六日,林驽的六世孙李贽出生于泉州。李贽之父李钟秀,母徐氏,继母董氏。李贽原姓林,入泉州泮学时,册上写的是“林载贽”,旋改李姓。后来因“避圣朝庙讳(明皇朱载垕)”,去“载”字。

  李贽26岁参加乡试中举人,29岁出任共城(今河南辉县)教谕,开始其坎坷的仕途生涯。51岁时,李贽出任云南姚安知府,彼时他顺民施教,修缮学宫,开办书院,建桥修城,民皆感恩于心。李贽54岁辞官离任时,士民遮道相送,车马不前。后来,李贽入云南鸡鸣山修道。55岁离开云南,到湖北黄安著述立说。李贽曾提出很多理论命题,如反对保守践迹,主张与时俱进;反对唯圣唯上,主张以人为本;反对迷信盲从,主张实践验证;反对假人假言,主张童心真心;反对官吏贪赃,主张廉洁治政;反对男尊女卑,主张男女平等等。这些命题在今天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李贽以其独到的见识、敏感的思维,检讨反省明王朝国势颓唐、民不聊生的原因,并将矛头对准社会上、官僚体系中的“假道学家”,对他们大加挞伐。如此一来,也彻底激怒了统治阶层。李贽59岁离开黄安徙居麻城,再经数次辗转,又重回麻城龙湖居住。76岁时,李贽被明神宗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罪名逮捕入狱。为维护尊严,也为捍卫人格的独立,李贽选择在狱中自刎而逝,后葬于河北通州西海子公园。

  如今前往泉州中心市区南门万寿路123号,可见一古朴民居,黑底红棂框的门面带着一股肃然之气。门上高悬黑底金字匾额,上书“李贽故居”四字,这是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亲题的,字体刚遒峻拔。不错,这里正是李贽青少年时代居住过的地方,现亦辟为纪念馆。步入故居,穿过一条昏暗的通道,一个不大的天井庭院呈于眼前。庭院中伫立着一尊高约2米的李贽半身铜像。铜像眼睑低垂,似有心事,又似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铜像左侧立有“李贽故居重修碑记”和“李贽故居”省级文物保护碑;右手边则立有“瀛洲林李分派二世祖东湖公墓道碑”“瀛洲林氏世茔”碑。这“东湖公”即指林驽。

  故居正厅的大门亦为黑底红棂框。正厅的廊下有柱联曰:“联济南陇西为鼎族,蔚政事文学之名贤”。厅中亦有楹联曰:“两支双名宦,三世四乡贤”。李贽故居曾于清康熙年间改为“林李宗祠”,故这里亦为泉州联宗文化的重要史迹。李贽在姚安知府任上所撰的“听政有悠闲,不妨甓运陶斋,花栽潘县;做官无别物,只此一庭明月,两袖清风”楹联,亦镌于厅堂两侧。正厅中央有一木龛,内置“李贽世系间表”展板,龛前有一古式红案,案上设有李贽立身铜像一尊。正厅今即展厅,厅中展橱展出的有李贽年谱、著述,后人评点李贽作品的丛书,及李贽在河南辉县、云南姚安、湖北麻城、北京通州等地活动的相关史料文献、遗址遗迹的文字介绍和图片等物。

南安榕桥李贽家族的数方墓志铭被收存

南安榕桥李贽家族的数方墓志铭被收存

  祖居地状似“聚宝盆”

  李贽的另一处故乡在南安榕桥,这里亦是李氏祖居之地。

  南安榕桥李氏由古至今仍是榕桥六个村(三堡、杏莲、上都、下都、祥堂、西坪)中的大姓。早在明永乐二十二年甲辰(1424年),榕桥李氏即在榕桥娘仔桥头修建李氏祠堂,供奉先祖牌位。因李贽是榕桥李氏的后裔,故在其逝世后,他的神主也得入祠堂,配享四时之祭。南安李贽学术研究会副会长王忠智告诉记者,榕桥崇山环抱,南有“山地六大要隘”的梅花岭,北有雄峙晋水的大雾山,东有大帽山,西有觉海山,其地居中就像一个“聚宝盆”。李贽出仕前,父亲李钟秀在泉州开馆授教,收入有限,子女众多且在念书,“寒肤嗛腹”,温饱难以维持。少年李贽经常得到居住于榕桥的叔父李章田的接济、关爱。李章田曾在榕桥胭脂巷购置数百亩良田,迄今当地人仍称那片田地为“章田洋”(所在三堡村《南安县志》记载为“章田里”)。少年李贽常回故乡榕桥胭脂巷,一边读书,一边帮忙务农。离胭脂巷不远的白云山山腹之间有一白云古寺,空谷梵音,是静心潜修佳所。李贽为求清静读书之处,常于曙色空濛之时,独走僻静山路,前往白云寺读书。而今,白云寺右轩房仍保留有“李贽读书室”供人们瞻仰。白云山下有三堡村,村中有块大石上镌“章田里胭脂巷”六字。据王忠智介绍,这里就是李贽直系先祖好几代人及叔父李章田曾居住过的地方,“这里古有李氏祖厝,惜后来倾圮了。”

  在南安柳城街道祥堂村有李氏家庙,该祠堂内除供奉李贽神位外,还悬挂有“乡贤名宦”“举人”匾额,柱刻楹联“龙湖六籍文章艳,函谷千言道德新”,亦与李贽有关。另据介绍,李氏子孙每值春冬二祭及李贽生日,都轮值在祠堂举行祭祀,且遵李贽晚年礼佛之事,谨以清酌、蔬果、金楮之仪奠告。在《光绪己亥年学前李氏分刊族谱源流》中,载有“十月廿六日卓吾祖伯诞辰祠中行礼祝文式”(即祝文)。可见,后世对于李贽的奉祀由来已久。李氏家庙厅柱镌有“祖孙父子科第,兄弟叔侄连登”楹联。上联“祖孙父子”指李应先、李佺台、李元禄。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李应先中举,后任云南陆凉州知州;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其子李佺台中进士,任南京光禄寺正卿;李佺台之子元禄又于顺治十三年中武举人,诰封怀远将军;下联“兄弟叔侄”则指李贽与李应先堂兄弟,李贽与李佺台堂叔侄。这副楹联彰显了李氏家族在科举上的荣耀时刻。

李氏家庙亦为“李贽纪念祠”

  影响世界的重要历史人物

  据南安榕桥李贽纪念祠管委会主任李远洞介绍,李氏家庙今亦为“李贽纪念祠”,其附属建筑物内辟有展厅,里面收藏着大量与李贽生平经历相关的文献资料、著述,生动介绍了其在各地活动留下的遗址遗迹,另外还收存了榕桥李贽家族的数方墓志铭,令人对李贽家族的来龙去脉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我们在展厅内发现,这里的资料被有序地分为“李贽简谱”“文章华国”“履迹留香”“彪炳千秋”等板块,展厅正中间是巨大的玻璃柜,上置有李贽头像,以及大量与李贽研究相关的古今书籍,柜中还有笔、墨、印鉴等物。展厅入口处高悬着数十幅中外学者、书法方家为弘扬李贽精神而挥毫写下的感言之语,书香四溢,这是一种能震颤心灵的香。在南安榕桥中学综合楼五楼,也设有“南安李贽纪念馆”。纪念馆已成为南安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个示范点,同时还是南安社会科学普及宣传的一个新基地,让更多人能深入了解李贽思想、弘扬李贽精神。王忠智表示,纵观李贽一生,闪烁着开拓、革新、反传统、反潮流、反专制、反等级斗争精神的光辉,具有超前、求真务实的思想意识。而这些思想,恰是源自故乡这块热土给予他的养分。

石鼓山山巅矗立着一尊高大的李贽石雕像

石鼓山山巅矗立一尊高大的李贽石雕像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把李贽列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发展史上的25位思想大家之一,足见李贽思想对于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李贽辞世后,其作品和思想仍影响国内外,曹雪芹就是受到李贽影响而创作《红楼梦》一书;李贽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产生过直接影响。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先驱吉田松阴也是李贽的热烈崇拜者,他不仅熟读李贽的作品,而且多遍抄录李贽著作《焚书》《续焚书》《藏书》;李贽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有过交往,且结下深厚友谊;德国汉学家福兰阁在其专著《十六世纪中国之思想斗争》中,高度评价了李贽的思想和品格;在韩国、新加坡、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瑞士等国也都有学者从事李贽的研究,特别是在东南亚诸国,居住着众多李氏后裔,很多学者都在从事李贽的文化研究,这说明李贽在世界思想文化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离祥堂村李氏家庙不远有座石鼓山,3年前,人们在此山之巅塑造了一尊高大的李贽石雕像。那雕像表情刚毅,持简远眺,目光炯炯有神。实际上,在泉州人的情感世界里,对于李贽思想的传承与研究早已沉淀成为某种特殊情愫,而这也给为理想奋斗的后继者,增添了前进的动力。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