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cCon2022第四届新型疫苗研发与产业化论坛首日讲演要点实录 VacCon2022第四届新型疫苗研发与产业化论坛于1月8日在成都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圆满闭幕。60余位疫苗/中和抗体/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李方跃简历 VacCon2022第四届新型疫苗研发与产业化论坛首日讲演要点实录 VacCon2022第四届新型疫苗研发与产业化论坛于1月8日在成都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圆满闭幕。60余位疫苗/中和抗体/小... 

VacCon2022第四届新型疫苗研发与产业化论坛首日讲演要点实录 VacCon2022第四届新型疫苗研发与产业化论坛于1月8日在成都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圆满闭幕。60余位疫苗/中和抗体/小... 

2023-11-10 06: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雪球App,作者: 商图药讯,(https://xueqiu.com/5836195720/208601832)

VacCon2022第四届新型疫苗研发与产业化论坛于1月8日在成都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圆满闭幕。60余位疫苗/中和抗体/小分子新冠药物领域政府监管机构专家、科研专家科学家及领军企业负责人600+位专业听众,40+家赞助商汇聚一堂,共论行业政策新趋势,探索新型疫苗未来新方向!

*以下为首日会场内容纪要:

核酸疫苗(mRNA与DNA)专场

结构指导的疫苗设计在新冠疫苗中的应用(online)

王年爽,S-2P技术设计者,再生元制药公司研发科学家

清华大学博士,再生元制药公司研发科学家王年爽介绍了“结构指导的疫苗设计在新冠疫苗中的应用”,他报告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基于结构设计的S-2P蛋白,S-2P在新冠疫苗中的发展和应用以及S-6P蛋白的设计和应用。王博士指出,在新冠病毒S蛋白中进行“S-2P”或“S-6P”结构改造,能够大大提高S蛋白的表达量,稳定性和免疫原性,这项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Moderna, Prifizer/BioNtec等公司生产数十亿剂疫苗产品中,并且已被验证能够显著提高疫苗免疫应答,提高中和抗体水平。王博士在报告的最后提到,将S-2P或S-6P技术应用到纳米疫苗领域也许会产生别样的“化学反应”。这种源头设计理念为将为高端新冠疫苗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系根据报告内容整理,未经报告人确认)

狂犬病mRNA疫苗的制备和有效性研究

彭育才,丽凡达生物创始人、CEO

丽凡达生物创始人彭育才博士指出,mRNA产品具有研发周期短,制造成本低,安全性较高,药效更突出的特点。彭博士集中论述了狂犬病mRNA疫苗的制备和有效性研究。彭博士的团队设计合成了狂犬病毒mRNA疫苗抗原(RABV-G), 以线性化质粒为模板,体外翻译产生mRNA, 瞬时转染293细胞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蛋白表达。他们用LNP技术递送RABV-G,并将该款疫苗命名为LVRNA001。评价了不同给药剂量,不同给药途径,不同序贯免疫方式对中和抗体产生和动物存活率的影响。LVRNA001项目有几大要点:1、单次免疫小鼠1μg即可产生有效中和抗体,并且持续一年;2、低剂量和两次免疫即可在动物体内产生较好的抗感染免疫;3、对病毒感染后的比格犬有显著治疗效果,25μg剂量存活率100%。最后,彭博士还分享了他们在新冠mRNA疫苗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具有较好的安全耐受性和免疫原性,但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他还表示,他们所优化积累的平台能够获得极高纯度的mRNA,为mRNA新冠疫苗的临床前质量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活性GMP级别系列酶在mRNA疫苗生产上的应用

谢宏林,恺佧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客户应用总监

恺佧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客户应用总监谢宏林,主要针对酶制剂对于mRNA生产的重要性进行了报告,他指出:mRNA合成过程中使用的酶关键指标的质控对下游企业的生产工艺稳定性至关重要,除了符合CGT领域原料酶的GMP申报要求恺佧所有酶都经过了高精确活性定量放行,比如特别引进了LC-MS系统对加帽酶和2'-O-甲基转移酶进行测活放行。

中性核苷脂材联合阳离子脂材体内递送mRNA疫苗研发

杨振军,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PI

北京大学杨振军教授,带来了“中性核苷酸材料联合阳离子脂材体内递送mRNA疫苗研发”的报告。核酸药物血清稳定性差、难以跨膜及脱靶效应明显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目前,临床试验中的核酸递送主要依靠LNP制剂,其中的可电离阳离子脂质存在一定细胞毒性,并且还存在重要的专利壁垒问题。杨振军教授研究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以胞嘧啶/胸腺嘧啶为头部, 以油醇甘油醚为疏水尾链, 以酯键或酰胺键链接的中性脂材DXBAs(DOTA, DNTA, DOCA, DNCA), 其以氢键及π-π堆积作用与核酸类药物进行识别与结合,这些载体包载实现了反义寡核苷酸、核酸适配体、肽缀单链干扰RNA以及质粒DNA的细胞有效摄取。最重要的是,中性核苷酸材料能够大大降低或避免正电性材料的使用,大大提高安全性在核酸药物及基因编辑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杨教授还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核酸药物精准修饰和新型纳米制剂共性技术,通过调控脂材的成分和比例实现核酸药物的可控分布,肝脏靶向性可高达80%,为进一步开发肝脏疾病疗法提供新制剂给药方案。

新冠中和抗体的快速发现和临床研究的支撑

杜攀,诺唯赞生物医药事业部高级顾问

诺唯赞生物医药事业部高级顾问杜攀博士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高通量新冠中和抗体的开发。新冠中和抗体通过中和病毒活动,保护宿主免于感染,是一种能够阻断病毒入侵细胞的特异性抗体。同时,杜攀博士介绍了新冠疫苗临床评价相关的技术、服务和临床研究的工作。疫苗接种后产生的中和抗体是人接种疫苗后免疫评价的主要指标,它的效价将直接决定疫苗的临床效果,这一指标可以为疫苗接种提供快速的评测。基于此,杜博士团队深入介绍了新冠免疫评测产品的开发,并对检测原理等做了深入报告。随后,杜博士还介绍了他们所建立的假病毒检测体系、ICS和ELISPOT细胞免疫检测技术平台,可为新冠疫苗的临床评价和研究进行支撑。

用于 mRNA 传递的脂质纳米粒的设计

庞司林,深信生物研发总监、深信生物南京公司负责人

深信生物研发总监、深信生物南京公司负责人庞司林博士分享了他们团队在核心阳离子脂质设计的底层技术,以及mRNA 合成和制剂等关键步骤上的核心进展。LNP制剂中,影响核酸递送的最重要成分是可电离的阳离子脂质,深信生物李林鲜博士的团队设计并构建成千上万种阳离子脂质库,能够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筛选适合特定需求的LNP来完成mRNA的递送,找到best-in-class的LNP。这将极大推动mRNA的有效递送。领先的LNP递送技术平台也将在传染病疫苗、罕见病、肿瘤治疗性疫苗、肿瘤免疫治疗增强剂等四大方向大放异彩。

mRNA工艺生产:如何克服PD和工艺生产过程中的瓶颈

张骥,博腾生物基因治疗工艺与生产部副总经理

博腾生物基因治疗工艺与生产部副总经理张骥博士介绍了mRNA的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他们团队能够独立完成质粒及mRNA原液生产及灌装工艺流程,具有1-200L的商业化生产规模;同时具有严格的mRNA质量控制,包括mRNA序列完整性,RNA序列准确性,RNA纯度,RNA浓度,dsRNA, polyA尾巴长度,加帽率,残留蛋白,残留模板DNA,残留帽类似物,细菌内毒素,无菌检测等。凭借高品质的cGMP级线性化质粒及mRNA原液等CDMO服务,博腾生物能快速帮助客户推进mRNA药物的开发。

疫苗的质量检定及放行

李炎,四川省药品检验研究院生物制品检验所所长

四川省药品检验研究院生物制品检验所所长李炎给大家分享了疫苗的检定,批签发以及质量控制方面的主要要点。谈到了国内,美国及欧盟国家的生物制品批签发概况。总体来说,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于批签发管理实施情况差异较大,发达国家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较早实施了批签发制度,日本、泰国、韩国等国家基本参照WHO指南的内容。我国对于疫苗的批签发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并需要特别注重“一致性”问题。

随后,李所长还谈到了新型疫苗研发中的质控关注点,除了需要考量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一致性之外,新型疫苗还需注重潜在毒性和疫苗杂质问题。随着新冠疫情爆发,国家也将大力推动疫苗行业发展,出台完备的指导原则及管理政策,施行疫苗体系的全面监管。

mRNA 分子及递送系统的质量分析

徐玲丽,丹纳赫生命科学市场部应用科学家

丹纳赫生命科学市场部应用科学家徐玲丽老师首先向我们简述了mRNA疫苗的原理,工艺流程和关键质量属性。然后重点介绍了质粒的拓扑结构分析,mRNA药物的结构分析以及LNP和外泌体的质量分析。质粒应用广泛,监管部门对其质量分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质粒超螺旋结构的检测,常规的方法包括琼脂糖凝胶电泳、液相、毛细管电泳等。徐玲丽老师介绍了一种毛细管凝胶电泳(PA 800 Plus)对质粒的拓扑结构进行分析的方法。关于mRNA药物的结构分析,根据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mRNA疫苗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可用CE对mRNA的片段完整性和纯度进行检测;对mRNA疫苗的加帽率和Poly(A)尾的检测,在研发阶段可用高分辨质谱Zeno TOF 7600系统进行mRNA加帽种类的鉴定、Poly A尾的长度表征,在质控阶段也可用CE对mRNA的加帽率及Poly A尾进行快速分析。另外在mRNA药物递送系统方面,LNP可用分析型超速离心机AUC进行包封率的检测,外泌体有徕卡电镜前处理系统可进行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进行标记蛋白检测的方案。

mRNA疫苗的质量控制和保证

李志刚,斯微生物副总裁,质量负责人

斯微生物副总裁李志刚博士表示,mRNA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平台型技术极具潜力,能够将“机体细胞”变成高度特异性地“疫苗/药物加工厂”,能将传统的“生物制品类疫苗”升级为“化学类疫苗”,应用潜力巨大,但mRNA的国内大规模生产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考虑几个关键突破点:1、mRNA分子修饰关键专利问题;2、关键物料国产化问题;3、关键设备国产化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mRNA产品开发过程中,需要遵循质量源于设计,考虑mRNA的免疫原性,理化和结构特性;注重制剂递送体系辅料的选择原理;最重要的是构建可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完整产业链。随后,李博士还分享了mRNA技术法规及监管思考。

mRNA疫苗供应链建设的必要性和解决方案

朱化星,苏州近岸蛋白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苏州近岸蛋白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化星指出了战略型mRNA疫苗药物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需要特别重视疫苗原料药的供应链管理,这个过程不仅要考虑成本,规模,安全性和服务,还要考虑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满足下游企业上市和生产需求。朱博士以一个case为例讲解了原材料供应的重要性。“旭升”冰茶在30年前是一个年销售30亿的饮料公司,在公司运营的过程中,拖欠了上海一家包材公司600万的包装箱费用,由于拖欠时间较长,包装盒供应商断供,导致“旭升”冰茶无法进行包装发货,资金回流极大受阻,最终压死30亿年销售额的大型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600万的纸箱。这个case深刻说明了完整的原料供应链管理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同理,对于疫苗企业来说,原料药的供应链管理至关重要。近岸蛋白质目前拥有mRNA合成及修饰原料酶千万人份单批次产能,50亿人份年产能,产品符合GMP规范,无动物源、无氨苄青霉素等。此外,还需要通盘考虑疫苗项目的PCC投入,CMC与动物实验投入,目标销售额以及产品的生命周期,这都是疫苗产业化和未来应用的核心环节。

通过优化模板质粒DNA的制造,加速mRNA疫苗和药物的开发

倪明,金斯瑞蓬勃生物CMC项目经理

金斯瑞蓬勃生物CMC项目经理倪明博士分享了“通过优化模板质粒DNA的制造,加速mRNA疫苗和药物的开发” 。倪博士的报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mRNA药物市场的展望,mRNA药物的制备过程和mRNA质粒模板优化。目前,mRNA药物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预防性和治疗性疫苗,mRNA治疗性药物(抗肿瘤,抗病毒),基因和细胞治疗药物。mRNA灵活快速的的制造过程是其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一般1-2天可完成质粒模板的生产,纯化过程1-2天,LNP制剂过程3-4天。能够在一个月左右完成整个生产和质控过程。最后,倪博士还详细分享了mRNA质粒模板的量产和纯化过程,包括培养基筛选,培养浓度,发酵罐PH,氧气,温度,收获的时间,宿主细菌的选择。通过上游的生产优化,最终能获得600-700mg/L,获得高稳定性和高产量。针对下游纯化过程,根据分子特性(线性,开环,超螺旋,尺寸大小)来优化分离纯化条件,最终能获得纯度大于90%,回收率大于20% PolyA的丢失率小于5%,并且HCD和HCP等杂质水平极低(小于0.05%)的高质量mRNA.

圆桌讨论1:如何破局mRNA核酸疫苗专利、产业链及工艺质量和成本挑战?

2:mRNA疫苗开发策略与下一代疫苗开发趋势

主持人:栗世铀,启辰生生物联合创始人、CTO/CPO

李志刚,斯微生物副总裁,质量负责人

俞航,蓝鹊生物CEO

王汉明,武汉滨会生物副总裁

1: 如何破局mRNA核酸疫苗专利、产业链及工艺质量和成本挑战?

主持人:启辰生生物联合创始人、CTO/CPO栗世铀博士:mRNA专利除了递送以外,还涉及到很多其它方面,围绕这个产业链,各位有什么建议?

斯微生物副总裁,质量负责人李志刚博士:对于mRNA行业,目前确实存在很多专利壁垒,企业也无法避免会面对。所以我们国内企业更需要关注研发,加强自身创新研究的投入,开发新的技术。另外,国内企业在研发过程中,也要有强烈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蓝鹊生物CEO俞航博士:以modern专利纠纷为例,虽然moderna官司虽然输了,但是股票却没有降低。专利纠纷并不是“你死我活”,Moderna最终输的可能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金钱,但最终仍是赢家。

开发全新的技术革新虽然重要,但需确保真实的有效性,关注最终能否走向市场。

滨会生物副总裁王汉明博士:mRNA疫苗研发过程中,一定要有很强的专利意识。我之前工作过的澳洲 Ian Frazer 团队在研发 DNA疫苗和 mRNA疫苗过程中,专利意识非常强。国内这方面的意识近年来也有了显著的提高,相信国内mRNA疫苗的专利也将进入新的篇章。

主持人:启辰生生物联合创始人、CTO/CPO栗世铀博士:国外20-30美金/剂,目前,国内的厂家可能想要做到30元/剂也许很难。

滨会生物副总裁王汉明博士:国内不少企业在多方面考虑降低成本。试想在mRNA制备过程中,在保证产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前提下,可否采用不加帽、不使用假核苷来降低成本?滨会生物正在做这些尝试,致力于将成本降低到每剂10元。

蓝鹊生物CEO俞航博士: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工艺流程,原辅料的成本控制。

斯微生物副总裁,质量负责人李志刚博士:以斯微的经验来讲,可以寻求国产化的替代,包括物料、设备等,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2: mRNA疫苗开发策略与下一代疫苗开发趋势

主持人:启辰生生物联合创始人、CTO/CPO栗世铀博士:目前mRNA作为新冠疫苗是确实能做出来,对于mRNA在其它领域的应用,比如肿瘤等,各位在企业布局方面有什么看法?

滨会生物副总裁王汉明博士:mRNA不仅用于新冠、流感等传染病预防,也在用于晚期黑色素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治疗;不局限于非复制mRNA,还在自扩增mRNA方面做尝试。

蓝鹊生物CEO俞航博士:抛开新冠,mRNA还能做什么? 确实是一个企业非常核心的问题,很多其它的方向能不能做出来,还要靠将来的实践来回答,我们只能边走边看。

斯微生物副总裁,质量负责人李志刚博士:mRNA行业目前确实是在探索阶段,其它管线能否成功,各家都在努力尝试。即使艰难,但我们还是需要不断的去开拓。目前,已经有很多正面的例子,应用的前景还是很好的。

主持人:启辰生生物联合创始人、CTO/CPO栗世铀博士:mRNA是一个革新的技术,国内做核酸药物的企业需要长足的进步,希望在不断证伪和证实的过程中,国内可以涌现一大批优秀的企业。

其他新型疫苗专场

疫苗新技术与新冠疫苗的研究

魏于全,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与肿瘤中心主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理事长,成都威斯克生物医药董事长。

首先从omicron变异株引入,为我们介绍了蛋白类疫苗发展的历程,并表示目前上市疫苗佐剂并不多。魏院士团队目前已开发出“杆状病毒-昆虫细胞”体系用以生产新冠病毒蛋白疫苗,相关研究成果已在Nature杂志发表。该疫苗目前即将完成临床三期实验,正在墨西哥、肯尼亚、印度尼西亚等国进行,也已进入日本开展临床一期、二期试验。针对 Omicron、Delta 突变株的重组蛋白新冠疫苗已向CDE提交滚动申请,且新型佐剂WGa01已提交相关申请,mRNA疫苗也在开发当中。在此基础上,魏院士团队还开发了Omicron、Delta 突变株的鼻喷重组蛋白疫苗。魏于全院士成立的成都威斯克公司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已通过两轮融资,成为该领域的新晋独角兽。威斯克公司的疫苗生产线目前已经建设完成,设备实习国产化,产量可达到六亿剂。

一种创新型重组新型冠状病毒融合蛋白疫苗(V-01)的研究进展

杨嘉明,丽珠生物常务副总经理

杨嘉明,丽珠生物常务副总经理介绍到在全球疫苗形势持续严峻的情况下,疫苗接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措施,新冠疫苗是抗击全球新冠疫情的最有力的武器。之后,杨博士从V-01疫苗设计验证、变异株疫苗的研发进展、商业化生产平台三个方面向大家具体展开介绍丽珠生物通过小鼠细胞免疫对不同分子结构免疫性进行比较,恒河猴攻毒试验发现V-01免疫对上下呼吸道均有高保护作用。在一期二期临床试验中,V-01表现得更安全,免疫原性具有高滴度、快速保护的特点,对老年人群有良好保护,且对Delta变异株有效。在两针灭活+V-01序贯加强临床中,对Omicron变异株表现出良好中和效果;在两剂V-01加免V-01试验中,对变异株表现出同样好的效果。V-01的三期临床试验目前已在全球多地开展,入组超三万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中和抗体滴度好。

丽珠生物的疫苗技术开发平台目前正在针对多种变异株进行开发。在Beta疫苗(V-01-315)、Delta疫苗(V-01D)的临床前研究和中试生产已经完成,Beta/Delta二价苗对Omicron呈现高中和抗体水平。

丽珠生物的商业化生产基地已经投入使用,且产量高、易放大,原辅料佐剂供应稳定,全生产线国产率大于90%,可持续稳定大量供应。

下游纯化设备创新及工艺优化对疫苗产业化的推进

阳成成,楚天源创生物技术首席产品经理

阳总首先介绍了疫苗原液生产的工艺流程,提到疫苗生产中分离纯化工艺段成本约占到药品总成本的70%,在分离纯化工艺中,传统纯化工艺步骤多、纯化时间长、产品收率低。对下游分离纯化设备而言,传统层析超滤仍存在自动化程度低、物料残留量大、装柱填料损耗大等问题针对工艺问题,阳经理介绍了一款病毒亲和纯化的新型填料——Sulfate,Sulfate对多种病毒具有特异性亲和作用,对宿主蛋白等杂质的去除率90%以上,产品收率可达80%以上。而针对目前较火的mRNA疫苗质粒纯化,楚天源创结合JNC层析填料,推出了优化后的两步纯化法,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在设备方面,阳经理分享了楚天源创多种创新设计的质粒在线裂解系统及层析超滤系统。质粒连续裂解系统,具有裂解时间可控、混匀效果好、生产成本低的优势;针对分子筛工艺设计的串并联层析系统,可有效提高分子筛的生产效率;在装柱方式上,楚天源创自主专利的全自动层析柱配合一键装柱方式,装柱速度快,填料均一性好,同时可有效降低装柱过程中填料的损耗;超滤系统上,楚天源创可根据客户工艺特点进行定制化、特殊化和模块化设计,系统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标准化程度高、操作准确性好、操作更智能化。针对疫苗产品传统配液模式,楚天源创推出了在线配液系统,可以实时进行buffer溶液的在线配置,buffer即配即用,有效降低配液工艺的成本,和罐群数量,系统通过计算机精确控制,可确保buffer配置的精确性和高重复性。

最后,阳经理为我们简要介绍了楚天源创公司的发展和主营业务,楚天源创可为广大生物制药企业提供生物下游分离纯化设备及填料的整体解决方案。

新型PIKA佐剂在新冠疫苗和其他疫苗上的应用和前景

邵辉,依生生物CEO

邵辉,依生生物CEO先是简单介绍了依生生物公司,该公司在PIKA狂犬疫苗、PIKA新冠疫苗、乙肝疫苗等多种疫苗都进行了研究开发,已经获批临床试验。邵辉介绍到,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人们对疫苗佐剂的关注越来越多。依生生物十几年来,在张译董事长的带领下,研发团队在PIKA佐剂领域不断研究,构建出PIKA佐剂技术平台,包含三个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的支持。在应用领域上,邵辉主要介绍了公司研发团队开展了PIKA佐剂在新冠疫苗和狂犬疫苗中的应用。皮卡重组蛋白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在临床实验中表现良好。通过实验对不同佐剂进行比较,PIKA技术平台表现优异。在阿联酋临床一期实验中,PIKA新冠疫苗效果得到验证。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使用七种狂犬病毒变异株对市场上疫苗进行实验,发现PIKA狂犬疫苗保护效果明显,在动物实验中,抗体产生迅速且抗体水平更高,可达100%保护率。临床试验中,第七天,PIKA狂犬疫苗阳转率可达90%。PIKA佐剂对抗原的增强作用得到验证。

药物制剂技术在亚单位疫苗递送中的应用

孙逊,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教授、药剂系主任

孙逊,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教授、药剂系主任介绍到,目前亚单位疫苗的主要剂型为注射剂,虽然制剂技术不断更新迭代,但疫苗的新剂型和佐剂仍然发展缓慢。现已上市的佐剂有铝佐剂、As04、As01脂质体、MF58乳剂等。孙逊教授团队目前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制剂技术,提高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力。课题组发现纳米疫苗可以实现淋巴结靶向性,能增强疫苗的免疫应答。因此,团队对铝盐佐剂进行纳米化,发现纳米疫苗能同时提高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且铝纳米颗粒可以进行冻干而不影响其稳定性。进一步,团队制备出一种能吸附抗原的纳米乳制剂。总之,抗原和免疫增强剂的淋巴结靶向共递送可显著提高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力。在多种动物模型实验中,纳米化疫苗的优势也得到验证。

而后,孙逊教授还为我们介绍了黏膜免疫疫苗。目前上市的黏膜免疫疫苗主要是减毒活疫苗,但亚蛋白疫苗黏膜途径免疫面临许多挑战,主要是免疫应答水平不如注射后效果。孙逊教授团队通过实验证实了纳米疫苗可口服,并能取得较好的免疫应答。随后孙逊教授讲到了微针技术,其团队利用蜂毒肽可溶性微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最后,孙老师总结说“制剂技术可提高疫苗的体内递送效率,仍有很大的研究与发展潜力。

圆桌讨论:得佐剂者得天下,新型重组疫苗与佐剂的研发策略

主持人:崔长法,上海君拓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邵辉,依生生物CEO

杨嘉明,丽珠生物常务副总经理

孙逊,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教授、药剂系主任

胡业勤,迈科康生物副总经理

杨福元,甘肃天然药物研究所所长

主持人:崔长法,上海君拓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先向大家介绍了铝佐剂的发现与作用原理,开始探讨佐剂开发的策略。

胡业勤,迈科康生物副总经理——介绍铝佐剂使用至今快一百年,目前铝佐剂有明矾、磷酸铝和氢氧化铝等,主要适用于不同的抗原,此外铝佐剂还是一种载体,采用氢氧化铝吸附MPL,可以降低其毒性,诱导更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反应并激活Th1细胞因子。除了铝佐剂外,水包油和脂质体也可作为MPL、QS-21和CpG等分子佐剂的载体,由它们组合的复合佐剂根据各自性质用于不同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迈科康生物目前已经掌握多个成熟分子佐剂及其载体的制备工艺,首个项目使用复合佐剂的带状疱疹疫苗已完成IND申报。

邵辉,依生生物 CEO:铝佐剂是一个最经典的佐剂,虽然现在应用较多,但目前基础研究对铝佐剂的机制仍然不清晰。铝佐剂可以起到缓释抗原的作用,但这也有弊端,因为不同的疫苗使用情景是不一样的, 对疫苗佐剂的要求也不一样. 比如在狂犬病领域,狂犬病毒主要攻击大脑神经,如果体液免疫产生慢,体液免疫起到的作用不够明显,免疫失败 会造成死亡. 因此在狂犬病预防领域, 需要疫苗快速产生抗体, 快速形成保护, 因此大概15年前铝佐剂就从狂犬病疫苗的组分上消失了, 目前狂犬疫苗已取消铝佐剂的使用。鉴于此,我们需要一种针对狂犬疫苗新的佐剂技术。依生生物十多年来深耕新型佐剂的基础研究,希望打造一个全新的疫苗佐剂技术平台,希望促进疫苗抗原快速起效,快速激活细胞免疫,在开发多表征点,针对多种变异株提供交叉保护的通用型疫苗领域,有所建树,有所突破!

杨嘉明,丽珠生物常务副总经理:谈到丽珠生物使用的内源性佐剂是不同于外部添加物质的一种佐剂技术路线,是将一些辅助结构融合在抗原结构中,在临床实验中验证能增强相关免疫应答,且不利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杨福元,甘肃天然药物研究所所长:谈到佐剂在近几十年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目前需要对佐剂产生一种新的认识和作用机理研究。新的纳米颗粒左剂能导致更有效的疫苗。维生素A在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的免疫作用等,已经进入植物生态成分的研究。在追溯“原位免疫”和“趋同进化”的构想。谈到植物疫苗是现在一个新的方向,GSK的植物性疫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现在工作进入让植物成为生物反应器,提取、分离、结晶植物病毒纳米颗粒,使规模扩大,获取“有效颗粒”(VLPs)。正在基于新的植物蛋白平台开发植物纳米颗粒疫苗,以尽快获得安全、实用、有效的疫苗。

孙逊,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教授、药剂系主任:国外上市的新型佐剂,如MF59、AS01、AS03等均为递送免疫刺激物的乳剂和脂质体,免疫刺激物和抗原在注射后呈分离状态。而新近的研究表明,抗原和免疫增强剂靶向共递送至同一个抗原提呈细胞,可显著提高疫苗的免疫效力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疫苗递送系统中抗原和佐剂的时空分布与免疫应答的关系,为研发高效安全的佐剂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孙教授表示会在该领域继续努力,以基础研究支持中国疫苗的工业化水平。

佐剂疫苗研发现状及新型佐剂研发策略

胡业勤,迈科康生物副总经理

首先简单回顾一下疫苗发展历程,传染病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杀手,疫苗开启对抗传染病的新思路——用生小病来预防大病,人类使用病原体或病原体产生毒素生产疫苗,极大提升人类平均寿命。传统疫苗会遇到病原体难以培养、ADE现象等开发困难,开发基于新型佐剂的基因工程疫苗尤为重要。

之后,胡博士介绍了佐剂的作用与发展,好的佐剂可以减少疫苗中的抗原用量,更快获得更好的免疫应答,此外可以刺激天然免疫系统,产生不同的细胞因子,调整免疫系统用于预防或治疗各种疾病。已开展研发的佐剂有几百种,但用于上市人用疫苗的仅几种,开发新佐剂面临三大挑战——科学挑战:安全性&有效性的平衡,研究投入时间和风险大;监管挑战:态度保守/缺乏指导原则;市场挑战:可及性(IP和成本)。

目前新佐剂多为复合制剂,通常是纳米/微米传送系统+分子佐剂构成,上市疫苗使用的分子佐剂原材料:CpG oligo、MPL、TLR3//7/8激动剂、QS21等,传递系统常用的有脂质体、水包油、铝佐剂。

最后一部分,胡博士向我们介绍迈科康的佐剂开发策略。公司自研和生产成熟的分子佐剂,开发新的制剂配方,自产的七种分子佐剂已有三个申报IND,自研和生产的3种传递系统已有两个申报IND。

S-Trimer™ 亚单位新冠疫苗

梁朋,三叶草生物制药董事长

首先简单介绍了三叶草生物公司的背景,三叶草生物依托蛋白质三聚体化技术平台和全链条制造能力,为全球患者发现、开发及提供革新性和可负担的医疗解决方案。在2020年1月开始研发新冠疫苗,2020年3月与DYNAVAX开展合作, 2021年9月新冠疫苗2/3期临床试验获得积极结果,并已获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累计总额可达3.974亿美元的投资。三叶草生物已于2021年11月5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

梁朋博士介绍,RNA病毒携带的表面抗原糖蛋白都是天然三聚体的结构,我们将疫苗抗原表达出三聚体的结构可以加强免疫识别。

三叶草生物的重组蛋白新冠候选疫苗由SCB-2019与CpG1018佐剂及氢氧化铝组成,使用时需间隔21天进行两剂肌肉注射,从三期临床试验来看,预防重度COVID-19和预防COVID-19引起的需住院治疗的保护效力达100%,预防由Delta引起的任何严重程度的COVID-19的保护效力为79%,在高疗效性与良好安全性之间取得最佳平衡。

梁朋博士表示三叶草生物已布局开发SCB-2019同源加强针和异源加强针,新型广谱新冠疫苗也已启动研发。

肿瘤治疗性疫苗临床开发新策略:卵巢癌一线免疫治疗III期临床

史跃年,昂瑞生物Co-Founder、CEO

Oregovomab是一个针对肿瘤抗原CA125的鼠源IgG1单克隆抗体,主要针对晚期原发性卵巢癌的一线治疗。不同于PARP抑制剂的一线维持治疗(在SOC化疗后),Oregovomab是一线治疗,采用与标准SOC化疗治疗方案联用的方式。已经完成的全球IIb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 与一线SOC化疗联合用药,Oregovomab对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都可带来显著临床获益; 其中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达到对照组(SOC化疗组)的3.5倍(41.8个月vs.12.2个月); 与现有SOC相比,病情进展和死亡的风险降低了50%以上; 而且安全性数据表明,Oregovomab联合SOC的治疗并没有导致更多的毒性,这有利于在获批后Oregovomab与现有卵巢癌一线SOC联合的治疗方案得到临床广泛应用,并有望成为晚期原发卵巢癌治疗的新的SOC

克威莎®吸入剂型的研发进展

朱涛,康希诺生物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官

首先介绍克威莎疫苗,克威莎疫苗具有一剂有效,快速作用的特点,而克威莎吸入剂型疫苗成分、工艺内外包装与肌肉注射剂型完全一样,仅给药途径不同。在临床试验中,肌肉注射和吸入疫苗均展现了良好的安全性,不良反应均以轻度或中度为主。而吸入剂型在作为加强针使用时,加强后,总体不良反应率低于第三剂同源加强灭活疫苗的结果。比较鼻喷和雾化两种免疫方式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雾化吸入可比鼻喷产生更强的抗体水平。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完2剂灭活疫苗后,当以吸入剂型做加强时,加强后28天,中和抗体水平可显著提升,约为以灭活疫苗做同源加强的10倍左右。以0.1ml和0.2ml不同剂量吸入加强,均可诱发强烈的黏膜免疫,血清lgA和分泌slgA抗体水平均可显著提高。肌肉和吸入加强都能增强对新冠肺炎的保护力。实验室研究表明,吸入剂型对广泛关注的突变株仍具有保护力,其假病毒中和抗体水平下降约3倍左右。结合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的结果,克威莎和其他新冠疫苗混合使用,相较只用其他疫苗,可诱导更高的抗体水平。

朱涛博士总结,初步的临床研究显示克威莎吸入剂型做加强,具有和莫德纳mRNA疫苗相当的体液免疫水平,并且具有强大的细胞免疫和额外的黏膜免疫保护,具有良好的抗体持久性和交叉中和能力。克威莎吸入的给药过程和相关的药学研究已经完成,目前正在等待进一步的临床实验。

重组腺病毒载体的寨卡疫苗开发(online)

戴连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研究员/博导

戴连攀博士主要介绍了研究者们在寨卡疫苗开发上的工作,解决了3个关键科学问题

——保护性免疫原的结构基础:寨卡病毒保护性免疫原E蛋白晶体结构-头尾相连的同源二聚体;

研究者们与周东明教授合作开发出基于黑猩猩腺病毒载体的寨卡病毒,但基于野生型E蛋白的寨卡疫苗对全部4种血清型登革热存在ADE效应,即寨卡预存免疫会增加登革热感染,并在人上得到证实。因此成功的寨卡疫苗需要预防寨卡病毒感染、避免对再次登革热感染产生ADE、预防感染寨卡对登革热的ADE。

——功能性表位分布和结构基础

——如何获得安全有效的疫苗:W101突变极大的削弱了抗原性,极大地降低了疫苗的保护力,所以需要对其进行一定改造。研究者们使用昆虫特异性黄病毒特定片段进行改造,这样得到的MutB/C疫苗能消除小鼠登革热感染的ADE效应,且诱导小鼠清除性免疫应答,在实验中发现能阻断病毒母婴传播。通过小鼠淋巴结单细胞测序显示,E蛋白WT免疫原产生的免疫优势被MutB/C疫苗打破。而MutB/C诱导的优势抗体不引起登革热ADE。

腺病毒做为疫苗载体的设计与考虑

陈凌,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山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首先介绍了现在疫苗接种的整体情况和主流的技术路线与主要保护机制,提到目前腺病毒接种量30亿剂左右,属于减毒活疫苗,模仿自然感染过程,在预防新冠发挥重要作用。

人的腺病毒已报道50种血清型,103种基因型,分为A-G7个亚属,都具有作为疫苗载体的潜力,在安全性上可靠。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为全球新冠疫苗主要技术之一,那么不同亚型的腺病毒作为疫苗载体有何不同?

不同亚型的腺病毒具有不同的组织嗜好性,利用不同的受体感染细胞,可导致不同免疫效果。目前对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免疫原性评估大部分使用野生型小鼠,但是人的腺病毒可能不能有效感染小鼠,看到的免疫效果可能会较差,故需要对小鼠的腺病毒受体进行人源化。不然腺病毒受体在人与小鼠及其他模型动物之间的差距会干扰免疫原性评价。

不同亚型的腺病毒生物特性不同,对天然免疫的诱导不同(猕猴),对人外周血细胞因子的诱导不同。不同亚型的腺病毒的人群血清学抗体阳性率不同。

利用不同亚型腺病毒作为疫苗载体需要考虑的有:该亚型腺病毒利用哪些受体感染细胞\在体内的分布是如何的\对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影响。

腺病毒载体疫苗的设计对疫苗效果有巨大影响,目前可以看见腺病毒载体新冠病毒可提供持续保护。企业过于考虑单针的优越性,使得腺病毒载体的效果没有进一步提升。

最后,陈凌教授介绍了其参与开发的重组人5腺病毒疫苗,该疫苗对现有的变异株都有较好的中和抗体水平,使用鼻喷方式可诱导产生黏膜免疫及细胞免疫。该鼻喷疫苗即将申请临床试验。

陈凌博士表示未来将有更多不同亚型或设计腺病毒载体疫苗,腺病毒载体将成为新的疫苗技术平台而应用于其他多种传染病疫苗;通过改进剂型配方或可减少预存抗体的影响,使同一腺病毒载体可重复使用。

麻疹与腮腺炎中国疫苗株反向遗传系统及其在新冠重组载体候选疫苗上的应用

黄耀伟,浙江大学动物医学系教授,系主任

黄耀伟教授从四个部分展开介绍:introduction-复制型病毒载体疫苗、麻疹中国疫苗株Hu191反向遗传系统及疫苗的理性设计改良、腮腺炎中国疫苗株S79反向遗传系统及疫苗的理性设计改良、表达新冠S蛋白三聚体的重组麻疹载体疫苗候选株研发。

首先黄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基于冠状病毒反向遗传系统的冠状病毒减毒活疫苗和重组载体研究,在技术路线指出其可行性。接下来介绍不分节段负链RNA病毒的复制型病毒载体疫苗研发。其中,重组麻疹载体疫苗平台的优点有:安全性高、可靠性高;生产工艺成熟、成本低;高度通用性和适用性,不受预存抗体影响;且重组麻疹病毒载体疫苗平台十分稳定。

Hu191由我国1965年开发,2003年全国通用。黄教授团队对该株已实现一次性全基因连接,并对其进行设计与改良,主要是提升麻疹活疫苗的免疫原性的理性设计与改造,通过对L蛋白的GxGxG序列的突变来去掉病毒mRNA帽子甲基转移酶活性。黄教授团队使用棉鼠进行重组麻疹活疫苗候选株免疫原性试验,发现突变株在肺内滴度显著下降,中和抗体水平提高,安全性与免疫原性提升。

S79疫苗株来自美国JL疫苗株,1984年在我国开始使用。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反向遗传系统对S79疫苗株进行设计与改良。相除MuV的L蛋白mRNA帽子甲基转移酶活性,提升腮腺炎疫苗安全性与免疫原性。实验室对8个氨基酸位点都进行了突变,使用得到的8个突变株进行感染实验,有一个致病性可能增强,其他七个突变株对IFN都更加敏感,体外致弱。这些突变株或许可以作为升级换代的产品。

通过麻疹病毒平台,可以开发重组麻疹疫苗载体的新冠疫苗候选株。实验室对表达RBD、S单体和融合前S三聚体的三种重组麻疹载体新冠疫苗候选株进行鉴定,检测到相应的蛋白,说明这些候选疫苗株表达成功。

通过金仓鼠的免疫原性试验,分别检测MeV-N蛋白及SARS-CoV-2 S蛋白的ELISA抗体和新冠中和抗体(0,3,7周),发现第七周后表达新冠S蛋白三聚体产生的实验组产生较高中和抗体水平。实验结果与美国的相应研究报道类似,该研究使用S蛋白三聚体的重组麻疹载体新冠疫苗候选株可以在金仓鼠攻毒模型中提供完全保护。

最后,黄教授总结到麻疹病毒/腮腺炎中国疫苗株反向遗传系统可以为MMR疫苗的改进、新型复制型载体疫苗平台、溶瘤病毒等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现场盛况,亮点纷呈!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