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是被冤枉的吗知乎(朱元璋封李善长为第一功臣,赐免死金牌,为何又杀他全家70多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李善长冤枉吗 李善长是被冤枉的吗知乎(朱元璋封李善长为第一功臣,赐免死金牌,为何又杀他全家70多口)

李善长是被冤枉的吗知乎(朱元璋封李善长为第一功臣,赐免死金牌,为何又杀他全家70多口)

2024-04-14 22: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能让朱元璋动了杀心的人不是做的事情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就是朱元璋在为自己的儿子铺路。明朝开国时期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大批能干的武将收复了宋朝数百年没有收复的燕云十六州,完成了统一中原的梦想,这其中并不是朱元璋一个人的功劳,像李善长这个明初开国功臣就功不可没,但这位古稀老人原想着拿着皇帝赐予的免死金牌能够安渡晚年,可最后还是免不了一死。

明朝功臣榜第一的李善长

李善长是被冤枉的吗知乎(朱元璋封李善长为第一功臣,赐免死金牌,为何又杀他全家70多口)

明朝立国的时间是1368年,但在1367年的时候,朱元璋手下的大将常遇春和徐达基本上就已经肃清了中原,他们两个带领的北伐军攻下了济南和山东半岛的大部分地区,一路向元大都逼迫而去,而在另外一个方面,汤和与朱亮祖也用实力让海上霸主方国珍归降,陈友谅的残余势力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桶。属于朱元璋的时代即将到来,文臣武将们梦寐以求的太平时代也要来临。

就功劳而言,李善长的确是明朝开国功臣里面第一名,他们在大势已定之后为朱元璋在南京举行了登基大典,这个时候的李善长作为文武百官的总代表,他开始向朱元璋进言让他做皇帝,而按照中国古代皇帝即位的传统习惯来说,要做皇帝之前最不可缺少的就是“三辞三让”这个过程,朱元璋该推辞的推辞了,最后也接受了皇帝之位,而这个曾经在元朝末年因为活不下去了被迫去做和尚的人终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那是1368年的正月,整个南京城之中张灯结彩,李善长也凭借着这次劝进让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进一步的稳固。这次登基大典之中,朱元璋是主角,而李善长则是整个过程的总导演,他代表着皇帝册封马氏为皇后,朱标为皇太子,然后就是如同汉初一样对功臣进行册封排名,整个功臣排名之中,李善长名列第一,被朱元璋亲自封为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中书左丞相,宜国公,反正就是一大堆名头加着了李善长的头上,目的就是为了将他彰显的更耀眼,目的就是为了将皇帝对他的信任推广给大家看。

明朝的功臣派系与站队

朱元璋当初打天下基本上就是分为了两个派系,一个是以和朱元璋从小就关系莫逆,与朱元璋有着亲密关系的淮西集团,这些人是明朝开国天下之中的主力军,大部分人的身份都是以武将为主,他们是许多决战之中的真正指挥者,另外一个派系就是江南地区的文人集团,他们有着当时中国最杰出的知识,他们掌握着整个中国南方的经济大权,但是他们游走不定,在元朝末年的时候没有看准天下大势,人来人往的起义军换了一个又一个,他们也不知道该把宝押到谁的身上。

李善长是淮西集团和江南文人集团之中的一个特殊分子,他明明是出身于淮西集团,但他的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得他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江南文人,而他也正是靠着这个优势在两个人集团之中游刃有余,为皇帝服务,做一个孤臣才是最好的服务。

一开始李善长对于自己的定义的确就是做一个孤臣,在两个集团之中他看起来是都像而且十分的便利,但我们都知道这种全能型人才看起来是什么都会,但真正要到军事或者文政的某一个专长上面他就是没有一个精通的,所以我们看到明初的李善长最擅长的其实不是为明朝制定新的文化,最精通的其实是政治斗争,也正是因为这些政治斗争让他从一个孤臣变成了一个结党营私的人,这也是后面他被定罪诛杀的根本原因。

胡惟庸之案

明朝初期三大奇案之一的胡惟庸案件就使得在中国实行了两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在中国彻底被废除,朱元璋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信任手下的人了,他发现乱世之中大家可以一起共患难,但到了繁华盛世的时候,大家都失去了以前的初心,一个个都开始了腐败变质。正如那句名言所说:很多人在战争时期经受住了生与死的考验,但却在糖衣炮弹的攻击之下倒下了。李善长大概就是最开始变质的那一批人。

胡惟庸和李善长是同乡的关系,胡惟庸从年纪上面来说比李善长要小很多,说是李善长的后世晚辈也不为过,按照以前李善长高高在上的作风他是怎么也不会和胡惟庸去结交的,但在经历了开封城反腐案之后,李善长就改变了他的看法,朱元璋手下的御史中丞刘基(刘伯温)在开封城之中奉命查处贪污案,当时就已经查封到了李善长亲信李彬身上,最后这件事情因为涉及到开国第一功臣的身上而闹到了皇帝朱元璋面前。

刘基没有权力直接处死,所以把这件案子捅到了朱元璋面前,最后是朱元璋批评了李善长,亲自下令杀死了李彬,后面江南的文人也合着伙来攻击李善长,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李善长感到不安,认为自己一个人年老体弱,再这样下去势必会成为那个斗争之中最弱小的一方被联合绞杀掉,所以他便与胡惟庸来往开始了结党营私。

胡惟庸具体准备崛起成为丞相的就不说了,历史细节太过于冗长,我们只需要像诸葛亮一样读其大概和抓住主要事件就足以知晓一切。朱元璋是一个刻薄寡恩的人,这在明朝初期的时候可以明显的分析出来,李善长对于他的用处就是在乱世之中为自己所用,把一大批文人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可是在太平时代的时候朱元璋就不需要向李善长这种对于权力欲望巨大的臣子了,他需要的只是一个执行自己命令唯唯诺诺的人。

所以朱元璋一直在朝中制造要在胡惟庸,杨宪,汪广洋之中重新物色丞相的舆论,这样的暗示使得李善长主动辞退,然后朱元璋为了安抚李善长将他封在自己的凤阳老家颐养天年,试想起来李善长当年作为元朝的郡守大臣冒着杀头的风险跟着朱元璋打天下,这开国都才几年时间就沦落到这个下场,李善长又怎么会甘心,所以李善长虽然已经退休,可是他却玩起了代理人的游戏,即在朝廷之中培植自己的亲信势力来与朱元璋博弈。

从洪武九年开始,朱元璋大兴文字狱,从朝中抓捕了一大批密谋造反的人,这也就是明初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他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其实就是为自己的儿子铺路,将明朝初期那些有用的功臣一一拔除,或者将已经用完了的人处死,从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件之中只要与两家稍微有一些关系的人都受到了牵连,这两个案件使得明初的功臣几乎都死绝了。

当时的胡惟庸本来就与李善长交好,在很大程度上他其实也是李善长的代养人,只是后面翅膀硬了开始不听话了,胡惟庸案件之中朱元璋考虑到李善长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再加上自己女儿嫁给了他儿子的关系,觉得他应该没有几年好活了,不如就放过李善长一马算了,这次风波没有牵连到李善长可是并没有使得李善长长教训,反而恃宠而骄。

到1390年他77岁的时候还在尽情享受,为子孙置办家产,为了修建一座盖压京城的府邸他甚至从卫国公汤和那里借了三百名精锐士兵帮他修屋子,汤和是刚经历了蓝玉案,早已经魂不守舍,害怕受到牵连,便把这件事情禀告给了朱元璋。

再到后面胡惟庸案之中李善长亲信丁斌被发配边疆,李善长不知好歹的去求情,这个时候就已经有人看透了朱元璋的心思,便添油加醋的说丁斌原来是李善长的家臣,朱元璋直接下令查处李善长,最后丁斌被屈打成招的说当年胡惟庸准备造反的时候曾经去找过李善长。

就是这样一个罪名安在了李善长头上,他原本只是出于情面替丁斌求情,可最后自己反被自己所害,朱元璋心中早已经对李善长的所作所为忍受很久了,这次的丁斌案使得朱元璋一下子爆发了出来,也就使得李善长一家七十多人都被朝廷的衙役全部抓住,到法场行刑的那一天,李善长自己也感叹自己该死,仰天大哭:“除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里,免死!免死!谋逆!谋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总结

李善长虽然对于权力有着痴迷的态度,但他的冤枉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在那个朱元璋暴怒的时候,又有谁敢于冒着身家性命去替他求情呢?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