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检查指南(第一部分)––概述及一般要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李凯馨身高和体重 肺功能检查指南(第一部分)––概述及一般要求

肺功能检查指南(第一部分)––概述及一般要求

2024-07-17 12: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概述

肺功能检查是运用呼吸生理知识和现代检查技术探索人体呼吸系统功能状态的检查。临床上常用的检查包括肺容积检查、肺量计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肺弥散功能检查、气道阻力检查及运动心肺功能检查等。肺功能检查是临床上对胸肺疾病诊断、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检查手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呼吸内科、外科、麻醉科、儿科、流行病学、潜水及航天医学等领域。

二、肺功能检查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呼吸功能检查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已有70多年历史。1939年,蔡翘等首先报告大学生及中学生肺活量的检测。1951年,吴锦秀等检测了6 414名健康学生的肺活量。1956年,吴绍青等[1]发表了通气功能检查方法以及中国人通气功能的数据。此后,吴绍青、张仲扬、汪士、高启文、何国钧、薛汉麟、王鸣歧、陈民孝、朱蕾、郑劲平等许多医学工作者对肺功能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

1961年,吴绍青等[2]编著了我国第一部肺功能检查的专著––《肺功能测验在临床上的应用》,对我国肺功能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1992年穆魁津等[3,4]编写了《全国肺功能正常值汇编》和《肺功能检测原理与临床应用》,2004年朱蕾等[5]编写了《临床肺功能》,2007年郑劲平和陈荣昌[6]编写了《肺功能学––基础与临床》;2009年郑劲平和高怡[7]编写了《肺功能检查实用指南》,2010年赵立军和李强[8]编写了《实用肺功能临床解读手册》,同年贺正一等[9]编写了《简明临床肺功能检查与应用》,2012年周怡[10]编写了《肺功能检查临床病例分析》等,这些肺功能专著的陆续出版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肺功能检查的发展。

近30多年来,国内召开了多次肺功能学术专题会议。1979年卫生部在杭州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肺功能学术讲座",1986年《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与《解放军医学杂志》在杭州举办了"血气分析与肺功能座谈会"[11],199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学组和上海分会肺科学会在上海主办了"第三届全国肺功能学术交流会议"[12],1994年在天津召开了"第四届全国肺功能学术会议"[13],1997年中华医学会在西安召开了"第五届全国肺功能与呼吸监护学术会议"[14],2004年《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会在内蒙古包头市召开了"第六届全国肺功能(临床呼吸生理)学术研讨会"[15],201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专业组在广州召开了"全国肺功能学术会议",同时成立了中国肺功能联盟[16]。这些肺功能学术会议的召开为肺功能检查提供了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展示了我国呼吸生理及肺功能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取得的成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我国医疗科研水平的提高,呼吸生理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肺功能检查仪器不断更新,检测技术不断改进,检查项目不断增加,应用范围日趋扩大。

但能够开展肺功能检查并不意味着肺功能的普及率很高。与肝功能和肾功能等检查相比,目前国内肺功能检查的普及率仍相当低,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医院更为突出。郑劲平[17]曾于2002年对我国肺功能临床应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我国肺功能的开展极不平衡,特别是在中小型医院肺功能的临床应用很多处于空白状态,部分大型教学医院的肺功能质量控制有待提高。何权瀛等[18]也曾调查我国部分省市医院中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时检测肺功能(FEV1/FVC占预计值%)的只占34%,提示慢阻肺的漏诊、误诊情况严重,这与肺功能检查不普及密切相关。

此外,能够开展肺功能并不代表着肺功能检查的质量控制符合要求。郑劲平[17]通过调查发现,不少医院对于肺功能检测中的质量控制认识不足,甚至对最基本的质量控制指标也不了解。不同医院之间,不但使用的仪器不同,采用的正常值标准也不同,引用国人预计值的医院仅16.3%,大多数医院仍以国外的正常值为标准来对检查结果进行评估。高怡等[19]对我国大型综合性医院肺量计检查报告质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同时符合ATS和ERS的肺活量检查4项质量控制标准的仅占7.2%。因而,同一受试者在不同医院检查的结果可能相差较大;有时候即使是同一仪器、同一操作者,其可重复性也较差。因此,肺功能对临床诊治的指导意义也大打折扣。为此,1986年在杭州召开的"血气分析与肺功能座谈会"[11]上,有关专家就已经提出肺功能检查不论作为科研工作还是临床常规检查都应将质量控制放在首位,只有严格质量控制,检查结果才能准确可靠,并对如何搞好质量控制提出比较具体的建议,如技术人员的培训、肺功能检查仪的维护、定时检查等。同年,王鸣岐[20]对基层医院肺功能检查中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更具体的建议,包括每月校正容积1次、误差200 mmHg,舒张压>100 mmHg)、心率>120次/min、主动脉瘤患者等禁忌用力肺功能检查;气胸、巨大肺大疱且不准备手术治疗者、妊娠期患者等慎做用力呼气的肺功能检查;鼓膜穿孔患者需先堵塞患侧耳道后;气胸或脓胸闭式引流术后,如确实必须要做肺功能检查,应夹闭引流管,并禁做最大自主通气量检查。

2.检查前需排除的影响因素:

检查前需了解受试者最近的用药情况,包括使用的药物名称、类型、剂量、最后使用的时间等,判断是否会影响检查结果。支气管舒张剂(如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胆碱能受体拮抗剂、黄嘌呤类药物)、支气管收缩剂(如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剂)、激素类药物、抗过敏类药物等均应根据检查的目的、项目及药物的半衰期而停药。如果检查目的是为了评价气道的反应性或可逆性,则应避免用药。但如果是为了观察某种药物或治疗方法的疗效,则可继续用药。此外,检查前2 h应禁止大量进食,检查当天禁止饮用可乐、咖啡、浓茶等,检查前1 h禁止吸烟,检查前30 min禁止剧烈运动。预约检查时就应告知患者具体的停药方法以及禁止从事的活动。

3.年龄、身高和体重:

肺功能检查前应记录受试者的年龄(岁)、身高(m或cm)和体重(kg),便于计算肺功能预计值。测量身高时应赤脚,双脚并拢,尽量站直,双眼平视前方,并选用准确的量尺。避免选用折叠的标尺,以减少标尺使用失误导致的误差。胸廓畸形的患者,如脊柱后凸者,可通过测量臂距来估算身高。测量体重时应脱去厚重衣服。

4.体位:

坐位或立位均可进行检查。临床上主要采用坐位检查,更为安全,可避免因晕厥而摔伤。应注意双脚必须能平踏实地,双脚悬空者不能达到最大力量的呼吸配合。选用有靠背而无轮子的椅子,靠背主要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方便受试者不适时休息。但在测试时受试者不应靠在靠背上,这不利于受试者的用力呼吸动作。如需使用轮椅时应锁住轮子。年幼儿童检查时可采用站立位。肥胖者立位可能更利于深呼吸,因此这些受试者立位时用力呼气量及流量更大。正常体重者立位与坐位时的检测值往往相差不大,但复查时要求每次都采用相同的体位。如采取立位,应在受试者身后放置椅子,一旦受试者在测试过程中感到头晕等不适时可随时坐下来休息。有些受试者因受伤或其他原因不能站立或坐起来,只能采取卧位检查,这种情况下所检查出的结果偏低,应在报告中记录检查时的体位。

(四)对操作者的素质要求

操作者的指导是影响肺功能检查质量的重要因素,为获得准确的测试结果,操作者应具备以下素质。

1.检查技术:

操作者应具备呼吸生理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各项肺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掌握肺功能检查的正确操作步骤和质量要求。此外,操作者还应接受继续教育,通过继续教育课程了解肺功能检查标准的变化,不断学习新的检查技术,掌握质量控制标准。

2.服务态度:

操作者应有良好的服务态度,耐心地向受试者解释,以取得受试者的信任与配合。

3.指导技巧:

良好的示范也是检测成功的关键之一。操作者可向受试者演示完全吸气和用力连续呼气动作,让受试者正确掌握动作要领,并在指导受试者测试的过程中适当运用肢体语言来不断提示和鼓励受试者完成测试动作。也可让受试者等候检查时观看肺功能检查视频教学课件,模仿检查动作,以较好、较快地掌握呼吸动作的要领。

4.质控方法:

操作者应掌握肺功能检查的质量控制方法。在检查过程中,操作者应对受试者的努力及配合程度做出迅速判断,最好能实时观察受试者的测试图形,判断测试是否达到质控标准。测试后,操作者应能迅速读取数据,并判断其变异,以了解测试的重复性,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撰写组专家

撰写组专家:(按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列):高怡[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韩江娜(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蒋雷服(江苏省人民医院);李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梁斌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志军(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阙呈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宋元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孙兴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肺功能检测中心);汪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王惠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谢燕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杨文兰(上海肺科医院);赵桂华(河南省人民医院);赵海涛(沈阳军区总医院);郑劲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周明娟(广东省中医院)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