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热点问题探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李冰与都江堰水利工程 2019年高考热点问题探究

2019年高考热点问题探究

2024-07-10 14: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都江堰水利工程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长江支流岷江的中游,由于这里是岷江流出第一级阶梯横断山区后进入成都平原的位置,水量大,流速快,历史上多洪涝灾害。

于约公元前256~前251年建成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这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远、唯一留存且仍在使用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无坝分水,设计之巧妙,是最最让后人惊叹的地方!

我们先来看一下都江堰的平面示意图

堰与堤坝的基本区别在于:

堤:须保证水只能被分流,但江水无法漫过;

堰:枯水季节可做拦水、调水用,丰水季节又可让过多的江水自动漫过,保证内江不会水量过大导致洪涝灾害。

鱼嘴、飞沙堰、宝瓶口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

并且至今还在发挥作用的伟大工程,

它利用地形与水势、以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工程,

解决了泄洪、排沙两大难题。

宝瓶口所起到的作用就是约束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

如果遇到洪水时期,大量的水被宝瓶口阻拦,

水面就会上升,当水面超过旁边的飞沙堰时,

就会被飞沙堰后面的排洪渠排往外江,达到二次排洪。

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时,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其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之所以要修宝瓶口,是因为只有打通玉垒山,使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同时也能解除东边地区的干旱,这是治水患的关键环节,也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

宝瓶口

分水鱼嘴的修建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为了使岷江水能够顺利东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并充分发挥宝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修建者李冰在开凿完宝瓶口以后,又决定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将江水分为两支:一支顺江而下,另一支被迫流入宝瓶口。由于分水堰前端的形状像一条鱼的头部,所以被称为“鱼嘴”。

鱼嘴分流江水“水量内四外六”原理示意图

都江堰的第一道水利工程是鱼嘴,

它修建在岷江的弯道处,

汹涌的水流到了这里会被这道“分水堤”分为内江和外江,

只有内江水可以进入成都平原。

宝瓶口

首先,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其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之所以要修宝瓶口,是因为只有打通玉垒山,使岷江水能够畅通流向东边,才可以减少西边的江水的流量,使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同时也能解除东边地区的干旱,使滔滔江水流入旱区,灌溉那里的良田。这是治水患的关键环节,也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

分水鱼嘴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为了使岷江水能够顺利东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并充分发挥宝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修建者李冰在开凿完宝瓶口以后,又决定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将江水分为两支:一支顺江而下,另一支被迫流入宝瓶口。由于分水堰前端的形状好像一条鱼的头部,所以被称为"鱼嘴"。

鱼嘴的建成将上游奔流的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它沿岷江河雨顺流而下;东边称为内江,它流入宝瓶口。由于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这样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则60%的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生活用水;而当洪水来临,由于水位较高,于是大部分江水从江面较宽的外江排走,这种自动分配内外江水量的设计就是所谓的"四六分水"。

飞沙堰

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防止灌溉区的水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稳定的情况,李冰又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飞沙堰采用竹笼装卵石的办法堆筑,堰顶做到比较合适的高度,起一种调节水量的作用。当内江水位过高的时候,洪水就经由平水槽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使得进入宝瓶口的水量不致太大,保障内江灌溉区免遭水灾;同时,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的水流产生了游涡,由于离心作用,泥砂甚至是巨石都会被抛过飞沙堰,因此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泥沙在宝瓶口周围的沉积。

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李冰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以"枯水不淹足,洪水不过肩"来确定水位。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

李冰

说到都江堰不得不提的就是都江堰的主要建造者——李冰。

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

他当然没有在哪里学过水利。但是,以使命为学校,死钻几载,他总结出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八字真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直到20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而后于他不知多少年的厚厚典籍,却早已风干,松脆得无法翻阅。

他没有料到,他治水的韬略很快被替代成治人的计谋,他只知道,这个人要想不灭绝,就必须要有清泉和米粮。

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

他未曾留下什么生平资料,只留下硬扎扎的水坝一座,让人们去猜想。

人们到这儿一次次纳闷:这是谁呢?死于两千年前,却还在指挥水流。

高考地理专题设计——都江堰

一、单选题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称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都江堰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1.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如图7a中适宜修建引水工程的地点是( )

A.①B.②

C.③D.④

2.河水侵蚀河岸易引起崩岸决口。“遇弯裁角”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治理岷江水患的成功经验。如图7b中需裁去的是( )

A.甲角B.乙角

C.丙角D.丁角

3.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动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开发了水利。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都江堰,保护其自身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至关重要。从这一角度考虑,在背景区内发生的下列行为对都江堰工程保护危害最大的是()

A.上游破坏植被和湿地

B.下游随意添加辅助设施

C.上游乱建水利工程

D.下游不断扩大灌区面积

秦国蜀郡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这个工程采取中游作堰的方法把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控制了岷江激流,使水势转为平缓,既免除了水灾,还能灌溉300多万亩农田。读都江堰内外江模拟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4.5.都江堰把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关于内江和外江枯水期水流速度的分析正确的是

A.内江处于凹地,枯水时水流速度快

B.内江处于凸地,枯水时水流速度快

C.外江处于凹地,枯水时水流速度快

D.外江处于凸地,枯水时水流速度快

6.7.从人文景观的建造对自然影响所体现的思想看,下列入文景观与都江堰相同的是( )

A.金字塔B.三门峡水电站C.坎儿井D.阿斯旺大坝

二、填空题

8.我国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存在着较大差异,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农业生产和景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都江堰和坎儿井工程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根据当地地理环境成功建设的水利工程。结合图回答问题。

(1)比较都江堰和坎儿井及其所在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

(2)坎儿井由明渠、竖井、暗渠、涝坝四部分组成,修建暗渠的目的是(  )

A.增加冰川融化量 B.减少水分蒸发量

C.减少地下径流量 D.增加大气降水量

(3)由于所在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都江堰既能灌溉,还能________。随着时代的发展,都江堰和坎儿井还成为重要的________资源,又焕发出新的生机。

三、综合题

9.(3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3年四川省在都江堰市东北部蒲阳,毗邻火车站,建设了四川、江苏企业合作平台-—川苏都江堪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机城制造、电子产品、生物制药和特色食品等产业。

材料二:川苏都汉堰科技产业园位置示意图。

(1)简述都江堰市吸引江苏企业投资的有利条件。(8分)

(2)简述川苏都江堰科技产业园承接产业转移产生的积极影响。(12分)

(3)针对川苏都江堰科技产业园的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12分)

10.10.【旅游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工堰市(图),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市区约50公里,是世界上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都江堰景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都江堰距青城山景区约20公里。2017年都江堰市提出建设国际生态旅游名城的目标。

简述都江堰市建设国际生态旅游名城的优势。

11.图为四川省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四川省地形的基本特征。

四川省西部的雅安年均降水量1800毫米左右,有“雨城”之称。

(2)分析雅安成为“雨城”的主要原因。

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3)结合都江堰附近区域的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都江堰的自然原因。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都江堰是一项伟大的古代科技水利工程,被称为古代水利的灿烂明殊。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省北部高山地区。在都江堰建成以前,每当春夏山洪暴发之时。江水奔腾而下,由于河道狭窄,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提、飞沙堰溢洪低坝和宝瓶口进水口。

(1)岷江受季风气候影响。水文变化大。仔细对比左右两图的变化,试分析岷江水从离堆附近引入成都平原时,冬夏引水量皆很稳定的原因。

(2)评价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古代与今天的主要功能差异。

参考答案

1.C

2.B

3.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1.读图可知,①②两地位于两处位于河流上游地区,地势高,不便于修筑水利工程,故 A、B 错误;③处位于河流下游,出山口位置,河水水量集中,河流两侧地形平坦,便于引水,故 C 正确;④处位于河流下游,河道宽阔,水位低,水量分散,故 D 错误。

2.由于河水的惯性凹岸流速快,为侵蚀岸,凸岸为堆积岸,流速慢,为堆积岸;由图示可知丙为凹岸,乙河岸为凸岸,乙岸容易造成泥沙淤积,阻挡河道,需裁去,故 B 正确。答案选B项。

3.在河流上游破坏植被和沼泽,加大河流上游的水土流失,,但都江堰水利工程有自动排沙功能,对中下游地区影响不大,故 A 错误;在河流上游乱建水利工程,会破坏原有的水利设计,影响河流全线,,影响较大,故 C 正确;在河流下游随意添置辅助设施和不断扩大下游灌溉区面积,影响范围主要集中于下游地区,对中上游影响较小,故B、D错误。

考点:河流的特征、水利工程的建设。

【知识拓展】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冲积平原的地方,它灌溉着灌县以东成都平原上的万顷农田。原来岷江上游流经地势陡峻的万山丛中,一到成都平原,水速突然减慢,因而夹带的大量泥沙和岩石随即沉积下来,淤塞了河道。

每年雨季到来时,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势骤涨,往往泛滥成灾;雨水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远在都江堰修成之前的二、三百年,古蜀国杜宇王以开明为相,在岷江出山处开一条人工河流,分岷江水流入沱江,以除水害。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为蜀郡守。李冰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依靠当地人民群众,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灌县,建成了都江堰。

都江堰工程布置图

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1、宝瓶口的修建过程

首先,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其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之所以要修宝瓶口,是因为只有打通玉垒山,使岷江水能够畅通流向东边,才可以减少西边的江水的流量,使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同时也能解除东边地区的干旱,使滔滔江水流入旱区,灌溉那里的良田。这是治水患的关键环节,也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

2、分水鱼嘴的修建过程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为了使岷江水能够顺利东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并充分发挥宝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修建者李冰在开凿完宝瓶口以后,又决定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将江水分为两支:一支顺江而下,另一支被迫流入宝瓶口。由于分水堰前端的形状好像一条鱼的头部,所以被称为“鱼嘴”。

鱼嘴的建成将上游奔流的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它沿岷江河雨顺流而下;东边称为内江,它流入宝瓶口。由于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这样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则60%的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生活用水;而当洪水来临,由于水位较高,于是大部分江水从江面较宽的外江排走,这种自动分配内外江水量的设计就是所谓的“四六分水”。

3、飞沙堰的修建过程

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防止灌溉区的水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稳定的情况,李冰又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飞沙堰采用竹笼装卵石的办法堆筑,堰顶做到比较合适的高度,起一种调节水量的作用。当内江水位过高的时候,洪水就经由平水槽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使得进入宝瓶口的水量不致太大,保障内江灌溉区免遭水灾;同时,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的水流产生了游涡,由于离心作用,泥砂甚至是巨石都会被抛过飞沙堰,因此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泥沙在宝瓶口周围的沉积。

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李冰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以“枯水不淹足,洪水不过肩”来确定水位。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

在李冰的组织带领下,人们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八年的努力,终于建成了这一历史工程——都江堰。

4.5.A

6.7.C

【解析】试题分析:

4.5.读图,图示反映枯水期时,内江位于凹岸,即题目中的凹地,水流较急,而外江位于河流凸岸,水流较缓,A对。B、C、D错。

6.7.都江堰的建设反映了人类顺应自然环境,因地制宜思想的反映。坎儿井反映了新疆人们顺应当地干旱的自然环境,利用地下暗渠引水灌溉的工程,同样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思想, C对。金字塔、三门峡水电站、阿斯旺大坝不能体现这种顺应自然的思想,A、B、D错。

考点:凹岸、凸岸理论,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8.(1)

(2)B 

(3)防洪 旅游

【解析】

【详解】

(1)都江堰位于四川盆地,属于东部季风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好。坎儿井则居于吐鲁番盆地,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照充足,但水资源条件较差。

(2)坎儿井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修建暗渠的目的是将水体引入地下以减少水分蒸发量,选B。

(3)由于所在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都江堰既能灌溉,还能防洪。随着时代的发展,都江堰和坎儿井因其特殊性还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又焕发出新的生机。

【点睛】

区域比较方法:

(1)区域差异的比较有多种方法,不同区域比较方法是不同的。

(2)比较区域环境主要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方面进行。

(3)区域比较一般从自然环境特征、经济发展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4)自然地理环境的比较主要从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和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

(5)经济发展的比较主要从经济发展特点、工农业生产及其布局、人口与城市等方面进行。

9.(1)都江堰市自然条件优越,天然气、水能等资源丰富;水路交通便利;农业基础好;产业基础良好,政策优势突出,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较低;基础配套设施较齐全,环境优美。(每点2分,答出4点得8分)

(2)对四川的影响:有利于把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都江堰产业机构调整;带动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劳动力外出务工;有利于加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科技创新。对江苏的影响:为江苏省产业升级腾出空间;缓解江苏省劳动力紧张的压力;减轻环境污染;缓解江苏省资源的紧张状况;为江苏省提供了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从四川或江苏分别作答,也可对两省份共同作答。每点3分,答出4点得1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位于四川省的都江堰市资源丰富、水路交通便利、工农业基础较好、劳动力优势、政策支持等优势,有利于吸引外来工业投资。

(2)产业转移对双方都有影响,对四川来说,主要是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对江苏省来说,主要是缓解当地的矛盾。

考点: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产业转移的影响。

点评:影响工业的因素主要为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工农业基础、政府政策等,结合实际分析。由于各地区的优势及工业化的发展,工业会发生转移,转移对转入区和转出区都有影响。一般转入区经济较落后,产业转入有利于当地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缓解转出区的环境问题。

10.优势:景区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区域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旅游资源区域组合好;距成都、重庆客源市场近;铁路、高速公路,交通便利,距成都机场近;基础设施完善,有较强的地区接待能力。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主要以都江堰为背景考察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以及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条件主要从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旅游资源的质量、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地理位置与交通、客源市场、旅游地的接待能力、旅游地的环境容量。

由材料可知都江堰景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区内靠近森林公园、灵岩山和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九寨沟有便利交通相连,既有自然景观也有人文景观,资源组合状况较好,同时高速公路、铁路经过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有较强的接待能力。建设国际生态旅游名城要充分挖掘该地旅游资源,突出文化历史特色;加强宣传,增强国际知名度;促进旅游方式的多元化;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接待外国游客的能力,提升当地市民素质,以及加强环境保护。

11.

(1)西部为南北走向的山地;(1分)东部为盆地(丘陵);(1分)地势西高东低;(1分)起伏大,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1分)

(2)雅安位于季风区,夏季风的迎风坡,(1分)地形抬升,(1分)易形成降水。(1分)

(3)都江堰附近区域年降水量多,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2分)位于山地与平原过渡地带,地形变化明显,(1分)河流在山区流速快,(1分)进入平原流速变慢;(1分)易发生旱涝灾害;(1分)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调节径流量,缓解旱涝灾害。(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描述地形特征的思路一般是,描述地势特征(海拔、地势高低、地面起伏)、描述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及其结构、主要地形的分布、典型的地貌形态)。结合图中等高线和河流的流向进行描述,西部为南北走向的山地;东部地势较低,四周高、中间低,为盆地地形;河流自西向东流,说明地势西高东低;地势起伏较大,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2)结合雅安的地理位置位于山前,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位置,形成地形雨。雅安位于季风区,山前迎风坡位置,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故降水量丰富。

(3)气候角度分析主要从降水量、年际变化、季节变化等角度分析;地形角度分析主要从地形类型、坡度等角度分析。都江堰附近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南风的强弱不稳定导致降水量年际变化大,且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的季节变化大;位于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变化明显,地势坡度较大,故河流在山区流速较快,进入平原流速变慢;降水的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调节径流量,缓解旱涝灾害。

【考点】地形的描述,影响降水的因素

12.

(1)(6分)

鱼嘴把岷江分成了内外两江;宝瓶口再次控制了入水量;飞沙堰既可以保证冬季入水,又可把夏季多余的水量与泥沙分流到外江,从而实现了引水的稳定均衡。(6分)

(2)(8分)

该工程是顺应自然规律,并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典范;利用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岷江水可以自流入成都平原;防洪抗旱,减少成都平原的旱涝灾害;为成都平原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城市生活用水;不存在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8分)

(3)(4分)

在古代为水利工程,具有水利功能;在今天它既有水利功能,又具有旅游观赏功能。

【解析】

试题分析:

(1)对比两幅图的变化可知,右图中把岷江分成了内江和外江,飞沙堰连接着内外江。夏季,雨季时节,流入内江的水量可以通过飞沙堰进行调节,将多余的水量与泥沙分流到外江,从而减少流入成都平原的水量;冬季,降水量少的季节,利用飞沙堰将内外江进行隔开,从而保证冬季流入成都平原的水量,从而实现冬夏引水的稳定均衡。

(2)都江堰是一项伟大的古代科技水利工程,被称为古代水利的灿烂明殊,主要从有利影响角度进行评价。从该工程本身来讲:该工程顺应当地的自然规律,并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典范;因地制宜对自然条件进行改造与利用,扬长避短,保证了人地关系和谐。从对成都平原影响来讲:地势西高东低,岷江水可以自流注入成都平原,减少了成都平原的旱涝灾害;同时为成都平原提供了农业灌溉用水、城市生活用水量;对成都平原的生态环境与环境均没有破坏。

(3)都江堰是一项伟大的古代科技水利工程,古代主要是具有水利功能;今天都江堰的水利功能仍然发挥着作用,同时作为一种水利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因此当今又具有了旅游观赏功能。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评价及功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