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手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李再湘简历 主编手记 

主编手记 

2024-07-16 04: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字蕴气势

再湘,藉数学教育而立命安身,却以书法艺术而闻名远近。

湖湘名师多识再湘,熟识者唤其“湘哥”。我与再湘,二十余年同在星城,却止于仰其大名。偶于友朋席间,匆匆一晤。印象中,他总是衬衣洁白,领带飘飘。

然而,这并不影响与再湘先生的心意相通。

知音不在朝与夕,见字亦如见其人。

再湘不常见,其字却常见。

若倘佯于书香飘逸、文化氤氲之所,很可能会遇到他的字。那些字,恍如他放飞一群艺术精灵:或为勒石校训,静立于如茵绿地之上;或为楼宇题名,辉映于蓝天白云之下;或为楹联佳对,悬诸门楣两侧;或为经典诗文,兴波于尺幅之间……

甚至,你用不着看落款,一眼就能看出,那是李再湘的书法,是他的精神名片。

且放慢你的脚步,就这样伫立在他的字边吧!请以你的目光,轻轻追逐这些线条里的情怀与意绪,脉动与起伏,意趣与雅兴,此刻,你的心是沉静如清泉石上,还是奔涌如急流飞湍?

字为心画。中国文字对于山川日月的生动描摹与中国哲学崇尚的天人合一,中国汉字的表意功能与中国文化偏于主观抒情的世界把握,诸如此类的问题均可追问到中国智慧的源头。然而,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总以鬼斧神工的造型艺术为其表,又以抒情艺术为其里,表里相谐,自有无限妙趣。

观再湘之字,扑面而来的是浩荡而饱满的生命气韵,凝重而恣肆的生命张力,绰厉而奋发的生命姿势。在这样的笔墨里,你俯仰纵横,或高楼凝远,或间关千里,或山水游息。你惊讶:如此寻常的黑与白,如此简单的点横与撇捺,居然皆有其语言,有其神情,有其思想,有其动作,乃至有其人格!

就这样被他的字捉住目光,就这样被它莫名打动,如同触到人性深处那一脉柔软而隐秘的胎心。

与其说是遇到再湘的字,不如说是遇到一种气质,一份心境,一种风度,一种底蕴。

有气,则有势。再湘的书法艺术里汪洋着、澎湃着、蕴涵着强烈而丰盈的生命气势。他的审美意念,他的艺术修为,他的人生历炼,正在那一种非同寻常的气势里。

且看这一幅《岳阳楼记》。

一气呵成的书写,心情、意象于线条间起伏跌宕。这里,既有春和景明的浩淼与轻灵,亦有浊浪排空的险绝和沉郁;既有去国怀乡的苍茫,亦有渔歌互答的温馨。而这一切,全在这俯仰自适、奇正相济的字法里,在这或酣畅,或淡远,或凝重,或飘逸的墨色变化里,在这密不可进针、疏可跑马的章法里,在这疾徐有变,忧乐随心的节奏里……

再看这一幅《春江花月夜》。

此幅作品的构思,尤如江流宛转,由轻柔、浅黑的小字起,若古筝或长笛的悠远前奏。至“人生代代无穷已”处,字略重,略大,如音律渐响:“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至“昨夜闲潭梦落花”处,字又渐小,亦如笛声残远,古筝杳杳。于是,《春江花月夜》里关乎宇宙、人生与青春的阔大与悲欣,于笔走龙蛇间,化作了一纸生命的气息,精神的姿势。

再湘其字,总会细微而独特地传达出诗词里不同的人生意趣。

此处笔画如此豪迈而快意,定是李白的《将进酒》;此字高低呼应,天地浑融,理当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一份幽雅与高致,当来自于刘禹锡的《陋室铭》;而那一份悲壮与豪情,自然缘于岳飞的《满江红》;这里的字形这样翻飞如卷雪,原来是毛泽东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更多的时候,仅仅只是写下一个字,同样足以彰显李氏书法的生命气势。

像这个“龙”字,其造型取势,其黑色虚实,亦如“马踏飞燕”,深契静中取动的艺术妙谛。

再湘其字,总有他于生命飘蓬间的一种幽深寄寓。

“笔墨惊天地,云山入画图。”这里,黑色轻浅,骨气奇高,隐约嗅出高洁如白云的隐逸之气息,而山林之幽静散淡亦在这样的境界里。难怪方家赞曰:此幅见出林散之书风,而将其收藏。

“礼运大同,天下一家”。细赏此一幅,此中有字里的险劲,更有精神的笃定,隐隐还有天下思归的大音希声。你看,“礼”字如此凝重,“天下”则格外灵动,“家”字显出沉着,姿势更如海天相望。2008年,此作品被作为政府官方礼物,赠给台湾的马英九先生。

是的,再湘书法的气韵与姿势里,有他生命的全部密码,有其人生背景,亦有其精神气象与人生形迹。或许,那些字里,依稀有那个乡下乡村少年的聪慧与孤独,亦有中学校园那个数学名师的深刻与生动,更有一个从教30年的教育思想者、行动者、研究者与艺术创造者的全部激情与识见吧?再湘的作品里何止不是他生命的投射,情怀的浸淫呢?

然而,再湘的字成为了艺术,艺术就是让每个人回到心灵的家园。在他作品里神游沉醉的时候,你同样找得到自己的青春与梦,找得到那种欲冲决种种羁绊而啸傲江湖的生命快意,找得到那会当水击的人生自信,找到那些遒劲里的沧桑、俯仰里的谈笑、淡定里的悠远和舒卷里的浪漫……

从这样的字里,我们感觉到那充塞于天地间的浩然之气。不自觉地,我们的精神朝向了北斗的方向;我们悄然正坐,与无数古圣先贤一样,保持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生命姿势,释放出生命的正能量。

心崇法度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此为儒家内圣而外王的人生哲学。

一个人“字”好,完全可以作为特长与偏好而存在,也可以成为个人禀赋与才情的见证。然而,对再湘而言,书法永远只是他的名片,他的心始终在于教育,在那“引万道清泉培桃育李”的事业里。

他说,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便是一枚果;但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

如果说“于流动中见蕴藉,于飞舞中见神韵”是李再湘书法的法度,那么他对于教师的诗性理解,则是他心仪教育的生命法度。因为这样的法度,在书法家与书法教育家两种角色里,他的取向选择了后者。

其实,就个人的书法修为而言,再湘其字算是“百练钢化绕指柔”。自五岁开始练字,45年来临池不辍。20年前即获全国硬笔书法大赛中特等奖,6年前,成为“共和国优秀艺术家”,作品展示于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地。

然而,他看重的不是那50余次的全国大奖。在他眼里,书法是心灵的参悟,创意的驰骋,更是智慧的沉淀,人生的修行。

以书法渡已,更以书法教育渡人。这更是李再湘不同于一般书家的人生取向。

确实,在这个以读屏替代读书,以键盘取代纸笔的“技术控”时代,一代青少年写字水平的急剧下降正成为有目共睹的现代病症,更可悲者,仍不断在人鼓吹纸笔时代终将过去,写字好坏并不重要,书法终将成为少数人的奢侈。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面对种种无知与浅妄,再湘试图以一已的艺术爱好,悄然融入生活的匆忙,让堂堂正正写字成为数字时代的一场文化救赎。

再湘深知,要不要写好中国字,这不是一个坐而论道的辩题,而是一个知识分子的使命。他有责任、有义务来为一代青少年“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而殚精竭虑,奔走呼号。

在再湘看来,人们对于写字的漠视来自于技术的裹挟,更来自于体认的肤浅。

他从中学教学而至教育科研,由教育科研而至教师培训,这注定了再湘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上体验更深,也走得更远。

早于世纪之交,他的《中学生赠言硬笔书法》《钢笔行书欣赏与训练》《钢笔楷书欣赏与训练》及《钢笔书法实用教程》早就行销于青年学子当中。2004年起,湖南教育出版社更是约请其主编包括1-9年级的《写字训练》教材。藉以“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书法教材,再湘事实上成为了湖湘子弟练字的重大影响者。

2008年,再湘以《书法课程对于中小学生教育功能的挖掘与研究》为题,申报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因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深刻的时代忧患感与强大的体系架构,这一课题成为基础教育唯一重点支助课题。前后五年时间,45所实验学校,近10万学生,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了书法课程与教学的艰辛长路。在再湘的引领下,他们开发写字教材,设置书法课程,开办名家书法展览,组织书法交流,孜孜以求,乐此不疲。经费不足,再湘甚至不惜自掏腰包。可喜的是,一直有同道相随。在课题带动下,长沙明德中学、宁乡金海实验学校、长沙市雨花区枫树山大桥学校、常德市育英学校、广东惠州英华学校早已成为书法特色彰著的实验名校,这里的青少年以整体的书写素养的喜人变化给再湘的情怀和行动以最大的回应与安慰。

这是比书法本身更大的“道行”。我想,没有哪一幅作品能像这些书法种子的生长更令他喜出望外,心驰神往吧!

尤为欣喜的是,他们以生动的实践重新定义了“写字”。

写字是什么呢?再湘说,是审美怡情,是培智健体,是塑行养德,甚至是文化传承,是明志致远。或许,这些道理你都懂,再湘不满足于归纳,他习惯于一一以其字现身说法。

你看这“道行天下”四字吧。此处,“道行”二字浑然一体,“行”字则如此富有动感,如脚步去丈量四方;而在“道法自然”里,“道”字则厚重,神秘,宛若端居云上的超世道人。此间,寓有深意在字里。

再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读书”二字大胆变形相连,“破”字于险绝中求变,“神”字则如人的神韵飞扬,神采奕奕。而这一幅写的是“远上寒山石径斜”。看这“斜”字最后一笔,真如一条斜斜的石径伸向深山密林。正如有时一个“柳”字,同样有斜斜一笔,那却是春风细雨里柳丝飘忽的意象。

写字的过程其实是美育的过程,是艺术感悟的过程,当然也是生命得以提升的过程。

离开了美,写字的笔画只是技术性的提按,只是几何性的点画,那样的写字永远怎么能入心入骨?

书写一首唐诗,何尝不是对诗意的欣赏与理解的过程?何尝不是对艺术形美与质美的浑然感应?比如,你是将这首相思红豆书于尽牍之间,还是呈现在中秋月一样圆月里?你如何将“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铺排在于这片冲积平原似的扇形之上?

好的字,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不是画,却有画的意境;不是歌,却有歌的节奏。

在美的感受与美感培养上,书法欣赏与书法教育是如此深情地融通了生命、教育与艺术!

这,就是再湘始终认同生命法度吧!

艺臻化境

一个人的优秀,不知会缘于多少“优秀”的神奇相遇。

在一般人眼里,数学更重逻辑思维,而文学则突出形象思维。这两者表现在再湘身上,他左手握数理,右手牵缪斯,亦如左牵黄、右擎苍,往来自如,相得益彰。正如习武之人对于任督二脉的豁然打通,他的全部魅力缘于他素养的圆融与生命的化境。

他是数学特级,曾是百年雅礼名校之数学奥赛的金牌教练,更是卓然有成而不断叩问前行的数学和数学基础教育的思想者、研索者。

2000年,他以一介中学数学教师的身份,撰写高等数学论文《数学分析学中凸函数等价条件的探索》荣获世界学术贡献奖;三年之后,他又如南京荣获全国第六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几十年间,他教而知困,且问且研,先后于《数学通报》等发表论文达四百三十篇余,尤其令人注目的是,专著《哲学的思想与智慧的策略》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后,这样的成果足以令那些习题达人心生敬重。

想当年,李再湘以益阳地区高考数学第一的成绩进入湖南师大数学系。几十年间,他在基础教育之数学领域钻之弥深,而与时同时,他的诗赋联语与其数学修为,则如花开两朵。

秋日晴好,他登湘江之滨的母山之峰,看湘水楚天,境界为之一新。不禁赞道:“仰视万仞群峰,静观湘江涛涌,远听洞庭渔歌,更有万车竞驾,九龙过江之盛。观其盛景,爽气怡心。”“千秋不墨母山画,万古无弦湘水琴”,堪为绝妙好句。

冬日夜晚,他以深情的现代诗句歌吟中国汉字的美丽与神奇:“春天来了/蘸着翰墨的黑花/砚台里/盛着悠久的心愿/花开花落/谁能听到/我心灵的呼唤……”

他以充满诗意与哲学的心语表达他融通数学,艺术与文学的课堂追求:

“如果把整个课堂比作河床的话,那么师生的情感、灵气和悟性无疑是浮动在整个河床上面最耀眼、最灿烂、最动人的浪花,但如果没有河水的流动,就会很快消失或枯竭。阅读人生的各种经验和体验是师生情感、灵气和悟性充分表现自由流动的基础,它构成了课堂诗意最坚实的河床与有生命力的潮汐。”

再湘的诗心总是如此奔涌。借创作书法作品的契机,他不断记录和提炼诸多“李氏教育心语”。

——如果今天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将生活在过去。

——艺术的重复等于零,教育的简单重复不是等于零,而是等于负数。

——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着思想,要让我们的思想充满着智慧。

——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

或许,正缘于打通数学与文学,书法与艺术,再湘在课堂上,在演讲里,总是一个就地取譬的神喻手,他总能出人意外地将抽象玄理转化为形象;正因为他的艺术与文学的修为,他的舞蹈、他的球艺同样出神入化,一通百通。

那天,当我们谈到不要急于将创新当口与时,他旋以自动冲水器为喻。创新的过程,须有活水源源流入,此为积累;须有自动开关设置,此为灵感;须有时间间隔,此为酝酿和等待。

这么多年来,数学,书法,文学就这样神奇地成为再湘的生命存在。他在三者的融通之境里,心仪着教育的心灵高度: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人”字的元素构筑是人文的一“撇”与科学的一“捺”两画组成。

这,正是爱因斯坦、钱学森等无数逝去大师对于人类与世界的忧郁提醒,然而,它又恰恰是当下中国教育的残缺与偏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痛楚。

这,何尝不是李再湘和李再湘们于细雨中发出的呼唤,阳光般的呐喊?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去非常教师网首页看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