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古代戏曲小说6篇(全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杂戏与南戏有何不同点 6古代戏曲小说6篇(全文)

6古代戏曲小说6篇(全文)

2024-07-02 20: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6古代戏曲小说(精选6篇)

6古代戏曲小说 第1篇

古代戏曲小说专题考题

一、填空题

1、《南村辍耕录》的作者是陶宗仪,《宋元戏曲史》作者是王国维。《录鬼簿》的作者是钟嗣成。

2、关汉卿的《单刀会》、《望江亭》。《教坊记》作者是唐代的崔令钦。《梧桐雨》作者是白朴,《汉宫秋》作者是马志远。《太和正音谱》作者是朱权。

3、《赵氏孤儿》的作者是纪君祥。《李逵负荆》的作者是康进之。《琵琶记》的作者是高明。

4、汤显祖是临川派的代表人物。《曲律》的作者是王骥德。

5、李玉的作品《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战花魁》最为著名,被称为“一人永占”。《清忠谱》是李玉的代表作。《风筝误》作者是李渔。

6、《桃花扇》的主题:借候、李离合之情,写南明兴亡的历史。

7、四大奇书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8、《北宋志传》的作者是熊达木。《西游补》的作者是董说。《封神演义》的作者是许仲琳。

9、《新齐谐》作者是袁枚。《略微草堂笔记》的作者是纪昀。

10、《水浒后传》的作者是明代遗民陈忱。《醒世姻缘传》原名《恶姻缘》,是西周生辑注。

11、《绿野仙踪》的作者是李百川。《镜花缘》的作者是李汝珍。

二、名词解释

1、代言体是与叙事体相对而言的,叙事体是叙事人站在本故事之外讲述故事,代言体则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模拟、表演故事。

2、汉代百戏:据文献记载,汉武帝时期,曾从民间征集了一批杂戏到首都进行汇演,其中多为杂技、杂耍一类的节目,如同后世的魔术、摔跤、举重、武术格斗、气功表演、舞龙舞狮之类。当时叫做“角抵”,后来又叫“百戏”。

3、参军戏:是由两个演员合演的滑稽小戏,内容以调笑为主,被调笑者叫“参军”,调笑者叫“苍鹘”。

4、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与马志远、白朴、郑德辉(一说郑霆玉)被并成为元曲四大家。

5、科范:元杂剧的表演“唱念做打”俱全。科范就是做与打的做工表演,一般简称“科”,在南戏中则称做“介”,或统称科介。

6、题目正名:元杂剧结尾有题目正名,用两句或四句对偶句总结全剧内容,交待剧名。一般取末句作为全剧的剧名,取末句中最能代表戏剧内容的几个字作为剧的简名。

7、《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明初编辑的《永乐大典》,收录戏文33种,计27卷。今存最后一卷,为《张协状元》、《小孙屠》和《宦们子弟错立身》3种,称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8、“荆刘拜杀”或“四大南戏”:在《琵琶记》前后产生的南戏作品中,负有盛名的还有《荆钗记》、《白兔记》(也叫《刘知远》)、《拜望亭》与《杀狗记》,合称“荆刘拜杀”或“四大南戏”。

9、四大声腔:明传奇的繁荣与辉煌,与南曲声腔的繁兴与改良有直接关系。宋元南戏原用温州地方腔歌唱,在流传到江南各地之后,即与当地的曲乐与方言结合,于元末明初之际逐渐形成种类繁多的地方性声腔系统。其中最为流行的有“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戈阳腔、昆山腔。

10、联曲体:由多支曲子连缀起来说唱故事,称为联曲体。

11、《四声猿》:徐渭的代表作是《四声猿》,包括《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狂鼓史》四本杂剧。郦道元《水经注》引渔歌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徐氏名其剧为《四声猿》,盖出于此,意谓猿鸣四声更属断肠之歌。

12、明中叶三大传奇:明传奇的成熟与振兴是以嘉隆年间问世的三部名作为标志的,这就是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无名氏的《鸣凤记》,合称明中叶三大传奇。

13、临川四梦:汤显祖的剧作主要有《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因剧中都有梦境描写,故合称临川四梦。

14、花部、雅部:清代兴起的地方戏主要包括四大声腔,即戈阳腔、梆子腔、皮黄腔和弦索腔。这些声腔剧种多是在民间小调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曲调粗犷,不受宫调曲牌限制,语言朴素自然,带有浓厚的乡村朴野气息,故封建正统文人称之为“花部”,而将昆山腔称为“雅部”。

15、三言:是明代冯梦龙编辑创作的三本拟话体小说集,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与《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每集40篇,三集共120篇,均刊刻于天启年间。

16、二拍:明代凌蒙初所编著的两本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合成“二拍”。

17、“三灯丛话”:明代文言短篇小说集最出名的有所谓的“三灯丛话”,即瞿佑的《剪灯新话》、李昌祺的《剪灯余话》与邵景瞻的《觅灯因话》。

18、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指晚清的四部讽刺小说,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跣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

三、简答题

1、简答:元杂剧的体制有什么特点?

答:元杂剧的体制十分精严,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折,首先是剧本情节的一个自然段落,可以是一场(一个固定场景)戏,也可以包括多个场次。楔子,只唱一二只曲子,篇幅比折短小,位置也不固定。一般放在剧本开头,对人物、故事进行简要的介绍或交待,其作用相当于引子或序幕。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歌唱。

2、问答:南戏的体制有什么特点? 答:(1)首先是剧本的结构体例,南戏具有开放性与灵活性。(2)其次是南戏的角色比较复杂,除了静、末与北剧相同,生与丑则是南戏独有的。在歌唱规制上,与北剧正旦或正末的一角独唱达不相同,南戏每本都有生旦两主角,不仅主角主唱,而且其他角色均可歌唱。歌唱形式也很丰富,有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形式十分灵活。(3)还有“副末开场”的形式,即第一场戏照例由副末首先登场,通过歌唱词曲以及与后台演员互相问答,概括介绍剧情和交待创作意图。

3、简答:《长生殿》的主题。

答:把整治主题和爱情主题紧密结合在一起,抒发作者国家兴亡之感。作品是借歌颂帝妃之间的真挚爱情,寄寓作者的崇高爱情理想。

4、简答:《金瓶梅》对当时及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答:影响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一是才子佳人小说,如:《玉娇梨》、《平山冷燕》、《好逑传》等。(2)二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来描绘世态炎凉的,如:《醒世姻缘传》、《林兰香》、《红楼梦》等。(3)三是猥亵小说。猥亵小说又称艳情或淫秽小说,如《浪史》、《闲情别传》等。

5、简答:《金瓶梅》对当时及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答:影响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一是才子佳人小说,如:《玉娇梨》、《平山冷燕》、《好逑传》等。(2)二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来描绘世态炎凉的,如:《醒世姻缘传》、《林兰香》、《红楼梦》等。(3)三是猥亵小说。猥亵小说又称艳情或淫秽小说,如《浪史》、《闲情别传》等。

6、简述《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答:(1)对封建吏治的批判与揭露,赞扬被压迫者的反抗。重要作品有:借阴间影射阳世的,如《席方平》;借历史针砭现实的,如《促织》;借梦境揭露官吏的,如,《梦狼》。(2)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抨击与讽刺。考场黑暗,贿赂公行:如《考弊司》。考官昏聩,贤愚不辨:如《司文郎》。考试荒唐,黜佳进庸:如《贾奉稚》。考生心态,神魂颠倒:如《王子安》。(3)

抨击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歌颂纯真爱情。如:《婴宁》、《海霞》等。(4)还有一些作品通过对一些生活现象的描写,揭示出令人深思乃至警觉的哲理。还有一些作品属于杂记,致使一些生活现象的纪录,不足称小说。

7、《聊斋志异》与《略微草堂笔记》有何不同? 答:不同于蒲松龄借《聊斋志异》六朝志怪“孤愤”,纪昀撰作《略微草堂笔记》则是唐宋传奇“欲使人之所劝惩”,故此书虽记孤鬼之奇闻异事,却多是以之宣扬礼教伦理、证明果报不虚。

8、简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特点。答:(1)“讽刺的生命是真实”,《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体现的正是这种精神。作者把司空见惯的可笑可鄙之事,加以艺术集中和概括,使其具有典型性。(2)讽刺以真实为基础,但并不排斥适度的夸张。作品常以冷静的白描和任务瞬间行为的适度夸张结合起来,让读者在会心的微笑之后去领略隐于这一夸张情节之后的文化内涵。(3)通过人物自我悖谬以获得讽刺效果,是《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又一特色。(4)《儒林外史》的讽刺又能“秉持公心”,对不同人物作不同程度的讽刺。

四、论述题

1、论述:《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答:

(一)情节结构线索清晰,波澜横生。《西厢记》的戏剧冲突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以老妇人为一方,同以崔、张、红为另一方的矛盾。这是守旧势力与青年叛逆者之间的对立冲突,构成贯穿全剧的主线。另一条线索是由崔、张、红之间的矛盾构成。两条线时分时和,交错展开,既互相制约又互相生发,曲折跌宕,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效果。作者善用突转的手法制造波澜,往往因为剧中的人物的一个举动、一句话,就造成剧情出人意料的突然转折。

(二)利用相反相成的原则塑造人物。剧中的人物性格都有对立的两面的因素构成。如莺莺的性格就表现出真假两面。她明明真挚的爱着张生,表面却装出相反的样子,所以红娘说她有许多假处。在莺莺身上,“真”是主,“假”是宾,通过外在的假,更深刻的透视出内在的真。总起看来,人物性格两面性的和谐统一,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真实可信。

(三)对杂剧体制的突破创新。《西厢记》5本20折,突破了元杂剧1本4折或2本8折眼熟一个故事的体例,其规模之宏伟,结构之严谨,前无古人。

(四)以华美清丽为主的语言风格。王实甫是元曲问才派的代表,朱权把他的曲词风格比作“花间美人”,极言其华美清丽。把传统诗词骈文的语汇、语法及其表达手法熔炼入曲,优美工细,是《西厢记》曲词的突出特征。《西厢记》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后世言情小说和戏曲多受其影响。

2、论述:《三国演义》的叙事艺术特点。答:(1)从故事到情节的成功转换。《三国志平话》曾将三国故事装在一个因果报应的框架里,显示的是民间的心理与民间的文学特点。罗贯中舍弃了这一框架,但却吸收了它重因果关系的经验。在叙述每次战役时,先写出双方的政治、经济、外交等因素,随后再使其一一在战役结果中起到作用,因果关系显而易见。同时,前此战役之果又往往是后次战役之因。这就使全书成为一个浑然一体的艺术整体。(2)以人物塑造为中心的叙事原则。本书的重要目的之一虽然是在叙三国百年之事,而且其主要内容也大都由战争事件所构成,但作者叙事时又主要是紧紧围绕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形成的。作者突出人物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采取戏剧化的手法,突出主要将领在战争中的作用,从而达到突出个体的目的。可以说史学著作只写了人物做什么,而本书则写了人物怎么做。(3)叙事节奏的把握。本书的整体格调是豪迈雄壮的,但作者在这整体格调里,又往往间以优美细腻的笔调。这种叙事节奏的把握,不仅仅使读者在心理上得以调整,而且增加了美感的容量。但更重要的是,其中还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尽管在《三国演义》中还存在着一些为照顾历史而附着的闲散文字,使其叙事没有达到真正的春节明净,但从上述各点作者对叙事的掌握来看,它的确已经成为较为高级的叙事艺术。

3、简论《水浒传》在人物塑造上有什么特点? 答:(1)首先是传奇性与真实性的结合。《三国演义》塑造的大多是理想化的英雄人物,《水浒传》也基本上以草莽英雄为主,它写鲁达倒拔柳树的超人,写武松徒手打虎的壮举,写石秀跳楼救人的气概,写花容箭无虚发的神气等,都给人以传奇的色彩。但作者在写这些时,又都不给人以虚假之感,都充满了个性的特色。这主要得力于作者将这些传奇置于真实的基础之上。(2)其次,在对个性的追求当中,同时也就注意到了性格的矛盾与发展变化。而且这种发展变化又是紧紧与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改变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林冲在作品出现时主要表现为忍气吞声的软弱,便是与他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地位与家有娇妻的环境分不开的,它为了保住这些,所以才对高俅的陷害采取忍让的态度,火烧草料场后,希望破灭才不得不杀仇人上梁山。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在这变化的性格里,林冲也并非面目全非,而是原有性格的合理延伸。(3)再次,由于对人物个性的重视,同时也带来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水浒传》引为来源于说话中的“小说”门类,从而使其语言更贴近日常用语,便于写出人物的不同语言特点。《水浒传》的语言不仅在对话中已取得很高的个性化成就,其叙述语言也是成熟的白话文学语言。

五、赏析题

1、赏析:分析窦娥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答:窦娥是元杂剧中塑造的最成功的悲剧形象。构成她悲剧性格的内容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层次:

(一)首先是命苦。她3岁丧母,7岁被卖,新婚不久却丧夫守寡,最终由被统治者以法律得名义推上了断头台。剧本通过不同人物之口,反复诉说窦娥的不幸遭遇,极力把她写成苦难的化身,旨在激发人们的深刻的同情怜悯之心,制造出强烈的悲剧审美效应。

(二)第二个层次是善良柔弱与刚强不屈的结合。作者极力想把窦娥塑造成一个贞孝妇女的形象。她在公堂上被贪官打得死去活来决不招供,而当贪官转而要对婆母动刑时,却主动承担了毒死公公的罪名;在赴刑场的路上,她向刽子手提出不走前街而绕后街,是担心婆母遇见,使老人精神难以承受;即使做了鬼魂,在她平反冤案之后也没忘记嘱托父母代为抚养婆婆。强调出了窦娥的自我牺牲精神与善良品质,旨在说明,一个像窦娥这样的对生活只知奉献而无所索求的好人竟被社会现实无辜吞食了,这个社会的合理性就值得怀疑了。另外还应看到,窦娥之孝不同于传统孝道观提倡的逆来顺受、惟命是从的愚孝。窦娥的孝而不顺是从“一妇不更二夫”的传统贞节观出发的。善良刚直、刚强不阿正是窦娥后来与贪官污吏“争到头,竟到底”的性格基础。

(三)第三个层次是由“认命”走向“抗争”。窦娥面对人间苦难,咀嚼着生活的]艰辛,开始也曾产生过焦虑和抗争,但只能默认命运的安排,决意为夫守节、侍养婆婆,用今生的苦修来世的福。当张驴儿以害死公公罪相要挟,要窦娥在公了和私了之间进行抉择时,她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前者,说明她对官府仍报有幻想,坚信封建法律的公正与公平。是贪官污吏的严刑拷打和昏聩判决才使她一步步的认清了残酷的现实。由否定蜀州太守到否定所有官府,进而对代表现存秩序的天地鬼神提出抗议与怀疑,显示出了女主人公性格变化的轨迹。窦娥性格的升华集中体现在了她赴刑场时所唱的[滚绣球]一曲。这支曲子指天骂地,对社会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的现实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和血泪控诉。女主人公终于走向与命运独立抗争的道路,发誓要“争到头,竟到底”,决不妥协。从此,她不再认命由天,而是坚信正义在我,公理在我,并指令天地为我作证。窦娥在临死前,面对苍天大地从容发出三桩大愿,并一一实现,这些情节把她反抗命运的性格推向顶端。剧本结尾的鬼魂上诉报仇,则象征着女主人公反抗精神的生死不渝,是窦娥上述性格层面的逻辑延展。

2、赏析:试分析明传奇《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

答:杜丽娘。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特色的典型。她对爱情执着地追求和对礼教地彻底反对,在古代文学史上叛逆女性的画廊中是最前列的。特别是生而死,死而生的独特经历,也是非常罕见的。作者赋于了这个形象什么特征,以下将要分析。

1、所处的封建社会环境对其性格形成的影响。任何人性格的形成,都有三个要素。一是天生的秉赋,二是所处的社会,三是个人的经历。后两者指的都是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实际上都是杜丽娘性格的起点非常之低。这是由于她成长的环境决定的。她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庭里充斥着浓重的封建礼教气氛。她的家庭是个封建官僚家庭,父母只有她一个独生女儿,视作掌上明珠,对她的一举一动都关心备至。她的父亲杜宝是个儒生出身的太守,有着浓厚的正统思想,是传统道德的代表人物,为官忠于职守,为人坚持礼教。而她的母亲甄氏则是个夫唱妇随的贤妻良母式的女子。作者特别写了他们对杜丽娘的教育。杜丽娘因为春日昼长,白日犯困小憩,杜宝也要训斥她;而甄氏因为杜丽娘去了自家花园,衣裙上绣了一对花,一双鸟,也大惊失色,生怕女儿因此而学坏。并且还给她安排了丫环和道学先生,前者监视她的行动。后者负责她的教育。因此,他们的爱并非是一种纯粹的生物性的护雏之情,而是带上了深深的社会功利色彩。他们的目的,是要将女儿培养成一个封建社会所要求的模范淑女。总之,要求她一举一动都要严格按照礼教行事。她所处的环境正是明代严酷礼教环境的反映,故她所处的环境较之崔莺莺更加可怕、冷酷、沉闷、封闭,令人窒息。封建礼教充斥在她身边,无所不在。这种或者耳提面命,或者潜移默化的教育,给杜丽娘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2、作者细腻地描写了她青春的觉醒和独特的走向家庭教育反面的过程,体现在她性格的发展变化上。这不仅表现在她追求美满婚姻上,而且特别表现在她对家庭,也就是社会为自己规定好的生活道路的反抗上,杜丽娘并非是为了美满的婚姻而去追求柳梦梅的,而纯属因为随着女性青春期的到来,因而青春觉醒,产生的对异性渴望的本能。这种生命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现象,促使她在梦中与柳梦梅幽欢。反抗性格的形成分成三阶段,一是觉醒,二是追求,三是反抗。杜丽娘真正与环境和自己的封建礼教意识的冲突始于惊梦。她满怀对异性的憧憬而入梦。因此,自然出现了梦中幽会的场面。作者按照生活和人物性格的逻辑,在幻想中让杜丽娘发在梦中与柳梦梅结合不屈反抗是杜丽娘性格第三阶段的突出特征。这也是她性格完成的阶段。如果只有前两阶段,作品的主题就还不算完成。她还魂后,又回到现实中,但在现实中又失去了在幻想中已经获得的自由,重新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她要求父亲承认她与柳梦梅的关系,但是不仅没有成功,父亲反而连她这个女儿都不承认,认为自己的女儿已经死去,根本不会还魂。她由对父亲存在幻想,到坚决与父亲斗争,性格发展到高峰。宁愿不当杜家女,也不离开柳梦梅。在封建社会中,一个女子的性格发展到这个高度,真是难能可贵了。最后皇帝做主,给他们的婚姻了合法性,并且迫使杜宝重认了女儿,承认了女婿。作者把现实中情无法战胜理的事实,在想象中翻了过来,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在这个阶段,她的虽说情与理表面上看来是取得了妥协,但这种妥协是以情的胜利作为前提的,而理是战败者,只是靠了这样一种陈腐的形式,才勉强维持住了脸面。

3、鲁迅先生说:“自有《红楼梦》之后,传统小说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1)不同于以往小说中人物好坏分明的简单化描写,《红楼梦》则写出了人物的丰富性、多面性,换言之,《红楼梦》中的人物多具有立体感,达到了如西人福斯特《小说面面观》中所提出的圆形人物的高度。如写林黛玉,既写起孤高自傲、敏感真纯,也写其尖酸刻薄、多病多疑,而这两者又极和谐的统一于她以人身上。(2)《红楼梦》还善于通过侧面烘托与正面渲染相结合来凸现人物的性格。如夸林黛玉的容貌恰如其分,博贾母的欢心而不露形迹,通过这种侧面烘托、正面渲染的描写,惟妙惟肖的呈现出来。(3)通过对比描写展现人物个性,是《红楼梦》人物描写的又一特色。《红楼梦》的对比思维是丰富而精微的,隐现浓淡恰到好处,显示了生活本身的立体感和鲜活感。它不仅比出了差异,而且比出了韵味。如姓名之比(甄士隐和真事隐)、连环性对比(探春与姐妹的对比,和凤姐的对比,凤姐和妯娌婶侄的对比等)。引镜睽影、变幻参差的种种对比,使《红楼梦》的人物描写五彩斑斓、绚

丽多姿。(4)通过人物环境的描写展现人物的风姿神韵,在《红楼梦》中也多处运用。如大观园中各人居室的描绘,便充分显示了人物的气质和个性。(5)《红楼梦》还十分注重人物心理空间的描写。作者往往以写意式的点染,通过一句话、一个动作,写出人物丰富复杂的心理过程。《红楼梦》是一部精妙绝伦的语言艺术精品。所以鲁迅先生说:“自有《红楼梦》之后,传统小说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

6古代戏曲小说 第2篇

一、填空题

1、《红楼梦》蕴涵着宝玉的爱情、________、________三重悲剧。

2、关汉卿杂剧艺术重视舞台效果,创立________风格。

3、被贾仲明称作“曲状元”的杂剧作家是________。

4、在现存的宋元南戏中,被称为“南戏之宗”的是《_______》,主人公是蔡伯喈和_______。

5、清代苏州剧派主将李玉的传奇作品“一笠庵四种”包括《一捧雪》、《_______》 《_______》和《占花魁》。

6、洪升的代表作《________》写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7、乱弹的声腔系统大致包括三个:_________、_________和皮黄。

8、京剧的行当主要分为生、________、净、丑四大行。

9、__________:清代小说,作者吴敬梓,是中国第一部讽刺小说。

10、中国古代戏曲发端于先秦两汉,酝酿于隋唐,形成于宋,繁荣兴盛于__________,发展演变于__________。

11、中国古代小说形成于在魏晋南北朝。当时有志怪小说如干宝的__________和志人小说如刘义庆的__________。

12、在六朝志怪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_______》。

13、《________》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小说”为书名的作品集。

14、__________的出现标志着文言小说的成熟。

15、宋元时期文言小说向两方面分化,一是保持语言的______;二是语言趋于浅显,注重故事的______意义。

16、元代前期的社会剧,具有突出代表性的有《窦娥冤》、《看钱奴》、《潇湘夜雨》、《秋胡戏妻》等。其中,关汉卿的《_______》无疑是元代前期社会悲剧的光辉代表作。

17、公案戏与绿林戏在元代前期剧坛上的火爆,应视为吏治腐败、民怨沸腾的社 会现状的逆向折光。元代前期著名的公案剧和绿林剧有:《__________》、《后庭花》、《蝴蝶梦》和《___________》、《李逵负荆》等佳作。

18、婚恋剧在元代前期也十分活跃。元代前期婚恋剧的题材类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清初朱素臣的传奇剧本《______ 》(又名《十五贯》),后来被改编成昆曲《十五贯》。

22、《_______》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有关世态人情的长篇小说。

23、宋代戏剧的典型范式是宋杂剧。________可说是中国戏曲的雏形阶段,而南宋官本杂剧和________则是北宋杂剧的延续和发展。24、13世纪中叶,由宋金杂剧脱胎而来的________以完备成熟的戏曲形态步入文学艺苑,揭开了我国近古时期文学艺术的崭新篇章。由于该剧兴盛于元蒙灭金入主中原以后,通常被称作元杂剧,或名以“________”。

25、元杂剧作为成熟戏剧形态的重要标志,就是具备了中国戏曲独特的艺术体制。元杂剧迥异于其他文艺样式的体制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角色与演出体制。

26、元代前期历史剧不仅数量丰硕,而且佳作如林。除了有口皆碑的“四大历史剧”:《单刀会》、《________》、《梧桐雨》、《________》之外,还有《楚昭王》、《西蜀梦》等传世名作。

27、________的《西厢记》体现着元代爱情杂剧的最高水准,在中国戏曲史及至封建社会后期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8、元代南戏较著名的作品有________、《白兔记》、________、《杀狗记》。后人称为四大南戏。

29、《西厢记》打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通例,也就突破了戏剧人物形象单一的局限,塑造了莺莺、________、红娘三位个性鲜明的戏剧典型。《西厢记》塑造得最成功、最具撼动人心的艺术魅力的,是相门闺秀________。

30、在《三国演义》中“义绝”是指________,“智绝”是指________,“奸绝” 是指________

31、代表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目是元末高明所作的________,这出戏的前身是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

32、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也被看作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

33、“三言”是《____》、《警世通言》、《_____》三部小说集的总称,它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白话短篇小说总集.标志着古代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34、________的杂剧主要以历史传说和爱情故事为内容,《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历史传说剧的代表,也是使他得以享名的作品。他是元前期杂剧作家中的重要一翼,是继承金代文学传统,开元杂剧________派先河的人物。

35、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67种,现存18种。关剧现存剧目为大多数学者认可的有15种。这15种杂剧的题材,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________(亦可叫公案剧),有《窦娥冤》等4种;第二类是爱情风月剧,有《救风尘》等7种;第三类是________,有《单刀会》等4种。

36、宋元说话分为四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合生。

37、康熙年间.在戏剧方面出现了________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________》这两部名作,两位作者因他们的优秀创作,获得“南洪北孔”的称誉。

38、《________》一书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中最杰出的代表作,标志着我国古代讽刺小说艺术发展的新阶段。

39、明代中期,先后产生了三部著名的传奇作品:李开先的《________》、梁辰鱼的《浣纱记》、无名氏的《________》。这三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创造性和崭新的面目给后世戏曲以巨大的影响,故有“明中期三大传奇”之称。

40、________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戏曲家。戏曲作品有《紫钗记》、《________》、《南柯记》、《邯郸记》。他的这四部传奇记,因为都写有神灵感梦的情节,故总名为“临川四梦”。

41、洪升不仅是清代杰出的戏曲家,也是著名的诗人。袁枚曾指出:“人但知其 《________》曲本与《牡丹亭》并传,而不知其诗才在汤若士之上。”

42、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明清传奇、清代花部(“乱弹”)等四种基本形式。

43、关汉卿的喜剧《救风尘》和________分别塑造了赵盼儿和谭记儿这两个女性英豪形象。

44、元水浒杂剧中描写的英雄形象最多的人物是________

45、“四大南戏”,也称“荆、刘、拜、杀”,是__________、《(刘知远)白兔记》、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南戏的合称。

46、《孤雁汉宫秋》,简称《汉宫秋》,是________的代表作。剧本深刻地流露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沉痛的忧伤情绪,是元代著名的悲剧,也是现存最早敷演王昭君故事的戏曲剧本。

47、在现存的宋元南戏中,除被称为“现戏之宗”的《____》外、其他较有影响的作品是产生元末的《_____》、《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等“四大南戏”。

48、________的诗文有《柔克斋集》。他的卓越成就在于创作了《琵琶记》。《琵琶记》是我国戏剧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明魏良辅《曲律》称其为“曲祖”;明吕天成《曲品》认为它是“神品”,等。

49、________是一种说唱文学,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

50、我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是指:《三国演义》和________和________、《西游记》

51、______的故事框架,与汉代以来一直流传民间的“东海孝妇”故事颇为相似。

52、________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它的出现揭开了我国长篇章回小说的序幕

53、徐渭的“四声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和《女状元》四部戏剧作品。

54、________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作者是董解元.本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会真记》。

55、《三国志通俗演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被称为“四大奇书”。

56、李玉的剧作,历来以

一、人、永、占最负盛名,是指_______、________、《永团圆》、________。

57、汤显祖的《紫钗记》、_____、_____、______四部传奇,被合称为《临川四梦》。

58、集文言小说之大成,并代表中国文言小说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品是________。

59、我国古代戏曲中第一部描写现实重大政治事件的时事剧是王世贞的________ 60、代表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最高成就的是冯梦龙编纂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61、明初“吴中四杰”中,以________、________的诗成就最高。62、受《水浒传》的影响,明代代表性的英雄传奇小说还有________。63、明末冯梦龙编创的“三言”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4、清初曾参加武装抗清的岭南著名诗人是________。65、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被誉为“京华词苑三绝”。

二、单项选择题

1、“青梅煮酒论英雄”故事中的主人公是()A.刘备与曹操 B.刘备与袁绍 C.曹操与孙权 D.刘备与诸葛亮

2、下面哪位人物是《聊斋志异》中的“恶妇”形象()。A.薛素姐 B.江城 C.潘巧云 D.青凤

3、《儒林外史》中,有较多作者本人影子的人物形象是()。A.匡超人

B.杜慎卿

C.杜少卿 D.牛布衣 4被鲁迅先生称为“以小说见才学者”的是()。

A.《镜花缘》 B.《醒世姻缘传》 C.《儒林外史》 D.《阅微草堂笔记》

5、最早提出并运用故事演进及母题生长来研究古代章回小说的是()。A.鲁迅

B.王国维

C.郑振铎 D.胡适

6、无杂剧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出自()一剧的李千金是其中之一。A.《救风尘》

B.《望江亭》

C.《墙头马上》

D.《谢天香》

7、被王国维誉为“纯是无籁,仿佛唐人绝句。”的元代小令是()A.【双调·沉醉东风】《别情》

B.【越调·天净沙】《秋思》 C.【双调·夜行船J《秋景》

D.【双调·清江引】《抒怀》

8、.下列作品属于“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讽刺艺术风格的是()A.《红楼梦》

B.《西游记》

C.《金瓶梅》

D.《儒林外史》

9、现存最早的话本小说集是()

A.《大宋宣和遗事》

B.《京本通俗小说》

C.《清平山堂话本》

D.《喻世明言》

10、小说彻底地从“言论”阶段飞跃到“文字”阶段的时代是()A.先秦 B.汉代 C.魏晋 D.隋唐

11、明代中期才产生了一部小说最有中华民族特色和中国人的思想观念。()A.《金瓶梅》

B.《西游记》

C.《红楼梦》 D.《儒林外史》

12、古代文言小说的三个要素:①必须是写人的,以人为中心;②必须有故事,有情节,反映社会生活中一定的矛盾冲突;③必须有非纪实性的特征;④必须用文言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唐传奇的题材内容:爱情婚姻,如()

A.《李娃传》、《莺莺传》、《离魂记》

B.《虬髯客传》、《红线传》 C.《枕中记》、《南柯太守传》

D.《莺莺传》、《离魂记》

14、下列不属于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繁荣的原因项是:()A.宋元“说话”艺术的直接影响;

B.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C.和市民思想感情息息相通的一些带有个性解放特点的新思潮,D.交通和通讯的发达为通俗小说的刊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15、被誉为“元曲四大家”①关汉卿②郑德辉③白朴④马致远⑤王实甫()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6、伟大的戏剧家王实甫创作了被称为是“天下夺魁”的代表作是()A.《丽春记》 B.《破窑记》 C.《西厢记》 D.《芙蓉亭》

17、关汉卿创作的剧本现存十八种,大致可分为三类:公案剧、爱情风月剧和历史剧。下列属于公案剧的是()

A.《窦娥冤》、《蝴蝶梦》

B.《诈妮子》、《救风尘》 C.《单刀会》、《西蜀梦》

D.《拜月亭》、《苦存孝》

18、白朴的代表作是:()

A.《墙头马上》

B.《赵氏孤儿》 C.《李逵负荆》

D.《梧桐雨》

19、南戏与北剧有诸多不同,下列错误项是:()

A.内容上,南戏叙事性强,抒情性弱;北剧故事情节较简单,抒情性强。B.语言上,南戏俚俗无文采,北剧文学性较高。

C.音乐曲律上,南戏有严格的曲律,用韵混乱;北剧不重视曲律,在宫调、用韵上有严格规范。

D.音乐曲律上,南戏没有严格的曲律,用韵混乱;北剧重视曲律,在宫调、用韵上有严格规范。

20、明杂剧创作主体的特点对杂剧创作的影响表现, 下列错误项是:()A.因作家地位较高,故其作品更多表现对文人自身的关注,表现文人自己的精神世界;

B.因其创作多为家班演出所用,故注重自娱,而不考虑民众的欣赏要求和舞台演出效果;

C.因其所兼作南戏与传奇,故其杂剧多受南戏、传奇的影响。

D.因其地位低微或经历过深切的忧患,故其作品常常表达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对历史、人生的思考;

三、名词解释

1、《长生殿》

2、宋话本

3、南戏

4、一人永占

5、“临川四梦”

6、话本小说

7、临川四梦

8、元末“四大南戏”

9、“拥刘反曹”

10、南戏:

11、章回小说:

12、“三言”和“二拍”

13、四大奇书:

14、桐城派:

15、格调说:

四、简答题

1、简述元杂剧的体制特征。9

2、简述章回小说的体式特征。

3、简要分析元杂剧创作繁荣的原因

4、简述《金瓶梅》对长篇小说文体的历史性贡献。

5、《聊斋志异》故事的人 与异类互变的特点。

6、话本小说的体式特征。

7、中国文言小说的发展历程

8、“三言”“二拍”的情节构置艺术

9、梁山英雄形象的塑造

10、关汉卿杂剧卓越的艺术成就

11、《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12、简要分析潘金莲形象的悲剧性及其悲剧的社会意义

13、章回小说的体式特征。

14、简要分析《牡丹亭》的创作成就

15、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16、简要分析孙悟空的形象和《西游记》的时代精神

17、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18、简述宋元话本小说的主要内容

19、比较宋元南戏和北杂剧的区别

20、试论《三国志演义》中的战争描写

21、简要分析关汉卿与马致远在精神实质上的区别。

22、简要分析《牡丹亭》的创作成就。

23、简要分析潘金莲形象的悲剧性及其悲剧的社会意义。

24、简要分析南戏与传奇的差异。

25、《桃花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6、《长生殿》艺术成就有哪些?

27、元明清英雄传奇小说的四种类型是什么?

五、论述题

1、试论述关汉卿剧作的思想特征和艺术成就

2、试论《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3、《聊斋志异》是一部以幻想的形式写成的社会问题小说,它所反映的社会内容有哪些方面?

4、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作者的政治理想是如何体现的。

5、举例分析《西厢记》中红娘的形象特点。

6、试论述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及《红楼梦》的艺术描写特色

7、试论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8、试述章回小说对中国文化的重要贡献。

9、《红楼梦》是一曲“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女性大悲剧,作品是如何表现 这些女子事迹的呢

10、《琵琶记》的艺术特色

11、试论述王实甫《西厢记》的独到价值。

12、试论述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及《红楼梦》的艺术描写特色。

13、论元杂剧的体制特征。

14:简述马致远《汉宫秋》和白朴《梧桐雨》在处理历史题材上的异同?

15、论述《桃花扇》与《长生殿》的异同?

16、为什么说《红楼梦》达到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巅峰?

作业题:

1、简述马致远《汉宫秋》和白朴《梧桐雨》在处理历史题材上的异同?

2、论元杂剧的体制特征。

3、简述《西游记》浪漫主义手法的具体体现?

4、试论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5、试论述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及《红楼梦》的艺术描写特色。

6、论述《桃花扇》与《长生殿》的异同

6古代戏曲小说 第3篇

中国古代的小说是座丰富多彩的宝库, 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 对世界文学, 特别是对东亚小说曾经产生过至深至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小说, 曾经对世界文学, 特别是对东亚国家的小说, 产生过直接而巨大的影响。比如, 古代的朝鲜半岛在罗末丽初之所以产生《调信梦生》、《崔致远》、《虎愿》等稗说, 就与中国古代的传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后来, 如中国的《太平广记》、《剪灯新话》等文言小说, 对朝鲜半岛小说的发展, 更起着明显的作用。当《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等通俗小说在中国流行之后, 很快就传播到日本、越南与朝鲜半岛等周边国家。今就韩国而言, 崔溶澈、朴在渊的《韩国所见中国通俗小说书目》、闵宽东的《国内中国古代小说的版本出版翻译状况》、郑炳昱主编的《乐善斋文库藏书目录》与不久前出版的全寅初主编的《韩国所藏中国汉籍总目》等, 就从版本流布的角度有力证明了中国古代小说对韩国小说的形成与发展所起的历史作用。这种情况, 在日本、越南等国也十分相近。如日本现代著名学者增田涉在说到江户时期大量引进中国的白话小说时说:“这些中国小说刺激京阪、江户的读本作家, 开拓出了至此我国从未见到过的新的小说世界。”在越南, 如中国的一部《金云翘传》小说, 被移植为喃传后成为名著, 不但在越南家喻户晓, 而且享誉世界文坛, 被译成多国文字。至于在西方, 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当然相对较晚也较弱, 但也不断地产生过积极的作用。有名的如德国大诗人歌德读了《好逑传》、《花笺记》、《玉娇梨》等清代小说之后, 大受启发, 认为人类的感情是相同之点超过了异国之情, 乃至提出“世界文学”的概念。

二、面对当今世界

时至当今21世纪, 中国古代小说的生命力究竟如何?是将渐渐被人淡忘, 还是仍然在世界文学发展的长河中魅力常在?

诚然, 目前的世界, 在经济上越来越呈现出全球化趋向, 在文化上也有不少人在探讨全球化问题。然而, 文化毕竟不同于经济, 不可能形成“全球统一市场”, 不可能像规范全球经济行为规则一样来规范世界的文化。世界各国的文化是有着相通之点, 但同时也有着不同之处。西方国家凭借经济上的强势, 常常在文化上也是以“欧洲中心”自居。东方的一些文学家, 也往往不分青红皂白, 认同西方霸权话语, 把一些肤浅、庸俗、末流的东西奉若神明, 热衷于走“西化”道路。与此同时, 现在的世界还有一种暗流, 就是越来越重物质, 重实利, 这对整个高品位的文化生产也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总之, 面对21世纪的世界, 有两股风, 对作为东方文化之一的中国古代小说的传播是不利的, 这就是:一股是崇西化、远东方的风;另一股是重实利、轻人文的风。但是, 不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 还是有一些有识之士, 重视真正的文艺精品与学术研究, 拒绝全球化就是西方化, 主张东西方文化多元发展, 相互交融, 携手并进。事实上, 在文化上的真正全球化, 就是这种相互交流、互补互利的全球化。在这种全球化的过程中, 作为东方文化的源头和代表, 中国的文化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份量。她不仅深深扎根在东方国家的土地上, 而且越来越对西方具有吸引力。更何况, 近年来, 中国经济的崛起也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刮目相看, 即使是出于实用的目的, 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学习汉语, 关注中国的文化。21世纪的世界, 正是以这样的情势, 为中国古代小说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敞开着大门, 创造了条件。

三、让中国古代小说更好地走向世界

中国古代小说在新的时代中仍然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只不过, 这种生命力在新时代经受着严峻考验。

我们作为专业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者, 有责任为全世界有更多的人来了解、欣赏中国古代小说而多出点力。为此, 我觉得当前除了本身加强研究之外, 有三项工作特别要注意。

第一项工作是加强各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这包括中国的专业研究者与国外的同行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以及各国专业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者与各国的“国文学”研究者、“汉文学”研究者, 乃至同各种文化工作者之间的合作与联系。由于历史原因, 有关资料往往分散在世界各地。相互交流, 可以互通有无。同时, 由于国别差异, 各国研究者的知识结构、文化心理、研究方法往往也多有不同, 相互交流, 可以优势互补。目前这方面的形势很好, 比之20多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

第二项工作是加强中国古代小说与小说理论的译介。中国古代小说要走向世界, 最主要的无疑是要使世界上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普通大众能阅读, 这个道理是最容易理解的。这个工作就需要各国的文学、语言工作者合力来做。过去已做过不少工作, 有的就做得比较好, 如1939年伦敦出版的克莱门特·伊杰顿翻译的《金瓶梅》 (英译本名《金莲记》) , 因为得到了老舍的指导, 就翻译得比较好。但总体上这方面的工作还很不够。在重视小说翻译的同时, 还要加强译介中国化、东方化的小说理论批评著作。中国古代的小说理论批评是有着与西方不同的体系与批评机制。我们在传播中国古代小说的同时, 也有必要让西方人领会与认同东方式的小说理论思维, 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接受中国古代的小说, 认识中国的古代文化、审美观念和民族风尚。

第三项工作是加强中国古代小说信息化、数字化工程的建设。就文学研究而言, 在全球化格局下, 运用电脑、电子网络和数码技术逐渐成为一种重要手段。包括小说在内的古代文学作品以及文化典籍的电子文本的出现和广泛运用、各种电子书库、期刊检索网站和专门的文学研究网站的纷纷建立并不断更新完善等等, 都为我们的文学研究尤其是小说研究带来了重大变化。据有的学者统计, 目前至少有七百余种中国古典小说实现了数字化存储。但是目前的小说电子文本, 大多只有一般性的阅读功能, 不仅缺少相关的附加功能, 更缺乏综合性、系统性的小说研究资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美国、台湾、大陆的学者都尝试对《红楼梦》做一些数字化工作, 但其工作的细致性与应用性都有一些问题。近年来, 对于《三国演义》数字化工作比较引人注目。围绕着《三国演义》数字化的问题, 中、韩、日三国学者已开过了多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的周文业先生与日本的上田望先生等, 都做出了一定的实绩。我期待着在这方面有更大的收获。同时, 期待着其他小说的数字化也能乘势跟上。我相信, 在新世纪, 中国古代小说名著的数字化工程迟早会完成, 以促进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与传播。21世纪无疑是一个更加全球化的时代, 也是一个更加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时代。我们必须紧跟全球资讯时代小说研究的新趋势, 促进中国古代小说更好地走向全世界。

最后要说明的是, 中国古代小说在不断走向世界, 同样, 世界各国的文学也在不断地走进中国。文学的交流是双向的。只有在这种双向、平等、互补的全球化潮流中, 世界文学才能繁荣, 各国的文化事业才能兴旺。让我们携起手来, 共同去迎接世界文学灿烂的明天。

摘要:中国古代小说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要从大众文化的接受中得到检验。只有不断地唤起大众的记忆和热情, 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和接受, 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所以, 要让中国古代小说在全世界广为传播, 除了依靠翻译、讲解, 让普通百姓直接阅读、欣赏和接受之外, 用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人物、故事、精神来诠释当今现实的一些问题以及扩大到形成各种文化产品, 似乎也有它的必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我们应该用开放的、现实的、大众的眼光来看待中国古代小说的传播与接受。这不仅是指面向世界, 即使是面对中国的读者, 也是这样。

6古代戏曲小说 第4篇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 戏曲与小说 书生负心 心理探究

每一个人都渴望美满幸福的婚姻,实现美满婚姻的第一步就是对于坚贞不渝的爱情的追求。然而,现实生活中,爱情的得来总是充满着坎坷和艰辛,“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在古代的戏曲和小说中往往是那么容易发生,书生负心的现象成为了中国文学中引人注目的现象,赢得了无数观众为之抒发道德的怨愤和同情的叹息。

现代的学者对负心婚变的社会原因的探析已经取得了极其可观的成绩。但是,书生负心原因的探析还有值得探讨之处。笔者在重新阅读了现代学者的专著和相关的几篇论文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现:深入地探究了“书生负心”的心理方面的原因。

一.科举制度下男女恋爱的精神满足心理违背了政治联姻的标准。

古代戏曲小说中,科举制度下文人命运的变迁,书生希望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恋爱对象,他所追求的爱情大多是兴趣相投,郎才女貌,追求彼此心灵上的沟通和感情融洽。只要能在精神上得到愉快和满足,书生在坠入爱河时,并没有考虑对方的经济条件、门第高低等方面,这种建立在精神上的爱情当然是很高尚的,但违背了门当户对的政治联姻标准,几乎不可能得到社会和书生家长的认可。这些书生在社会压力和家长的指责之下,不得不忍痛割爱,做出负心的行为。

《霍小玉传》中李益出生门第清高华贵,本人才华出众,当世无双,前辈尊长,全都推祟佩服。他也常凭借其风流才情,希望得到佳偶。霍小玉本是霍王之小女,在其父死后,因其母亲出自贱庶而被赶出王府,沦入娼门。霍小玉虽是烟花妓女,但姿质艳美,情趣高雅,音乐诗书,无不精通,这正是李益梦寐以求的终生伴侣,所以李益按照个人的标准选中了霍小玉,并欲与之偕老。霍小玉所具有的高贵的气质和她卑贱的境地促使她尽快跳出火坑的愿望非常强烈,她不追求财物,只爱慕风流人物,李益的名字,她仰慕已久,还经常喜欢吟咏李益的诗。霍小玉虽然知道自己是娼妓人家,与李益无法匹配。只是因为姿色和才艺而受到李益的爱恋,也深知以李益的才学和名声,足以令许多名门闺秀仰慕,愿意和李益结婚的世家大族非常多。还考虑到李益堂上有严厉的双觐,一定会迫使李益与名门贵族的小姐缔结美满的姻缘,自己被李益抛弃应该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但她不死心,她要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哪怕李益能给她八年的欢爱时间,她已经心理很满足了。但是这种追求精神满足的选择恋爱对象的心理违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标准,也违背了唐代的法律。唐代婚律明文规定:“人各有偶,色类须同,良贱既殊,何宜配合。”[1]李益和霍小玉共同生活了两年,但他始终没有向他的母亲提及自己已经有了霍小玉这样的妻子,所以他的母亲太夫人依照门当户对的标准替他和名门望族表妹卢氏议亲,婚约都已定好。李益基于太夫人一向严厉固执,踌躇不敢推托。而中国传统社会很看重家族的利益,不容许官员与妓女之间有真挚恋情。基于此种原因,李益不可能做到为了爱情而断绝亲情和整个家族赋予他的使命,所以他注定要抛弃霍小玉。

二.女性及其家长攀比和从众的心理导致书生负心。

某些女性及其家长天生存在虚荣和攀比心理。在选择婚姻时,出身卑贱的女性家长仰仗着自己的钱财,千方百计为自己的女儿找一个有前途的书生,而书生品质、经济如何则不在考虑之列。如果书生比较贫穷或者正在落难,女性家长可以给予无条件的资助,他们资助这些穷书生的目的只是想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穷书生,让贫穷书生发愤苦读,以参加科举改变身份,进入上层社会,从而实现“夫荣妻贵”、光宗耀祖的理想。他们只看到了贫穷书生的升值空间,看到了有利的一面,而忽视了贫穷书生发迹后是否会负心。而穷书生有时因为家庭贫困或者遇到了麻烦,得到了女性或者家长的资助,他们当时虽也考虑了门户问题,但迫于生计,违心的答应了婚事。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中的金玉奴虽然富贵,但出身不好,是乞丐头的女儿。金老大一心要将女儿嫁一个有出息的读书人,而金玉奴对父亲一心给自己找读书人的心情非常理解,也非常赞成。所以她不惜拖大年龄也要嫁个读书人。不管是金老大还是金玉奴在择偶上都存在着严重的从众心理,希望找书生以改变自己的地位。所以在邻家的一个老头对金老大提及莫稽这个穷秀才时,金老大非常高兴。而莫稽也由于自己家贫,无力婚娶,才被迫答应的这门婚事。结婚后,金玉奴为了丈夫的前程,也为了改变自己卑微的出身,劝丈夫刻苦读书,她不惜财力物力,到处为丈夫购买书籍,供他学习,以尽快帮助他进入上层社会。可见无论是金老大还是金玉奴都有一心要加入社会上层的攀比和从众心理,这种心理促使他们不惜以全部家当去倒贴一个一文不名的穷书生,他们一不图人,二不图财,图的是社会地位。这种急功近利,不考虑对方品行的择偶心态也最终使金玉奴险些命丧黄泉。

《张协状元》中的贫女不也是看中了张协的书生身份,才在李大公夫妻的撮合下嫁给了张协吗?其实贫女在和张协的相处中,对于张协的人品她是有所了解,她嫁给张协的目的不也是想以后能进入上层社会成为上等人的攀比心理在起作用吗?嫁给张协后的贫女的命运其实比金玉奴更加悲惨,张协只是为了摆脱一时的困境而采取的权宜之计,他利用贫女想嫁给一个好夫君而摆脱贫困的心里,以引诱贫女嫁给他,让贫女通过自己的辛苦劳动来帮助他得以继续上京应试,且在与贫女成亲时,便已经作好了抛弃贫女的打算,他自称:“张协本意无心娶你,在穷途身自不由己,况天寒举目又无亲,乱与伊家相娶。”[2]可见他对贫女没有任何的感情,婚后的贫女不但遭受了来自张协的家庭暴力,而且还要更加辛苦的挣钱来支撑这个家,为了张协能上京赶考,她剪发卖发以助其成名,但成名后的张协不但负心将贫女抛弃,而且后来还剑劈贫女。

女性如此攀比、从众的择偶心态最终给自己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他们几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若不是因为他们碰上好的官员,收为义女,他们怎么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最终又和负心人破镜重圆呢?而破镜重圆后的感情又将怎样呢?所以女性在择偶方面应该怎样取舍,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三.过于注重良好形象的面子心理导致悲剧发生

中国人是非常注重面子的,面子与人的身份、地位相联系,不同等级即不同身份,各有自己的面子。一般说来地位越高的人越要面子,爱面子,最怕在人前丢掉“面子”,他们最怕听到耻辱等字眼,最注意在他人面前保持自己的良好形象。有些书生一旦发迹就想方设法负心,原因是自己地位提高了,要以自己的脸面维护家族的荣誉并为之争光,万万不能给先人、给家族“丢脸”,而前妻的地位低贱使自己觉得颜面无存,在其他官员面前失去了尊严,不能给家族带来丝毫的荣誉。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是书生莫稽由于家贫,娶了杭城团头之女金玉奴为妻。但玉奴的门第始终成为莫稽心中的阴影,因为莫稽是知识分子,地位高贵,而金玉奴是乞丐,地位卑俗。莫稽初婚时,其朋友,晓得他贫苦,都能体谅他,也没有人去取笑他。满月时,莫稽请同学们饮酒,金家族人金癞子的一通大闹,着实使莫稽在同学面前丧失了脸面。中了进士后的莫稽,乌帽官袍,到丈人家里,街坊上一群小儿的童言使莫稽感觉不是滋味,想到将来的儿女要被人笑话,就有些后悔当初娶亲之事。在任途中,莫稽想起团头之事,越想越感觉是奇耻大辱,为了以后不再受终身之耻,遂心生恶念,将玉奴推入江中,成了忘恩负义的负心郎、薄幸贼。莫稽之负心主要是因为金老大家卑贱的地位使莫稽丢尽了颜面。

《琵琶记》中的牛丞相在给女儿择婿时,声称女儿非状元不嫁。蔡伯喈中了状元后,当朝的天子也夸他是好人物,好才学,劝牛相招赘,并愿意为媒。以圣上为媒、“汉朝中惟我独贵”的身份,奉旨招婿,自以为手到擒来,却偏偏被穷秀才给拒绝了,使牛臣相的面子大大折损,“怕被人传,道你是相府公侯女,不能够嫁状元”。为了得到状元,保全自己的面子,不顾女儿的反对,硬要把女儿嫁给一个有妇之夫。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社会书生负心现象不仅是社会问题,同时也是心理方面的问题,高尔基曾说:“人是杂色的,没有纯粹黑色的,也没有纯粹白色的。在人的身上掺合着好的和坏的东西—这一点应该认识和懂得。”[3]论及书生的负心,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史凤仪.中国古代婚姻与家庭[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62.

[2]钱南扬.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215.

[3]高尔基论作家的劳动本领[M].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5,22.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复习题一 第5篇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复习题一

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2、《大雅堂乐府》:《大雅堂乐府》: 是明朝初期剧作家汪道昆所著的杂剧。全剧四折,每折演一个故事,各自独立,均以历史上文人乐道的故事为题材,传达一种文人的雅兴与情调。剧目为《高唐梦》、《洛水悲》、《五湖游》、《远山戏》。

二、简答题

1、元明杂剧创作主体有什么差别?这对杂剧的创作产生了怎样影响? 提示:

元明杂剧的创作主体的不同:元杂剧作家主要是下层官吏、落拓文人和隐逸之士;明杂剧创作主体的地位明显上升。

创作主体的差异引起元明杂剧的差异:元杂剧常常表达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对历史、人生的思考;明杂剧更多表现对文人自身的关注,表现自己的精神世界。

2.西湖笑居士评价吕天成的《齐东绝倒》一剧曰“此剧几于谤毁圣贤”,谈谈你对此的理解。提示:

(1)《齐东绝倒》写帝舜帮助犯了杀人罪的父亲瞽叟逃脱制裁,颇能揭示封建王法的欺骗性质,也讽刺了帝王的徇私。

(2)吕天成用一种玩笑的态度写古之圣贤,表现出晚明文人对社会问题的思考、精神上的无所顾忌和对传统的挑战。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说关汉卿是一位当行的剧作家?

(1)在场面安排上紧凑、集中、富有典型性。一切和主题思想无大关系的描写都被略去了,而突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因此通过二三个主要人物,几个重要场面,就能展示出元代社会的重要侧面。

(2)在关目处理上,一方面从不同人物的处境出发,展开冲突,引向高潮,另一方面又移步换形,变化多端,使人不能预测它的发展。在剧情发展中还善于埋伏“悬念”以增强戏剧效果。(3)语言自然、真切、质朴,既切合剧情,又富于个性。

2、试析徐渭的《狂鼓史》。提示:

《狂鼓史》全称《狂鼓史渔阳三弄》,借阴间弥衡击鼓骂曹之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统制者扼杀、摧残人才的罪恶,对滥杀无辜的强烈愤慨,及人间、天上幻想不同制度的向往;以他人之口舌,浇自家之块垒,并深沉的寄托了对惨遭奸相严嵩陷害致死的好友沈炼的无尽哀思及怀念。

曹操(155-220)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戏剧性的人物。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最动荡的时期,他在诸候割据的混乱中统一了中国的北方,但始终只是以丞相的名义进行统治,仍尊奉已经丧失了权力的傀儡皇帝,直到死后,被他夺取皇位的儿子追为皇帝。他这段特殊的身份一直被传统中国视为“名不正、言不顺”的典范加以谴责。

“击鼓骂曹”的故事就是将曹操视为奸臣的经典描述,《后汉书》、《三国演义》及本杂剧跨度千年,三次将其搬演。祢衡字正平,平原般县(山东德州平昌县)人。善写文章,善于辩论。急躁、傲慢,常出言不逊。(从荆州游历到许昌;与孔融、杨修交往;拒绝拜见曹操;裸衣击鼓,捶杖骂曹;随荆州刘表;为黄祖所杀)

沈炼(1507-1557),字纯甫,号青霞,明会稽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历任溧阳县令、茌平县令。沈炼幼有大志,文武全才,下笔辄万言而不能止。生性刚直,不附权贵,故任县令后一直未得升迁,过好长时间后才为锦衣卫。炼秉性耿直,嫉恶如仇,曾上疏揭露严嵩、严世蕃父子专擅国事、贪污纳贿、卖官鬻爵、妒贤嫉能、箝制谏官等十大罪状,遭迁杖五十,削官为民。后受严党诬陷,以与白莲教阎浩等谋乱,惨遭杀害。为我国古代杰出忠烈之士。有《青霞集》传世。

徐渭的剧本写祢衡死后阎王因其气慨超群,才华出众,待以上宾。上帝召请祢衡为修文郎,行前判官请他“权做旧日行径,把曹操也扮做旧日规模,演述那旧日骂座的光景”。祢衡应允,即将打鼓骂座事重演一番。剧中有女乐穿插,曹操稍一犯规即挨一百铁鞭,祢衡击鼓历数曹操罪恶,骂得痛快淋漓。

《狂鼓史》把剧情改为曹操死后,在阴司由祢衡对着他的亡魂重演当日骂座的情景,因此可以直骂到曹操临终时“分香卖履”之事,更为痛快淋漓。

“骂曹”的内容,看起来不外乎历史记载和故事传说中曹操的狠毒伪善、狡诈奸险、草菅人命等罪恶,但对徐渭来说,剧中的曹操实际象征着使他产生“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 的社会实体。作者通过祢衡之口,宣泄由巨大的压迫所带来的精神痛苦和愤懑不平之气,表现出惊世骇俗、桀骜不驯的倔强个性。这一剧作在当时受到许多文人的喜爱和高度评价,也正是因为它并不是就历史而写历史,或借历史讽喻现实政治;它的感人之处,是那种恣狂的个性和烈火般的激情。

“他那里开筵下榻,教俺操槌按板把鼓来挝,正好俺借槌来打落,又合着鸣鼓攻他。俺这骂一句句锋铓飞剑戟,俺这鼓一声声霹雳卷风沙。曹操,这皮是你身儿上躯壳,这槌是你肘儿下肋巴;这钉孔儿是你心窝里毛窍,这板仗儿是你嘴儿上獠牙;两头蒙总打得你泼皮穿,一时间也酹不尽你亏心大。且从头数起,洗耳听咱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复习题二

一、名词解释

1、《小孙屠》

宋元南戏。收录于《永乐大典》,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之一,三种戏文都较高地保留了宋元南戏的原始面目。《小孙屠》表现的 庭伦理、兄弟之情。这和元杂剧创作晚期对道德伦理的关注表现出一致性。

2、折子戏:相对于整本戏而言,指从全本中拆出的、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折(出)。折子戏演出的鼎盛时期在清代,但其源头却子戏 大多是戏曲中的精彩片断,是那部戏曲全剧的中心或灵魂,有很强的独立性,情节浓缩,人物个性鲜明,如《牡丹亭》中的《西厢记》中的《拷红》、《玉堂春》中的《苏三起解》、《白蛇传》中的《断桥》等。折子戏的风行,是清代曲坛的一个重要一个侧面显示着中国戏曲发展的又一度变迁:演员的场上之曲正日益成为曲坛的主流。

二、简答题

1.简述南戏与北杂剧的不同。提示:

(1)内容上,南戏叙事性强,抒情性弱,抒发的多是下层民众共有之情,作者个人主体意识不强烈;北剧故事情节较简单,抒情形象单薄,作家主体意识比较强。

(2)语言上,南戏俚俗无文采,北剧文学性较高。

(3)音乐曲律上,南戏没有严格的曲律,用韵混乱;北剧重视曲律,在宫调、用韵上有严格规范。

2、《拜月亭》的艺术成就?

《拜月亭》一方面是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第二是结构上两组线索的设置;三是曲辞的平易宛转、自然天成。

3、《宝剑记》在戏曲史上的价值

李开先《宝剑记》在题材上的开拓。李开先的《宝剑记》写的是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这个故事超越了传统的南戏,以前南戏材——婚姻家庭,开始表现政治上的中间斗争,这里面显示出文人对政治的参与精神和他们的无耐。

4、沈璟的剧作有哪些特点?

(1)内容上注意表现市井生活。(2)注意世风,注意剧本的道德意义。(3)重视剧作的舞台效果,结构上注意避免冗长、拖形式上表现出杂剧与传奇的融合。(5)语言通俗浅近,并追求诙谐。

三、论述题

1.《张协状元》、《荆钗记》、《琵琶记》都是反映士子的爱情与婚姻的作品,试分析其创作主旨的不同以及造成这种不同的原提示:

《张协状元》主要是谴责文人的负心;《荆钗记》则着重肯定文人科场得意后对爱情的忠贞,赞扬了他们的高尚情操;而《琵琶蔡伯喈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对文人“婚”与“仕”的道德反思,表达了文人心中一种普遍的人生困惑。《张协状元》和《荆钗记》的不同主要原因在于宋代科举录取的数量和质量上的松弛,使得大量的士子得到入仕机会,成为职场官员择婿的对象,这样,婚为了人们所关注的话题。而元代废科举,负心的题材不再受到注意,同时,元代剧本创作过程中有着大量的文人思想的灌注,包文人意识,肯定和赞扬文人对爱情的态度以及追求则是题中应有之义。《琵琶记》的不同则在于作者高明的思想意识的左右。一强调作品的社会教育意义,另一方面,他又不满足仅仅在伦常的层面讨论文人问题,他希望对世俗追求的功名利禄、对朝廷的威及其家庭的生存状态作深入的思考,所以,他的主旨没有仅仅停留在文人负心的批判和忠贞爱情歌颂的层面。2.试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的时代意义。提示:

作为爱情剧,《牡丹亭》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女子的苦闷,汤显祖写作《牡丹亭》,通过杜丽娘的故事,赞扬真情、至情,批人性的压抑。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和《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不同,她并没有一个现实中的情人,她为追求梦中情人而死去,生。她不是在现实的感情中苦恼,而是为梦境而痛苦,她不是死于爱情的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的渴望。在这里,汤显了社会现实中的女性的困境:生活中受到重重束缚,行动也受到多方约束,对于爱情,仅仅只有渴望,而无法实现。同时,汤显娘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至情观:“情”可以超越现实的存在,超越时间和空间。真情是无法为常理所规定和约束的。名词解释

三言:“三言”是明代冯梦龙编辑刊印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总集。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集中收录的的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是明代成就最高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之一,其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更可以说是整个明代白话短篇二拍:明代凌蒙初编辑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等二部短篇小说集,合称“二拍”,每集收拟话本小说四十篇。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2.脂评本

是《红楼梦》的一个重要的版本系统,这个版本系统共八十回,除正文外,大多附有各种形式的批注,批注者的署名以脂砚斋和畸本”。对批注者脂砚斋的身份,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但其中的评论对我们理解和研究《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以及小说的思想

二、简答题

1.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反映了哪些关于爱情婚姻的新思想、新观念?

这主要有两类。一类从正面表现市民阶层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新观念、新追求,如《卖油郎独占花魁》。另一类是描写情与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2、《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所反映的时代特色:即“情”与“理”的矛盾

这是杜十娘悲剧的真正社会根源。李甲贵族公子的身份使他必须遵守封建礼教,但他对杜十娘确实有一定的真实感情。因此杜十娘的爱情之间的矛盾冲突。而最终在“情”与“理”的冲突中,选择了后者而背弃了杜十娘的爱情。而杜十娘与孙富的冲突富却是借助以李布政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取得了胜利。而杜十娘对李甲“发乎情,止乎礼”的控诉,正因此而显得深沉凝重,悲愤

3、应该怎样评价《红楼梦》后四十回?

贡献在于根据前八十回的线索,完成了宝黛爱情悲剧的结局,使《红楼梦》成为一部完整的小说,而且基本保持了前八十回的悲大致符合曹雪芹原意。缺点在于宝黛性格有与前八十回不符的地方;而贾府家道复初的结局也与曹雪芹构思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体见教材第263—266页)

4.试分析《聊斋志异》花妖狐魅形象的意义。

作者极力把花妖狐魅人格化,把冥府、龙宮、仙界等幻想世界社会化,通过人鬼之恋、人狐之恋、鬼狐之恋、鬼鬼之恋,与中的冲突,同时,充分利用花妖狐魅和幻想世界所提供的超现实特点,突出地表现作者理想中的人物和生活境界,讴歌了纯净的结果,給恶人、坏人以应得的惩罚。(以小说中的故事为例)5.晚清谴责小说有哪些特点?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1)数量相当可观。(2)小说的主流,反映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些重要特点,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揭露的主要内容。(举例略)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

1.鲁迅先生评价《儒林外史》时曾说:“戚而能谐”,试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讽刺的作法有多种,比如钱钟书的《围城》就是相对地坦率刻薄的。而《儒林外史》的讽刺风格,却不是剑拔驽张的“犀利”,调来叙述故事,描写人物。也就是人们说的“亦婉亦讽”。而具体说来,如下一些手法在小说中是很明显的:

第一,据实摩写,情伪毕现。就像第十七回,一群斗方名士辩论做官与做名士孰优孰劣,作者写来,无一贬词,却把当时文士们内第二,运用对照法,把人物前后相悖的语言行为相对照,在不经意中显现其真面目。如范进打算考举人时,胡屠户先是训斥范进的人”,“赖蛤蟆想天鹅屁吃”,后来范进中了举,则又称之为“贤婿老爷”,是“天上的星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第三,点破法。顺其所始,攻其所弊。如十二回,张铁臂虚设人头会,作者一方面写张在屋顶上“行步如飞”,另一方面又“忽了这个假侠客的真面目。

第四,合理的夸张。如周进的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胡屠户打了范进而手隐隐作痛,弯不拢来,严监生临死因点了两根灯草而强烈的讽刺效果。

2、谈谈你对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的认识。首先,宝黛悲剧的原因分析。

第一,贾宝玉和林黛玉都具有叛逆思想。宝玉鄙薄功名,“乖僻邪谬”;黛玉不随流俗,卓尔不群,个性独特。这是当时的社会第二,宝黛之间的爱情。宝黛之间产生爱情是荣府所不能够接受的,它要求有一个能治内,能理外,能束缚宝玉的媳妇。第三,贾府的衰败。它要求用婚姻的维系,来支撑贵族生活的必需,来巩固并壮大势力,以满足复兴贾府的愿望。所以,宝黛悲剧是必然的。其次,悲剧的社会意义。

6古代戏曲小说 第6篇

一、用各二百字左右的篇幅介绍三篇话本、拟话本的代表作品。

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前者是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故事;后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话来讲述平凡人的故事。宋代的讲史话本有《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全相平话五种》等。这些话本以正史为主要依据,但也采入一些传说、异闻等,同时也不免虚构,以增强吸引力。它们的情节往往较曲折,篇幅较长。元明清的历史小说正是由此演变而成的拟话本是明代兴起的短篇小说的一种创作形式,它是由文人模拟宋元话本而创作的。它与话本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白话小说;其不同点是拟话本不再是说话艺人说唱的底本而是专供人们阅读欣赏的文学作品。拟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宋元以来的讲唱文学已逐渐脱离了口头创作阶段进而发展成为作家的书面文学。其代表作品主要有: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简称《三言》),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二拍》),陆人龙的《醒世言》,周清源的《西湖二集》于霖的《清夜钟》以及佚名的《石点头》《醉醒石》等。

二、话本、拟话本中的爱情故事和前代小说中的爱情故事相比,在爱情观念、人物形象上发生了哪些新变?答:在爱情观念上:

1、话本、拟话本的爱情故事开始由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向尊重品德、情感、注重生活实际方面进化;

2、话本、拟话本爱情篇章的主题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反对封建的门第观念、贞操观念和等级观念以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争取自由婚姻等。

在人物形象上:话本、拟话本对人物的描写具有特殊性、细致性和多样性。

1、特殊性表现在人物描写上的“奇”,非常注重人物描写的个性化。比如:杜十娘、莘 瑶琴、玉堂春,三人都是色艺双绝的妓女,都向往自由、渴望爱情;但她们却都有 各自不同的风姿。杜十娘深沉老练、莘瑶琴质朴单纯、玉堂春机智泼辣。

2、细致性十分明显,如《刘小官雌雄兄弟》写小酒店掌柜刘公在风雪天救起一个 60 多岁 的老头,就用了 4000 多字。《苏小妹三难新郎》写秦少游与苏小妹进入洞房后的 “三难”就用了将近5000 字的篇幅。

3、人物的多样性,比如:综合环境、人物身世等特点;利用矛盾冲突描写人物的行动;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心理活动;通过 想象夸张塑造带有传奇色彩的理想形象等等

三、前人认为话本、拟话本“主意则在述市井间事”,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话本、拟话本是中国古代承前启后的白话小说,其作者博古通今,大都熟悉前 朝故事,不仅熟悉下层人民生活,与当时的市民阶层生气想通,而且富有表现生活 的艺术技巧。听众也是以下层小市民为主,所以内容也是写下层民众生活,以描写 人物为中心,情节曲折,故事性强,语言是白话口语,下层小市民在听众数量上占 了绝大多数。另外,讲史话本的作者大都地位低下,其听众和观众大多是生活在社 会底层的人民,因而,讲史话本的思想观点比正统诗文进步,较为接近人民群众,所以说话本、拟话本“主意是在讲述市井间事。”

四、结合作品分析话本、拟话本是如何运用“巧合”的手法来安排情节的。

答:所谓“巧合”,就是偶然性。偶然性是由必然性决定的,作品中的“巧合”来源于社会,又经过提炼加工,就是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既反映生活真实,体现客观规律,又富有艺术魅力。比如《错斩崔宁》的“巧”值得一提,作者安排 情节,处处抓住一个“错”,在“错”的背后又处处强调一个“巧”。刘贵戏言,二姐出走是“巧”,静山大王杀刘贵是“巧”,崔宁与二姐清早结伴同行是“巧”,刘贵与崔宁的财物正好都是十五贯更是“巧”,表面看来这些“巧”是偶然的;而 在“巧”的背后,是封建礼教和司法制度两把杀人的刀子。这里的“巧”表现了社 会的本质和客观规律。试想,如果不是社会上普遍存在买卖妻妾的现象,刘贵怎能 如此戏言?陈二姐又怎么会轻易信以为真?如果没有“男女同行、非奸即盗”的社 会舆论,崔宁和陈二姐又怎会被“错绑”、“错杀”。正因为《错斩崔宁》中的“巧” 戳到了当时社会的要害,所以情节的发展既扣人心弦,又合情合理。听众和读者既 因为始料不及而不断称奇,又因为总在情理之中而频频叹服。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3答案

三、红娘形象之我见

在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中,“家生婢女”红娘聪明、伶俐、热心、正直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在后来的剧作中一再出现,取得了远较莺莺为重要的地位。剧中的红娘有着过人的胆识和才干,心直口快,泼辣爽直,重情重义。可以说,《西厢记》没有红娘,情节将惨淡无光,而崔、张的婚事也可能只是个泡影罢了。红娘形象代表了正义、智慧和力量,也代表了在当时社会前提下女性理性的觉醒和主体意识的萌动。

红娘性格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是她的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和她的正义感,这也是她性格中最闪光的地方。剧中一开始就说她是相国之女莺莺的贴身丫鬟,老夫人让她服侍莺莺,让她“行监坐守”。但是,在莺莺和张生一见钟情,两情相悦时,她主动站了出来为两人穿针引线。比如在“酬韵”一折中,莺莺和张生隔墙吟诗,红娘催促道:“姐姐,有人咱家去来,怕夫人嗔着”。此时连张生都怨她“不做美的红娘忒浅情”。但是,当两个人历尽坎坷即将成婚之时,老夫人的赖婚,激起了她的不平和正义感,于是她更加义无反顾的帮助,尽一切力量将两人撮合到一起。当张生绝望不知所措时,红娘主动为其出谋划策,让张生在夜晚趁莺莺在后花园烧香时通过琴声以明心志,并且不再催促莺莺回去,而且借口“瞧夫人一会”,有意让出空间让他们充分的交谈。当莺莺请她去看望张生,她没多作推脱就答应了。她感谢张生一封书信救了“俺一家儿性命”,她同情莺莺、张生婚姻的受挫,她更为夫人的“失信”而不平。显然,红娘是一个恩怨分明,重情重义,有着强烈正义感的奴婢,而不是一个惟命是从、唯唯喏喏的丫鬟,这也是她最终违背夫人之命,热心帮助莺莺、张生走向团圆的根本原因,也是她个性之所在。

红娘的正义还表现在她充满反叛精神。按常理来说,崔、张的“自由”婚姻,在充斥着封建礼教的社会背景下,应该算是大逆不道的,但红娘作为一位老夫人派来“看守”小姐的丫头,不仅不提醒“主子”,反而“推波助澜”,还成为这场婚姻得以美满结局的主要的牵线搭桥之人。在“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宗旨下,红娘是一个美好的化身,是美满婚姻的代言人。在这场叛逆的婚姻中,红娘不畏老夫人严词,几次三番周转于崔张之间,为他们安排月下听琴,并有晓夜奔走,传书递简等一系列行动,反映了她对这场恋情的支持,对真情的尊重,以行动表现了红娘的反叛精神。

红娘的可爱之处还表现在她机警聪明,有高度的警惕心和保护意识又富于同情心,她常在崔、张的爱情处在“矛盾期”的时候,以其特有的机警使矛盾获得解决。在为崔张二人撮合过程中,她知道莺莺有“撮盐入火”的性子,有“心肠儿转关”的狡狯,于是她处处试探、揣度,照顾着小姐的自尊心,忍受着怀疑和指责。而张生是个缺乏社会经验的青年书生,在追求莺莺时不时流露出狂热的态度,他的深情和弱点都呈露在外面。于是红娘又不得不警惕着张生。同时,做为这场婚姻的一大障的老夫人,红娘依旧需要谨慎着,这样,一个小小的人心丫鬟夹杂在小姐,张生,老夫人三者之间,她担承着种种压力,却义无反顾地为别人合理的追求竭心尽力。而王实甫愈写红娘的 “两下里做人难”,愈写这“缝了口的撮合山”在困境中巧妙周旋,就愈能生动地表现她机智倔强的个性,这也是她能在相国府应变自如,独善其身的诀窍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此的一个代表着健康的生命,富有生气的丫鬟形象是带着理想化成分的。剧中说她是个丫鬟,但是我们却很难看出真实的尊卑主仆身份,放眼望去几乎“人人平等,富有民主”,说她是丫鬟,她却老是处在居高临下的地位上,无论张生的酸腐、莺莺的矫情,还是老夫人的固执蛮横,都逃不脱她的讽刺、挖苦乃至严辞驳斥。主子小姐一会儿叫她“小贱人”,一会儿改口叫她“姐姐”;老夫人骂她“小贱人”,但是一番理论过后,又不得不服软的说“这小贱人也道的是”,马上又肯定了她。如此的一个敢与老妇人抗衡,与小姐戏弄的“放肆的大胆的”丫鬟形象在当时实难找的到。这不得不说是作者理想化的塑造,更进一步来说是对女性命运的同情,或者叫对女性独立意识觉醒的期望和呼唤吧!

在《西厢记》的时代里,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是十分艰难的,千百年来她们一直处于一个依附从属的地位,“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亡从子”以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教条更为沉重的制约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然而,在红娘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在“礼与法”道路上探求个体的人生价值,主宰自己命运的真实情况。她是这个社会正义的化身(即使有理想成分),是这个社会的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元代女性理性的觉醒以及主体意识萌动的现状,而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

中国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四

认真阅读杂剧《梧桐雨》和传奇《长生殿》原著,以及教材下编第十章《长生殿》,回 答下列问题。

一、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是古代小说戏曲的重要题材,请用各三百字左右的篇幅介绍三部关于这一题材的古代小说戏曲作品。

答:

1、《长恨歌传》:唐人著名传奇小说之一。作者陈鸿。本篇有几个传本,文字各有异同,以载于《文苑英华》的较好,选入《唐宋传奇集》和《唐人小说》里。

本篇是历史题材的小说。它追述了开元年间杨妃入宫,在安禄山叛乱后,她跟唐玄宗在入蜀路上死于马嵬坡的始末,以及道人索魂天上与杨札相见的事情。故事情节和《长恨歌》一样,不过白居易采用的是诗歌的形式,作者采用的则是散文的形式,两者实相得而益彰。读了本篇可以明白故事的原委,更可以欣赏歌辞的深美。

2、《杨太真外传》:宋代传奇小说,分上下两篇。乐史撰。收入《顾氏文房小说》、《唐人说荟》。鲁迅校辑《唐宋传奇集》收入此篇。作品写杨贵妃,字玉环,原为寿王妃,后归玄宗,册封为贵妃。玄宗宠爱异常。贵妃姐妹兄弟皆受封,一时杨氏权倾天下。后安禄山起兵,潼关失陷,“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后肃宗即位,大驾还京,太上皇日夜思念贵妃,有蜀中方士,在蓬莱仙阁寻得杨太真,“钿合金钗寄将去”。把玄宗、贵妃生死相恋写的回肠荡气。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著名的《长恨歌》也是这类题材的作品。

3、《惊鸿记》:明代传奇剧本,作者不详,但一般认为是吴世美所作,内容主要是写唐明皇同梅妃、杨贵妃的故事。根据宋人小说《梅妃传》及多种关于杨贵妃的文学作品、传说加工而成。唐明皇好色,宠爱梅妃。梅妃在宴席上得罪皇弟薛王,薛王与高力士杨国忠合谋献寿王妃杨玉环以夺其宠。杨妃得宠,梅妃被黜。安史之乱起,杨妃死于马嵬坡,梅妃几经乱离与唐皇相聚。后诸人于天界相会,得知彼此原是仙人,尽释前嫌。

二、洪升的传奇《长生殿》和白朴的杂剧《梧桐雨》的结局安排有何不同?谈谈你对两 个不同结局的看法。

答:白朴的杂剧《梧桐雨》结局是:安史之乱平定以后,唐明皇返回京师,梦见杨贵妃 在长生殿设宴,请他赴席,却被窗外梧桐叶上的雨声惊醒,想起正是昔日的欢会带来今日的 凄凉,可以说《梧桐雨》结尾凄凉,从一定程度上寄托来了作者的兴亡之感,表现了作者的 故国之思。洪升的传奇《长生殿》结局是:贵妃死后,唐明皇因思念贵妃,派临工道士觅魂,于蓬莱仙岛找到了杨贵妃,明皇与贵妃经过忏悔之后,八月十五被引进月宫在月宫团圆。可 以说《长生殿》既不是悲剧,也不是喜剧,写到团圆收煞,本身属于正剧,也表现出作者对 李杨爱情的同情和赞颂。

三、关于《长生殿》主题的各种观点中,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答:我赞成“双重主题说”。我认为作者写《长生殿》,对于政治政治主题和爱情主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以兴亡之感,写出儿女之情。一面要写国家兴亡之感,一面要写儿女 离合之情。告诫后人,爱美人更要爱江山,要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为了一时的纵欲 而抱恨终生。

四、《长生殿》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

1、作品运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长生殿》前面几处主要 写实,是现实主义的。后面几处,主要是依据民间传说,借助浪漫主义想象,描写作者和部 分人民的理想。杨贵妃被赐死之后,各种传说蜂起,有点传说杨贵妃根本没死,由宫女当贵 妃自缢而死,而杨贵妃的真身逃到东海蓬莱,一说到了日本,故有后来的方士觅魂、月宫团 圆的说法,这其实是人们出于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而产生的一种良好愿望。显然,其虚构 中也包含有现实主义的成分。这样剧作构思奇特、跌宕起伏,大起大落,情节完整,故事性 强,收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2、为了铺展错综的戏曲冲突,《长生殿》以金钗和钿盒为线索来组织情节,贯穿始终,其他事件则围绕中心线索展开,纵横枝蔓,前后呼应,交织成篇。金钗和钿盒作为李杨的定 情信物既是戏曲演出常见的道具,又是全剧的情节线索,在全剧的演出中多次反复出现,每次出现都有其作用和深意。从李杨二人以金钗和钿盒定情,到杨贵妃以金钗和钿盒捉奸、和要挟李隆基,再到七夕密誓,马嵬赐死,乃至最后月宫团圆,金钗和钿盒频频亮相,不断推动情节发展,展示出神奇的艺术魅力。

3、《长生殿》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前半部的豪华热闹与后半部的萧条悲戚形成鲜明 对照,相互烘托,表现出作者的感情倾向和作品主题,抒情意味很浓。作者痛心李隆基荒淫 误国,感伤李杨爱情生离死别。《长生殿》既是爱情悲剧,又是政治悲剧。曲文也颇具抒情 色彩、能声情兼备的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感情和心理活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6古代戏曲小说】相关文章:

古代小说戏曲范文05-30

古代小说与戏曲范文06-17

古代小说与戏曲复习09-03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01-22

古代小说与戏曲论述题01-22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小抄01-22

中国古代戏曲范文06-11

中国古代戏曲鉴赏08-14

中国古代戏曲包括08-14

中国古代戏曲文化08-14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