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州湾国家实验室钱前院士课题组综述中国杂交水稻育种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杂交水稻的演变历史简述 崖州湾国家实验室钱前院士课题组综述中国杂交水稻育种史

崖州湾国家实验室钱前院士课题组综述中国杂交水稻育种史

2024-07-08 14: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研究指出,中国科学家在矮化育种中率先发现并利用具有革命性和颠覆性绿色革命基因sd1的种质资源,利用该基因首创了矮杆、抗倒伏的水稻新品种并大规模应用于生产,同时为国际水稻所育成“奇迹稻”IR8提供重要种质资源和可借鉴路径,因此中国是第一次绿色革命的重要引领者和推动者。同时,在中国和东南亚,半矮杆水稻的推广普及也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开展奠定了重要的材料基础。第二次绿色革命时期,中国作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先锋,发现了“野败”等不育种质资源,通过全国科研大协作攻关完成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使我国走在杂交水稻育种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的前列。中国科学家提出了由三系到二系最终到一系的杂交水稻发展路径,并通过实践证实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创新性的提出了中国的超级稻育种理论,提出了“理想株型塑造与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中国超级稻育种路线,对理想株型和杂种优势利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图3. 利用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进行杂交水稻育种

研究还探讨了未来中国水稻育种的发展策略:一是在全球范围内构建种质资源,尤其是野生稻收集交换的跨国网络体系,强化国家种质资源库(圃)建设,提升我国种质资源保存的数量和质量,提高种质资源的储备、研究和管理能力;二是加强水稻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进一步深挖野生稻优异基因,瞄准产业发展,挖掘表型上发芽整齐,苗期早生、快长、根深的种质资源,优化组培和生物技术建立一系法杂交种。三是建立不同水稻种质大数据,促进机器学习对水稻机械化、智能化育种的应用,加强水稻前沿育种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水稻育种效率提升,持续优化综合育种体系。

图4.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的机制

本文由崖州湾国家实验室钱前院士课题组发表在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50周年之际,以此纪念1973年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成功配套这座历史性丰碑。崖州湾国家实验室钱前院士课题组主要从事野生稻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致力于野生稻优异基因的挖掘和育种应用,强化野生稻种质资源库(圃)的建设。

以CMS-WA型“野败”胞质不育系为代表的三系杂交水稻育种正是野生稻种质资源成功利用的典型案例。

图5. 未来水稻育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郑晓明研究员、卫斐副研究员和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博士后程成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崖州湾国家实验室钱前院士为通讯作者。该论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以及主要粮油作物珍稀濒危种质资源的抢救性保护等科研项目的支持。

植物科学最前沿,专注于植物科学前沿进展、资讯、招聘信息的发布及方法软件共享等。投稿及招聘请后台回复“投稿”,均为无偿;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ID:zwkxqy;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