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万亩齐“开镰” “种子稻”单产创新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市场监管发言 大竹:万亩齐“开镰” “种子稻”单产创新高

大竹:万亩齐“开镰” “种子稻”单产创新高

2024-07-14 23: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源头”。位于我县的省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传来喜讯:2.7万亩杂交水稻制种喜获丰收,种子产量创下了近五年的单产新高!

记者:现在我所在的位置是大竹县高明镇万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现在在我的身后 66台收割机正在收割着稻穗。

高明镇是大竹县杂交水稻制种的核心基地,这里从最初的120多亩,发展到了如今的上万亩,培育种粮大户47户,300多名新型职业农民。

达州市大竹县高明镇同心村村民 黄景亮:按这个预产估计一亩是在200公斤左右,我屋里种了110亩今年,预计收是20000多公斤,卖钱卖得到30几万,我们是国家扶持的种粮大户,所以国家(政府)补助了3万多元,今年总收入应该在40万左右,今年收成确实好,丰收了!

达州市大竹县种子管理站站长 叶明瑛:今年我县水稻制种创造了近五年的单产新高,生产种子500万公斤左右,全县水稻制种面积从2008年300多亩发展到现在2.7万亩,增长了近90倍,并且实现了质的飞跃。  

杂交水稻制种,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人工栽培把“父本”和“母本”分开种植,根据气候条件促使花期相遇,进而实现授粉结实的大田生产过程。不过,刚一开始,对于种惯了常规稻的乡亲们来说,参与水稻制种的积极性并不高。

达州市大竹县高明镇同心村村民 李正君:实际上一开始我们老百姓不愿意种那个,为什么呢?从来没有种过,因为不知道能不能赚钱,再就是活路要多一点,麻烦一些,比常规稻麻烦得多,第一年种了过后,老百姓都得到实惠了,从卖的钱(来说)比常规稻一般的情况下就要多一千块钱一亩。  

就这样,“试了”一年下来,乡亲们尝到了“甜头”。从2008年起,当地先后引进水稻制种龙头企业8家,并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制种大户”的模式,按照企业需求实现订单收购。

达州市大竹县周全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周庆全:种子公司就是定价收购九块四一斤,每亩产值大概2800元左右,商品粮(每亩)1300元左右,制种一年等于种常规稻两年,另外对大户20亩以上的每亩还有200块钱的补贴,50亩以上的有300块钱一亩的补贴。  

为了保障农户根本利益,从2017年起,当地全面推进水稻制种保险——每亩制种水稻保费120元,财政补贴75%也就是90元,农户自缴费用仅需30元,享受保额标准每亩2000元。

中国人保达州市分公司大竹支公司农业保险部经理 吴际彪:比如我们去年大竹县遭遇了特大(洪水)的自然灾害,我们全县共理赔了230多万元,覆盖了近千户的种植户,大大地减轻了他们的损失。  

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一揽子“组合拳”的叠加效应。大竹县还积极申请国家项目支持,配备了300平米的专业检验室,近三年检测种子样品2000多份,成为首批国家种子检测区域分中心项目的基层县。

达州市大竹县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副站长 谢婷:分批次随机进行扦样,对扦取的样品进行水分、净度、发芽率三大指标进行检测,以保证基地供种的质量,在检验的过程当中发现不合格的种子,我们将坚决不用于种用,同时后期要加强监管,严禁私自流入市场。  

数据显示,今年,大竹县水稻制种面积达到2.7万亩,生产种子500万公斤,实现产值一亿元左右,制种农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停)水稻制种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达州市大竹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周永书: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制种从种到收到卖的全过程可追溯,对引进的种子企业在科研创新方面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到2025年(全县)力争制种面积达到5万亩。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