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台“蒸汽机车”落火,告别一个时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机车比赛的机车多少钱一台 最后一台“蒸汽机车”落火,告别一个时代

最后一台“蒸汽机车”落火,告别一个时代

2024-07-09 11: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潘德祥工作室 纪实人文频道

冬季的戈壁滩,太阳刚刚落下,天边还留有最后一丝余晖,寒气却已经再次包裹住了广袤的土地。远处伴随着蒸汽推动活塞所特有的冲击声,一列火车正在加速驶来,随着司机不停地推动汽门,从炉膛中窜出的火焰映红了司机饱经风霜的脸庞,伴随着蒸汽一起喷涌而出的火星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如璀璨的礼花般照亮了半边的天空。

(摄影者:唐春华)

这里是位于新疆哈密的三道岭,一个并没有太多人知道的小镇,近年来,因为这里尚存中国最后“活着”的蒸汽机车,每到冬季,便会吸引大量国内外的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用相机记录下一幕幕让现代人赞叹的蒸汽机车奇观。

三道岭工作中的蒸汽机车,背后是白雪皑皑的天山

(摄影者:唐春华)

三道岭距离乌鲁木齐市500多公里,位于天山褶皱带的南缘,哈密盆地的西北边缘,是国有重点煤矿区。

三道岭的一切都因煤矿而生。1958年,三道岭煤矿筹建处成立,全国五湖四海的建设者,投身于此。从最初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手推肩扛,建设起厂房、安装起设备、铺设起铁轨,也构建起自己的生活。

建造于1978年的三道岭露天矿工人俱乐部,

承载过无数节庆欢腾和日常快乐

760平方公里矿区,15亿吨煤田储量,在当时,是一身干劲、满腔热血。

最高峰的时候,这里曾有5万人,光小学就开了8所,“矿二代”“矿三代”“矿四代”们就在这里出生、上学。所有人的生活轨迹曾经都如同火车的铁轨一样整齐,小学、中学、技校、进矿、退休。而蒸汽机车的轰鸣,伴随着一代代人的成长和老去,也伴随着三道岭煤矿的发展兴衰。

蒸汽机车司机在操纵行驶的火车

蒸汽机车,曾在这片土地上交错奔腾,把这座小镇的资源运往全国各地。

如火如荼的时候,这里有30多台车,日夜交替地奔忙。老旧的车皮、原始的蒸汽动力、被煤和土熏黑脸庞的火车班组,在漫长的季节里埋头劳作,时间似乎在这里凝固。

深坑中的火车正奔忙运输,图为2015年的露天矿,

其两侧是煤矿开采与回填留下的痕迹(摄影者:唐春华)

“像回到七八十年代,这里的人也特别淳朴,”拍摄三道岭12年的火车迷李国胤说。

近十多年,随着国内外蒸汽机车越来越稀有,慕名而来的车迷也越来越多,在最寒冷的冬季,到三道岭看最壮观的蒸汽,成了每年火车车迷圈最大盛事。

山坡上、车站旁、铁道边,无处不在的长枪短炮曾经让司机们极度不适应,“这拍照场面,跟电视上开新闻发布会差不多。”老司机们说。

后来,行驶途中遇到来拍照的人,司机们也开始招手、鸣笛、喷气……而怎么样“捣鼓”,才能让这些蒸汽时代的老古董在冬夜里,绽放属于三道岭的这一场“烟火”,更成了老司机们不可外传的秘密。

“摄影爱好者有这个需求,我们就慢慢琢磨,晃炉子啊、准备煤面子啊,想方设法地整,咱就把这个火喷出去,”司机印忠对此津津乐道,于他们而言,这似乎也成了非常美好的回忆,在原本一成不变的工作和生活中,一群闯入的爱好者不仅带来了新鲜感,也给火车班组带来了一些成就感,“喷火”奇观的背后,是一群朴素而勤奋的“手艺人”。

“喷火”的火车——这一景象需要车上工人烧火的特殊手法,

为此司机们一直在钻研和改进(摄影者:唐春华)

资源会渐趋减少,火车会日益老化,时间不会真正停止向前。

火车迷,摄影爱好者唐春华早在2004年开始拍摄火车,而从2015年开始将镜头对准三道岭,用相机不停地记录着数量不断减少的蒸汽机车、停用的站点、消失的铁轨……在火车迷的圈子里,这些年陆陆续续都传言“三道岭的火车要没了”。

他们惋惜,不愿错过每一个冬天来这里的机会,生怕就是最后一次。但他们也期待,因为在这里结交的朋友将在这种新旧交替里,奔向更好的发展。

火车迷唐春华、李国胤在零下18度的户外拍摄火车,

火车的急剧减少导致几小时才能等到一台车路过

三道岭也已经到了90后、00后一代人选择发展的时候。

源于上一辈在这里白手起家的积淀,出于自己的事业心、责任心,60后、70后的“矿二代”是现在矿区各岗位的中坚力量,他们见证过这里的辉煌,也接受着不断变化的现状。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矿井的逐渐枯竭,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们以后有机会去外面看看,去更广阔的世界闯闯。

49岁的蒸汽机车机修厂班长杜新江,祖籍湖北省红安县,因为出生于此,取名“新江”,22岁进入矿上蒸汽机车的机修厂,负责洗检、修理火车,他的回忆里,是永不停歇的机械敲打声、是排队等着进厂的火车、是80多名工人师傅热火朝天的工作画面。而2023年底我们最后一次拍摄的场景,是他独守仅剩6人的机修厂,静谧无声,只有入库封存的机车静静地停在铁轨上。如今,他还经常与曾在此一生从事“火车轨道维修工”的父亲,追忆峥嵘岁月。对未来,他有对自己转型的困惑,但更多的是,对刚考上大学、走出小镇的儿子的期望。

蒸汽机车机修厂班长杜新江一家,

父亲原为火车轨道维修工,儿子刚考了西安的大学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潘德祥工作室于2017年底,首次远赴三道岭进行实地探访,持续关注面临“退出历史舞台”境遇的蒸汽机车的议题,并于2023年初和年底两次派出大规模的摄制组,前往三道岭进行采访和拍摄,记录“蒸汽机车”为矿区服务的最后一年。

纪录片《三道岭》从蒸汽机车在矿区各个环节的运作入手,跟踪拍摄活跃在各岗位上的鲜活人物的工作和生活,记录“蒸汽时代”最后的真实情状。同时,摄制组跟随坚持拍摄十余年的火车迷,记录他们奔赴三道岭,追逐、拍摄蒸汽机车的现场,听他们讲述心中热爱和与此点点滴滴的勾连牵挂。纪录片《三道岭》预计于2024年上半年播出。

摄制组在三道岭拍摄

自1958年煤矿筹建处成立,三道岭矿区历时60余年、三代人在此开发建设,为全国各地的资源供给作出巨大贡献,蒸汽机车与铁轨摩擦的隆隆声,就如同他们不曾停止的奋斗与付出,成为这里独特的风景和声响。

2024年1月15日,最后一台编号为建设8089号的蒸汽机车“落火”停运,封存入库。

一个时代的告别,

一个时代的滚滚向前!

建设8089号蒸汽机车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

潘德祥工作室

原标题:《最后一台“蒸汽机车”落火,告别一个时代》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