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械基础论文(合集7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机械基础论文范文3000字 汽车机械基础论文(合集7篇)

汽车机械基础论文(合集7篇)

2023-09-08 00: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汽车机械基础论文第1篇

【关键词】《汽车机械基础》 课程体系 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51-02

根据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贯彻落实树立21世纪新型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以提高职业核心技能为重点,树立正确的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我院对《汽车机械基础》这门课进行了专门的课程体系改革,效果较好。

《汽车机械基础》是汽车类专业主干技术基础课程。目前,我院汽车工程系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和“汽车电子技术”两个专业均设置此门课程,该课程与其它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衔接紧密,是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实训和毕业实训及今后就业参加工作所必需的汽车机械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技术基础课程。

一、课程基本情况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包含机械识图基础、汽车常用工程材料、静力学基础、构件承载能力分析、汽车常用机构与零部件、液压传动、汽车机械基础实训等多学科方面的理论知识,形成完整的汽车机械维护、保养等汽车技术服务系统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体系。该课程一般在第一学期开设,确保与后续课程衔接得当,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开设起到主要支撑及铺垫作用。

我院进行“汽车机械工基础”课程建设设计的理念与思路可归纳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即:“一条思想主线、两个基础建设、四项突出改革”,此课程设计充分体现该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为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奠定必要的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

1.一条思想主线:以汽车常用机构与零部件为主线,将机械识图基础、汽车常用工程材料、静力学基础、构件承载能力分析和液压传动与汽车常用机构与零部件有机结合,突出“宽、精、新、用”思想,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生产第一线技术岗位所必需的汽车机械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应的基础操作技能。

2.两个基础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和教材体系两个基础建设,改善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编写或修改适用本体系的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料文件。

3.四项重点改革:①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与情境教学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企业见习实现课堂教学现场化;②进行汽车零件测绘、汽车材料硬度测试、减速器拆装及结构性能分析及液压元件拆装及控制回路组建技术实训,进行基础操作技能的培养;③出版适于高职高专的规划教材《汽车机械基础》,编写适用于实习条件的《汽车机械基础实训指导书》;④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按教材体系教师分科目进行授课,应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提高授课质量。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汽车机械方面所涉及的机械识图基础、汽车常用工程材料、静力学基础、构件承载能力分析、汽车常用机构与零部件、液压传动等各个学科方面必须掌握和了解的理论知识及生产实际问题,具有能够在理论上进行分析、在实践上进行解决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满足企业生产第一线所必需的专业基础需求。

二、教学内容调整与改革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针对汽车行业岗位能力要求来确定,内容实用,并适应当前汽车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不但有利于学生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还考虑了能力培养与训练,此外,机械创新方面教学和实践有利用于学生素质的拓宽,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建设突出“宽、精、新、用”思想,教学内容以岗位实用为标准,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深入浅出简洁明了,够用为度。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生产第一线技术岗位所必需的汽车机械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应的基础技能。

1.“宽”——《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涉及多学科教学内容,将机械识图基础、汽车常用工程材料、静力学基础、构件承载能力分析、汽车常用机构与零部件和液压传动各方面理论知识有机统一,形成完整的汽车机械系统知识体系,体现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完整性、充实性,奠定汽车类专业现代机械技术基础,满足企业生产第一线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该课程除进行汽车方面机械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外,还包括相应动手能力的培养,如汽车零件的测绘能力、硬度机的使用及测试技能、传动机构及零部件(机械和液压)的拆装能力培养。

2.“精”——尽管《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涉及较“宽”的教学内容,知识内容繁多,但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对传统内容进行削枝强干、教学内容合理取舍,每一学科只涉及汽车方面的有关理论知识,减少烦琐理论推导,以“必须够用”为度,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简明精练。

3.“新”——根据重新编写的《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材,在知识内容方面,体现一个“新”字,如“机械识图基础”部分中的所有制图规定均采用最新的国家标准;“汽车常用工程材料” 部分介绍工程材料牌号和国际计量单位的最新标准以及汽车采用的最新工程材料。

4.“用”——注重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强调基础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突出用实际问题来进行分析和解决理论问题。如:通过对汽车典型机构和零件的分析,引出静力学基础、构建承载能力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再来指导汽车常用机构和零件的学习。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根据采用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适宜灵活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由于《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涉及多学科的教学内容,故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根据不同学科的特殊性,采取适宜灵活的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手段并配合有传统的黑板教学手段,以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如:在讲授“机械识图基础”课程中,投影理论内容采用实物教学(立体模型或真实汽车零件),设计合理的投影方法。对绘图方法与技巧部分,采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进行理论性内容较多的“静力学基础”和“构件承载能力分析”部分讲授时,针对汽车典型机构及零件,进行理论知识的引入及理论结论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通过项目的引入驱动,相应理论知识的支撑和分析,使得原本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提高该部分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任课教师在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如现场教学、实物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课上通过启发、互动、案例分析和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强烈的求知欲,大幅度提高了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气氛良好,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改进。

2.课堂讲授教学与直观教学相结合

为了加强学生必要的感性认识,在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到汽车实训室参观汽车零部件等,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对一些典型的汽车传动系统、结构特点、设计方法等进行现场讲解,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随着教学时数的不断减少,课堂教学的内容及范围受到限制,因此,对部分易于自学的内容安排学生自学。为了便于学生课外自学,我们制作了在线学习软件,将教学素材上网。学生可以在网上学习有关内容,演示电子教具,观看虚拟零件的结构,观看工程实例。这些软件为学生自学提供了良好的开放式学习环境和条件。

汽车机械基础论文第2篇

关键词:《汽车机械基础》 教学内容 优化

中图分类号: U4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a)-0187-01

我从事《汽车机械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有8年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同的教材对这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有很大不同。不像同为基础课的《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很固定,最多就是知识点上难易程度的区分。

我在教学最初,是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然后逐渐发现教材里的内容有些是不适合汽车专业,可以不讲;有些关系到汽车专业的内容,但教材又没有涉及,这样导致学生学习后面的专业课很吃力。我每一次的教学都让我对这门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里所占的重要位置和所起的作用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为了更好地优化《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内容,也给年轻老师一个借鉴,下面是我结合汽车专业的特点,对《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内容进行的思考,拿来与同行老师一起探讨。

1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特点

本文所探讨的《汽车机械基础》,是适合高职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上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是为学习后续的汽车专业课打基础,如《汽车结构认识与拆装》、《发动机机械系统的检修》、《汽车传动系统的检修》、《汽车底盘系统技术及检修》、《汽车转向、行驶与制动系统的检修》等汽车专业课。

现在高职教育都大力提倡以应用为目的,教学内容“必须,够用”为原则,以“理论适度、讲清概念、突出应用”为标尺。所以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许多高职院校的汽车专业就把以前单独开设的《工程力学》、《材料力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液压和气压传动基础》六门理论机械基础课程整合成一门课程即《汽车机械基础》。由于《汽车机械基础》涵盖范围广,课程知识体系多,致使内容多而繁杂,课程重点不明显。同时课程的概念、名词、公式、图表众多,又有大量的经验公式、经验数据、标准、规范等内容夹杂在一起。这种状况下,如果教材内容编写混乱,前后章节无衔接就会使学生感到内容零乱,学起来很吃力,抓不住重点;也会造成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教学无头绪,重难点把握不好,前后知识体系不能联系,不会把知识延伸拓展到汽车结构上。

2 《汽车机械基础》教材现状

纵观不同老师编写的《汽车机械基础》教材,教学内容上有明显的不同。它们没有统一的标准,都是编者按照自己的理解,甚至照搬以前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编排。

我通过调研市面上的《汽车机械基础》教材,发现有以下五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下面是我对此的认识和思考。

2.1 不同的教材对学生要学的内容取舍不同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液压和气压传动基础》这三门课程有些教材写的有,有些教材没有编入。我认为如果这三门课程没有单独开设为必修课,《汽车机械基础》则应编入。不过受学时限制,内容不能讲太深。《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主要介绍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力学性能,热处理方式,并结合汽车零件讲解材料的应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应只讲尺寸公差与配合,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基本基础知识,不需要讲如何测量这些公差,即测量技术不讲。《液压和气压传动基础》只讲液压传动,因为气压传动一般用在大型客货车上比较多,可以不讲,内容主要编入液压传动原理及系统组成,液压元件,液压传动基本回路等基本基础知识。

2.2 与高职生培养目标不符的教学内容,编入了教材

我认为与高职生培养目标不符的教学内容有:

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形式(双曲柄,曲柄连杆,双摇杆)的判断,凸轮,齿轮等设计参数的选取,机构和零件的强度校核。这些内容都是设计机构和零件时需要用到的知识点,作为高职学生对机构的设计是不做要求的,所以不应编入教材。由于机构和零件的强度校核教学内容的取消,对《工程力学》、《材料力学》内容要求就不高,有些教材完全取消了这部分内容。但我认为为了更好地理解各种机构和零件的受力特性,还是应简单讲解。《工程力学》应涉及力,力矩和力偶的概念,零件的受力分析和平衡方程。《材料力学》应涉及应力的概念,零件的四种变形(拉伸,剪切,弯曲,扭转)的应力分析和零件的强度校核基本概念。

2.3 汽车专业课里要详细学的内容或者属于汽车专门的机构,在教材里编得太详细

汽车制动器,属于汽车专门的机构,在《汽车机械基础》里应取消此内容;汽车离合器,汽车专业课上会详细讲解和拆装,此内容应简单讲解。

2.4 对汽车上要用到的有关机械基础内容编的很简单,甚至没有编入

平面四杆机构里的死点,压力角,急回特性概念,能帮助理解汽车发动机里的活塞曲柄连杆机构的结构和运动特点,很多教材没有编入;花键联接,在汽车变速器里有大量使用,但很多教材只是对平键联接详细介绍,而花键没有提及。

2.5 很多教材通篇介绍机械相关的理论知识,书上案例少,且案例主要针对机械行业,根本看不到与汽车相关的知识,没有突出汽车专业

下面我对机构和零件在汽车上的典型应用进行了总结:①滑动轴承:发动机连杆和曲柄联接,连杆和活塞销联接。②凸轮机构,链条传动:发动机的配气机构,进排气门的运动控制。③差动轮系:汽车后桥差速器。④花键联接:汽车变速器。⑤惰轮:汽车倒档。⑥螺旋传动机构:循环球式转向器。⑦联轴器:汽车万向节。汽车上还有其它很多机构和零件的应用,比如,液压制动回路及液压动力转向器等涉及到液压传动基础;转向传动机构涉及到平面连杆机构等等。

3 结语

不管选用的教材内容如何,只要遵循这门课程是为汽车专业课程服务的宗旨,教师完全可以根据院里的专业课程设置对选定的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删减修改,从而能够保证学生学到“够用,适用”的汽车机械基础知识。

所以《汽车机械基础》的课程内容应结合汽车专业培养目标来取舍与添加教学内容。并且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都应与汽车专业知识互相渗透,有机结合,让学生知道所学知识在汽车中的具体应用,形成专业吸引力,很好地服务于专业课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穗平.汽车结构与拆装[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汽车机械基础论文第3篇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汽车构造》;结合教学;教学改革

本文的研究以高职高专《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为导向,结合汽车类专业课程《汽车构造》教学过程,在分析汽车类学生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及实践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及教学特点,遵循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原则,探讨高职高专《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积极探索《机械设计基础》和《汽车构造》结合教学的教学新模式。以教学实证研究为基础,探讨如何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和实践动手能力。

一、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针对高职院校汽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是以认知为目标,我们提出两点改革意见:

(1)要轻文字描述,重图片、模型和实物的认识,把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大量的概念和工作原理等利用多媒体软件转换成汽车构造中具体的图片演示、生动的三维立体动画演示,以及丰富的视频演示等。例如在讲解轮系原理和结构时,在授课中利用多种汽车变速器的挂图和动漫视频资料。使学生对汽车变速器构造、设计目的、使用效果等产生非常深刻的印象,符合汽车工程专业培养的基本目标。

(2)部分内容采取在专业教室授课的手段,借助教学模具和实物进行结构和原理的讲解。专业教室与普通多媒体教室的主要区别是布置了汽车各部分总成及零部件陈列架。在专业教室授课时,可随时针对具体的实物讲解理论知识,使学习的过程直观和简单,可以很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如讲解万向联轴器时,借助万向节实物可以使学生一下认识到十字轴万向节运动的不等式性和准等速、等速万向节的结构特点,使课本中的难点变简单。

二、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机械设计基础和汽车构造课程除了设置理论课之外,还有机械原理、汽车构造实训课程,理论和实践分开授课,机械原理和汽车构造实训课程各自为政,非常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针对课程实践教学,提出理论实践一体化授课,机械原理和汽车构造实训交叉结合进行,开放性实验室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为全面提高学生实践效果创造条件。

(1)理论实践一体化授课,机械原理和汽车构造实训交叉结合进行是指机械设计基础和机械原理认知实验,汽车结构拆装实验与理论教学进度同步安排,交叉结合,按各部分结构总成为单元,每完成一个部分的理论授课,就安排一次实验课程。如在讲解完平面连杆机构原理后,先到机械原理认知实验室,认识各种平面连杆机构的原理和结构,再到汽车构造实训室,了解汽车构造中相关的平面连杆机构的实际应用和结构,使得学生认识到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2)完善实验室开放制度,并切实落实实验室开放。机械原理、汽车结构等实验室除在课内教学时间供学生使用外,更应在学生课余时间定时、定员向本专业的学生开放。并安排专业实验教师定期指导,使学习主动性好的学生有更多时间深入学习,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开放实验室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自由参观学习,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学习。在实验课堂上不解的疑难问题,没有掌握的操作要领,都可以利用课后到实验室加深体会,简单的可以对照课本利用实物自学,弄不懂的,每个实验室都有实验教师,可以随时请教。并且不受课堂上单一实验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出入每一个实验教室,把前后章节的知识联系起来。最后学生可以到整车模型实验室把全书内容连贯到一起,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由浅入深地学习,这种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学习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水平很快提高。当然实验室的开放对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师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教学设备和师资队伍建设

(1)教学设备 机械设计基础和汽车构造课程的结合教学,将理论教学引入实验室现场,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必须要有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结构设备。该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整合汽车工程实训中心已有的汽车构造结构设备资源来解决。

(2)师资队伍 机械设计基础和汽车构造课程的结合教学,还需要专业教师具有比较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既要熟悉机械设计又要懂汽车构造),较强的实践能力。在本课题的主要成员中,有2位教师曾经在研究所和企业从事过30多年车辆产品研究开发工作,具有比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另有1位教师曾经在实验室工作多年,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课题组成员的优势互补和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可以构建一支既有比较深厚的基础理论,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教学团队,解决师资队伍问题。

四、教学改革的成效

(1)学生更具体的理解了各种机械原理极其应用,更加重视了每一个教学环节,提高了学习乐趣。实现了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以端正的态度、良好的学风来配合任课教师,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意识。

(2)教师更加注重了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提高了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机械设计基础》与《汽车构造》教学相长,实践类课程教学与理论类课程教学活动融为一体,各类教学活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在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3)有力的促进了理论课教师、实践课教师及实验室人员、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4)通过对课程教学条件、教学师资、学生状况、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考察,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保证了课程教学各环节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参考文献】

[1]汤俊玲.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提高教育质量[J].文教资料,2005(30):40-41.

[2]刘步丰.汽车构造多媒体教学与实践[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16-17.

汽车机械基础论文第4篇

关键词:汽车机械基础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c)-0201-02

Abstract:Auto mechanical basis is a stro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urse of auto professional basic.In this article,According to the course content and l teaching experience,Talk about the teaching method reform of auto mechanical basis From the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 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

Key Words:Auto Mechanical Basis;Teaching Contents;Teaching Method;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汽车机械基础》是汽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包括力学基础、传动知识、常用机构、轴系零件等内容。该课程具有概念繁杂,理论抽象的特点,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而言有点难度。但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从事与汽车专业技术相关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并为今后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但是,目前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大多数高职院校《汽车机械基础》还是采用以前大专模式的教材,只是难易程度上稍有不同。涉及到《工程力学》《机械制图》《金属材料》《机械原理》《液压传动》等多学科的内容,对部分学生来说难度不小,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是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该课程在教学设施、实验设备上相对短缺,很多实验无法顺利完成,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学起来就有点枯燥乏味。三是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满堂灌,没有与时俱进。要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教学改革。

1 树立学生信心

目前,大多数高职学生,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心态上或多或少有些自卑,学习基础差、缺乏学习动力。有些学生是因为家庭的原因才来高职院校,对汽车专业根本不了解,在专业课学习上体现出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稳定他们的情绪,让他们知道他们的选择是对的。在《汽车机械基础》的绪论部分,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汽车的发展史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紧密相连的,要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现代工作、生活都离不开汽车。交通带动发展,交通促进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树立学好《汽车机械基础》的信心。

2 教学内容设计整合

汽车机械基础融合了多门学科知识,内容多且杂,要想在学时少的情况下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整合非常必要,否则只会是老师教得越多,学生学得越少。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精心整合教学内容。以汽车机械构造为主线,将课程分为汽车机械总体认识、汽车零部件材料的认识、汽车动力装置机构的分析、汽车传动装置零部件的失效分析、汽车控制装置认识与分析、机械加工基本技能训练六大模块。根据课程的能力目标,选择合理有趣的项目任务,按照其要求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

对各个项目的具体要求和内容选取,应以其内容在汽车上的应用和对学生在今后的工作能力的影响为主来组织教学。如在学习“汽车零部件材料的应用认识”项目,重点让学生掌握典型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了解多款车型典型零件的材料选用、材料的性能及热处理方式。汽车典型零件在制造过程中进行了怎样的热处理工艺,而无需用很多的时间分析金属与合金的内部结构及铁炭合金图,更不需带学生到热处理车间操作零件的热处理工艺[1]。

3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理实一体化

传统《汽车机械基础》的教学方式大多是“灌输式”,老师认真讲解,学生被听讲解,教法单一,枯燥无味,学生没兴趣,老师也没劲,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应大胆创新,改革单一教法,根据教学内容不同,灵活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

3.1 采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以行为导向法设计教学。在老师指导下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最终评估。在每个项目实施前,先介绍项目背景,活动分析,方法与步骤,再提出学习的支持,使学生在学习每个项目开始就知道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引起学生的注意。如:学习“凸轮机构的工作特性分析”,选用的项目为“拆卸内然机的配气机构”。其项目背景为“内燃机工作原理”;活动分析为“观察内燃机进气阀、出气阀是如何完成开启和闭合”“分析凸轮机构由哪些零件组成的”;学习的支持是引出了“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凸轮机构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凸轮结构、失效、材料及工艺”等[1]。

3.2 采用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不像一般电子类课程,可以进行多种实验操作,但是对于一些实操性比较强的内容还是可以进行实验教学的。比如讲解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教材都是利用曲柄摇杆机构,当曲柄和连杆共线时,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进行推导,推导过程很枯燥,大多学生不太理解。对此可以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制作曲柄连杆机构,根据其运动情况,思考总结出曲柄存在的组合情况,并在实验中找出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推出判断三种基本类型的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3.3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有条件的情况下,将课程安排在对应的实训室教学,让实物代替图像,化抽象为具体,如带上一辆自行车来讲解链传动;带上减速器来介绍齿轮传动;从以前录像电影播放机的卷片机构引入槽轮机构等。

4 改革考核方式,综合评价

传统的考核方式一般都是期末闭卷考试,一张试卷定成绩,忽略了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这种评价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应改革传统考核方式,注重过程,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掌握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等。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改以往3∶7为5∶5的比例标准,降低期末考试要求,提高过程能力的评价。

5 结语

随着教学的深入,《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勇于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寻找出一条既实际又有效的途径,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芸.基于能力培养的《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改革.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56,58.

[2] 陈宁.浅谈《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改革[J].机电技术,2012(4):163-165.

[3] 陈大良.《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科技创业家,2012(18):190.

[4] 郭春启.要培养学生对《汽车机械基础》的学习兴趣[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10):38.

汽车机械基础论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汽修专业;《汽车机械基础》;教学

《汽车机械基础》的这门课程对于中职汽修专业来说,是一门非常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这门课程主要包括了机械制图以及对于机械基础的介绍,这两大部分。而学习这门课程的任务就在于要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汽车维修机工、汽车维修电工、汽车商务汽修维修钣金、汽车维修油漆工、汽车装潢美容工等。而这些就业的基本就业方向就是这门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并通过学习最终获得从业资格证书。这也可以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出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几年由于《汽车机械基础》这门课程开始受到了中职汽修专业的重视,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开始有了长足的发展。可是在教学当中,还是存在着几个主要的问题。而这几个问题也成为了影响《汽车机械基础》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汽车机械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与其他课程交叉进行,影响教学质量

在《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当中,存在着几个问题。首先,第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一般来说,中职院校汽修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年,而在这两年当中,不仅要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进行实践课程的培养。而汽修的专业课程是围绕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如果想要进行更加系统的专业课程,就难免会出现后续的课程和《汽车机械基础》这门课程相互交叉的情况出现。而当这些课程同时进行的时候,学生也难免会产生力不从心的感觉,从而可能就会产生识图的能力不足以及基本的机械知识不够扎实的情况。这种情况一旦出现,不仅会造成这门课程学习的不够扎实,同时也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2.教师的教学与本课程之间的差异

在中职院校当中的很多教师都属于长期从事机械制造专业的理论课的教学,因此,在他们的教学当中,对于很多知识的教学都是更加侧重于机械制造专业,很多教学方法也都沿袭了机械专业方面的教学方法。可是对于《汽车机械基础》这门课程来说虽然在很多部分都与机械专业相似,可是在内容设置、课时要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还是与这门课程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因此,如果完全按照机械专业的方面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就不能更好的掌握汽车机械基础方面的知识。

3.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

在教学当中还容易遇到的一个困境就是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因此,他们对于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缺乏自身对于知识的探索性,接受知识的时候一般都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不能做到主动的思考、汲取知识。而这一点对于教学活动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弊端。

二、对于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在教学中要做到任务引领

在教学活动当中首先就要确定一个比较明确的任务目标,通过工作任务的设定来引领知识、技能。用教材当中的内容围绕工作的任务来进行教学活动,让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再更好的进行实践的培养,这样学生才能将理论知识真正的投入到社会和工作当中。并且这样的教学方式会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而不是一味的强调教材的系统性,这样也就不会出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一味的赶进度的情况。将重点和难点更好的进行解读,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更加明确的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而这部分的任务重点主要是机械的一些基本知识。而对于汽修专业的学生来说,对他们基础能力的要求并不像机械专业要求的那么高。因此,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就可以,要让他们达到“实用”、“够用”的水平,对于一些不需要的内容,该省略的就尽量省略。在教学中要突出更加基础、更加实用的部分,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做到教学当中有详有略,也能使汽修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的知识,也不会因为课时的拖沓和其他学科的交叉,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这样也就不会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

2.在教学当中解放思想,突出实践性

在中职院校当中,很多教师因为长期都是从事机械专业的教学工作,因此对于汽车机械基础的教学也就直接归结到了机械教学当中去。实际上,机械专业的课程和汽车机械基础虽然有一致的地方,但是在很多地方还是存在着一些差异的。因此,很多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很可能会觉得力不从心,无法进行更好的教学。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教师就要解放思想,深入的研究汽修专业的教学目标,充分认识到汽修专业的教学和机械专业教学的差异性。

在本课程的教学当中,不仅要突出理论基础知识的部分,同时还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实践课程的教学当中还应该让学生能够正确的使用蜗杆式的汽车装置以及作为维修用的发动机的翻转架。在认识了基础结构之后,就要带领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的掌握技能。同时,这样也可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到一起,让学生能在实践中学到更多,有一种主动的求知欲。还可以增加他们的直观体验,让他们觉得不再是只有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很多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实物摆在他们眼前,需要他们去探索和发现。

3.在教学中突出专业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课程的教学当中,不管是对于理论的教学来说,还是对于技能训练来说,都要充分的体现出汽修专业的特色。在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的时候,应该为学生举出实际汽车的例子。因为汽车是真实可见的,将理论教学和汽车实例进行紧密的联接,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接受知识,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的融入到“汽修”的氛围当中。当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很好地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的时候,就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以及成就感,最终提高自身的职业水平,成为汽修专业的人才。

参考文献:

汽车机械基础论文第6篇

摘要:本文分析了《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阐述了《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特点,并研究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了其具体应用方法,最后总结了《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要点,和注意事项,旨在更好的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的对《汽车机械基础》课程进行教学,完善教学模式。

关键词:《汽车机械基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U461-4 ;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35-01

一、翻转课堂概述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较传统的一些教学模式来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学习的主导权从教师手中转移到了学生的手中。翻转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学生在上课前就应该像老师备课一样提前对知识点进行了解,这不仅仅只是预习那么简单,学生需要对知识点进行全面理解,搞清楚重点在哪里,难点是什么。而教师在上课时也不需要像往常一样,对知识进行全面讲解,只需要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解答即可。

(二)翻转课堂应用的优点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从之前被动学习知识的模式中解放出来,掌握主动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极大了锻炼了的学生了自主学习能力。

2.答疑解惑的教学方式能够十分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更容易掌握侧重点,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缺陷进行有效的补充。这样就有效解决了之前教师不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问题。

3.突破了原来只依靠教师与书本的学习模式,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从网络等媒介获取知识,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有效的提高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翻转课堂应用于《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一)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翻转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教学模式。在《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突然掌握了主动权,可能会不适应,以至于学生不能掌握翻转课堂的要点。此时,教师就要及时帮助学生适应自己的主导地位。可以制作相应的课件对翻转课堂这一概念进行讲解,再利用微课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翻转课堂的特点。

(二)教师设计正确教学目标,辅助学生学习

虽然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但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具有主动性强的特点,教师应该针对这一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而想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就必须要结合《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知识特点,与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制定出一套明确的学习计划。教师应该根据《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制作相应的课件,帮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易理解知识重点,发现问题。因为学生对《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最后都是要应用到实践的,所以教师在准备课件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实践,不要只关注理论知识,这样学生能够结合理论和实践对知识进行理解学习。

(三)课堂教学互动,加强师生沟通

虽然翻转教学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学的本质还是学生与老师的沟通讨论,所以在《汽车机械基A》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与学生进行互动。课堂互动需要老师在准备课件时就要注意课件不能过于单调枯燥,应该准备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汽车机械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要与学生进行互动,就应该在课件制作时注意视频的添加,让学生通过视频等方式增加对汽车机械的了解,而这些课本之外的东西很容易引起学生的讨论思考,从而出现许多问题,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些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教师还可以调整上课方式促进课堂互动,例如:对学生进行分组,给他们一个课题让他们自行研究,教师也可以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之中,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

三、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需注意的事项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作为翻转课堂的学习主体,必须主动的去学习《汽车机械基础》,因此能否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关键和基础。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制作一些有趣的课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师在制作相关的视频课件时,可以将汽车机械的要点与相关的热点结合在一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汽车机械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大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宣传,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利用教学平台学习。

(二)关注教师的专业水平

在《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教师的专业水准低,那么学生也不能获得专业的指导,整个课程的学习质量就会不断降低。所以,在对《汽车机械基础》这类非常专业化的课程教学时一定要选择专业的老师。同时根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来看,教师要制作相应的课件和视频,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专业知识过硬还要掌握课件制作的方法。

四、总结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很有效的提高《汽车机械基础》的教学质量,但是在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关注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本文在研究翻转课堂应用于课程教学时,总结了几个要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设计正确教学目标,辅助学生学习和课堂教学互动,加强师生沟通。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对《汽车机械基础》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徐素明.《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J]. 中外企业家,2016,17:159-160.

[2]朱梓中.高职院校《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分析[J]. 科技展望,2016,23:225.

[3]张吉军,贾昕宇,张学娟,刘天祥,韩霞,杨忠国. 高校课堂教学模式与课程考核体系实践改革的效果分析――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为例[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0:58-59+62.

汽车机械基础论文第7篇

【关键词】综合职业能力 《汽车机械基础》 课程改革

一、前言

近年来,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合格的技术型人才,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主要理论课程,加强该课程的改革创新,坚持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竞争力有积极影响。在课程改革中,高职教育者应注重创新教学思路,并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和选择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在《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改革中,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很有必要。首先,基于该理念的课程改革,对学生就业、创业有利。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主要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进行课程改革,可以强化学生技能,提高其工作能力,因而对学生就业、创业有利。其次,在课程改革之后,教育教学活动能够摆脱传统方式的束缚,有利于解放学生思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后,综合职业能力导向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因其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技能。例如:教师教学活动中注重实践,采用团队协作、情境训练等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心理素质。由此可见,高职课程改革有助于学生学会生存[1]。

三、高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改革的实施

(一)课程改革总思路

所谓综合职业能力,主要包括职业基础能力、职业素质、职业生涯管理能力等方面。在《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应确立总思路,坚持以综合职业能力为重要导向,进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该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仅培养学生的汽车故障检查和维修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提升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使之能够适应汽车行业不断发展的实际需求。简言之,汽车行业无论如何发展,其基础理论是不变的,只不过是技术在不断创新而已,因而有必要教给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并教会学生活学活用。由此可见,在《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改革中,必须注重实践和理论教学相结合,这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有积极作用[2]。

(二)课程设计

在《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能够对多类型的汽车机构、材料有所认识,并了解汽车机构工作原理,明确各构件之间的关系等,为深入学习检测和维修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研究,在教学改革时,教师应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可以将该课程内容分为四个模块,包括常用传动机构教学模块、工程材料教学模块、液压技术教学模块、运行材料教学模块。高职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主要按照各模块进行课程设计,既能为学生提供完整的知识网络,又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汽车教学活动。另外,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将机械基础知识内容与本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相结合,如《钣金喷漆》《发动机》等,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教学方法选择

在《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该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必须结合课程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传统教学以讲授法、示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为主,虽然能提升教学成效,但忽视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对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项目教学法来施教。教师首先将教学模块划分成项目,并设置若干任务,让学生分别针对某一任务而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例如:在配气机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凸轮机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如何运动?”等问题来引导学生。在项目教学法的作用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得以培养[3]。

四、结论

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对高职毕业生是较大的挑战。现阶段,在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正确审视。《汽车机械基础》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在该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在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之在社会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刘占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旅游类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