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亿嘉和研究报告 深耕特种机器人二十余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机器人最新技术研究 2023年亿嘉和研究报告 深耕特种机器人二十余年

2023年亿嘉和研究报告 深耕特种机器人二十余年

2023-04-17 17: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亿嘉和:电力特种机器人龙头,大力拓展非电领域

1.1 “机器人+业务”战略扩展非电应用场景

公司是电力特种机器人龙头,通过大力拓展非电领域实现第二成长曲 线。公司成立于 1999 年,在 2014 年进行业务转型并开始研发智能巡检 机器人。公司于 2018 年在 A 股上市,同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9 年公司参股设立国网瑞嘉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主营带电作业机 器人业务);2020 年公司收购南京佗道 51%股权,布局医疗机器人领域, 同年公司成立深圳机器人研究院,2021 年公司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 军示范企业称号与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称号。

公司核心产品为特种&服务类机器人。公司以智能巡检机器人为起点, 进行横纵迭代,从电网应用领域逐步拓展到轨交检测、清洁、智慧充 电新领域。2014 年第一代室外巡检机器人问世;2015 年第一代室内巡 检机器人 A100 问世;公司于 2019 年推出带电作业机器人。公司于 2022 年推出国内首款智慧共享充电桩系统,并在苏州地区成功试点应 用,从“车找桩”到“桩找车”。同年推出 M100 车底智能巡检机器人, 并和 D200L 智能操作机器人、A200 智能巡检机器人、V100 设备健康度 管理系统形成产品族群,为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供电与车辆智能运维整体 解决方案。2023 年 3 月 1 日,公司举办 2023 清洁全球新品发布会并发 布“机器人+AI”重塑清洁战略,在发布会上推出鲲鹏 J30、J40 室内商 用清洁机器人和麒麟 J110 室外商用清洁机器人。

股权结构稳定: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均为朱付云,张静为一致 行动人,且朱付云是南京瑞蓓的实际控制人。截止 2023 年 4 月 11 日, 朱付云和张静合计控制公司 46.07%的股权。

第一轮股权激励效果显著:公司在 2019 年 8 月 22 日进行第一次限制性 股票激励,激励 26 人共计 78.2 万股,业绩如期达成。

第二轮股权激励彰显信心:公司在 2022 年 6 月 1 日进行股票期权和限 制性股票激励,其中股票期权 149.35 万份,限制性股票 139.03 份,股 票期权激励对象为 165 人,限制性股票激励对象为 114 人。

1.2 持续推出新产品,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公司覆盖电网&非电产品,其中电网产品包括巡检、操作、消防三类机 器人,非电产品包括轨检测、清洁、智慧充电三类机器人。 巡检类机器人:主要用于巡检电力设备,如变压器、开关柜、电缆等, 可以提高巡检效率和准确度,降低巡检成本。 操作类机器人:主要用于高压带电作业,如高压线路维护、变电站设备 维护等。可以代替人工进行高空、狭窄、危险的作业,提高安全性和效 率。平台远程下发指令后,机器人即可就地完成紧急分闸、保护装置操 作、倒闸等操作任务,实现设备状态切换,有效缓解电力运维人员的工 作压力,降低人员操作风险,提升电力操作的应急能力和安全性。 消防机器人:主要用于火场救援、灭火等消防工作。可以代替人工进行 危险的消防工作,提高安全性和效率。 轨交检测机器人:M100 车底智能巡检机器人具备高适应性,能适应多 样的车库环境。该机器人能够感知环境,自主规划路径、自主避障,配 置灵活的升降机构及先进算法,作业精度达毫米级,实现对车底关键检 修点的智能识别与分析,帮助运维人员及早发现机械结构变化缺陷,评 估列车的健康状况,提前预知风险并修复,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 清洁类机器人:集自动规划、自动定位导航、自动识别垃圾、自动打包 换袋等创新功能于一体,扫、吸、拖一体,APP 可远程操控,生成多维度清洁报告报告。 智慧充电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将充电桩按照用户需求搬运到指定的停车 位,突破传统“一位一桩”的模式,为小区电动汽车的充电服务提供了 全新的解决方案,其具有 3 大优势:经济便捷安全、安装快速简易、节 约建设成本。

机器人业务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2021 年机器人营收 11.57 亿元,其 营收占比为 90.04%。同时,公司机器人产品历史毛利率维持稳定, 2021 年毛利率为 64.67%.

1.3 2022 年业绩承压,2023 年有望困境反转

历史业绩维持较高增速,2022 年承压。2014-2021 年公司营收和归母 净利润 CAGR 分别为 42.11%、74.83%。据公司业绩预告,2022 年公 司归母净利润为-1.2 至-0.9 亿元,主要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①2022 年疫情影响业务开拓、生产制造、项目交付; ②公司加强市场和渠道开拓,同时推出新产品,期间费用率上升; ③公司参股的佗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国网瑞嘉(天津)智能机器人有 限公司 2022 年度经营亏损; ④疫情等因素,公司期末回款受到影响,导致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及资 产减值损失较多。

积极开拓市场,短期费用率上升。2022 年前 3 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 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7.96%\14.01%\2.57%,同比增长 0.9 5pct\3.72pct\1.36pct。

2023 年公司业绩有望困境反转: ①疫情因素消失,同时国家电网在 2023 年的投资将超过 5200 亿元, 在宏观经济环境向好的情况下,公司在业务开拓、生产制造、项目交付、 项目回款水平上均将回复正常水平; ②公司持续推出新产品开拓新业务,市场开拓过程中规模效应将不断加 强,期间费用率将逐步回落。 ③公司参股的佗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 2022 年 2 款产品获批上市,分 别为佗手® 骨科手术机器人获准上市(国械注准 20223011042)和移 动式 C 形臂 X 射线机(苏械注准 20222061623),其骨科产品正式下 线并装机发运,有望改善公司业绩(注:2021 年 10 月 11 日佗道医疗 增资扩股,注册资本由 1 亿增至 2.55 亿元,公司放弃新增资本认缴, 因此公司持有佗道医疗的股权比例变更为 20%,并不再纳入公司合并 报表范围)。

盈利能力有望回暖。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 3 6.88%和 3.17%,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疫情因素影响机器人业务的 开展及交付等,高毛利业务占比下降;而参股公司佗道医疗、国网瑞嘉 2022 年亏损导致了净利率的额外下降。随着疫情因素的消失,新产品 的投放,公司的盈利情况将得到修复。

存货周转率与应收账款周转整体变慢。存货方面,2022 年 Q3 末公司 存货规模为 1.78 亿元,同比减少 30.49%,主要是因为疫情下项目开展 延后,公司相应减少存货;应收账款方面,2022 年 Q3 末公司应收账 款 9.82 亿元,同比增长 39.77%。

低资产负债率有助于公司长期稳健经营。截至 2022 年 Q3 末,公司资 产负债率为 32.03%,剔除合同负债/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 31.8 4%,整体财务风险处于较低水平。 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至 1.45 亿元,去年同 期为-0.20 亿元,公司回款情况相较 2021 年明显好转。

公司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以研发驱动创新。公司是研发驱动型企业,2 018-2021 年研发费用占营收收入比例持续上升,研发人员数量占人工 数量占员工比例超 35%。2022 年前 3 季度,公司研发费用为 0.96 亿 元,研发费用率为 16.27%,持续的研发投入和稳定的研发团队有助于 公司保持核心技术优势。

2、智能化电网投资规模扩大,电力特种机器人需求迫切

2.1 电力系统结构升级,电网智能化投资力度持续加大

新能源发电量快速增加,电力系统改造需求迫切。2020 年 9 月中国明 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新能源发电是低碳发展的一大途径, 但新能源发电会影响电源稳定性,如由于光伏、风能发电出力高峰与用 电高峰不同步,二者的闲歇性和不稳定性使得传统电力系统将面临巨大 考验,故需要推进电网智能化建设,实现电力资源的更高效、更安全的 生产、调配和使用。电力行业完成数字化转型也有利于智慧城市的构建, 加速推进数字中国的建设。

政策推动智能电网加快建设。智能电网是指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 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 互动化为特征的统一的坚强智能化电网。自 2009 年国家电网首次提出 “智能电网”概念以来,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开始迅速发展,2010 年 3 月,“加强智能电网建设”被写入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 家战略。2021 年,发改委下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加快电网基础设 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 力,加强源网荷储衔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提升向边远地 区输配电能力。

国家电网智能化投资超 3800 亿元。根据《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 (修订稿)》,2009 年至 2020 年国家电网计划总投资 3.45 万亿元, 其中智能化投资 3841 亿元,占电网总投资的 11.13%。2018 年后,我 国电网投资开始逐步进行管控,投资额度逐渐下降,主要是因为电网公 司推行精准投资,意在压减低效投资,将投资结构趋向信息化和智能化, 智能电网作为建设重点,预计智能电网的投资占比将进一步提高。根据 媒体公开报道,国家电网董事长表示 2023 年电网投资将超 5200 亿元, 有助于支撑全年电网智能化投资额。

南方电网“十四五”规划数字化总投资额约 260 亿元。在“十四五” 发展规划中,针对性地规划电网智能化、数字化建设,包括 100%配电 自愈、缩短停电时长等。南方电网“十四五”数字化规划总投资约 26 0 亿元,旨在推动电网数字化转型,在电网智能化程度、运营效率、运 营能力、技术支撑能力、数据价值化、网络安全等方面全面发展。

2.2 电力机器人需求迫切,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

智能电网高可靠性、高自动化率尚未实现,电力特种机器人是重要手 段之一。就电力行业而言,自国家电网提出“坚强智能电网”概念后, 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均将智能电网建设作为电网建设的重点内容,并制 定了明确的发展规划。随着多年的建设发展,我国电力系统不断向高度 信息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电网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但离智能电网高 可靠性、高自动化率的目标尚有一定差距,智能电网是电网建设持续投 入的趋势和方向。积极利用机器人、智能电力监测控制设备等现代技术 手段发展智能作业、提升电力行业的作业效率、提升供电可靠性、降低 成本、提高安全系数,成为了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特种 机器人是实现电网智能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应用覆盖率尚处于低位,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需求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电力行业人工巡检风险系数高,高危作业人工替代进程中,机器人重 要性日益凸显。电力属于高危作业领域,事故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在电 网运行和检修中事故发生往往会对工人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威胁。根据国 家能源局数据,2021 前三季度数据显示,累计发生事故 29 起,共计死 亡 34 人。据不完全统计,2021 年电力行业共发生电力人身伤亡事故 27 起,造成死亡 29 人。传统的人工巡检除了风险系数高,还存在人力 成本日渐增加、工作效率存在瓶颈等众多问题。国网统计数据显示,由 于巡检工作高强度与高风险的特点,工种缺员率高达 30%至 40%。 《电力安全生产“十四五”行动计划》逐步推进高危作业人工替代技术, 开发应用带电作业机器人、炉内无人机和爬壁作业机器人等新技术,从 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在安全培训领域广泛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和人机交 互技术,提高从业人员特别是现场作业人员风险预知和应急处置实战能 力。在推进电网智能化的进程中,高危作业人工替代也将同步推进,而 电力特种机器人的作用也将凸显。

高危作业环境中,巡检机器人向带电操作机器人升级。线路设备巡检 在发现问题时应迅速进行高压带电作业,然而,人工带电作业存在一定 的安全风险,并且作业效率不尽如人意。因此,具备巡检功能的带电操 作机器人应运而生,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如今,带电操作机器人已经发 展到第三代全自主模式。这一代机器人不仅能自主进行设备巡检,还可 以在发现问题后立即进行修复作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技术的 不断进步,机器人的操作精度和智能程度也逐步提高,能够应对越来越 多复杂的高压带电作业场景。随着技术难度的逐渐加大,研发团队需要 付出更多的精力来克服各种挑战,例如提高机器人的稳定性、耐用性和 操作安全性等。在未来,带电操作机器人有望在智能电网、电力设备维 护、高压输电线路巡检等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智能电网的安全 和效率提供有力保障。

智能巡检为电网智能化的必经之路,政策是主要推动力之一。国家鼓励并支持我国机器人、尤其是特种机器人的发展。自 2015 年《中国制 造 2025》开始推出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政策,在 2023 年 1 月工信部 等十七个部门发布《“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 2025 年, 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 2020 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业应 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 强。充分应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用无人化的智能巡检 替代传统单一的人工巡检,是电网智能化转型的必经之路。

电力巡检机器人渗透率仍在低位,随着电网智能化改造加速,渗透率 将继续提升。根据中国电力巡检机器人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未来投资研 究报告(2022-2029 年),2022 年我国室内巡检机器人与室外巡检机 器人的渗透率约为 10%左右,尚处低位。在电网智能化改造过程中, 电力巡检机器人是一项关键技术。它可以实现对电力设备的自动化、智 能化巡检,有效提高巡检效率、降低巡检成本,减少人工巡检带来的安 全隐患。此外,电力巡检机器人还可以实时收集电力设备运行数据,为 电网故障预测与诊断提供有力支持。随着电网智能化改造加速,巡视机 器人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行业规模有望持续扩大。

我国智慧消防起步晚,增速快。消防产业属于保障性安全产业,从消防 行业发展历程来看,自 2001 年消防产品生产销售采取市场准入制度, 我国消防行业迅猛发展,目前我国消防行业已经成为充分竞争并高度市 场化的格局状态,并且趋向智慧消防发展。智慧消防行业主要历经了 3 个阶段:2012-2014 年的试点探索期、2015-2016 年的起步发展阶段、 2017 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在政策、经济、技术等因素的驱动下,国 内智慧消防在持续向纵深发展。

消防机器人前期发展迅猛,2018 年之后增速明显放缓。据华经产业研 究院,我国消防机器人 2016 年-2018 年每年增速为 50%左右,而 201 8 年后增速明显放缓,2019 年增速仅为 17.27%,截至 2021 年我国消 防机器人市场规模为 18.10 亿元,同比增长 15.29%,2015-2021 年市 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 34.19%。 消防机器人发展近年来增速放缓主要系以下三方面原因:①消防机器人 造价高且维护难度大;②高新技术及控制系统制约;③中国消防改制与 产品智能化程度较低导致消防机器人需求下降。 AI 助力消防机器人智能化发展提速。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迭代 升级,消防类特种机器人将拥有更高的自主性和适应性,以及更好的人 -机、机-机协作能力,以及更优秀的用户使用体验。消防机器人对消防 人员的替代能力也在快速提升,消防机器人行业有望迎来新发展。

2.3 巡检&带电&消防机器人市场空间广阔

电力巡检机器人未来 4 年预计新增超 250 亿元:室内巡检机器人主要 应用于电力配电站,室外巡检机器人主要应用于电力变电站。截至 201 7 年底,全国 110kv 以上的变电站数量约为 35900 座;按平均每个市级行政单位 1000 座配电站估计,我国 333 个市级行政区(297 个地级 市+4 个直辖市)配电站累计可达到 33.3 万座,假设变电站和配电站每 年以 2%的速度增长。 ①配电站室内巡检机器人:假设 2020 年市场室内机器人渗透率为 5% 左右,2021 年我国室内巡检机器人单价为 42 万元/台,随着机器人智 能化的提升,其单价每年可能会下降 2%~4%,以中性的预期测算出 2 026 年我国室内巡检机器人市场将新增 58.87 亿元,2023 年-2026 年 累计新增 194.35 亿元。

②变电站室外巡检机器人:假设 2020 年市场室外机器人渗透率为 8% 左右,2021 年我国室外巡检机器人单价为 80 万元/台,随着机器人智 能化的提升,其单价可能每年会下降 3%~4%,以中性的预期测算出 2 026 年我国室内巡检机器人市场将新增 15.65 亿元,2023 年-2026 年 累计新增 53.93 亿元。

带电机器人规模未来 4 年预计新增超百亿元:采用带电作业机器人代 替人工作业,可有效避免高电压、强电场伤害,大幅提高作业工效。国 网提出泛在电力物联网战略后,对带电作业机器人采购意愿强烈。亿嘉 和于 2019 年三月份推出带电作业机器人,填补了国内室外带电作业无 人化操作的空白。基于以下假设对带电作业机器人市场容量进行测算: ①全国目前有 283 个地级市,374 个县级市,1636 个县。假定每个地 级市、县级市、县电网作业班组分别有 10 个、5 个、1 个,全国约有 6 336 个作业班组;②一个带电作业班组配一台带电作业机器人;③一台 带电作业机器人按照 300 万计算;④假设 2019 年市场渗透率为 1%, 此后每年在前一年基础上渗透率提高 3%。根据以上假设测算,2026 年我国带电作业机器人市场将新增 41.8 亿元,2023-2026 年带电作业 机器人市场容量累计新增 133 亿元。

消防机器人规模 2026 年预计达 35 亿元: 2021 年我国消防机器人市 场规模为 18.10 亿元,2019-2021 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 18.45%。 基于以下假设对消防机器人市场容量进行测算:①假定 2022 年消防机 器人市场规模增长 10%;②随着技术成熟,产品接受度增加,消防机 器人市场规模可进一步扩大,2023 年及之后每年以 2%的速度增长, 可以测算出 2026 年我国消防机器人市场规模为 34.80 亿元,较 2021 年新增 16.70 亿元。

3、AI 发展背景下,服务&特种机器人新产品打开公司成长空间

3.1 技术功底深厚,开发非电领域新产品

深耕特种机器人二十余年,技术功底深厚。公司是以智能巡检机器人 起家,多年来持续投入大量资源开展智能化数据处理技术、智能机器人 技术及其核心算法以及各类功能部件的技术开发,并逐步实现了从巡检 到操作的战略性突破,不断进行产品功能升级迭代,形成了移动操作的 核心技术优势。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公司拥有授权专利 221 项 (其中发明专利 76 项)、软件著作权 124 项,另有数十项非专利核心 技术,具备独特的技术竞争优势。2022 年上半年公司发布设备健康度 管理系统,结合最新的声纹采集与噪声滤除技术,将声纹监测数据与其 他监测数据相结合,搭建了故障从“萌芽-发展-形成”的全过程、全阶 段监测与预警体系,该技术为公司首创,且具备高度可扩展性,标志着 公司的创新能力达到新高度,并为后续向不同行业拓展筑牢根基。

公司的智慧电力、智慧轨交、智能清洁、智慧工厂等产品和解决方案, 综合运用机器人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智能调度算法等各项核心技 术,统筹感知、操作、决策、运动系统等方面,在底层技术层面具备一 定的共同性,因此公司能够结合具体应用场景,不断孵化新的产品。

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实现多个“机器人+”应用场景。近年来,公司通 过自主研发,不断对产品进行技术升级与更新迭代,丰富产品功能, 并积极延伸产品应用领域: ①智能清洁机器人:针对当下室内外清洁市场“老龄化、招人难”的现 象,公司通过结合自动建图、自动规划、自动检测等多项技术,并融合 新一代自动驾驶与人工智能技术,打通全场景“智能清洁”能力。其中, 鲲鹏 J40 和 J30 是室内商用清洁机器人,麒麟 J110 则主要为室外商用 场景带来“全自动,进阶清洁”体验。 ②充电桩系统: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一“桩”难求的问题日益凸显。 全电共享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改变了传统一车位一桩的固定充电模式,通过将充电设施从地面转向头顶,整个系统由导轨、电控接插件、 共享充电桩和智能机器人四大部分组成的方式,实现了从“车找桩”到 “桩找车”的创新,大幅提高充电桩的利用效率。 ③轨交解决方案:公司积极响应“智改数转”号召,聚合全球创新,针 对车辆巡检和供电运维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助力中国城市轨 道交通行业的智慧运营发展进入快车道。目前,公司形成了以 D200L 智能操作机器人,A200 智能巡检机器人,M100 车底智能巡检机器人, V100 设备健康度管理系统为核心的产品族群,改变传统人工运维方式, 提升运维频率与能效,实现全天不间断无人值守、实时监控、智能运维。

3.2 拓展智能清洁机器人,下游市场空间广阔

公司进军智能清洁市场,推出多款服务机器人新品。2023 年 3 月 1 日, 公司举办 2023 清洁全球新品发布会,正式宣布进军全球智能清洁领域, 并推出“麒麟”和“鲲鹏”两大智能清洁机器人产品系列,涵盖室内和 室外双重应用场景。同时,公司基于大数据和 AI 能力推出“山海”云端 管理系统,打造云端数据平台,通过“AI+大数据+云计算”的能力为 客户提供完整的清洁服务解决方案。公司智能清洁机器人产品目前已实 现海内外的销售,能力范围从传统电力领域拓展至智能清洁领域,从特 种机器人拓展至服务机器人领域。公司锐意进取,紧握技术、产品及市 场的发展趋势,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积极进行产品研发 和拓展,未来有望延伸至更多下游领域。

多重因素共同推动全球服务机器人发展,应用前景广阔。据《中国机 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 年)》数据,2017-2022 年全球机器人市场 由 267 亿美元增长至 513 亿美元,CAGR 为 14.0%,其中 2022 年服 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为 217 亿美元,同比增长 26.2%。服务机器人分为 家用服务机器人和专业服务机器人,在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持下,未来 服务机器人将有望拓展应用领域,需求有望迎来放量增长。同时,我国 人口老龄化形式严峻,未来十年国内老年人数量高增,以出生人口计算 我国当前人口年龄结构,目前我国[60 周岁,70 周岁]的老年人数量为 1.93 亿人,未来十年将会增长至 2.74 亿人。人口老龄化会进一步拉动 国内家用服务机器人的需求增长,提振服务机器人行业景气度。

公司智能清洁机器人性能优良,未来有望在清洁领域快速推广。公司 的商用智能清洁机器人新品包括三款,其中鲲鹏 J40 和 J30 产品适用 于室内场景,麒麟 J110 适用于室外场景。公司的智能清洁机器人性能 优良,并具备自动垃圾打包换袋等业内突破式的功能,能够基本满足常 见商业环境的应用需求。

公司优秀的清洁机器人产品表现,主要是基于公司自研的移动机器人技 术、操作机器人技术、环境建模与大数据等关键技术,融合新一代自动 驾驶与人工智能技术,并依托机器人中央控制系统、多维环境感知系统、 底盘导航系统、手臂规划系统和数据挖掘分析系统等技术平台,共同推 动产品开发迭代。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未来公司的服务 机器人产品有望与新技术深度融合,体现出更强的智能化特性,公司也 有望背靠人工智能快速推出更优秀的新产品,进一步打开下游市场空间。

3.3 率先布局国内智慧共享充电桩

推出全国首套智慧共享充电桩系统,实现随停随充电。在 2022 年 6 月 28 日的“舒心电力 全电共享”2022 苏州“获得电力”成果发布会上, 国网苏州供电公司正式发布了与亿嘉和联合研发的全国首套全电共享电 动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并在苏州江湾雅园成功投用。全电共享电动汽 车充电机器人系统改变了传统一车位一桩的固定充电模式,利用先进的 机器人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智能调度算法,实现了从“车找桩” 到“桩找车”的创新,大幅提高充电桩的利用效率。此外,充电过程中, 系统可根据整体利用情况进行输出功率的自动调节,实现有序充电。

智慧共享充电桩系统是一套解决方案,包含智能机器人、充电桩、运 行轨道以及运营管理平台等部分。通过建设电缆和轨道覆盖所有停车位, 智能机器人将充电桩按照用户需求搬运到指定的停车位,为小区电动汽 车的充电服务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整个充电流程如下:①用户停车 后登录小程序,填写停车位号码;②后台收到充电需求指令,通过 AI、 物联网与调度算法等技术,精准控制智能机器人搬运共享充电桩到指定 车位;③用户取下充电枪接通车辆后开始充电,充电完成后,用户确认 支付后归还充电枪;④机器人收回共享充电桩。

共享充电机器人具有便捷安全、安装简易、节约成本等优势,有望迅 速打开市场。经济便捷安全。用户在共享充电服务区充电无需排队等候,节省 用户时间;用户也无需进行充电桩前期建设和后期维护,既省事 又便捷。整套系统由运营商或物业统一运维管理,可以有效保障 车辆充电安全。安装快速简易。智慧共享充电系统预制化和模块化的硬件设置, 让工程施工也十分方便,安装完成后仅需简单调试,即可快速完 成投入使用。 节约建设成本。系统实现多人“共享”和分时复用,借助全电共 享充电模式,小区地下车库的一个防火分区只需配备一台机器人, 即可满足所有车位的充电需求,经测算,在同样的覆盖面下,建 设成本较“一位一桩”模式可节省约 20%,配套充电桩数量也可 以根据车辆情况酌情增减,非常灵活。

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旺盛。与高速增速的电动汽车保有量相比,充电基 础设施建设却稍显滞后。2022 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 259.3 万台, 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688.7 万辆,车桩增量比为 2.7:1。目前针对公共领 域车桩比 1:1 的目标仍相距甚远,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而 共享充电机器人有助于缓解该问题。

3.4 轨交新品助力轨交产业智能化转型

公司已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打造出供电与车辆智能运维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于 RT FORUM 2022 第七届中国智慧轨道交通大会上推出轨道交 通领域新产品——M100 车底智能巡检机器人,形成了以 D200L 智能操 作机器人、A200 智能巡检机器人、M100 车底智能巡检机器人和 V100 设备健康度管理系统为核心的产品族群,该整体解决方案采用智能运维 管理系统,融合机器人、声纹设备、传感器、摄像头等智能设备,改变 传统人工运维方式,实现变电站全所的监控及巡检、环境监测、安全防 范及开关室应急操作,并将监控和报警信息上传,最终实现供电运维的 智能化、数字化。  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全球第一,预计未来全国铁路投资保持稳定发展。 “十三五”期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8 万亿元,铁路营业里 程由 12.7 万公里增加到 15.5 万公里、增长 22%,其中高速铁路运营 里程从 2.5 万公里增加到 4.2 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预计到“十四五” 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 16.5 万公里,其中高铁(含部分城际) 5 万公里左右。

城市轨交发展较块,投资额保持较高增速。进入“十三五”以来,我 国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带动了国内基础建 设的发展,也加快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2016-2019 年,全国完成建设 投资累计接近 2 万亿元,年均完成建设投资接近 5000 亿元,年复合增 长率 12%。2020 年我国城市轨交投资额 6286 亿元,疫情影响下实现 5.49%的正增速。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资料显示,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中国内地累计有 55 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路超过一万 公里,达到 10291.95 公里,其中,地铁 8012.85 公里,占比 77.85%。 2022 年共计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 1085.17 公里,共计新增运营 线路 25 条。

轨交产业智能化转型,相关机器人市场发展前景可期。轨交智能化市 场端在轨道检测方面存在诸多痛点,传统检查手段存在诸多问题,如成 本高、效率低、漏检率高等。这些问题难以满足现代轨交的高效、安全、 稳定的运营需求,因此需要更先进、智能化的检测技术和设备来提高检 测质量和效率。以信息科技、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技术革命和产业运行方 式变革不断推进轨道交通产业转型升级,轨交产业加速向智能化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近年来保持较高增速,随着轨交产业加快智能化转型 进程,轨交线路巡检机器人市场前景可期。

3.5 AI 技术助推服务&特种机器人发展

人工智能经历七十多年发展,或将迎来大规模商用阶段。在 1950 年图 灵测试诞生的基础上,人工智能(AI)的概念于 1956 年被提出,并分 为 6 个发展阶段:①1950-1969 年,AI 的概念在图灵测试的基础上诞生, 1958 年 MP 感知机模型诞生;②1970-1969 年,由于机器只能处理线性 分类问题,神经网络的研究进入第一个寒冬;③1986-1998 年,BP 算法 构建了多层感知器(MLP)模型,并采用 Sigmoid 函数解决了非线性分 类问题,引发第二次神经网络热潮,人工智能算法在这一阶段大量出现; ④1999-2005 年,SVM 在分类、回归问题上取得很好的效果,而 ANN 则 相形见绌,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再次进入瓶颈,迎来了第二个寒冬期; ⑤2006-2012 年,ANN 深度学习问题取得突破,微软首次就爱那个 DL 应 用在语音识别上,并采用 DNN 技术带动了语音识别领域的技术突破;⑥2013 年至今,深度学习爆发,AlphaGo 战胜围棋顶级高手李世石标志着 AI 向高级人工智能迈进,2023 年 ChatGPT 的推出代表 AI 技术取得重要 突破。

自然语言处理(NLP)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子领域。从目前发展方向来看, 人工智能通过研究智能的实质,最终使计算机达到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水 平,推动科技和生产力进步。参照人类智能的方式,人工智能现在的主 要技术领域包括机器视觉 CV(模拟“看”的能力)、语音交互(模拟 “听”的能力)、自然语言处理 NLP(模拟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和其 他能力,其中对语义的理解、处理和语言表述能力是 AI 的重点和难点, 如果 NLP 领域能够获得重大突破,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人工智能技术 发展。

ChatGPT 是 NLP 的重要落地之一,标志着人工智能进入发展新阶段。Ch atGPT 是一款多模态大模型,具备优秀的 NLP(自然语言处理)能力, 表现出较强的智能性和可用性。GPT4 表现出多轮对话、跨语种对话、 上下文关联等方面的强大能力,标志着人工智能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语义 理解能力,初步实现了与人类的顺畅沟通;结合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 AI 未来有望成为工业的得力工具,助推工业 4.0 加速落地。

ChatGPT 有助于推动服务机器人加速应用。服务机器人作为智能化软硬 件结合的产品,更强的智能化表现有助于促进产品下游需求加速增长。 ChatGPT 有望赋能公司产品,实现管理人员以语音交互方式完成定制化 任务下发的能力,提升人机交交互体验、降低操作人员与机器人之间的沟通门槛,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实用性。

未来 AI 技术有望与服务&特种机器人深度结合,打开公司机器人产品 成长空间。ChatGPT 的推出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超预期推进,未来人工 智能技术有望深度与产业融合,推动产业发展。在机器人领域,AI 技 术一方面有望基于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提升服务&特种机器 人的“听”、“说”的能力,更快地处理问题、反馈结果,另一方面有 望基于图像识别技术,提升服务&特种机器人“看”的能力,实时识别 场景并做出相应处理。公司拥有丰富的服务&特种机器人产品矩阵,未 来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下,有望打开成长空间。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