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级配对高强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机制砂的技术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 机制砂级配对高强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机制砂级配对高强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2023-10-13 09: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3减水剂

采用巴斯夫公司的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减水率31%,固含量25%,其余指标按符合GB8076-2008中对高效缓凝减水剂的要求。

1.4机制砂

细集料选用石灰岩经破碎而成的机制砂,机制砂石粉含量7%,其余指标均满足国标要求。

2

机制砂级配类型和参数测试

规范规定制备高性能混凝土所用的细集料优选2区砂,因此,机制砂级配曲线要大致满足2区砂要求。本试验机制砂级配以2区砂的颗粒级配范围为基础进行调整,一共设定6种级配(均为连续级配),分别为略高于上限、高于下限接近上限、接近中值、低于上限接近下限、略低于下限,同时“高于下限接近上限、接近中值、低于上限接近下限”设置不同曲线形状,分别研究这6种不同机制砂级配类型对C50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人工调制的6组机制砂的技术指标见表2,级配曲线见图1。

由表2、图1可见,该6种级配机制砂的细度是处于逐渐上升的状态,从细砂逐渐转变成中砂,最终转变为粗砂(其中,S1、S2为细砂,S3~S5全部为中砂,S6已变成粗砂)。试验设计的机制砂级配曲线均匀覆盖2区级配范围内。

上述6种级配机制砂中,虽然细度处于逐渐上升的状态,但是紧堆密度及紧堆空隙率均出现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反复变化情况,这证实细度仅作为表征砂粗细情况的宏观指标,无法反映出颗粒之间的级配情况,不能反映出机制砂的真实品质。

3

机制砂混凝土性能分析

3.1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

设计强度等级为C50混凝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试验用混凝土配合比见表3)。混凝土和易性测试和评定方法按照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进行。

各级配机制砂样品S1~S6采用表3配合比所拌制混凝土的和易性能及强度测试结果见表4。

由表4可见,不同级配机制砂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差别显著,分别呈现出低塑性、塑性和流态等不同坍落状态,表明机制砂级配对混凝土和易性有着重要影响。从试拌样品观测结果看,S4、S5机制砂制备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而S1、S2机制砂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最差。

对比不同级配类型机制砂所对应混凝土和易性变化情况(综合表4和图1)可知:

1)机制砂S4、S5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相对较好,其级配曲线均呈拉伸状正S形(见图1),可以推断拉伸正S形级配曲线是机制砂的优良级配曲线形状。由曲线分布特点看,拉伸正S形级配曲线分布在2区砂中值和上限之间的范围内,拉伸正S形曲线上下两端的斜率较小,中部的斜率较大,从级配组成上分析,曲线中间斜率较大说明机制砂级配中0.3~1.18mm粒级组分所占比例较大,而1.18~4.75mm及0.075~0.3mm2档粒级组分所占比例较小。

2)机制砂S1、S2属于不良级配,其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最差,其级配曲线的形状多呈抛物线形或中间较平、两端较陡的拉伸反S形(见图1)。可以推断,级配不良机制砂级配曲线呈抛物线或拉伸反S形曲线形状。分析曲线特性,S1机制砂级配曲线是开口向上的下凸抛物线,从级配组成分析,小于1.18mm粒级组分含量偏小(相比拉伸正S形级配曲线的机制砂);机制砂S2级配曲线特性是拉伸反S形曲线,颗粒分布呈“两头多(1.18~4.75mm和0.075~0.3mm粒级组分含量偏多)、中间小(0.3~1.18mm 粒级组分含量偏少)”现象。

3)S3机制砂所配制的混凝土工作性能一般,其级配曲线相比拉伸正S形级配曲线出现一定程度偏离,但未出现明显开口向上的下凸抛物线或拉伸反S形曲线形状特征。相比机制砂S3、机制砂S4、S5的1.18~4.75,0.3~1.18,0.075~0.3mm各档粒级组分含量比例(质量比)保持在7:10:3左右,可充分发挥出1.18~4.75mm粒级组分在整个混凝土中承接着使混凝土集料之间更连续的作用,因而所配制的混凝土工作性能明显更好。S6机制砂级配略高于2区上限,所配制的混凝土出现轻微离析和泌水。

综合以上分析,在机制砂中,1.18~4.75,0.3~1.18,0.075~0.3mm 各档粒级组分含量过多或过少,均会导致混凝土工作性能变差。当1.18~4.75mm粒级组分含量过多时,所配制的混凝土表现出离析、泌水、骨料堆积等特点;当0.3~1.18,0.075~0.3mm粒级组分含量过多时,所配制的混凝土黏稠、保水性好,但和易性差,难以浇筑。优良级配的机制砂应是各档粒级组分含量比例适当,使得其级配曲线形状呈拉伸正S形。

3.2机制砂混凝土强度

不同级配机制砂所配制混凝土的强度变化曲线见图2。

由图2可见,在原材料配合比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机制砂颗粒级配不同,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呈现明显差异:

1)对于不良级配机制砂S1、S2和S6,其所配制混凝土在试配后不同龄期内强度比良好级配机制砂S3、S4和S5所配制混凝土均偏低,其中原因为不良级配机制砂造成混凝土拌和不均匀,工作性能不佳,从而影响混凝土强度。

2)虽然机制砂S3、S4和S5所配制混凝土工作性能较好,但由于机制砂S4、S5的各档粒级组分含量比例不够适当(1.18~4.75mm粒级组分含量偏小),导致混凝土强度仍有所偏低。文献指出,正S型颗粒组有利于形成悬浮-密实结构,对混凝土强度的提高与工作性能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机制砂良好颗粒级配使混凝土各种材料紧密结合、接触更加均匀,减少气泡和孔隙的形成,从而有利于提高混凝土强度。

4

结论

1)细度模数和空隙率并不能作为机制砂品质优劣的判断标准,而只是级配优劣判断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制备和易性良好的机制砂混凝土,机制砂的级配特征很关键,必须得到严格控制。

2)为提高高强混凝土工作性能,机制砂各个筛档累计筛余量要合理控制在一定比例范围内,1.18~4.75mm 粒级组分主要影响混凝土泌水性,0.3~1.18,0.075~0.3mm粒级组分主要影响混凝土的黏聚性。优良级配机制砂中,1.18~4.75,0.3~1.18,0.075~0.3mm各档粒级组分含量大致比例(质量比)为7:10:3,使得其级配曲线特征呈拉伸正S形。级配不良机制砂中,1.18~4.75,0.3~1.18,0.075~0.3mm各档粒级组分含量偏大或偏小,其级配特征曲线呈抛物线或拉伸反S形曲线。

声明:

砂浆与保温发布、转载、摘编的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QQ:362644513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