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发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朱自清写夏天 课文发现

课文发现

2024-07-11 08: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可是,一对父子为什么会长达两年时间未见呢?父亲看到儿子的文章后,为什么又会有那么大的反应呢?文中还写到,父亲总是发脾气,让读者很是不解。一篇看似很短的文章,却记录了父子之间很长的故事。原来,这对父子产生过非常严重的矛盾,他们心里怀着对彼此的不满,竟然有五年的时间未曾好好交流过。如果朱自清没有写下这篇文章,没用这种迂回的方式表达对父亲的歉意与爱意,想必他的父亲会带着遗憾离开人世吧。

朱自清出自书香门第,又是家里的长子,肩上背负着家族的希望。朱鸿钧对这个儿子自然是重视得很,尽可能在物质方面满足儿子的需要。朱鸿钧作为封建制度下成长起来的家长,从来不会向儿子表达爱意,只会严厉地要求儿子。为保证儿子的学习成绩,朱鸿钧把儿子送到举人家里学习古文与诗词,但凡儿子回到家里,他会对儿子的学业进行考核。正缘于此,朱自清小时候通过刻苦读书,积累了深厚的国学底子,这为他后来成为知名作家、高校教师打下了基础。

朱自清 14 岁时,朱鸿钧担任徐州榷运局局长,家景还可以。他霸道地为朱自清订了婚,女方是扬州名医武威三的女儿武钟谦。在朱自清 18 岁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时,他又私自做主,操办了朱自清与武钟谦的婚礼。

那时,朱鸿钧已失去了职务,他母亲也刚过世,家景趋向惨淡。也就是朱自清在《背影》中提到的:“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随着父亲老去,家里的经济越来越拮据。 1920 年,朱自清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提前从北大毕业回到母校任职。有了薪水自然要负担家中的开销,朱鸿钧要求朱自清每月将绝大部分工资都寄回家中。朱自清受过新式教育,接受过五四精神的洗礼,对于父亲这种剥夺经济自由和工资独立支配权的做法深感不满。后来,朱鸿钧更加专制,竟通过与校长的私人关系,越过朱自清,直接扣留了他的薪水。忍无可忍的朱自清只好选择离家出走,选择到外地去执教。朱家失去了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朱鸿钧一时怒火中烧,对儿子耿耿于怀。

然而,朱自清还是心存孝道,想要与父亲缓和关系。 1922 年夏天,朱自清趁暑假带着妻儿回家探望,朱鸿钧自始至终不予理睬。朱自清于 1923年又做了一次尝试,同样以失败告终,所以到他写下《背影》时,已有两年多没见父亲了。在朱鸿钧眼中,自己为儿子付出了那么多,用他的工资也是天经地义。对朱自清来说,他并不在意父亲用了自己的工资,在意的是父亲不把他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尊重他。朱自清后来在《毁灭》一诗里描述了当时的家庭问题和他的心情:“在我烦忧着就将降临的败家的凶惨, / 和一年来骨肉间的仇视, /(互以血眼相看着)的时候, / 在我为两肩上的人生的担子, / 压到不能喘气……”这对父子之间的矛盾,看上去只是经济问题,实际上却是新旧两种思想的碰撞冲突。结果,谁也不服谁,谁也不让谁,导致父子反目。其实,朱鸿钧只是倔强而已,他的心里还是思念儿子的,但他不擅长表达。在此情况下,朱自清只好带上妻儿去外地任教。之后的几年,朱自清干脆就不回去了。

已经年迈的朱鸿钧想念儿子,却又放不下面子联系儿子,只能借着关心孙子的名义与朱自清通信。朱自清已为人父,再加上时常感受到父亲看似严厉、实则亲切的关怀,开始慢慢理解父亲的用意。 1925 年,还在北大任教的朱自清回想起与父亲之间的种种,提笔写下了《背影》一文。 1947年朱自清自述:“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值得欣慰的是,以《背影》这篇文章作为媒介,父子之间的隔阂总算消除了。因不善表达和沟通,父子之间竟然折磨了彼此那么久,真是遗憾。

人世间,最珍贵的情感不仅有相濡以沫的爱情,还有相互挂念的亲情。虽然不能说所有的父母都为自己儿女着想,但是大部分的父母的用意都是好的,大家走远的时候,不妨回头看一看父母头上的白发,莫让一切成为遗憾,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重演。

本文选自《初中生·阅读》

责任编辑:Jack

图:作者提供

新书推荐

点击上图,即可进入小程序,

购买《月亮的印章》

读者反馈

(可向右滑动看更多)

进《初中生》微信商城,购买“千金作文”合集《月亮的印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