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藏在朱棣身后几十年,朱棣:没有他我无法登基!却死因成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朱元璋当了几年皇帝 姚广孝藏在朱棣身后几十年,朱棣:没有他我无法登基!却死因成谜

姚广孝藏在朱棣身后几十年,朱棣:没有他我无法登基!却死因成谜

2024-04-03 16: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很多人对阴阳术数的理解都停留在算命、卜卦上面,其实不然,阴阳术数中的学说可以分为很多种,除了算命卜卦以外,还包含了兵法、数学,推演,权谋之术等等内容。

而且在古代,也不能小瞧了算命卜卦的水平,算命算得好也是能当大官的,比如明朝中央就有一个机构叫钦天监,里面的官员全是为明朝和皇帝算命的能人,虽然谁也不知道这些人算的准不准,但是只要皇帝相信你的话,你就有饭吃。

姚广孝不但精于算命卜卦,他还善于兵法和权谋之术,这样一来,年轻时的姚广孝就已经具备了一个做军师的资格。

姚广孝虽然只是一个和尚,却胸怀大志,一心想闯出些名堂出来,但是随着朱元璋统一天下后,天下已经恢复和平,姚广孝的一身本事便没有了用武之地。

满怀郁闷的姚广孝开始云游四海,毕竟他是一个和尚,只要到寺院里挂单就可以免费吃住,这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姚广孝乐此不疲,只要是出名的寺庙都留下了姚广孝的足迹。

当姚广孝驻足嵩山的时候,他遇到了另一个奇人,此人叫袁珙,是洪武年间享誉天下的相士,根据相关记载,袁珙给人算命从来没有不灵验的,他一看到姚广孝便大惊失色,一把将姚广孝拦住,袁珙做了个自我介绍,然后便侃侃而谈说道:“阁下长了个三角眼,眼神中充满杀气,样子又像一只生病的老虎,日后必定是喜欢杀戮的人物!”

袁珙的话并没有让姚广孝感觉生气,相反,姚广孝听到这句评语竟然哈哈大笑起来,袁珙的话正合他的心意,想要建功立业,怎么会没有杀戮呢?

在明朝,除了读书人想要做官以外,还有一个身份也有机会进入官场。由于朱元璋自己就当过和尚,因此朱元璋下令凡是精通儒家学说的和尚可以参加朝廷官员选拔的考试,这样的机会在别的朝代是没有的,姚广孝先后考过两次,但是都没有能考上。

按理说,姚广孝应该和官场就无缘了,但是在洪武十八年的时候,他认识了生命里最重要的人,此人便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

这一年朱棣要就藩自己的封地,姚广孝跟着他成为北平庆寿寺的主持,这个位置已经是当和尚的巅峰了,但是姚广孝毕竟不是普通的和尚,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阴谋家。姚广孝每天都要去朱棣的燕王府讲经,除了讲经以外,姚广孝每天重复做着一件事,劝朱棣造反。

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姚广孝每天在朱棣耳朵前提造反两字,朱棣却从不生气,也不杀他,说出这样的大逆不道之言,在明朝应该是被诛九族的大罪。朱棣之所以不杀他的原因只有一个,他认为姚广孝的建议很好,很正确。

其实当时想造反的藩王不止朱棣一个,但是只要朱元璋还活着,就没有人敢真的动手,而且他们造反的对象并不是朱元璋,而是朱元璋钦定的皇位继承人朱允炆。

.这也是明朝初年的另一个怪象,从秦朝到明朝,一千多年的时间内,历朝历代的皇位传承,都是传给自己的子嗣,没有子嗣的就传给自己的兄弟,没有兄弟的就传给侄子。但是朱元璋却反其道而行,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要知道朱元璋的是有儿子的,而且有好几十个儿子。

朱元璋的长子叫朱标,朱标本来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明朝的第二个皇帝,他为人宽厚,富有谋略,很得人心,何况他还是朱元璋指定的接班人。可惜的是朱标英年早逝,年仅37岁就去世了。

朱标的死对朱元璋的打击很大,他将对朱标的宠爱全放在了朱允炆身上,朱允炆正是朱标的儿子,于是便出现了爷爷将皇位传给孙子的现象。

朱元璋这么做,他的儿子们自然是不服的,朱棣在一次喝醉酒后说道:“自古以来,哪有我们这样的皇子,连继承皇位的机会都没有!”朱棣说这话的时候,姚广孝就在他的身边,姚广孝眯着眼睛,直直地看着朱棣,他知道朱棣将来必定会造反。

洪武三十一年,71岁的朱元璋终于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这位注定在史书上留下英名的君王死了,朱允炆顺利继位,定下国号建文。

朱元璋天资聪颖,他当然会想到儿子们会不服朱允炆,因此他在临死前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让自己的几个儿子前往封地就藩,另外他还颁布的一条规定,日后敢有造反的藩王,天下兵马共同伐之。

朱元璋觉得自己算是给朱允炆奠定好了基础,他收拾了李善长、胡惟庸,收拾了蓝玉等人,目的就是为了让后世的君主能建立自己的官员班底,这些人活着,只有朱元璋自己能控制得了。

可惜的是朱元璋低估了他的儿子们的实力和野心,也高估了朱允炆的实力,朱元璋为朱允炆挑选了两个辅臣,一个叫齐泰,一个叫黄子澄。都说明朝历朝历代都有书生误国的事情发生,齐泰和黄子澄大概就是明朝书生误国的开始。

朱允炆继位后,姚广孝有一天面色沉重地来到燕王府,他上来就对朱棣说道:“燕王殿下!在下要送你一个礼物,不知道你有没有胆量收?”

朱棣睁大了眼睛看着姚广孝,随后他问道:“有什么礼物是我不敢收的!你说说看!”

姚广孝微微一笑说道:“我要送给殿下一顶白帽子!”朱棣大惊失色,立马说道:“先生慎言啊!”

白帽子?这是什么意思呢?朱棣是燕王,王字上面加上一个白字,不就是皇帝的皇字吗?姚广孝的这份大礼送得可不轻,但是朱棣暂时拒绝了这份礼物,原因是时机不成熟。

朱棣很聪明,他有自己的考虑,朱棣从来没有将朱允炆放在眼里,真正让他担忧的是其他的藩王,尤其是宁王朱权。宁王手下佣兵30万,他本人的勇猛不在朱棣之下,如果他也起兵造反,将会是朱棣最大的对手。

另外,自古以来凡是举兵者都讲究一个师出有名,朱允炆刚刚登基,又没有犯错,朱棣实在想不到有什么理由起兵造反。而且朱棣此时的实力还不够,他的手下只有15万人马,这点人是无法应对各地藩王和朱允炆的进攻的。

但是机会很快就来了,因为朱允炆开始犯错了。上文提到书生误国,齐泰和黄子澄开始了自己的愚蠢行为。

齐泰是个读书人,但是朱元璋却让他做了兵部侍郎,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齐泰一路升迁,最终掌管了兵部的大权,这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朱元璋为什么如此看重齐泰呢?有一次朱元璋召见齐泰,询问他有关戍边的事情,齐泰将明朝各地武官的名字、驻地、背景说得丝毫不差,朱元璋很惊讶,认为齐泰是真正的人才。

朱元璋看到了齐泰的才能,却没能看到他自私、昏庸的一面。另外一个黄子澄,此人年轻时便是朱允炆的老师,他陪伴了朱允炆的成长,朱允炆的满腹才学都是来自于黄子澄的教导,因此朱允炆对其十分信任,但是此人身上有一个极大的缺点,就是迂腐。

朱允炆的犯错之路就是从黄子澄开始的,朱允炆登基不久,黄子澄就上书建议说:“天下土地,很多掌握在藩王的手里,这些藩王加起来佣兵百万,对朝廷是极大的威胁,我们应该及时削藩!”

黄子澄的话说到了朱允炆的心里面,朱允炆对各地藩王的实力十分忌惮,他从当上太子的时候就在考虑这个问题。朱元璋临死的时候对朱允炆说道:“我已经为你安排好了一切!朝廷上的元老全被我换掉了!你的叔叔们都率兵驻扎在各个边境,外族敢入侵,必定会有来无回!你只要当个好皇帝就行了!”

年幼的朱允炆哭着说道:“外族入侵有叔叔们可以抵挡,但是如果叔叔们造反,我又该怎么办呢?”

朱元璋被朱允炆问了个措手不及,他反问朱允炆说:“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

朱允炆哭着说道:“我会先晓之以理,用德化劝说他们,如果他们不听,只好就兵戎相见了!”

朱元璋对这个回答很满意,他闭上了眼睛点点头。

从这件事来看,朱允炆对他的叔叔们是很忌惮的,朱允炆心里最担忧的人便是宁王朱权和燕王朱棣。

面对黄子澄的建议,朱允炆很开心,于是削藩便成为朱允炆登基后首先要干的大事,年轻的朱允炆还是没有政治经验,削藩这件事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朱允炆实行的时间不对,方式也不对。

朱允炆颁布了一道极其严格的削藩方案,里面开出的条件十分苛刻。第一个倒霉的人是周王,他的封地在河南,因为说错了一句话,朱允炆下令李景隆上门直接将周王的一家子全抓了起来,并将周王贬为庶民。

仅仅一个月后,代王朱桂被人告发谋反,朱允炆立刻派兵前往蜀地将他抓捕,就地圈禁起来,此时朱允炆登基才两个月的时间,已经有两位藩王被他搞掉了。

姚广孝察觉到事情不对,他立刻前往燕王府极力劝说朱棣早做造反的准备,朱棣此时犹豫不决,姚广孝说道:“朱允炆的目的是将所有藩王全部抓起来,你可以用手指数了看看,什么时候就会轮到你自己了!”

姚广孝的话让朱棣冷汗直冒,他带着焦急的语气问姚广孝:“先生!那我该怎么办呢?”

姚广孝拔出宝剑,一剑将凳子劈成两半后说道:“举兵造反是你唯一的出路!但现在起兵还不是时候,我们要等到各地藩王群情激愤的时候再举兵,那样就可以一呼百应了!”

姚广孝的计划很完美,造反的时机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是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就在朱允炆收拾掉湘王朱柏的时候,朱棣的危机也来临了。

按照朝廷的规定,皇帝即位,作为藩王应该上京朝见新皇帝,并递上贺表。朱棣知道就算自己装病,这趟南京之行也无法避免,但是朱棣的举动很惊人,他以一种极其傲慢的方式朝见了朱允炆,他不肯跪拜,举止行为极其嚣张。

这个行为之下,朱允炆居然没有对朱棣动手,这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也是朱允炆犯下的最大的错误,齐泰建议将朱棣直接抓起来,黄子澄却极力反对,黄子澄给出的理由是:“如果在皇宫动手,一定会被天下人诟病!”

朱允炆竟然选择相信了黄子澄的话,迂腐啊!不止是黄子澄迂腐,朱允炆也迂腐到了极点!齐泰从此与黄子澄走向了对立面,齐泰是一个极其自私的人,他认为黄子澄的存在没有必要,有自己辅助朱允炆已经足够了,黄子澄只会误事。

朱棣平安地回到了北平,姚广孝的心里算是松了一口气,可是朱棣刚回来,朱允炆反而动手了,他给朱棣送来的诏书,要朱棣响应削藩政策,而且不久后便是朱元璋的忌日,朱允炆要求各地的藩王进京祭奠朱元璋。

朱棣预感到这一次自己不能再去南京了,这一次去很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此时姚广孝展现出其心狠手辣的一面,他对朱棣说道:“可以将三位世子全部派到南京去,这样一来皇帝就能安心了!”

朱棣照办了,他让自己的三个儿子去南京代父祭奠朱元璋,齐泰再次向朱允炆建议说:“这是天赐良机,我们可以扣下朱棣的儿子作为人质,逼迫他削藩!”

黄子澄也再次展现出他的迂腐,他又一次强烈反对齐泰的建议,黄子澄说道:“我们不能这么做!如果将朱棣的儿子放回去,可以麻痹他,让他疏于防范!”

于是朱棣的三个儿子平安回到了北平,朱棣大感意外,抱着三个儿子痛哭流泪,朱棣心里想到:“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们了!”

两次惊魂未定的险境让朱棣决定造反,但是15万人的装备武器,钱粮供应并不是什么小事,朱棣需要时间准备。姚广孝再次给出了最好的策略,姚广孝向朱棣建议说:“为了防止朱允炆先动手,燕王可以装疯,并且要让朱允炆相信你是真的疯掉了!”

朱棣再次照办,他每天披头散发出现在北平的市井里,并且天天住在人家的猪圈里不肯离开,还制造了自己大小便失禁的假象,这样的场景一定是震撼的,负责监视朱棣的人将这些事告诉了朱允炆,朱允炆相信他的叔叔朱棣是真的疯掉了。

可是就在造反的准备做好了以后,朱棣奇迹一般痊愈了,他变回了曾经勇猛无敌的朱棣,仅仅一个月后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造反了。

后面的事情就不用多讲了,朱棣一路很扫,打得朱允炆找不到北,而且朱允炆还下令手下的将领说:“无论如何,只能活捉朱棣,万不能伤害他,要不然朕以后会背负杀害叔叔的骂名!”

朱允炆也许是真的善良,但他一定是愚蠢的,这句命令直接导致士兵们不敢放开手脚和朱棣的部队交战,因为朱棣每次大战都会自己当先锋。

朱棣攻进南京的那一天,朱允炆悔之不及,他神秘地失踪了,关于朱允炆的生死也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的一桩悬案,然而这个悬案折磨了朱棣一生,朱棣用了一生的时间寻找朱允炆的下落,但都没有成功。

在朱棣骑兵造反的过程中,姚广孝都做了哪些事情呢?在朱棣宣誓出兵的当天,突然狂风大作,将燕王府屋顶上的瓦片吹落在地上。在古代,大军出征之前,这样的场景出现往往是不祥之兆,当时朱棣和其手下的将领们都傻眼了,朱棣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

此时姚广孝发挥了他的特长,他向众人解释说:“天降异象!我听说风雨从来都是伴随着真龙出现,如今大军即将出征,风雨来临,正好证明燕王就是真龙天子!”

这一套说辞是多么熟悉啊!历朝历代的造反者都用过这套说辞,但是没办法,古代人就愿意相信这一套,姚广孝的一番话让所有人重新露出了笑脸,紧接着的就是大家爆发出一阵阵欢呼声。

除此之外,朱棣在各场大战中,每次遇到最危急的时刻,姚广孝都会及时给出最正确的策略,在朱棣看来,自己能得天下,姚广孝的功劳最大!朱棣曾对自己的儿子说道:“没有姚广孝,我是无法登基做皇帝的!”

朱棣登基后,他给予了姚广孝很多的赏赐,但是姚广孝将所有的荣华富贵全都拒绝了,自己住在寺庙里,平时穿着道服当和尚,上朝时也不穿朝服,而朱棣也没有说什么,所以姚广孝也被称为“黑衣宰相”。

关于姚广孝最后的结局,在《明史》中的记载是说:“姚广孝病逝于永乐十六年,朱棣以僧人的葬礼规格厚葬了他!”

但是很多人对这个说法提出了质疑,有人根据其他史书记载分析说姚广孝的死因是一个谜,因为在《太祖实录》中记载说:“姚广孝84岁那年突然没有了下落,庆寿寺里的僧人到处都找不到他的身影,只在寺院后面的悬崖上找到了一根横跨悬崖的绳子。”

关于这个奇人姚广孝究竟是怎么死的,谁也无法知道了,他的死因或许真的另有隐情,但是已经成为了一个谜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