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本草纲目里面补肾的中药有什么 枸杞子

枸杞子

2024-02-14 15: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枸杞子

【修治】时珍曰︰凡用拣净枝梗,取鲜明者洗净,酒润一

【气味】苦,寒。权曰︰甘,平。

【主治】坚筋骨,耐老,除风,去虚劳,补精气(孟诜)。主心病嗌乾心痛,渴而引饮;肾病消中

【发明】弘景曰︰枸杞叶作羹,小苦。俗谚云︰去家千里,勿食萝摩、枸杞。此言二物补益精气,强盛阴道也。枸杞根、实为服食家用,其说甚美,名为仙人之杖,远有旨乎?

颂曰︰茎、叶及子,服之轻身益气。《淮南枕中记》载︰西河女子服枸杞法︰正月上寅采根,二月上卯治服之;三月上辰采茎,四月上巳治服之;五月上午采其叶,六月上未治服之;七月上申采花,八月上酉治服之;九月上戌采子,十月上亥治服之;十一月上子采根,十二月上丑治服之。又有花、实、根、茎、叶作煎,或单榨子汁煎膏服之者,其功并同。世传蓬莱县南丘村多枸杞,高者一、二丈,其根盘结甚固。其乡人多寿考,亦饮食其水土之气使然。又润州开元寺大井旁生枸杞,岁久。土人目为枸杞井,云饮其水甚益人也。

曰︰其根似物形状者为上。

时珍曰︰按︰刘禹锡《枸杞井诗》云︰僧房药树依寒井,井有清泉药有灵。翠黛叶生笼石,殷红子熟照铜瓶。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又《续仙传》云︰朱孺子见溪侧二花犬,逐入于枸杞丛下。掘之得根,形如二犬。烹而食之,忽觉身轻。周密《浩然斋日抄》云︰宋徽宗时,顺州筑城,得枸杞于土中,其形如状,驰献阙下,乃仙家所谓千岁枸杞,其形如犬者。据前数说,则枸杞之滋益不独子,而根亦不止于退热而已。但根、苗、子之气味稍殊,而主治亦未必无别。盖其苗乃天精,苦甘而凉,上焦心肺客热者宜之;根乃地骨,甘淡而寒,下焦肝肾虚热者宜之。此皆三焦气分之药,所谓热淫于内、泻以甘寒也。至于子则甘平而润,性滋而补,不能退热,只能补肾润肺,生精益气。此乃平补之药,所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分而用之,则各有所主;兼而用之,则一举两得。世人但知用黄芩、黄连,苦寒以治上焦之火;黄柏、知母,苦寒以治下焦阴火。

谓之补阴降火,久服致伤元气。而不知枸杞、地骨甘寒平补,使精气充而邪火自退之妙,惜哉﹗予尝以青蒿佐地骨退热,屡有殊功,人所未喻者。兵部尚书刘松石,讳天和,麻城人。

所集《保寿堂方》载地仙丹云︰昔有异人赤脚张,传此方于猗氏县一老人,服之寿百余,行走如飞,发白反黑,齿落更生,阳事强健。此药性平,常服能除邪热,明目轻身。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并阴干,用无灰酒浸一夜,晒露四十九昼夜,取日精月华气,待干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早晚各用一丸细嚼,以隔夜百沸汤下。此药采无刺味甜者,其有刺者服之无益。

【附方】旧十,新二十三。

枸杞煎︰治虚劳,退虚热,轻身益气,令一切痈疽永不发。用枸杞三十斤(春夏用茎、叶,秋冬用根、实),以水一石,煮取五斗,以滓再煮取五斗,澄清去滓,再煎取二斗,入锅煎如饧收之。每早酒服一合。(《千金方》)。

金髓煎︰枸杞子逐日摘红熟者,不拘多少,以无灰酒浸之,蜡纸封固,勿令泄气。两月足,取入沙盆中擂烂,滤取汁,同浸酒入银锅内,慢火熬之不住手搅,恐粘住不匀。候成膏如饧,净瓶密收。每早温酒服二大匙,夜卧再服。百日身轻气壮,积年不辍,可以羽化也。(《经验方枸杞酒︰《外台秘要》云︰补虚,去劳热,长肌肉,益颜色,肥健人,治肝虚冲感下泪。

用生枸杞子五升,捣破,绢袋盛,浸好酒二斗中,密封勿泄气,二七日。服之任性,勿醉。

《经验后方》︰枸杞酒︰变白,耐老轻身。用枸杞子二升(十月壬癸日,面东采之),以好酒二升,瓷瓶内浸三七日。乃添生地黄汁三升,搅匀密封。至立春前三十日,开瓶。每空心暖饮一盏,至立春后髭发却黑。勿食芜荑、葱、蒜。

四神丸︰治肾经虚损,眼目昏花,或云翳遮睛。甘州枸杞子一斤(好酒润透,分作四分︰四两用蜀椒一两炒,四两用小茴香一两炒,四两用芝麻一两炒,四两用川楝肉一两炒,拣出枸杞),加熟地黄、白术、白茯苓各一两,为末,炼蜜丸,日服。(《瑞竹堂方》)。

肝虚下泪︰枸杞子二升,绢袋盛,浸一斗酒中(密封)三七日,饮之。(《千金方》)。

目赤生翳︰枸杞子捣汁,日点三、五次,神验。(《肘后方》)。

面︰枸杞子十斤,生地黄三斤。为末。每服方寸匕,温酒下,日三服。久则童颜。(《圣惠方》)。

注夏虚病︰枸杞子、五味子,研细,滚水泡,封三日,代茶饮效。(《摄生方》)。

地骨酒︰壮筋骨,补精髓,延年耐老。枸杞根、生地黄、甘菊花各一斤,捣碎,以水一石,煮取汁五斗,炊糯米五斗,细曲拌匀,入瓮如常封酿。待熟澄清,日饮三盏。(《圣济总录》)。

虚劳客热︰枸杞根,为末。白汤调服。有痼疾人勿服。(《千金方》)。

骨蒸烦热及一切虚劳烦热,大病后烦热,并用地仙散︰地骨皮二两,防风一两,甘草(炙)半两。每用五钱,生姜五片,水煎服。(《济生方》)。

热劳如燎︰地骨皮二两,柴胡一两,为末。每服二钱,麦门冬汤下。(《圣济总录》)。

虚劳苦渴,骨节烦热,或寒︰用枸杞根白皮(切)五升,麦门冬三升,小麦二升,水二斗,煮至麦熟,去滓。每服一升,口渴即饮。(《千金方》)。

肾虚腰痛︰枸杞根、杜仲、萆各一斤,好酒三斗渍之,罂中密封,锅中煮一日。饮之任意。(《千金方》)。

吐血不止︰枸杞根、子、皮为散,水煎。日日饮之。(《圣济总录》)。

小便出血︰新地骨皮洗净,捣自然汁(无汁则以水煎汁)。每服一盏,入酒少许,食前温服。(《简便方》)。

带下脉数︰枸杞根一斤,生地黄五斤,酒一斗,煮五升。日日服之。(《千金方》)。

天行赤目暴肿︰地骨皮三斤,水三斗,煮三升,去滓,入盐一两,取二升。频频洗点。(陇上谢道人《天竺经》)。

风虫牙痛︰枸杞根白皮,煎醋漱之,虫即出。亦可煎水饮。(《肘后方》)。

口舌糜烂︰地骨皮汤︰治膀胱移热于小肠,上为口糜,生疮溃烂,心胃壅热,水谷不下。

用柴胡、地骨皮各三钱,水煎服之。(东垣《兰室秘藏》)。

小儿耳疳︰生于耳后,肾疳也。地骨皮一味,煎汤洗之。仍以香油调末搽之。(高文虎

《蓼花洲闲录》)。

气疳疮多年不愈者︰应效散(又名托里散)︰用地骨皮(冬月者)为末。每用纸捻蘸入疮内。频用自然生肉。更以米饮服二钱,一日三服。(《外科精义》)。

男子下疳︰先以浆水洗之,后搽地骨皮末。生肌止痛。(《卫生宝鉴》)。

妇人阴肿或生疮︰枸杞根煎水,频洗。(《永类方》)。

十三种疔︰春三月上建日采叶(名天精),夏三月上建日采枝(名枸杞),秋三月上建日采子(名却老),冬三月上建日采根(名地骨),并曝干为末(如不得依法采,但得一种亦可),用绯缯一片裹药。牛黄一梧桐子大,反钩棘针三七枚,赤小豆七粒,为末。先于缯上铺乱发一鸡子大,乃铺牛黄等末,卷作团,以发束定,熨斗中炒令沸,沸定,刮捣为末。以一方寸匕,合前枸杞末二匕,空心酒服二钱半,日再服。(《千金方》)。

痈疽恶疮,脓血不止︰地骨皮不拘多少,洗净,刮去粗皮,取细白穰。以粗皮同骨煎汤洗,令脓血尽。以细穰贴之,立效。有一朝士,腹胁间病疽经岁。或以地骨皮煎汤淋洗,出血一、二升。家人惧,欲止之。病者曰︰疽似少快。更淋之,用五升许,血渐淡乃止。以细穰贴之,次日结痂愈。(唐慎微《本草》)。

瘭疽出汁,着手、足、肩、背,累累如赤豆︰用枸杞根、葵根叶煮汁,煎如饴,随意服之。(《千金方》)。

足趾鸡眼,作痛作疮︰地骨皮同红花研细敷之,次日即愈。(《闺阁事宜》)。

火赫毒疮︰此患急防毒瓦斯入心腹。枸杞叶捣汁服,立瘥。(《肘后方》)。

目涩有翳︰枸杞叶二两,车前叶一两,汁,以桑叶裹,悬阴地一夜。取汁点之,不过三、五度。(《十便良方》)。

五劳七伤,庶事衰弱︰枸杞叶半斤(切),粳米二合,豉汁和,煮作粥,日日食之良。(《经验后方》)。

澡浴除病︰正月一日,二月二日,三月三日,四月四日,以至十二月十二日,皆用枸杞叶煎汤洗澡。令人光泽,百病不生。(《洞天保生录》)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