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名优特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木耳又名树鸡 秦巴山区名优特产

秦巴山区名优特产

2024-07-11 04: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黑木耳的食法多种多样,可做名贵菜肴的原料,可以炒、焖、蒸、炖、汤,作荤素的配料,还可做成甜食,配以冰糖、红枣等用文火炖成粥,便于人体的吸收。

黑木耳是一种好气性腐生真菌,属真菌门、担子菌纲、银耳目、黑木耳科(Auriculari—aceae)、黑木耳属。黑木耳由菌丝体、菌柄、子实体3部分组成。子实体薄而有弹性,胶质,半透明,中凹,呈耳状或杯状,渐变为分叶状,表面光滑,或具脉络状皱纹,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鲜耳红褐色,大小不一,最大直径达10厘米以上。干燥收缩后为角质,上表面子实层为深褐色近黑色,下表面呈暗青褐色,布以极短的绒毛。黑木耳靠孢子繁殖后代,子实体的腹面长着一层薄薄的“白霜”,名叫“担孢子”,这就是黑木耳的种子。担孢子在高倍显微镜下看,很像豇豆种子,猪腰子状。担孢子发芽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养分充足时,它先发芽,芽又分枝,枝头上长出钩状分孢子;另一种是养分不足时,先长出鹿角状的缺芽,在其分叉的顶端,又各生一个钩状的分孢子。担孢子分为雌雄两种,数量各半。这些担孢子附着在朽木上,雌雄结合,产生菌丝,菌丝经过发育、生长,才长出黑木耳。

黑木耳具有喜多湿、中温、好气之特点。气温在15~36℃,年降水量800~1500毫米的地区均能生长,品种多达15~16种。多生于阴湿、腐朽的树干上,过去均为野生。现在,根据木耳生长原理,人们创造了“菌丝人工接种”的新技术,大部分进行人工栽培。其法是在树叶枯黄或农历“清明”前后,将青冈、化香、枫槐等树砍倒,截成1.6~1.7米左右长的耳棒,晾晒半干时,在耳棒上砍口,将配好的孢子液或培养好的菌丝种接种于砍口上。耳棒堆成小垛,上用树枝叶遮盖,使堆内温度保持在22~25℃之间,并具有一定湿度,使孢子或菌丝顺利发芽生长。经20~30天,菌种串入段木内定植后,再将耳棒并排摆开,令空气流通,吸收阳光及保持湿度。待耳芽布满树干时,再将耳棒搭成人字架,以便管理。从接种至成熟,一般需3~4个月。鲜耳采收后,须及时加工制干,或自然晾晒,或人工烘干,然后去杂,包装运售。

黑木耳根据栽培时间与采收季节的不同,分春耳、伏耳、秋耳三种,质量各异。小暑前采收者为“春耳”,朵大肉厚,水发性好,颜色深褐,质量最佳;小暑后至立秋前采收者为“伏耳”,此时雨水较多,气温较高,木耳产量高,但肉薄,大小不均,水发性较差,色浅,质量最次;立秋后采收者为“秋耳”,朵形略小,肉薄,水发性差,质量 优于伏耳,次于春耳。根据朵形大小,耳瓣厚薄,体质轻重,又有粗木耳与细木耳之分。粗木耳朵形特大,体重质粗,品质差;细木耳体轻,质细腻,入口鲜糯,品质优良。

黑木耳与蘑菇一样,同是一种腐生真菌,生长在失去生命的朽木之上,依靠分解木材中的营养成分供应其本身的营养需要。除含有脂肪、精油、醇、醚等杀菌性物质及含芳香性物质的树木而外,一般阔叶林树,如栎、槲、榆、柳、槐、·枫、桦、楸、苦楝、桃、梨等木材都能生长木耳。尤以生长迅速,木质疏松,边材发达,心材小,树皮厚的槲栎树(俗称青冈木)最适宜木耳生长。以直径10~12厘米的栓皮栎、麻栎木棒最好,菌丝蔓延快,出耳早,耳质好,产量高。

市场上出售的黑木耳,均是干制品,选购时,以色黑、肉厚、身干、朵大、无杂质碎屑、无霉烂、无虫蛀耳、无病耳、无流耳、手握有弹性、无异味者为上品。

我国对木耳的采食、利用与生产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周礼》、《农桑纪要》和汉代的《说文解字》等古籍中,就有关于黑木耳的记载,其古名为“椠”。《神农本草经》已有黑木耳入药的记述。北魏(公元前533~544年)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了用黑木耳做菜的技术。唐代苏恭等撰写的《唐本草》中,就记叙了有关黑木耳的生产方法:“桑、槐、楮、榆、柳,此为五木耳。……煮浆粥,安诸木上,以草覆之,即生蕈尔”。又据元代王祯著的《农书》中记载:“今深山穷谷之民以此代耕。”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了它的药用价值。可见,在古时,我国劳动人民不仅对培养木耳的树种和木耳的药用有了认识,并总结了生产黑木耳的经验,使之成为一项山区专业生产了。木耳入馔,质地柔软,滑润厚实,清脆爽口,味道鲜美,古人十分赞赏。宋代学者朱熹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木耳》诗:“蔬肠久自安,异味非所夸。树耳黑垂聃,登盘今亦乍”。陆游更是食木耳的老饕,他有许多对木耳的吟咏,如:“玉食峨嵋楫”、“楫美倾筠笼”、“汉嘉楫脯美胜肉”、“下箸峨嵋楫脯珍”、“桑蕈菌蠢惊春雷”等等。

陕南秦巴山区,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这里山场辽阔,林木茂密,气候温润,雨量充沛。耳林(山民俗称耳扒)资源丰富,适宜于黑木耳生长,素为驰名中外的“木耳之乡”。早在清代以前,“漆、麻、耳、倍”即并列为陕南的四大土特名产。其中历史上以汉中地区的“绿帆船”牌木耳、安康地区的“苏装魁耳”、商洛地区的“上洛耳”最为有名。陕南黑木耳,以朵大肉厚,质纯脆嫩,色泽乌亮,水发性好,菊花形为主,味道鲜美,品质优良,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据《湖北通志》记载:“木耳以郧属产者为最著名,世谓之郧耳(也称房耳)”。清《续修商州志》有“万山栎树繁多,土人伐木生耳,近年收买成包,水陆发至襄汉,作郧耳出售,价倍川耳”的记述。旧时,商洛还有“客自远方来,食以上洛耳,饱尝口头福,酬谢山珍儿”的赞句。据清代严如煜《三省边防备览》记载:“山内开有耳厂”。陕南木耳主产于陕南的宁强、城固、留坝、略阳、镇巴、安康、宁陕、平利、石泉、丹凤、商南、山阳等县、市。陕南3地区黑木耳年产量约1200吨左右,占全国木耳产量l0%以上。陕南黑木耳已作为著名的土特产载入《秦巴山区土特名产》一书。

近年来,陕南耳林资源的减少,已严重影响木耳生产的发展。耳林减少的原因:一是由于人口增加,山民燃料增加,加之过度砍伐,致使耳林面积骤减和树龄缩短,二是部分耳棒由于生产天麻、香菇和薪炭等;三是木耳生产技术粗放,造成低产。现在,陕南的耳林资源与建国初期相比,减少了一半。因此,应大力发展和保护陕南的耳林资源,合理采伐,永续利用。

陕南黑木耳是陕西省传统大宗出口商品之一,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国际市场对黑木耳的需要量逐年增加。据统计,国际市场年销售量约1000多吨,50%以上是由我国供应。陕南黑木耳销往港、澳地区和日本、东南亚各国;并逐渐扩大到西欧和北美。出口量占全国20%以上。黑木耳出口换汇率高,每出口1吨可换回外汇2万多美元。1吨黑木耳相当于150吨小麦的价值。(安康汉水情农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