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了解的曹州木版年画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木版年画的了解 我所了解的曹州木版年画⑧

我所了解的曹州木版年画⑧

#我所了解的曹州木版年画⑧|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所了解的曹州木版年画⑧ (单县篇)

作者: 张宗建 来源: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 2021-10-27 10:36

单县丁楼印制的戏曲年画单县丁楼的年画线版1950年木刻月历牌《大众供销合作社》

□张宗建

单县地处菏泽市东南部,其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少有的四省交界处,除其自身所属山东省外,自西向东先后相临河南省、安徽省与江苏省,有“四省锁钥,中原通衢”的美称。另有与四省之七县接壤,分别为曹县、成武县、金乡县、商丘梁园区、虞城县、砀山县、丰县,可见其行政区划的独特性。

据传单县曾是舜帝之师单卷居住之地,故在古代又称单父。秦时此地置单父县,属砀郡,此为单县建县之始。与菏泽市的东明县类似,单县在近现代以来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的调整,民国期间先后属济宁道、曹濮道,后其又先后归属临河县、砀山县、单虞县、金曹县,至1952年单县所在的平原省湖西专区划归山东省管辖,1953年湖西专区撤销,单县开始纳入菏泽的管辖范围。

这种省份边界的地理位置及长期以来频繁的行政规划,使单县的社会生活与民间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变化。明万历二十四年《兖州府志》便记载:“古之单父,兖南境也,与归德接界,有两省风。”其中所说的归德即为现河南商丘一带,可见单县自古以来便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融汇了各地文化,成为多重文化的聚合之地。

单县历史上能工巧匠辈出,在当地对工匠在生活中的需求及精雕细琢的崇尚非常浓厚,《单县志》即记载,自清末以来,本地家具及家居用品的刻工相当精致。而这种工匠文化最凸显的便是自宋以来单县牌坊的林立,其中最知名的莫过于百狮坊与百寿坊。

两座牌坊因其装饰烦琐、雕刻华美、刀工精湛著称于世,因而使单县有了“牌坊县”的美誉。两座牌坊无论从内容、构图还是刀法技艺上,都是山东省古代牌坊艺术的珍品,强烈反映出当地悠久的石刻史与工匠文化。

如果说牌坊是工匠运用石质作业的结果,那么木版年画则是运用相近的技艺,采用不同的媒材,针对更多用户群的一种人人皆可用的民间艺术。在这种工匠文化的影响下,单县本地木版年画亦有所发展,并被载入本地的史志著述中。

1986年,在由山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与山东工艺美术史料汇编委员会编撰的《山东工艺美术史料汇编》一书中,最早提及了单县木版年画的身影,文中提到:“光绪十三年(1887年),单县龙王庙公社杏花村人张文谦从天津杨柳青引进此技……尚存有清末的印版,大都是‘王祥卧鱼’‘廿四孝’‘丹凤朝阳’‘哪吒闹海’‘武松打店’‘福禄寿’‘三星’‘杨家将’以及三国人物、水浒人物、七侠五义、莲生贵子等。”

可惜的是,在田野考察的过程中,虽找到张文谦的后人,但家中版样早已售卖或遗失,已难以见到清末画版的真容。通过了解,张文谦制作的年画,尤其是戏曲故事类,依然与曹县地区类似,即以丧葬纸扎中的罩方画为主,除此之外,兼印灶神、天地神马、上关下财、门神等。

另外,在1996年出版的《单县志》中,对本地的木版年画亦有提及,文中提到:“清末,始有木版年画问世。单县木版年画为黑线绘图,复色、平印,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加之黑印轮廓,显得比较调和,给人以轻快感。”这里提到的“黑线绘图”“复色”“平印”等工序,应还是指菏泽南部地区主要的半印半绘式年画制作工艺,这与纸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1961年,单县木版年画一度被政府文化部门提出进行抢救与继承,但随着20世纪中期社会与政治运动的开展,这一传统民间艺术被作为“四旧”所取缔,逐渐消失在民众生活视野中。

除上文提到的张文谦外,《单县志》还提及了诸位民间年画艺人,包括“孙溜的李凤云、徐寨的王成田、蔡堂的张广跃、城关的贾尊礼等”,这些艺人姓名的记载,都进一步说明在历史上单县木版年画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只不过在田野考察中,笔者发现的实物与图像甚少。

除上述艺人外,窦楼的窦传飞是当地主要以生产门神灶马为主的年画艺人,其年轻时曾前往菏泽学艺,后除自己子孙外,又收徒四人,将年画技艺传播至附近村落。窦氏年画在当时影响较大,其生产的灶神、天地神马、财神、门神、火神、观音等远销河南,规模很大。

在传统木版年画制作的基础上,20世纪初,当地还曾有过新年画的改革运动,目前可见的一幅重要作品便是发行于1950年的《大众供销合作社》月历牌。此幅作品为194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春节,由平原省美协美工组组织,湖西专署(今单县)人民文化馆监制的一幅表现新中国供销社场景的年历画。

此幅画面以传统灶神年画为底本,将灶神与灶奶奶的形象改动为进入供销社购买商品的民众形象,上方则保持了灶神年画中的日历牌,分为“国历”“节气”“夏历”三栏。

此外,作家刘照如在其作品《果可食》中曾提及,其父亲刘元魁曾在同一年绘制了另一幅新年画月历牌,同样为平原省美协及湖西专署文化馆监制。只不过内容变为“男女老少一家八口人,他们正在包饺子过年,每个人物都喜气洋洋,安乐祥和。”

可以看到,此时的新年画改革运动在单县曾有过一定的推广,但至于效果几何,因缺乏相应资料记载我们难以得知。但可以知道的是,在这个文化交汇的辐辏之地,木版年画曾有过广布的散播,也有过延续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创新改革,只是随着历史的进展,这些传统甚至曾一度被认为是封建落后的民间艺术,在民众的生活中已经并非绝对的必需品了,而这些年画的印迹,是否也将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记忆中?

责任编辑: 分享到: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