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木兰科的重点特征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

2023-05-10 20: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位置与范围

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别中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0029.80公顷。

2 资源价值

2.1生态价值

历经50余年的建设、保护和发展,如今,塞罕坝营造起了110万亩人工林,成为北半球最大的人工林林场,森林覆盖率达到75.50%。昔日沙化严重的茫茫荒原,如今变成了让人叹为观止的浩瀚林海。这百万亩林海有效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的南侵,防止了该地区森林退化为草原、草原再向沙漠退化的演替进程,保护和涵养了滦河、辽河的水源,每年向两水系输入淡水400多万吨。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为京津阻沙源、保水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的塞罕坝,已被人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

2.2人文价值

塞罕坝历史上是“森林密布,古木参天,水草丰美,鸟兽繁多”的森林草原地带,曾作为辽、金皇帝狩猎之所。康熙二十年( 1681年 )清政府在此开辟木兰围场,设七十二围,在如今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就有十六围,在保护区内有5围,因此这里成为举世闻名的皇家狩猎场。同治二年(1863年 ),由于清政府的经济衰败使国库空虚,开围放垦,售卖木材,森林植被逐渐被破坏,后来又遭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到解放初期,已成为“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丘沙滩。野生动物也随之速减。1962年,国家计委批准林业部在这里建立塞罕坝机械林场,直属林业部管理,1969年改由河北省林业厅直属。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营造起万顷人工林海,被外国专家称之为“人类改造大自然的楷模”。

3资源概况

3.1自然资源

保护区内有丰富的森林、草原、草甸及湿地资源,年蓄水能力达2200万立方米,对下游流域的生活生产水量供应与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据2014年对塞罕坝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统计,区内分布有脊椎动物256种,野生植物625种,大型真菌94种,昆虫548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种类3种,即黑鹳、白头鹤和大鸨。国家II级重点保护种类30种,包括:细鳞鲑、黑鸢、秃鹫、黑琴鸡、雕鸮、兔狲、马鹿等。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9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1种,即大花杓兰;II级重点保护植物8种,即北重楼、膜荚黄芪、二叶兜被兰、裂唇虎舌兰、绶草、沼兰、北五味子、刺五加。

3.2人文资源

塞罕坝保护区位于河北省围场县最北部,历史上这里是“森林密布,古木参天,水草丰美,鸟兽繁多”的森林草原地带。辽、金时期这里属“千里松林”的一部分,曾作为辽、金皇帝狩猎之所。康熙二十年( 1681年 )清政府在此开辟木兰围场,设七十二围,在如今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就有十六围,在保护区内有5围,因此这里成为举世闻名的皇家狩猎场。清朝前半叶,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来这里举行以狩猎( 有野营拉练的目的 )为主要内容的“木兰秋狝”,共举行了105次。“刀劈猛虎不算高,一箭射双雕”二位将士的壮举就发生在如今的保护区地界内,这充分说明当时这里的野生动物之多。同治二年( 1863年 ),由于清政府的经济衰败使国库空虚,开围放垦,售卖木材,森林植被逐渐被破坏,后来又遭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到解放初期,已成为“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丘沙滩。野生动物也随之速减。1962年,国家计委批准林业部在这里建立塞罕坝机械林场,直属林业部管理,1969年改由河北省林业厅直属。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营造起万顷人工林海,被外国专家称之为“人类改造大自然的楷模”。但由于人为活动较为频繁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野生动物资源和种群恢复相对较慢,虎、熊、豹等野兽在当地早已灭绝,马鹿数量也远不如从前,狍子、黑琴鸡等数量也有减少的趋势。

经过50余年的艰苦奋斗,塞罕坝植被得以恢复,真正成为田纪云副委员长赞誉的“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

3.3功能区划

塞罕坝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部分。核心区和缓冲区均分为东西两部分,其中东部核心区面积1907.18公顷,范围为自四道沟口至九道沟,西部核心区面积5306.13公顷,范围为羊场西部至四道河口。东部缓冲区面积2656.47公顷,范围从阴河三道沟、到北曼甸四道沟、石庙子的核心区外围部分,西部缓冲区面积3427.42公顷,范围从羊场西部至四道河口核心区外围部分。实验区面积为6732.6公顷。

3.4保护对象信息

塞罕坝保护区属于生态系统类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

主要保护对象是森林-草原交错带生态系统,滦河、辽河水源地,黑鹳、大鸨、黑琴鸡等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

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邻草原,东、南接林区,西靠半固定沙地,是典型的森林—草原—沙地交错带,既具有冀北山地森林的一般特征,又具有内蒙古草原的景观斑块,西部还保留着浑善达克南缘半固定沙地的自然风貌,同时,还是滦河和辽河的水源地。保护区的建立使交错带生态系统和水源地得到有效的保护。

保护区内虽曾长时间地营造过人工林特别是落叶松林、樟子松林和云杉林,但仍保留着大面积的代表华北山地森林特征的天然林,如白桦林、栎林及其山杨林等。在宽阔的浅谷和漫滩中,分布着大面积的原生性草甸,这些草甸草原在森林草原交错区是最有代表性的。保护区的建立使天然植被得到有效的保护,促进了天然植被的生长和自然演替。保护区植被划分为6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10个群系组21个群系,植物生活型有5种类型,表现出植被型多样、生活型丰富的特征。

保护区东部核心区森林茂密,灌木丛生,水、山、林、灌形成一个自然生态系统,是原木兰围场的典型代表,保留了原木兰围场一围的原貌;西部核心区与御道口草原湿地自然保护区(省级)相连,是生态最为脆弱的地段,除北部有吐力根河、南部有羊肠河、中部零星分布着天然小湖泊和沼泽地之外,其余土地均为干旱沙地,造林不易成活。自1962年建立塞罕坝机械林场以来,除对少量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造林绿化之外,对其余绝大部分地段均进行了封禁;经过50多年的封山,现在有片状森林,大面积的灌丛,齐腰深的绿草,已形成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但这里的自然生态仍具有较强的脆弱性,一旦遭到破坏,将很快演变为沙丘沙地。

随着植被的保护和恢复,保护区动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分布植物有625种,隶属于124科357属,其中,被子植物门72科281属521种,裸子植物门2科4属8种,蕨类植物门3科3属5种,苔藓植物门14科18属21种,地衣植物门7科14属17种,藻类8门26科37属53种;菌类8目10科53属94种。

在保护区植物中,含10种以上的科有15科,含6~9种的科有10科,含2~5种的少种科有33科,区域性单种科有41科。含10种以上的属有4属,含5~9种的属有10属,含2~4种的少种属有100属,区域性单种属有206属。

脊椎动物共计有256种,隶属于5纲28目72科158属,其中硬骨鱼纲4目5科13属13种、两栖纲1目3科4属5种、爬行纲2目5科7属10种、鸟纲15目46科106属192种、哺乳纲6目13科29属36种;昆虫548种,隶属于15目128科414属。

保护区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1种、 国家II级重点保护植物8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3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30种;CITES(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 )附录I物种2种、附录II物种26种;IUCN(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 EN )物种1种、易危( VU )物种6种、近危( NT )物种7种;中日保护候鸟协定物种84种;中澳保护候鸟协定物种17种,以及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178种。

保护区物种丰富,不仅包含了华北地区的代表物种,还拥有为数众多的稀有种类,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独特性,是中国动植物区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保护、科研、教育等价值。(塞罕坝林场 卢冉)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