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朝鲜长津湖的那个水门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朝鲜的长津湖 一文看懂朝鲜长津湖的那个水门桥

一文看懂朝鲜长津湖的那个水门桥

2024-07-12 10: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

1950年11月30日,奥利弗·史密斯知道撑不住了。

史密斯是美军王牌——陆战一师的师长。自11月27日开始,已经进抵到朝鲜北部柳潭里的陆战一师,在几乎就要实现麦克阿瑟“饮马鸭绿江”豪言壮语的情况下,遭到了不明数量的中国军队的围攻。

一夜之间,仿佛从地底下冒出来的10多万中国军队,把美军陆战一师和第七步兵师,在柳谭里、新兴里、古土里和下碣隅里等地,从北向南,分割包围成了五块。

朝鲜战争中堪称最惨烈的一战:长津湖战役爆发了。

500

美军阵地视角,迎面冲锋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当战役进行到11月30日的时候,史密斯师长惊恐地发现:

如果再不下令撤退,他统率的这支经历过太平洋战场瓜岛、冲绳岛等炼狱血战的美国陆军头号王牌部队,真的要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全歼了。

11月30日,史密斯终于正式下达了撤退命令。

面对诸多美国随军媒体的采访,这位美军王牌师的师长表现出了最后的倔强:

“见鬼!我们不是在撤退!我们是在换个方向进攻!”

但是,在接受完采访之后,史密斯自己也捏了一把汗:他知道,中国军队这次是有备而来,自己的部队要从他们的重重包围圈中全身而退,绝不会那么轻松。

果然,在撤退过程中,被称为“北极熊团”的美步兵七师31团,在志愿军27军四个团的围攻下被全歼,团长麦克莱恩上校阵亡,后来接替的费斯中校也被步枪射中身亡。“北极熊团”从此在美军战斗序列中消失。

“北极熊团”在被包围时曾向陆战一师求救,但史密斯的回答是:

“抱歉,我们无力为你们提供任何帮助了,你们只能自己掩护自己了。”

500

被缴获的“北极熊”团团旗,现收于中国军事博物馆。“北极熊”团是美国陆军步兵第7师31团,美军陆军最精锐部队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31团成功攻入俄国西伯利亚,战功显赫,被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授予“北极熊团” 称号,并亲自授予“北极熊旗”。

当时美七师还把32团一个营、师属炮兵营和一个坦克分队拨给了31团,所以31团当时其实是一个装甲加强团,共有3300人。“北极熊团”也是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唯一成建制歼灭的一个团。

漫天飞雪中,美军开始向南拼命撤退,试图跳出志愿军布下的“口袋”。

从柳潭里,到新兴里,到下碣隅里,到古土里,到处都是中国志愿军的埋伏和阻击。

白天,凭借飞机和坦克的掩护,美军猛打猛冲,拼命向南突围,晚上,志愿军趁着夜色反突击,把白天丢失的高地和阵地再抢回来,然后在天亮后,拼死阻挡美军的进攻。

战斗最激烈的一天,美军一整天只撤退了500米。

500

长津湖战役中美军的往南撤退线路,自柳潭里始,至真兴里终,两边箭头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攻击方向

此时,在美军南撤到新兴里的线路上,有一个关键点位,开始慢慢浮现。

那是一座桥,也是美军南撤途中的必经之桥。

如果这座桥断了,美军陆战一师难逃被围歼的命运。

2

这座桥,叫“水门桥”。

水门桥位于古土里以南5.6公里,架在两座山体之间。桥的跨度虽然只有8.8米,但下面是断崖,所以是唯一一座可以通行车辆和人员的桥梁,也是美军陆战一师逃出长津湖地区,向南撤到真兴里的必经桥梁。

换句话说,有这座桥,陆战一师就能活,没这座桥,陆战一师就是死。

500

图中的四根长管道,就是从长津湖水库底下引水的水管。四根管道之上的那座桥,就是水门桥。

此时的陆战一师经过几昼夜的拼命突围,在零下20多度的冰天雪地中,已经疲惫到了极点。

陆战一师的士兵麦纳特·肯尼迪(manert kennedy)后来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当时他和身边的很多战友一样,认为再也不可能看到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了,他们将死在朝鲜战场上。

而他的战友沃森·克鲁米比(watson crumibe)更绝望,因为他说他看到当时部队已经开始就地掩埋阵亡战友的尸体了——按照陆战一师的传统,从来都是要把战友的尸体带回国的,绝不会丢下不管。

但处于活人都很难逃命的情况下,就实在没办法管死人了。

500

陆战一师当时炸开被冻住的土地表层,就地掩埋自己官兵的尸体,以求能减轻装载量,迅速撤离长津湖

然而,就在12月1日,史密斯师长接到了一个糟糕的消息:

水门桥被中国人给炸断了。

毫无疑问,中国人也完全知道水门桥的战略价值。

史密斯赶紧命令工程营火速赶往水门桥,用最快的速度,重新修复了桥梁。

此时,陆战一师已经渐渐撤向水门桥。

500

撤退途中的陆战一师

然而,三天之后,也就是12月4日,史密斯又收到了一份让他心悸的报告:

一支中国志愿军小分队,在晚上又把水门桥给炸断了。

震惊之余,史密斯再度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抢修水门桥!

在美军工程营的拼死抢修下,凭借着先进的器械,水门桥以钢木结构加固,重新可以恢复通行。

这一次修好之后,史密斯派出了一整个坦克营,超过40辆坦克外加大批美军士兵环形拱卫水门桥——这座关系到陆战一师生死的桥。

现在的情况乱搞已经很清楚了:

水门桥保障完好,就是陆战一师的阳关大道。

如果再被炸,就会成为陆战一师的“奈何桥”。

3

12月6日晚,姜庆云带着几十个人,趁黑摸到了水门桥附近。

姜庆云,中国人民志愿军27军80师240团3营7连连长。跟在他身后的,是27连一个步兵排和一个重机枪班。

他们每个人都反穿着棉袄,白色的棉袄里子罩在外面,在一片茫茫的雪色中很难被人发现。而他们每个人身上都带着几公斤的炸药,因为他们是一支“敢死队”,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

炸掉水门桥。

应该说,是要第三次炸掉水门桥。

12月1日,志愿军第一次炸掉水门桥之后,认为以当时的气候条件和桥面的受损程度,美军没有10天半个月,是修不好这座桥的——到那时候,陆战一师早就被围歼了。

然而,他们眼睁睁看着美军用一些他们从没见过的现代化器械,很快修复了水门桥。

12月4日,志愿军第二次成功炸掉了水门桥,这次顺带连桥附近的一些可以用来修筑桥梁的材料也全炸光了。那一次,志愿军认为应该不会再有什么问题了。

然而,没过多久,他们再次眼睁睁地看着美军工程营又一次修复了桥面,而且还是钢木混合结构——修好之后,美军的坦克安然无恙地从上面隆隆开过。

12月6日,姜庆云接到任务:不惜一切代价,必须再次炸掉水门桥。

多年以后,姜庆云回忆起那一夜的惨烈战斗场景,依旧感慨:

“敌人一梭子机枪打来,我们这里就倒了7个人,其中四个人牺牲,三个人受伤……”

但战友们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依旧往桥的方向拼死突进。

500

朝鲜战争中冲锋爆破的志愿军战士

战斗中,姜庆云自己也身中两弹,身负重伤。他说当时自己还想往前冲,但血流得太多,冲不动了:

“人一流血,浑身就没力气,冲不动了……”

不过,姜庆云的战友们还是完成了任务:这一次,他们不仅仅把水门桥的桥面给炸了,把桥基也给炸了个干净。

500

美军站在第三次被炸断的水门桥前

第二天白天,志愿军20军58师一个副师长亲自来观测爆炸效果,认为按照这次水门桥的受损程度,美军至少要花半年时间才能修复。

所以,他放心地向上级汇报:

桥已被彻底炸断,陆战一师跑不了了。

4

当水门桥第三次被炸断的消息传来时,史密斯确实有万念俱灰的感觉。

修一次,炸一次,再修再炸,史密斯已经清楚地读出了中国军队传递的信息:

就是不想让你跑,就是要围歼你!

而史密斯也清楚地知道:陆战一师绝对不能被中国人围歼在长津湖地区,因为他们代表的是整个美军的荣誉。

为此,史密斯立刻向美军总部汇报了情况,要求只有一个: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修复水门桥!

办法很快就被想出来了——全世界当时恐怕也只有美国人,能想出这样一个办法,并且做到:

火速再运一批M-2架桥钢梁过来,凭空再架一座桥。

500

M-2钢梁架桥的模拟图

从朝鲜到东京,为了挽救陆战一师,上千人开始立刻投入计划制定和工作:

如果用传统的船运+车运,时间肯定来不及了,只能用空投;

每根M-2钢梁重达1.1吨,如何选择运输机;

那么重的钢梁落地,用降落伞才能保证空投成功?

日本的三菱重工开始加班加点制作M-2钢梁,南朝鲜的一个空军基地开始试验用降落伞空降钢梁——事实证明钢梁落地后严重变形。

于是美军想出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每根钢梁同时用两个降落伞。

12月7日,就在志愿军第三次炸毁水门桥之后没多久,8架美军C-119大型运输机飞抵美军古土里阵地上空,空投下了8套M-2型钢梁。

500

投放钢梁的C-119运输机,由美国仙童公司在C-82运输机基础上研制的双发战术运输机,1947年11月原型机试飞,1949年服役,绰号“飞行车厢”或“邮船”,有多个改型,总产量1112架,是最早进行重物空投的运输机,最大载重量8.35吨,可载42名士兵或中吉普一辆或155毫米榴弹炮一门。

修桥只要4套就够了,但史密斯怕不保险,要求多空投4套。

结果,其中一套落入了志愿军阵地,一套落地后严重变形,其他6套,都被美军成功接收。

500

空投时的场景

随后,工兵营在营长帕特里克中校带领下,立刻开始了架桥工作。

12月8日下午4点,一座全钢结构、可以通过包括坦克在内的全部重型机械车辆的“水门桥”,出现在了被志愿军炸断的桥基之上。

2个小时之后,陆战一师先头部队抵达水门桥,开始过桥。

12月6日桥被炸断,12月7日空投,12月8日通车。

500

陆战一师车辆经过水门桥时的照片

那一天,寒流来袭,晚上气温降到了零下38摄氏度。

但史密斯却感受不到什么寒意了。

因为他知道,陆战一师就此可以逃出生天了。

但他心里还是有一个疑惑的:

即便是桥架好了,但中国军队难道就没想到派部队阻击吗?

5

史密斯能想到的,中国人当然想到了。

负责阻击的,是志愿军20军58师172团。然而,由于风雪实在太大,再加上寒流来袭,同样也已经精疲力竭的志愿军阻击部队尽管已经在雪地里爬行赶速度,但大部分依旧还是没有及时进入阻击阵地。

但有一个连,却经过长途跋涉之后,登上了一个可以俯瞰水门桥的山头。

然而,在美军的整个撤退过程中,这个连队却一枪未发。

58师师长黄朝天曾愤怒地下令要枪毙172团团长,但后来知道情况后,却泪流满面。

因为那个连,后来被人发现了:

全连100多个人,用毛巾围着耳朵,全都呈战斗队形卧倒在地上,保持射击姿势。

但是他们都已经死了,是被活活冻死的。

500

后来成为国防部长的迟浩田,当时才22岁,是参加长津湖战役的27军235团3营副指导员。他曾回忆自己看到过被活活冻死的战友:“眼睛瞪得很大,但脸上似乎还挂着笑容,就这样被冻死了……”

他在回国后有一次在会议上当众顶撞了他的一位上级领导,因为那位在后面搞后勤的上级领导当初曾问他有没有缴获派克笔之类的战利品,他说:“你说的这些东西,战场上都有,你自己去战场上拿!”

在那些冻死的志愿军战士里,有一个上海来的兵,叫宋阿毛。他在冻死前,留下了一张自己手写的纸条:

500

上面写的是: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6

12月10日晚,美军陆战一师最后一批部队临近水门桥。

那是一批坦克部队,外加一个断后警戒的步兵排。

在离水门桥还有2公里的地方,美军倒数第九辆坦克发生了故障,堵住了后面的8辆坦克和步兵排。

这时候,公路的两侧忽然响起了零星的枪声——是中国志愿军的阻击。

已经成了惊弓之鸟的美军坦克手们立刻丢下坦克,跟随步兵一起仓皇撤退。

在撤退的途中,美军看到了从两侧山顶上奋勇往下冲锋的中国军队——只有区区几十个人而已。

他们是拼死赶到阻击地点的志愿军20军的一支部队。

尽管只有几十个人,尽管已经饥寒交迫,但他们没有任何犹豫,完全不考虑双方人数对比,立刻向美军大部队发起了冲锋。

美军无心恋战,坦克也不要了,辎重也不要了,往水门桥方向急速撤退。

而那几十个志愿军战士,也追不动了。

12月11日凌晨2点,1万多名陆战一师的官兵和1400多辆各种车辆和坦克,已全部通过水门桥。

为了防止志愿军尾随追击,美军的断后部队将炸药全部装填完毕。

轰然数声巨响,水门桥,又一次被完全炸毁。

中国人民志愿军20军的军长张翼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在水门桥,哪怕只要给我一门重炮,就一门,陆战一师一个也跑不了!”

然而,将军自己也知道,只能这么说说而已——20军所有的重炮,之前都已经被美军的飞机给炸毁了。

三炸水门桥,不能说志愿军没有认识到这座桥的战略意义,也不能说志愿军没有尽力,而是当时美军的后勤保障能力和现代化工业水平,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国军队所能达到的认知极限:

那么重的架桥钢梁,居然还能通过空运来投递?

事实上,对美军而言,那时候在战争中空投各种器材乃至各种作战坦克和车辆,早已不稀奇了。

我曾在写长津湖的那篇文章中写过:

“在出兵朝鲜前,中国领导人认为:美军虽然强大,但我们占有地利优势。

所谓“地利”,就是我们和朝鲜只隔了一条鸭绿江,但美军是不远万里来作战。

但一场朝鲜战争打下来,中国军队从上到下,亲身经历了传统意义上所谓的“地利”优势,在现代化军事科技打击下的孱弱:

在制空权方面,美军依靠7艘航母上的500架舰载机,在战争初期牢牢控制了朝鲜战场的天空(苏联空军秘密参战后情况有所好转);

在后勤方面,中国军队虽然背靠东北基地,却因为补给线被美军狂轰滥炸,连一个冻土豆也很难啃上,而美军在感恩节和圣诞节的大餐,不仅用火鸡、馅饼、苹果派等各种食物让所有士兵吃撑,军官的席位还都有手写的席卡。他们在撤离下碣隅里时,通过推土机和炸药,销毁了几千吨空投多余的食品物资;

因为天气和美军轰炸的原因,志愿军的伤兵很难送到后方医院得到及时救治,最多的冻伤士兵,就是在战地医院现场截肢,而美军的受伤官兵,几个小时之内,就可以通过飞机送到东京医院的手术台上进行外科手术。”

写下这个故事,不是为了长别人威风,灭自己锐气。因为:

只有客观呈现了当时我们和对手在物质条件上的巨大差距,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我们打下这场战争的艰苦与不易。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因为朝鲜战争,让中国人民解放军深刻认识到了自己与对手的巨大差距,解放军的后勤保障系统由此开始进入飞速发展时代。

2015年,在朝鲜战争爆发65周年的时候,美国人做了一个“行为艺术”表演:

他们用军用运输机空投了一个M-2钢梁的模拟件,用来纪念当初那次抢修水门桥。

500

即便在他们看来,那次抢修成功,其实也是一次奇迹。

到了2015年,美军无论是飞机的运输能力,空投能力,架桥能力,导航能力,都已和65年前的朝鲜战争时不可同日耳语。

当然,中国更早已不是六十多年前的中国了。

(全文完。作者馒头说)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1、《冰雪长津湖》(颜品,付勇指导,八一电影制片厂,2011年6月1日)

2、《生死水门桥》(凤凰网视频,2017年2月15日)

3、“The battle of chosin”(《长津湖战役》)(PBS,(美国公共电视网),2016年)

4、《朝鲜战争》(王树增,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4月1日))

5、《最寒冷的冬天》(【美】大卫·哈伯斯坦姆,2011年10月)

感谢阅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