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二模地理试题评析+命题素材来源+原题及解析!值得收藏转发!高考全国卷地理阅卷评分标准例析,经典干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朝鲜半岛概况教材知识点 深圳二模地理试题评析+命题素材来源+原题及解析!值得收藏转发!高考全国卷地理阅卷评分标准例析,经典干货!

深圳二模地理试题评析+命题素材来源+原题及解析!值得收藏转发!高考全国卷地理阅卷评分标准例析,经典干货!

2024-07-12 11: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23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学科试题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本次命题工作注重体现素养立意、以学定考、教考一体,在知识、能力、价值的融通与应用中测评学生的素养水平,引导教学回归课标、回归课堂主渠道;从注重考查记忆理解的结果到注重考查认知水平、探究水平和做事(研学实践)能力;注重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形成问题解决方案和评价问题解决结论的素养;注重材料信息的丰富性、试题要素的灵活性、解题路径的多样性,科学设计试卷,合理控制难度,注重保持平稳。试题以文化逻辑为起点发挥育人功能,以行动逻辑为过程唤醒学生潜能,以价值逻辑为旨归,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涵养学生的德性成长。

本套试题的命制细致甄别素材、科学创设情境,各题组主要素材来源和辅助素材来源如下表。

1. 铸魂育人,彰显时代主题

2023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通过发挥地理学科应用广泛、联系实际的特征创设具有教育意义的情境,突出调研考试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

第一,赓续传统文化,培育家国情怀。弘扬传统文化经典,融入现实生活世界,挖掘传统文化基因,浸润地理教育理念,是地理试题重要的选题背景和立意基础。试题精选体现地理智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案例,通过精神滋养、文化浸润、立体渗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升文化自信、培育家国情怀。例如综合题第18题呈现了清朝乾隆时期揭阳城坊图,以古地图原貌为载体,结合其他图文资料考查聚落选址、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始建于北宋时期的揭阳古城始建于距今8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选址在榕江南河、榕江北河围合“宝葫芦”的“葫芦头”部位,体现了古人运用地理智慧展现生存和发展之道。先人开凿古城内贯通榕江南河和榕江北河的运河更是趋利避害进行空间优化的生动展现。

第二,弘扬生态文明,思辨人地关系。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对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试题围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成就,创设体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情境,发挥学科育人价值。例如选择题5~6题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基于油菜的多功能农业发展模式创设区域生产情境,考查生态脆弱区的环境治理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打坝淤地曾经是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的重要措施,随着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流域产沙减少,淤地坝的可行性丧失,通过人工削坡填沟发展现代沟道农业逐渐成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一种新兴农业地域类型。试题展现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导下,不同时期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农业地域模式,其本质都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

第三,关注发展成就,增强国家认同。试题运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重大成就作为情境,引导考生关注我国社会现实与经济、科技进步与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国家认同,增强理想信念与爱国情怀。例如选择题1~2题以我国大型高速列车保养基地为背景,围绕服务业区位设问,要求学生明晰空间差异,洞察空间格局,推演空间联系。选择题3~4题以数据中心建设为背景创设了区域发展的真实情境,通过区位条件的考查响应数字经济国家战略,突出地理学科在新时代新的经济形态下的迁移。

2.延展思维,提升复习品质

关键能力是使学习者适应时代要求并支撑其终身发展的能力,是培育核心价值、发展学科素养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基础,是高水平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聚焦关键能力考查,注重延展思维过程,增强试题的开放程度和创新性,鼓励学生运用创造性、发散性思维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引领提升2023届高考复习备考的品质。

第一,着眼信息线索,优化逻辑推理。试题围绕特定主题组织材料和创设情境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学生需要仔细甄别信息,迁移所学知识,对相关的要素、过程、联系等进行推理。例如选择题15~16题以我国不同区域垂柳开花始期积温需求关系的变化创设情境,综合考查自然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植被与环境。学生开展逻辑推理的前提需精准理解材料信息,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年低温日数较低的地区垂柳在冬季的冷激不足,导致其春季开花的积温需求显著增长,物候推迟。而在较为寒冷的东北地区,即使气候变暖,垂柳在冬季也能得到充分的冷激,因此春季升温加快能促进积温需求更早得到满足,物候提前。试题要求学生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由一般到特殊,在陌生的情境中解决问题。

第二,营造认知冲突,强调辩证思维。试题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高中教学实际,启发学生自主合理论证,允许学生多角度思考,对已有的结论进行客观分析,进而形成独立的见解。例如选择题13~14题给出北美洲西海岸风向和表层洋流流向的模型,通过洋流成因本质问题的考查引导学生辩证思考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多数学生在平常的认知中认为向岸风驱动向岸流,离岸风驱动离岸流。事实上,在风向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整个表层海水的流向与表面风向垂直,且随着深度的增大洋流与风向偏角越大,因此可以出现向岸风驱动离岸流的情况,如本题中的北美洲西海岸夏季盛行向岸的偏北风,表层洋流自东北向西南离岸。该现象在其他海域亦较为常见,如夏季广东沿海出现的粤东上升流的成因与向岸风驱动表层海水运动过程中继续偏转有关。如前文所述,选择题15~16题气候变暖导致南方地区垂柳开花推迟也是认知冲突的表现。

第三,剖析地理过程,培育创新意识。试题加强开放性、辩证性,在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改变“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助力高三后期作业题、复习题减量提质,减少机械刷题和题海战术。综合题17题以温带针阔混交林在末次冰盛期的避难和冰盛期后的扩散分化为背景创设学习探索情境,将气候、地形、海陆、植被等要素在时间线索中呈现。末次冰盛期时海平面下降,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之间阻隔减小,温带针阔混交林在此间互相交流,并逐渐归集于小范围的避难所,在避难所中逐渐分化出不同的树种。末次冰盛期结束后,伴随更为活跃的扩散媒介和更为优越的生长条件,温带针阔混交林树种多样性继续提升。试题选取学生相对陌生的种子传播与扩散过程为载体,将“散落”的自然地理知识嵌入任务主题进行考查,突出知识的结构性和关联性,打破传统答题“模板”的束缚,需要学生具备高阶的创新思维品质。

3.教考衔接,增强导向功能

2023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致力于推动教考衔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引导教师开阔地理视野、丰富地理视角,使调研地理成为助力素质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发挥“以考促学”导向功能。

第一,夯实基础原理,融会主干知识。本次调研考试关注基础性试题的比例,侧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引导高中教学和高三后期备考重视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例如选择题1~2题要求学生运用我国主要城市的空间位置特征进行分析。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基础和载体,也应作为地理科考试必然要涉及的必备知识。选择题7~8题以南亚风场和气压场的特征为载体,考查区域季风的特征与风向的影响因素。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是高中地理必修一模块的必备知识,也是分析大气运动规律的前置知识,需要通过在具体情境的灵活运用实现融会贯通。

第二,呈现真实景观,丰富素材形式。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类生产活动、社会现象等,都蕴含着地理原理。景观图的呈现有利于将身边的地理引入试题,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选择题9~10题呈现西拉木伦河上游河谷景观照片,河谷两岸植被景观分异以及地物影子朝向都直观体现了自然地理的原理。选择题11~12题呈现穴珠地貌的景观及剖面,明暗交替的碳酸钙矿物层蕴藏着穴珠形成时的水环境特征。试题引导学生在观看媒体、外出旅游等生活中的场景下用地理视角观察,以地理思维分析,具体、生动地诠释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

第三,推动五育并举,促进全面发展。试题进一步发挥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导向作用,内容上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形式上更为丰富多样,通过情境浸润式、体验式考查,促使学生认识到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校构建支撑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例如选择题9~10题以西拉木伦河上游河谷的景观图为材料,呈现塞上山水与草原风光,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审美素养。例如综合题19题以日本爱媛县柑橘种植创设区域生产情境,探究农事活动,崇尚劳动精神。设问考查柑橘园内种植草类并定期割草还田对土壤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通过真切的案例认同劳动的价值。

2023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充分反映地理学科的本质和价值,体现价值引领和素养导向,较好地实现了调研考试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复习备考的功能,为考生适应广东省首届新课标、新教材下的新高考铺路搭桥。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023年深圳二模试题及详解

本试卷共8页,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为了保证高速列车的运行稳定与安全,需要对列车进行合理保养与检修。我国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7个城市建有大型高速列车保养基地,其中武汉基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速列车保养基地,具备同时保养检修400组列车的能力,承担着中国高速列车保养检修任务总量的4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北京、上海、广州比,武汉基地成为最大高速列车保养基地的主要优势是( )

A. 客运规模较大

B. 地理位置居中

C. 土地成本较低

D. 技术水平较高

2. 继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大高速列车保养基地之后,为优化保养基地空间分布格局,最适宜增建保养基地的城市是( )

A. 太原、南京、天津

B. 济南、长沙、重庆

C. 沈阳、成都、西安

D. 南昌、贵阳、深圳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武汉基地具备同时保养检修400组列车的能力,承担着中国高速列车保养检修任务总量的40%。与北京、上海、广州比,主要原因在于武汉位于我国中部,地理位置居中,其他城市地理位置较偏,故B正确,四地区客运规模都较大,技术水平都较高,不是武汉的突出优势,AD错误,武汉经济发达,土地成本较高,C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为优化保养基地空间分布格局,应在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地的其他较远城市布局高速列车保养基地,天津临近北京,不适宜布局,重庆高速列车不发达,深圳临近广州,故ABD错误,沈阳位于我国东北、成都位于我国中西部、西安位于我国北部,可以起到优化保养基地空间分布格局的作用,故C正确。故选C。

【点睛】高速列车是指最高行车速度每小时达到或超过200公里 铁路列车,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高铁”。进入21世纪以后,人类的铁路交通进入“高铁”时代。

数据中心是指海量数据信息集中处理、保存、传输、交换和管理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及其物理空间。数据中心是数字经济时代支撑数字化和信息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其宏观布局遵循市场需求导向、成本导向、运营环境导向和安全导向四大原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2017年之前,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城市群的距离越短,越容易吸引数据中心布局,其布局主要表现为( )

A. 市场需求导向

B. 成本导向

C. 运营环境导向

D. 安全导向

4. 自2017年起,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设置了数据中心准入标准,限制超大规模和高能耗数据中心的布局,这种限制主要考虑数据中心( )

A. 网络时延高

B. 维护成本高

C. 人力成本高

D. 碳排放量高

【答案】3. A 4. D

【解析】

【3题详解】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城市群经济发达,数据处理、保存、传输、交换和管理需求量大,数据市场的需求量大,2017年之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城市群吸引数据中心在近距离布局的原则是市场需求导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自2017年起,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设置了数据中心准入标准,原因是超大规模和高能耗数据中心耗能大,碳排放量高,D正确;与网络时延高、维护成本高、人力成本高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

【点睛】数据中心是与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一样重要的战略资源,在信息时代下的数据中心行业中,只有对数据进行大规模和灵活性的运用,才能更好的去理解数据,运用数据,才能促使我国数据中心行业快速高效发展,体现出国家发展的大智慧。海量数据的产生,也促使信息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发生了重要的转变,企业也从实体服务走向了数据服务。

通过人工削坡填沟发展现代沟道农业是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地协调发展形成的一种新兴农业地域类型,其可持续发展对于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和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下图示意某黄土丘陵沟壑区基于油菜的多功能农业发展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在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以后,黄土高原传统的打坝淤地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 劳动力不足

B. 粮食需求量减少

C. 水资源短缺

D. 泥沙流失量减少

6. 与粮食种植相比,基于油菜 多功能农业发展模式更有利于( )

A 保障粮食和生态安全

B. 拓展旅游、康养功能

C. 提高单位面积作物产量

D.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答案】5. D 6. B

【解析】

【5题详解】

在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以后,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减少,泥沙流失量减少,传统的打坝淤地逐渐减少,D正确;与劳动力不足、粮食需求、水资源短缺无关,AB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种植油菜,不利于保障粮食,A错误;油菜花景观独特,油菜种植可以带动旅游与康养业发展,B正确;油菜单位面积的产量没有粮食高,C错误;油菜机械化操作难度大于粮食种植,D错误。故选B。

【点睛】油菜的价值主要表现:油菜菜薹营养价值高,可作为高档蔬菜出售,在不影响油菜产量的前提下,通过菜薹亩均可增收200~300元。油菜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连片油菜花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发展观光旅游业。同时,可利用花期进行蜜蜂养殖,生产蜂蜜。而且,油菜还是一种优质饲草,进入花期不久也可以将其收割青贮,为畜牧业提供优质草料,有效解决饲草匮乏的现实问题。此外,油菜还是优质绿肥,在收割时可适当留茬,翻耕肥地。若油菜作饲草有剩余,且光热资源满足后续籽实生长需求,可让油菜继续生长,获取油料,同时将秸秆粉碎堆肥。菜籽榨油的油渣还可作为优质的有机肥或者饲料。

下图示意南亚地区夏季和冬季的多年平均海平面气压场(单位:百帕)及盛行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南亚地区( )

①夏季风比冬季风势力强②夏季风由东南信风北移形成③冬季风比夏季风势力强④冬季风由东北信风南移形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 与夏季风相比,南亚冬季风与等压线夹角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转偏向力较大

B. 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C. 气流的湿度较小

D. 风与地表摩擦力较大

【答案】7. A 8. D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南亚地区夏季等压线比冬季等压线密集,因此风力较大,夏季风势力强于冬季风,①正确,③错误;南亚地区夏季吹西南季风的主要成因: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季风,②正确;南亚地区冬季吹东北季风的原因海陆热力差异,④错误。因此A正确,排除BCD。故选A。

【8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地转偏向力大小与当地所处纬度相关,与季节无关,排除A;根据第一题可知,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冬季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排除B;气流湿度大小与风和等压线夹角影响较小,排除C;冬季时,风与地表摩擦力较大,使其风速减小,与等压线夹角增大,D正确。故选D。

【点睛】南亚季风形成主要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同时也有海陆热力差异和地形因素的影响。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且由于夏季西南风强于冬季东北风,故有西南季风之称。

西拉木伦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侧的内蒙古高原。下图是西拉木伦河上游河谷的景观照片,该处河谷近处段呈东西向延伸,一侧坡面植被茂密,另一侧坡面植被稀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与植被稀少一侧坡面相比,另一侧坡面植被茂密主要是因为( )

A. 河谷北坡光照充足

B. 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

C. 河谷南坡蒸发较弱

D. 冬季风背风坡气温较高

10. 照片拍摄时间是( )

A. 夏半年上午

B. 夏半年下午

C. 冬半年上午

D. 冬半年下午

【答案】9. C 10. B

【解析】

【9题详解】

大兴安岭西侧的内蒙古高原降水较少,气候较为干旱,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水分。河谷北坡光照充足,蒸发旺盛,土壤水分较少,植被稀疏,A错误;河谷南坡,蒸发较弱,土壤水分条件好,植被茂密,C正确;当地受夏季风影响小,B错误;冬季风主要影响冬季,当地植被生长主要在夏季,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大兴安岭西侧的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冬半年植被枯萎,CD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植被茂密一侧是南坡,结合地物阴影区可知,太阳此时位于西北方,应接近日落,即照片拍摄时间是夏半年下午,B正确,A错误。故选B。

【点睛】植被与环境相互作用。植被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环境(包括热量、光照、水分等)影响植物的种类、形态以及分布。在稳定的植被中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的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穴珠是一种石灰岩洞穴内的球状颗粒,一般发育在洞穴积水中。穴珠表面一般较光滑,内部具有一个或多个核心,外层由明暗交替的碳酸钙矿物层构成,暗层含有较多杂质;穴珠表面干湿交替变化有利于加速矿物层形成。下图是穴珠的照片(a)及其剖面结构(b)。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形成穴珠圈层结构的地质作用是( )

A. 化学沉积

B. 流水溶蚀

C. 流水磨蚀

D. 球状风化

12. 有利于穴珠形成的自然条件有( )

①浅表性积水为主②水体呈弱酸性状态③长期积水深度大④有间歇性水流扰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1. A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穴珠即洞穴珍珠,也叫洞穴豆石或洞穴鲡石,是在地下河溶洞滴水坑中形成的具有同心圆结构的球状碳酸钙沉积物,A正确,流水溶蚀、流水磨蚀都是侵蚀作用,BC错误;风化是对岩石的一种破坏作用,D错误。故答案选A。

【12题详解】

穴珠是一种石灰岩洞穴内的球状颗粒,一般发育在洞穴积水中,穴珠表面干湿交替变化有利于加速矿物层形成,说明是间歇性积水,④正确;间歇性积水说明为浅表性积水,①正确③错误;弱酸性水可能加剧碳酸钙矿物层溶蚀,不利于沉积,②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

【点睛】穴珠可以形成于洞底比较平坦的开阔浅水中,很浅的积水是其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巢状浅盆不一定是形成穴珠的必具条件。间歇性的流水和由这种流水带来的机械沉积物是形成穴珠的必要条件之一,洞顶的滴水不一定是形成穴珠的必具条件。

在北美洲西海岸某近岸地区冬季盛行南风,夏季盛行偏北风,风向的季节转换驱动洋流方向发生改变(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表层洋流流向与近岸海水垂直运动相对应的是( )

①a—甲②a—乙③b—甲④b—乙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4. 该海域近岸地区出现海雾最为频繁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13. C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美国西海岸某建安地区冬季盛行南风,夏季盛行偏北风,风向转变会使人流方向发生变化,a图中盛行偏北风,洋流方向偏离海岸,带走沿岸地区表层海水,使深层海水上泛补充,形成上升流,则a对应甲;b图中,盛行偏南风,洋流向岸而行,使大量海水在近岸地区堆积下沉,形成下降流,则b对应乙,因此①④正确,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海雾形成要满足温差较大,充足的水汽和凝结核三个条件,本地位于中纬度,海水温度较高,夏季盛行偏北风带来高纬度的寒冷气流,使海水表层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形成海雾,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逆流航行速度慢、能耗高;顺流航行速度快,能耗低。寒暖流交汇处有海雾形成,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海。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海洋污染范围。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处容易形成渔场。

垂柳是我国广泛分布的落叶乔木,开花前需要经历一定的低温日数(指日均温低于5℃的日数)并达到一定的积温。研究发现,垂柳开花的积温需求量与年低温日数密切相关。下图示意年低温日数与垂柳开花始期积温需求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近几十年来,垂柳开花始期积温需求增加幅度最大的城市是( )

A. 哈尔滨

B. 北京

C. 济南

D. 杭州

16. 气候变暖使东北地区垂柳开花始期提前最为明显,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使东北地区( )

A 垂柳开花始期积温需求大幅减少

B. 年低温(低于5℃)日数显著减少

C 积温需求能更快得到满足

D. 垂柳开花始期积温需求明显增多

【答案】15. D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由图表信息可知,垂柳开花始期积温需求与年低温日数成负相关,即年低温日数越少,垂柳开花始期积温需求越高,因此垂柳开花始期积温需求增加幅度最大的城市是杭州,纬度低,气温高,年低温日数少,积温需求增加幅度最大,D正确,哈尔滨、 北京、济南纬度均高于杭州,故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气候变暖使东北地区垂柳开花始期提前最为明显,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年低温日数多,积温需求少,气候变暖使东北地区垂柳开花积温需求能更快得到满足,C正确,D错误,气候变暖是一个缓慢的变化过程,垂柳开花始期积温需求不会大幅减少,A错误;年低温(低于5℃)日数显著减少,会导致积温需求越高,和题意垂柳开花始期提前不符,故B错误,故选C。

【点睛】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物避难所通常是指在气候变恶劣的条件下动植物能够存活的区域。生物避难所能在冰期保护原有及迁入物种免遭劫难,受保护物种在冰期后以此为起点,借风力、流水、动物等媒介扩散并演化出亚种和新物种。末次冰盛期长白山和朝鲜半岛是温带针阔混交林最重要的两个避难所。下图示意中国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末次冰盛期避难所分布及扩散路线。

(1)简述末次冰盛期温带针阔混交林树种可以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之间扩散的有利条件。

(2)分析温带针阔混交林在末次冰盛期由长白山大规模向朝鲜半岛扩散的原因。

(3)末次冰盛期结束后,温带针阔混交林树种多样性显著提高,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1)末次冰盛期时海平面降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陆地相连;三地相距较近;半岛之间地形较平坦,没有高大山脉阻隔。

(2)末次冰盛期时气温降低,植被向更温暖的低纬度扩散;朝鲜半岛面积较大、地形多样,生长空间广阔;长白山脉阻挡冬季风南下,朝鲜半岛受寒潮影响小;朝鲜半岛与长白山相距较近且位于冬季风的下风向。

(3)末次冰盛期时不同的避难所存在环境差异,分化出不同的树种;末次冰盛期结束后,扩散媒介更为活跃,有利于物种演化和扩散;末次冰盛期结束后,水热条件改善,适合更多树种生存和演化。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中国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末次冰盛期避难所分布及扩散路线示意图设置试题,考查树种扩散的有利条件、林树种多样性显著提高的影响因素等相知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以及对地理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落实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地理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末次冰盛期,由于大量的水形成陆冰,导致海平面降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陆地相连,再加上三地本身相距较近,半岛之间地形较平坦,没有高大山脉阻隔,导致温带针阔混交林树种可以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之间顺利扩散。

【小问2详解】

相较而言,朝鲜半岛纬度低,且北部长白山脉阻挡冬季风南下,因此朝鲜半岛位于冬季风的下风向,受寒潮影响小,导致朝鲜半岛气候相对温暖,而末次冰盛期时气温降低,植被趋向更温暖的低纬度扩散,再加上朝鲜半岛面积较大、地形多样,生长空间广阔,导致温带针阔混交林在末次冰盛期由长白山大规模向朝鲜半岛扩散的。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长白山和朝鲜半岛是针阔混交林植物最重要的两个避难所,但在在其他区域还存在多个避难所,如华北地区、山东半岛等,最北可达小兴安岭和远东地区,而不同的避难所存在环境差异,因此分化出不同的树种,而末次冰盛期结束后,水热条件得到改善,适合更多树种生存和演化。此外末次冰盛期结束后,风力、流水、动物等扩散媒介更为活跃,也有利于物种演化和扩散。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前往粤东揭阳古城开展“古城营建中的地理智慧”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揭阳古城始建于距今8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坐落于地势平坦的榕江平原,是岭南水乡之城。研学小组查阅资料发现,揭阳古城比榕江入海口附近的汕头建城历史更为悠久。小组运用地图将榕江北河、榕江南河围合的区域比作“宝葫芦”,揭阳古城位于“宝葫芦”的“葫芦头”。小组在古城内观察到有多条运河贯通榕江南河和榕江北河。图1示意揭阳古城的位置,图2为清朝乾隆时期揭阳城坊图(答题无需查看图中繁体字注记)。

(1)与揭阳古城址相比,简述北宋时期榕江入海口不利于建城的自然条件。

(2)与榕江南河、北河汇合处M相比,分析揭阳古城选址“葫芦头”部位的优势。

(3)说明古城内运河的服务功能。

【答案】(1)入海口受台风、风暴潮影响更大,洪涝灾害较多;土壤含盐量大,不宜耕作,提供的农产品少;受海潮影响大,水质较差。

(2)接近经济腹地,水运更为便利;河流径流量较小,受洪水影响较小;河流上游受咸潮影响小,水质较好;榕江南河、北河相隔较近,便于修筑防御设施。

(3)(供给服务)就近满足居民用水需求。

(调节服务)调节榕江南河、北河流量,减轻洪涝灾害;调节城区小气候;便于排污,净化水质。

(支撑服务)沟通榕江南河、北河的水运;便于沿岸商业贸易。

(文化服务)美化城市景观;方便居民休憩交流;符合传统风水观。

【解析】

【分析】本题以揭阳古城为背景,涉及古城选址分析、内部运河的服务功能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同时考查对地理问题的阐释与知识调用能力。

【小问1详解】

由于该地位于南方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台风带来的风暴潮,容易造成洪涝,威胁古城的安全;海潮会造成土地盐碱化,土地产量低,农产品供给少;受海潮影响大,水质较差,水源供应不足。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揭阳古城选址“葫芦头”部位,河流流量小于汇合的M处,受洪水威胁小;南北有河流,修筑防御工事工程量小,军事防御能力强;靠近上游,受海潮影响小,水质好;更靠近经济腹地,水运条件更便利。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城内运河沟通南北河,水运更多加便利,也有利于沿岸的商业贸易;可以通过运河调节南北河的径流量,减少洪水对古城的威胁;方便居民的生活用水;方便城市污水排放和净化;美化城市景观,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符合城市风水观。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柑橘树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性喜暖、喜光、怕寒、忌涝。四国岛爱媛县是日本少有的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被誉为日本的“柑橘王国”。该县培育了四十余个柑橘品种,每年收获量超过20万吨。爱媛县柑橘园多分布在山区向阳的缓坡,柑橘园内普遍种植草类。橘园的柑橘分批采摘后再通过缆车运下山送至冷库,一年四季都有柑橘鲜果上市。下图示意爱媛县位置。

(1)分析爱媛县利于柑橘种植的气候条件。

(2)简述爱媛县柑橘园内种植草类并定期割草还田对土壤的有利影响。

(3)分析爱媛县柑橘一年四季均有鲜果上市的原因。

【答案】(1)纬度较低,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南下,受寒潮影响小,柑橘树越冬条件好;地处西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背风地带,降水较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柑橘品质好。

(2)减轻水土流失;调节土壤温度和水分;提高土壤肥力。

(3)柑橘品种多样,且同一品种柑橘在不同海拔高度成熟期不同,可分批采摘;种植技术先进,可人为调控柑橘的成熟期;冷藏保鲜技术发达,柑橘保鲜时间长。

【解析】

【分析】本题以日本爱媛县柑橘产业发展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爱媛县利于柑橘种植的气候条件、柑橘园内种植草类并定期割草还田对土壤的有利影响、一年四季均有鲜果上市的原因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气候条件主要包括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要素,爱媛县利于柑橘种植的气候条件主要是由其特殊的地形条件所造成。柑橘的生长习性喜暖、怕寒,该县四周岛屿、山脉环绕,纬度较低,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南下,受寒潮影响小,柑橘树越冬条件好;柑橘性喜光,该县受四周山脉阻挡,地处西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背风地带,降水较少,光照充足;由于晴天多,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多,柑橘品质好。

【小问2详解】

柑橘一般种植在山坡地带,土壤水分容易流失,种植草类能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度,减弱地表径流,能够减轻水土流失,涵养养分;种植草类并定期割草还田,其枯枝落叶等残体在土壤中降解转化,形成腐殖质,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等养分含量,提高土壤肥力;种植草类可以极大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使土壤孔隙率大幅增加,土壤通气透水性和蓄水保肥能力明显增强,调节土壤温度和水分。

【小问3详解】

爱媛县柑橘一年四季均有鲜果上市的原因可以从产品种类丰富多样、种植技术先进、冷鲜保藏技术发达等角度来回答。由材料“培育了四十余个柑橘品种”、“多分布在山区向阳的缓坡”、“采摘后再通过缆车运下山”等信息可以推断出,柑橘品种多样,且同一品种柑橘在不同海拔高度成熟期不同,可分批采摘;由于种类丰富,爱媛县柑橘一年四季都有产出。由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农业科技发达,注重新品种研发创新,构建四季柑橘产品系列;种植技术先进,可人为调控柑橘的成熟期;当地还非常重视产业研究创新。结合材料“橘园的柑橘分批采摘后再通过缆车运下山送至冷库”可推断,冷藏保鲜技术发达,柑橘保鲜时间长。

真题回顾(一)

(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5分)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6分)

评分细则

(1)标准答案:

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2分)。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2分);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分)。

其他答案:

河流含沙量大或河流携带泥沙多或河口三角洲泥沙沉积或河口三角洲面积大或泥沙堆积、沉积(2分);冬春季河流水量小或处于枯水期,河床泥沙裸露(2分);错那湖水量小,湖岸出露面积大(2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或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土地退化;植被破坏;植被覆盖率低),使表土疏松(或土质疏松)(2分)。

错误答案:

只答“泥沙多”(0分);“西风从中亚、西亚携带沙尘堆积”(0分);只答“河流处于枯水期”“湖泊水量小”(0分);“土质疏松”“过度开垦”(0分)。

(2)标准答案:

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2分),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2分);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1分)。(说明:答对其中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三点得满分5分)

其他答案:

冬春季干旱或土地干燥(2分);沙源东部为河谷,狭管效应,风力强劲(2分);大风天数多(2分);湖面摩擦力小(2分)。(最多得5分)

错误答案:

只答“降水少”或“植被破坏”或“西北风”或“山地摩擦力小”(0分)。

(3)标准答案:

(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2分);侵蚀路基(和路肩)(2分);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2分);影响运行列车安全(1分)。

其他答案:铁轨上沙粒沉积(2分);对铁路损害大(2分),对列车产生危害或影响正常行驶(2分);造成交通事故(1分)。

错误答案:风化侵蚀路基(0分);对列车产生影响(0分);影响列车速度、方向(0分)。

(4)标准答案:

(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2分)。(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2分),设置石(草)方格沙障(2分)。

其他答案:

设立阻沙屏障(2分);(生物措施)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或单答提高植被覆盖率(2分);增加绿化面积(2分)。

答“工程措施”“阻沙措施”“固沙措施”“生物措施”只得2分。

错误答案:

设立护栏(0分);防护网(带)(0分);防河大坝(堤)

(0分);增加绿化面积(0分);只答“植树造林”(0分)。

真题回顾(二)

(2015·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1)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6分)

(2)指出因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而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4分)

评分细则

(1)标准答案:

气候特点:(纬度低,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3分)

需要防范的问题: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3分)(答对1项得1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本小题满分不得超过3分。)

其他答案:

气候特点:纬度低,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全年气温高降水多。(3分)

需要防范的问题:防止晒伤;气温高,容易中暑;动植物种类非常多,有些动植物有毒,防止吃到有毒的食物和被毒虫叮咬,动植物遗体易腐烂,防止有毒的气体等。(3分)

(答对1项得1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本小题满分不得超过3分。)

错误答案: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0分)

需要防范的问题:旱涝灾害、缺氧、冻伤。(0分)

(2)标准答案:钢铁、机械、机车制造、电子通信、管线、建材等与铁路建设和列车制造有关的部门。(4分)(答对1项得1分,答对4项即可得4分。本小题满分不得超过4分。)

其他答案: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机车制造业、电子通信制造业、建筑材料、管线制造业等。(4分)

(答对1项得1分,答对4项即可得4分。本小题满分不得超过4分。)

错误答案:钢铁厂、机械厂、机车厂、建筑材料厂、管线制造厂等。(0分)

真题回顾(三)

(2015·全国文综Ⅱ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b)的原因。(8分)

评分细则

标准答案:

季节:冬季(2分)。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1分),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的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2分)。

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棒体能深入铁轨正下方(1分),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2分)。

其他答案:

季节:冬季(2分)。依据:当地上部分气温低于地下部分时,热棒散热。因此冬季时,地上部分气温低于地下部分,可以起到散热的作用。(3分)

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热棒倾斜可以增大与铁轨路基的接触面积(1分),巩固铁轨下的路基(2分)。

错误答案:

季节:夏季(0分)。依据:冬季地温低于气温(0分),增大接触面积(0分)。

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固定路基(0分),保护铁轨(0分),保护冻土(0分),有利于列车正常运行(0分)。

下面这些地理知识点,大部分已经成为得分点,说明它们的价值所在,赶紧看吧,对你的备考很有帮助!

描述类:多为看图归纳

● 某地理事物的走向(如山脉、河流、等值线等等)

● 自然特征的描述(如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地质状况)

● 人文特征的描述(如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旅游、环境状况)

● 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气候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人口分布、植被分布等)

● 某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描述(如盐碱化过程、天气变化、风向变化等)

● 多个地理事物之间关系的描述

原因分析类

● 自然原因一般从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来分析;

● 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类各种活动、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战争)、宗教等方面分析。

分析时应该抓住主要原因,常见的有以下:

逆温、温度变化原因、温差大小、光照强弱、降水、气压、天气、气候、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盐度、洋流、渔场、赤潮、地震、滑坡、泥石流、沙尘暴、水能、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地貌成因、地质构造、河流水文变化、旱涝、岩石成因、缺水原因、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人口迁移、逆城市化

● 区位因素(区位条件)评析类(或者布局是否合理)

回答此类问题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二要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得出结论.主要涉及人文地理事物的布局因素: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线(点)、商业中心等。分析的时候注意有利和不利的。

● 开发与环保类

一般要先答出某地区的资源状况,再答出开发这种资源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样的环境问题。

● 危害、措施及治理类

如能源措施、某工业区的整治、某环境问题的措施、某大河流的治理

● 意义类

一般包括经济意义、社会意义、环境意义

● 画图类

多为画地形剖面图

● 特征问题

地形(地貌)特征主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等方面概括。

地表环境特征主要从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方面概括。

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的大小、水位的变化(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的多少、结冰期、河流落差、河床的宽窄、河水流速的快慢.河流长短、支流的多少及分布等方面概括。

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 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区位分析

●农业、工业、城市、旅游等区位特征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

农业区位: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劳动力、工业和城市的发展、科技、政策

工业区位:自然因素:地形.水源等;经济因素:资源、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社会因素:个人偏好、工业惯性、国防、就业、平衡性别比例等;环境因素: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城市区位: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河流(湖泊);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教、旅游

旅游(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区位: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量

● 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 如何分析一个地区(省)或者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区位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分析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优越;工农业基础条件(好);资源条件(丰富);劳动力条件(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交通条件(便利);市场条件(广阔);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额(比例多);国家政策和开放程度;旅游条件(丰富,地域组合好);其他条件(国家大型工程等)。

解决办法类

● 如何改善一个城市的交通条件:

建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强城市道路的规划和建设;扩宽道路,专线(定线)行使;建立统一的交通指挥系统;统一培训驾驶员;减少过境车辆进入城市。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 如何改善一个城市的环境:

加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搞好环境教育,提高公众意思,加强环境管理;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加强绿化;对垃圾进行无害、再生处理。

●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普通)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大绿化,改善生态环境;有计划的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农产品加工、商品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 山区农业资源如何综合开发:(以江南丘陵为例)

走立体农业的道路;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改良红壤;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抗灾能力。

● 如何综合整治(发展)一个工业区(鲁尔区、辽中南等)的经济: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提高人口素质,繁荣经济;消除污染,整治环境,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类资源。

● 如何分析生态农业——新型农业的优势:

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挖掘了生产潜力;调整了产业结构;发展了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综合利用。

● 分析一个地区(省)的资源优势:

土地资源——面积大小,土壤的类型、土壤肥脊,可开垦土地等;

气候资源——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光照;

矿产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铝土矿,磷,硫等;

生物资源——农业基地,经济作物基地,林业基地,水果基地,特色农业等;

水资源——降水多少,河流,地下水,高山冰雪溶水等。

● 我国中部崛起的区位条件:

中部地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名山大川多,江、河、湖、库星罗棋布,动植物资源丰富;中部地区水资源量、水库容量、耕地面积、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优势突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中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中部具有承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交通便利,长江黄金水道、多条铁路干线及国道公路从中部通过;中部地区还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 山西省成为国家重点能源基地的区位优势:

煤炭储量丰富;有多条运煤干线与海港连通,利于能源输出;接近东部沿海的能源消费地区。

● 山西省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摸清资源的储量,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依靠科技,强化资源加工环节,提高资源的附加值;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美化环境;在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煤化学工业、电力工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等。

● 首都由沿海迁往内陆的主要原因分析:

加强对广大内地的管理;促进内地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分散大城市职能;有利于国防安全。

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