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说文之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望丛祠杜鹃啼血 论语说文之五

论语说文之五

2024-01-17 20: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杜鹃啼血,是诗词中常见意象特征,其实,杜鹃并不是真的“啼血”,而是杜鹃眼角下方靠近嘴部的地方各长了一小块类似血滴的红色斑点,而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所以才产生杜鹃啼血的说法。正如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声声啼血”的哀鸣,激发了无数文人的情怀。

惜春

[唐] 杜牧

花开又花落,时节暗中迁。无计延春日,何能驻少年。

小丛初散蝶,高柳即闻蝉。繁艳归何处,满山啼杜鹃。

花开花落,季节更替。暮春刚过,盛夏已至。繁花凋零,满山杜鹃悲啼,唤起诗人惜春之情,韶华易逝的感慨。

浣溪沙

[宋]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松林间沙路洁净得不沾泥土,潇潇的暮雨声和布谷鸟的啼叫声在回荡。作者虽贬官黄州,但他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生活的乐趣,杜鹃鸟在这里烘托了作者伤春、惜春之情。由景入情,作者一反人们常叹的时光流逝,得出了“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哲理,表达了作者虽身处逆境,但胸怀旷达、信念坚定不移的思想感情。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历来都是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重大主题。《华阳国志》中说:“子规鸣声凄厉,最容易勾起人们别恨乡愁。”杜鹃的鸣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去。”因此很容易引起游子的乡愁和思念亲人的感情。

春夕

[唐]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是传诵的名句。由思乡而入梦,梦中化蝶飞归万里之外的家乡;然而梦醒之后,眼前只有三更的明月,耳中杜鹃哀鸣。蝴蝶梦与子规啼,一虚一实;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思乡之情荡漾纸上。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起句写眼前之景,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曲折地传达出对友人的无限思念与深切同情。

除了倾诉伤春、乡愁,杜鹃在诗词中还经常被用来表达悲苦、哀怨之情。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是白居易被贬江州的孤独与失意。“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是窦娥有冤难诉的无助与悲愤。“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是辛弃疾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悲凉。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的古诗词中,杜鹃鸟大多被披上悲凉伤感的色彩。然而这其中的原因是为了什么呢?原来,这其中的奥秘来自于一个神话传说。

相传古代有一个人叫杜宇,在蜀称帝,国号叫望帝,得到一个荆州人鳖灵,因为他能力极强,就把他封为自己的国相,后来因为他功劳太大,就把王位禅位于鳖灵,自己隐居西山修道,化为杜鹃鸟,每到春天杜鹃花开,就不停地啼叫,听到的人都为之落泪。杜宇的神话,民间也有流传,说:岷江上游有恶龙,常发洪水为害人民。龙妹乃赴下游决嘉定之山以泄洪水,恶龙把龙妹关在铁笼中。有一个猎人名杜宇,为百姓求治水之法,遇仙翁赠给他竹杖,并嘱托他去救龙妹。杜宇打败了恶龙,救出龙妹。龙妹帮助杜宇平治洪水,并与杜宇结为夫妻。杜宇亦受人民拥戴为王。杜宇手下有一个奸臣,和杜宇是打猎时相识的故交,这个奸臣对杜宇既得娇妻又登王位,是羡慕嫉妒恨。他与恶龙密谋,打败了杜宇,把杜宇囚禁,并逼龙妹为妻。龙妹不从,也被囚禁起来。杜宇被囚死于山中。杜宇的魂魄化身为鸟,飞到妻子龙妹身边,声声悲啼。龙妹听到,也悲恸而死,也化身为鸟,与杜宇一起飞去。

正是由于这样的传说,加之其于春夏之际,会彻夜不停地啼鸣,它那凄凉哀怨的悲啼,被赋予悲凉的色彩,杜鹃也就成为了悲情的化身,被文人墨客吟诵不绝。

创意编辑:一品泓文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