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in Margiela(马丁·马吉拉):“低调到绝迹的解构鬼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服装设计师照片图片 Martin Margiela(马丁·马吉拉):“低调到绝迹的解构鬼才。”

Martin Margiela(马丁·马吉拉):“低调到绝迹的解构鬼才。”

2024-06-30 13: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九十年代,一张堪称时装设计师世纪大合影的照相中,诸如Karl Lagerfeld、John Galliano、Vivienne Westwood一众明星设计师前,却唯独留给Martin Margiela 的第一排左边第一个座位赫然空着。真实的情况是,时尚圈只有极少数人知道他的庐山真面目,他的照片更是罕见,而且从不上舞台谢幕,联系只能接受书面传真,并拒绝接受面对面的采访。他不给自己定性,正如Jacques Derrida不曾解释解构,他也从来不解读自己的作品,你说什么就是什么。然而,捕捉一切字眼也难以摹画出他的全貌,就像是一个虚无而传奇的存在。

 

 

若将他的存在比作日光下的影子,那如怪诞实验室一般的衣物改造手术便是单纯隐现在漆黑之中的剪影。公司对他的官方回答如是:“整个团队就是Martin Margiela,他或许就是我们其中的某个人,或许就是摆在这里的一张椅子,或许他正在旧衣市场。他是谁并不重要,请关注我们的服装”。在明星设计师效应泛滥之时,他却持着秘而不宣的身份,低调到绝迹,着力去强调关注“服装”本身。

 

 

▲The Maison Martin Margiela team

in Elle France Collectors edition

 

▲Margiela S/S89 - A/W98

 

诚然,他从一开始便没有那么“守规矩”。倘若要准确无疑的剖开Martin Margiela的激进之处,还是要回到他的设计上来。

 

Maison Martin Margiela's first women's fashion show

▲Spring/Summer 1989

 

似是戏剧的舞台一幕被带入了秀场,模特的脚底都沾满红色汁液,走在铺着白色棉布的T台上,每一步尽留鲜红的足迹。早在1989年,在Martin Margiela生平第一场时装秀上,那些设计便足以使观者膛目结舌:印染着纹身图样的服装,由破损的针织衫制成的背心,脚尖分叉的靴子,军用袜子重新组装而成的套头衫,还有一些服装则直接干洗服装的塑料袋制成。

 

Martin Margiela把即便是服装制造背后的“琐物”,都粗暴地展示在了观众面前。他的创造更像是“为艺术而艺术”,如他所说,就是“将既存的服装拆解,重新定义每个部分的功能,然后再重组”。 Martin Margiela每一季的设计概念非常清晰,所有系列整整齐齐地排开,好似一篇篇的“命题作文”:1990年春夏是“金属、纸张和塑料袋”;1991年春夏是“牛仔裤变形记”;1992年春夏是“丝巾的华丽转身”;1997年是“时装背后的一地鸡毛”;1998年是“平面服装”;1999年春夏,则是 “10年回顾,再玩一遍”。“使用现成品再设计,其实很困难重重,我们将之视为一项设计上的挑战,而并非出于环保的原因。其结果,便是这些元素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对Martin来说,审美还是重要的,原初素材的功能被化为了无用的装饰。

 

ragments of broken porcelaine creating a waistcoast

▲(autumn/winter 1989-1990)

 

ragments of broken porcelaine creating a waistcoast

▲(autumn/winter 1989-1990)

 

▲details

 

▲AW 1990-91 _ WOMEN'S SHOW _ BACKSTAGE

 

▲AW1993-1994_LINE 1 _INVERTED

JACQUARD KNIT SWEATER

 

▲ss 1995 & ss1996_various tabi-boots_since the very first collection (ss1989),the tabis,inspired by traditional japanese footwear,have been one off the maison's most iconic objects

 

▲Anna-Sophie wearing Maison Martin Margiela,

Berlin, Sanna Helena Berger

 

我们可以尝试从1997年同一概念的两个系列作品切入,刻画他眼中的解构,Martin Margiela在这个系列中,将包裹在用以制衣的假人模特身上褐色、粗砺的面料剥离下来,剪裁成马甲,接着披挂在真人模特的身上,成为这个系列的主体。“stockman”和“semi couture”字样依旧留在面料上,醒目的昭示它原有的功用。

 

 

 

另一组作品则保留了面料上的辅助线条,并将其间的线头与缝褶尽数暴露。

 

 

 

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许玉兰”拆了十七八副精纺劳防手套,织成一件线衣。而若是换了Martin Margiela来诠释,这便会成为他的设计关注点。在由Martin Margiela策划的第一期《A》杂志中,他更是分步骤地教授读者,如何用8双棉袜组成一件套头衫。

 

 

还有那些用扑克牌做成的马甲、用皮革废料镶拼而成的新夹克、用旧手套改装而成的钱包、把女式的皮拖鞋变成的外套、复古帽饰拼接的上衣、安全头盔样式的手提袋等,源自生活点滴的打破与重组,不一而足。

 

sweater, patched together from cut-open and resewn raglan socks,  two cupped heels of which formed the bustline

▲(autumn/winter 1991-92)

 

▲socks

 

▲sex appeal in socks

 

▲more gloves

 

vintage leather evening gloves form a halter top

▲(spring/summer 2001)

 

jacket made out of sandals

▲(spring/summer 2006)

 

playing carsd form a waistcoat for men

▲(spring/summer 2006)

 

▲cards

 

lady dress made of men’s bow-ties

▲(autumn/winter 2006-07)

 

▲detail

 

vintage lady’s jacket covered in black gaffer tape

▲(autumn/winter 2006/07)

 

▲details

 

ski gloves become a bodywarmer

▲ (autumn/winter 2006-07)

 

▲ski gloves

 

cape made of vintage ‘fedora’ style men’s hats

▲(autumn/winter 2004-05)

 

motor bike helmet transformed to a hand-bag

▲(autumn/winter 2006-07)

 

▲martin margiela garment covered in mold

made for the “9/4/1615” installation

at brooklyn anchorage, new york, 1999

 

Martin Margiela的创意也远未止于衣服。他把秀安排在汇集了非洲人和阿拉伯人,巴黎最穷的地区之一,或是在废弃的地铁通道里、荒弃的停车场,也曾在马戏帐篷里作过表演。

 

他的T台上没有超模,相反,模特的脸往往被薄纱或面具所围裹,看不清面目,从而迫使人们把注意力放回设计上,好像“模特”只是混杂在人群里,只不过恰好穿了Martin Margiela的衣服而已。甚至连模特也可以不要,仅仅就是一些与真人等高的木偶,于是又将时装带往“终极身体”的另一个极端。但与持类似理念的前卫设计师不同,时装在Martin Margiela那里,并不携带明日的幻梦,反沦于日常。

 

▲Maison Martin Margiela

Spring/Summer 1996

 

▲Maison Martin Margiela,

Fall/Winter 1998

 

他的衣服最早连标签都没有。直到客人反映他们不知道衣服的品牌,Martin 才勉为其难缝了个标签上去——但他的初衷却是能让客人快速剪掉无聊的标签,所以只用了白棉线粗糙地稍加固定。结果,这4条白棉线反而成就了Maison Martin Margiela的独特标识。

 

▲the carments wear a blank or numberd label,

held by four white pick stitches

 

白色布片上0-23个阿拉伯数字排成三排,圈中某一个数字代表该商品所属的产品线。如0号系列意指Artisanal系列,女装基本衣饰则以6号来示意,10号是男装系列的代号,鞋子是22号,而印刷品及配件就是13号,并且随着系列的更新,会有更多不同的号码出现。

 

 

Maison Martin Margiela的时代已经谢幕,但留下的温柔与暴烈,像烟,像酒,是解构深处的冲突及和解,是白日焰火。至今仍凝视着我们的地方,所在的身体。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