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 永远 都有选择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服从命令和盲目服从的界限 所有人 永远 都有选择权

所有人 永远 都有选择权

2023-03-09 16: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家好,本期放学以后信号塔由霸王花木兰轮值。为了安全起见,请务必不要将本期News letter内容在任何简中互联网平台和群聊转发传播,感谢理解与支持!

今天想分享的话题是日常的一件小事以及引发的思考。我们在此前的News letter中就提过“think , not just act”,莫不谷更是直言“我们这个社会最大的问题,都是不假思索的行动(服从)带来的,每一次不思考的行动,都是在成为作恶制度的拥护者。”希望阅读这篇文章的你我,不作服从者。

1.荒谬的服从

近期最大的事情就是somebody的离开,无论是否关注互联网或时事新闻,我们都从全网统一黑屏(except one)、禁止娱乐、禁止游戏、禁止运动被动知悉且被强制参与这场悼念。强制已然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个体的意愿和想法,在无时无刻的强制里被清零。

在当日10:00开始的追悼直播时间,我们组织了在会议室里集中观看电视。节目伊始,所有人起立齐唱国歌并默哀致意。3分钟默哀结束了,大家并没有坐下的意思,10分钟过去了,还在站立,20分钟过去了,继续站着,和电视里现场参会的那些快要坚持不住左摇又晃的老人们一样,继续站着。我开始疑惑了,为什么我们要站着?还要继续站多久?为什么不坐下呢?实在想不通的我选择了直接坐下。有第一个人选择吃螃蟹后,也许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只是在这场“悼念”里,直到最后也没有出现第二个坐下的人,大家选择坚持站立了整整一小时。

结束后,大家开始说到,自己站得腿都要麻了。还有一个同事对我说,也想像我一样选择坐下。我随即反问:“那为什么不坐呢?”得到的回复是,因为自己刚来不久,不敢不服从。

一件很小,却让人抓耳挠腮感到荒谬的事情。首先,并没有明确通知,要求大家必须站着;其次,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所有人出乎意料地选择了服从,即便后来选择坐下的我,也是先选择了服从;再者,已经有人主动选择了坐下,其他人却依旧坚持,用“理智”和“意志”克服身体的不适来坚持全程。

以小见大,我们的社会里,有多少毫无意义的“坚持”和“忍让”?又有多少毫无理由的盲目服从?为了合理化这种毫无意义的“坚持”和“忍让”,社会充斥着歌颂“牺牲”与“奉献”,倡导“大局观”的“正能量”,个人自我催眠的言论也屡见不鲜,“还有更惨的人更惨的事,这不算什么”“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又能怎么样,还不是没用”,甚至也会看到出于恐惧的言论攻击,“居然还有人真的发疯,简直是自讨没趣,自找麻烦”……

2.盲目服从的恶

用盲目服从这个词,也许不太妥帖,这低估了人的理性抉择和环境的恶劣。就像前文说到不敢不服从,是不想承担不服从的代价。可是,仅仅在这件小事里,不服从并不会付出什么代价,有时候我们会被想象的恐惧束缚住勇气。事实上,往往服从需要付出更多代价,不仅有身体的不适,还要在后续中持续“服从”和“牺牲”。因为,服从是没有终止符的。

有时候,服从不仅仅让自己受苦,还要以伤害别人为代价,相关事例在疫情防控这三年里不胜枚举。汉娜阿伦特对此有个经典理论是“恶的平庸”。我想分享刘瑜在“恶真的平庸吗?暴民考古学”一文里的表述:

在阿伦特看来,这种恶不需要创造性、戏剧性、思想性或任何所谓“恶之花”的美感,只需要一点盲目而已。在阿伦特对艾希曼的解读里,一个最关键的词汇,就是“不假思索”,thoughtlessness.无法反思性地看待自己的所作所为,是艾希曼罪恶的核心要素。

艾希曼1961年受审时为自己辩解说:“一切都是依命令行事。”“我是齿轮系统中的一环,并不是掌控齿轮的人。”作为一个齿轮,他选择了盲目服从,帮助机器和系统作恶。1962年,艾希曼被处以绞刑,并未因为“服从命令”逃脱罪责。不假思索的服从也是犯罪。比如,现行刑法中有故意犯罪也有过失犯罪,放弃思考的行为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又如更为直接地,我国法律针对公务员明确规定了执行明显违法或错误的命令时,执行者要为之承担法律责任:

《公务员法》第60条:“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公务员不承担责任;但是,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虽然可能存在有法不依,权大于法的情形,然而现行法是明确规定了执行者的责任,盲目服从不是脱罪的理由。此外,除了制定法律的限制,还有我们作为人的道德良知。康德墓碑铭文写道:“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刘瑜在文章中继续说到,二战后普通德国人声称自己不知道对犹太人的屠杀,不知道集中营的存在。“所谓‘不知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想知道',而‘不想知道',是因为‘不敢知道'。”

政治学中有一个词汇,叫做“理性的无知”,通常用于分析选民的投票行为,但是,用在这种极端恐惧下的思想自我屏蔽,同样恰如其分。什么叫“理性的无知”?意思是,无知其实并非一种偶然的状态,而是一种理性的选择。特定情境下,人们可能会选择对自己无法承受、无法改变、无法超越的东西保持无知,因为“知道”会唤醒良知,而恐惧让你只能无所作为,与其让你的无所作为拷问你的良知,不如什么都不知道。

3.公民不服从

我至今没有看完梭罗的《瓦尔登湖》,也是近期,我才在唐诺《声誉》这本书里对梭罗有了更多了解。《瓦尔登湖》是梭罗身体力行践行“公民不服从“理念创作的作品。这本书作为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拥有着广泛知名度,但背后的创作背景却几乎从未被提及。

梭罗因为反对奴隶制,抗议美国在美墨战争和对印第安人战争中的暴行,拒绝缴纳税金,也因此被关进监狱。在出狱后,梭罗发表了一篇名为《公民不服从》(Civil Disobedience)的随笔,并在文中提出:

“那么一个人应当怎样对待当今的美国政府呢?

我的回答是,与其交往有辱人格。我绝对不能承认作为奴隶制政府的一个政治机构是我的政府。”

梭罗不仅发表“公民不服从”理念,还要用行动践行这一理念,选择去到偏僻无人的瓦尔登湖,通过逃离进行反抗,写下了这本书。

我们的叙事里,已经有太多服从的故事和话语,希望这期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不服从的思考和践行的勇气。最后分享邓布利多在《哈利波特》里的一句话共勉:

“是我们做出的选择,而不是我们的能力,决定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It is not our abilities that show what we truly are ,it is our choices.”

查看源图像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