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的方药煎服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有鸡子黄的方剂 《伤寒论》中的方药煎服法

《伤寒论》中的方药煎服法

2022-11-11 18: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伤寒论》中的方药煎服法

发表时间:

2013-07-19T16:28:57.293Z   

来源:《医药前沿》

2013

年第

16

期供稿

   

作者:

 

赵晓娟

[

导读

即将某药加水先煎,然后纳入其他药物再煎。先煎的药物多属于各方主药,或用量较大而又适于加热时间较长者。

赵晓娟

 (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渭南

  714000) 

【摘要】

  

方药煎服方法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药物疗效的发挥,亦影响辨证论治的结果。本文就方药的煎法、溶剂、服法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伤寒论

  

煎法

  

溶剂

  

服法

 

【中图分类号】

R2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1752

2013

16-0303-02 

        

药物煎服法的恰当与否,对于疗效的发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伤寒论》非常重视方药的煎服法,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方法,对临床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煎法

     

        

在煎药方法上,张仲景总结前人经验,根据药物的性能、功效等采取灵活多变的煎法,以配合疾病的需要。一般方剂均采用诸药同煎

的方法,现将特殊煎法分述如下。

        1.1

先煎

    

即将某药加水先煎,然后纳入其他药物再煎。先煎的药物多属于各方主药,或用量较大而又适于加热时间较长者。《伤寒

论》药物先煎的目的在于:一是减除药物的某些毒副作用,如蜀漆与麻黄;二是使药物成分充分释出,如葛根。

        1.2

后下

    

即加水先煎其他药物,后加该药再煎。一般多用于药料易煎出而加热时间过久会影响其药效者,如桂枝人参汤中的桂枝、大

承气汤中的大黄等。孙氏认为后下可①减少挥发性药物有效成分的损失;②贵重、量少的药物后下,和令相得内服,则充分利用药物;

胶类、糖类及禽蛋类药物后下以避免胶质、糖分溶解后影响其他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

[1]

 

        1.3

烊化

    

待其他诸药煎煮取汁去滓后,纳入该药再加温使其化尽。多用于胶类、饴糖类等药物。如炙甘草汤中的阿胶、小建中汤中的

饴糖等。即可避免此类药物粘附在药渣内造成浪费,又可防止同煎时此类药物溶解后浓度过高而影响其他药物成分的充分释出。

        1.4

兑冲

    

待其他诸药煎成去渣后,再将该药和入搅匀微热

(

或不需加热

)

的方法。多用于不适合煎煮而可直接服用的药物,如黄连阿胶

汤中的鸡子黄等。

        1.5

去滓再煎

    

即先将药物煎至总量的二分之一,去滓再将药液煎至总量的四分之一,如大柴胡汤、竹叶石膏汤等。此方法即可浓缩药

液,又可避免药渣吸收药液造成有效成分的损失,最重要的是可使药效调和,促进胃纳,避免服后胃部不适,从而更好发挥药效。

        1.6

浸渍

    

即将药物沸水浸泡一定时间去滓后服用的方法,如大黄黄连泻心汤。其意在于轻扬宣散,取其性而不取其味,清泄上焦无形

邪热,以消痞散结而不伤胃气。

        1.7

丸剂煎煮

    

即将药物捣碎加工成丸,再用水煎丸药,并连汤带渣吞服,如抵当丸、大陷胸丸。此法令药性缓行,以攻为和,即可使

药物缓缓发挥作用,又可避免药性过猛过急伤正,一般多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

        1.8

毒剧药的煎煮

    

对一些有毒性或副作用较大的药物,《伤寒论》采取了久煎或加蜜同煎的方法,如大陷胸丸加蜜同煎,以减轻其副

作用。

        2.

溶剂

     

        

张仲景非常重视溶剂的选择,根据主治病证的不同,选择了多种多样的溶剂,具体有水、甘澜水、撩水、清浆水、清酒、苦酒、蜜之

别。

        2.1

    

水是《伤寒论》煎药最常用的溶剂。孙氏认为水量与药量多少、药物性质、煎时的蒸发、服法及疾病状况等有关

[1]

 

        2.2

甘澜水

    

水本咸而体重,扬之千遍,甘而气清,可引药上行,取水之不助肾气而益脾胃,充分发挥苓桂草枣汤温脾制水之作用。

 

        2.3

撩水

    

为地面积存之雨水。其性甘平而味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用之助脾而去湿热。

 

        2.4

清浆水

    

又名酸浆水。其性凉善走,能调中宣气,通关开胃,解烦渴,化滞物。枳实栀子豉汤用其以清热除烦,宽中行气。

 

        2.5

清酒

    

在祛寒剂中加清酒,能破阴寒之凝结,助行药势,达到温经通脉的作用,如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等;在补阴剂中加清酒

能通药性之迟滞,又通经隧达到补而不滞,如炙甘草汤用酒合煮,使地黄、麦冬不致碍滞脾胃。

        2.6

苦酒

    

即米醋,其味酸性敛,有消肿敛疮之效,乌梅丸用此作溶剂。

 

        2.7

    

蜜具有清热、解毒、调和、补中、润燥、止痛等作用。《伤寒论》中常与水同煎,如大陷胸丸用蜜与水同煎,以减缓甘遂峻猛

之性,使攻下不致过猛,而缓缓发挥作用,并能和中益胃矫味。

        3.

服法

     

        

《伤寒论》有关方药服法的论述比较详尽,根据患者体质不同,药物气味之别,顺应人体阴阳消长规律,切合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服

法灵活多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服药次数

    

《伤寒论》中的服药次数有顿服及二至六次等多种方法。顿服取其药力集中、效果迅速、有单刀直入之势,常用于峻补

剂、急攻剂等方药中,如干姜附子汤、桂枝甘草汤等。两次服用者多为湿热壅滞、阴寒内盛、阳气衰微之证,如白头翁汤、四逆汤等。三

次服者多为陈年痼疾,正虚邪实之证,和剂较多,多数方药采用了此服法,如半夏泻心系列方等。四次服用者仅柴胡加龙牡汤,为病情复

杂且较严重。五次六次服者分别为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与猪肤汤,取小量频服,使药力续而不断,又可缓和药性。此外还有少少温服

等方法。

        3.2

服药时间

    

为了保持药力在体内连续不断,仲景采用了昼夜服的方法,如一日一夜服

(

桂枝汤

)

;日再夜一服

(

黄芩汤等

)

;昼三夜二

(

黄连汤

)

等。《伤寒论》中还有三首方剂采用空腹服法,如乌梅丸、桃核承气汤等,多为荡涤淤滞,攻逐水饮,安蛔之剂,意在使药力直

达痛所,脏腑易于吸收,奏效更捷。曹氏则归纳为平旦服药、夜间服药、先其时服药等,认为是辨证论治在治疗上的具体应用,具有充分

的科学性

[2]

 

        3.3

毒剧药服法

    

龙氏认为《伤寒论》对于毒剧药服法采用了根据体质强弱的方法,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服药法、间隔时间服药法、

辅助服药法等

[3]

 

        3.4

其他

    

曹氏则将《伤寒论》服法归纳为常规服药法、祛邪顿服法、中病即止法、人体效应法、连续服药法、食疗相佐法、逐渐加量

法、提前服药法、试探服药法等

[4]

。赵氏根据病位、病情、体质、方药特性、药后反应等归纳为病在上部多次少量服,病在下部少次多量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